心得体会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学以致用和实践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创新课堂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xx年10月12日至13日,我有幸到昆明理工大学新迎校区参加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两天的培训,使我这样一个刚踏入讲台的新教师受益匪浅。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陈延军老师的示范课《落花生》以及讲座“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去年的树》以及讲座“语境视野下的语文教学”,魏星老师的示范课《作文课》以及支玉恒老师的讲座都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小学语文的创新课堂。这样两天的培训,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而言是切实而有效的,它会为我的整个教学生涯起到奠基和导航的作用。
首先,宋老师的童漫作文示范课,整堂课结构紧凑、妙趣横生。宋老师内涵丰富,教学手段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善于启发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设置问题精妙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还善于创设情境,各种形式的启发学生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宋老师的讲座,从习作目标、试卷编制,作文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这五个方面来讲解了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作文发展方向。儿童都喜欢“童漫作文”,因为他自身幽默的特质以及插图和文字的内涵都对儿童有深深的吸引力;作文教学就应该启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写;讲课一定要埋下伏笔,时刻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有兴趣,教学效果才会好。当你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期待时,你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其次,陈老师的示范课《落花生》,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善于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情感,讲读结合,穿插写作背景适时出示,让学生体会得更透、更深;语文,有时候说可以表示自己已经读懂了,有时候用读来表示也可;在“读—找—品—析—悟”的过程中,贯穿写作特色的解析,“词语也好,句子也罢,是有温度的,是有热情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化学生的人格,“技能训练—文学素养—人格素养”,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识素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在的.东西,贯穿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赋予文字生命力,那么课才能时上时新,语文课堂才会有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升。这就督促着自己要不断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
最后,王崧周老师的示范课《去年的树》淋漓尽致,感动了多少人。教师内涵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启发学生,问题环环紧扣课文内容,很有新意,整体性强;个别读、全班齐读、分角色读,兼顾整体,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情景交融,读中感悟,悟中出情,善于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所发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启发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学生愿听、乐听。陈老师的讲座“语境视野下的语文教学”,从显性层次—以学习语用为取向来设计;柔性层次--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的文字风格;隐性层次--一个人丰富的,明锐的,细腻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用自身的涵养来滋养孩子们的灵魂这三个层次来说明语文教学中语境的作用。越是浅显平淡的文字越南体会其情感,我们只有反复对比,才能通过显性的语言看到作者心中的声音。“渲烂之极归于平淡”。教师要善于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赋予词语形象化,具体化,可视化。出口成章,挥墨成文都说明语言最终的指向—运用。“运用就是王道”,语文要回家,语文的家是什么,语文的家在哪里?一切的一切都指向“运用”。“有根的语言,才能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话语—情境—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语言,课文范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迁移能力,达到自能都书自能作文的水平,有这样扎实而有效的训练,语文教学的效益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作为新教师应始终以这一理论为指向标,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学生终身喜爱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将“语言”转化为“语用”,那么一个语文老师的作用也就真的体现出来了。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 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这样渗透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很感兴趣,也易理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12月27日至28日,我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观摩了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研讨活动。这次活动规格高、质量好、名师多、规模大,让我对一些原来听说过但认识模糊的教学理念变得清晰具体。在活动中,我目睹了阅读教学中正确的语用过程,感受到了积极语用的巨大魅力,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语用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以王老师的《桃花心木》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王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细让人折服。他通过一个“不确定”去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不确定”体现在哪儿,让学生了解种树人浇水与老天下雨的相同之处,从而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那些“不确定”,并引出陆、、唐三人生活中的“不确定”,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面对不幸,面对挫折,面对苦难时所应有的态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次比一次动情的朗读去内化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为走进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更让人惊讶的是王崧舟老师竟然能引导一群小学生用他们独特的慧眼,去接触林清玄散文中的现代佛教文化气息,演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精彩,为我们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这一节课,王老师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触摸语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关注言语的表达形式。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时,先以“作者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作者对种树人做法的三次奇怪反应,并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写一点都不罗嗦,而且引起了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兴趣。在王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习得了“层层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实现了“言、意、法”兼得的效果。
另外,从观摩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感悟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做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正如王老师老师所说的,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听了王老师的《桃花心木》,我明白了语用教学不能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不能脱离语境进行语用设计,语用设计一定要和内容理解结合,要和情感陶冶结合,要和学法指导结合。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小学数学学习,使我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数学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的问题,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听了专家的报告,顿觉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学一家,融汇白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语道的,教学切不可赶时髦,摆花架子,盲目追随,死板硬套,而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阅历、见识、语言表达、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不尽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势必洋相百出,不成体统。
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
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2-3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创新课堂,我认为就是要打破原有教学过程中,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而学生也单方面的接受的模式。在原有的模式中,学生所能接受到的知识可以说是固定的,而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也只能是期中期末这简单的两次考试,这种模式未免过于单一,不能做到全面的评价。如今,课堂创新俨然已成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因为通过对原有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带动课堂气氛,也能做到更科学更准确的评价学生。那么如何做到创新呢,我根据这两周的实习经验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初中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阶段,而现在英语课堂的问题就是,学生主观的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只需要背好写好便完成了任务,而没有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门沟通的工具,从而对英语缺乏兴趣。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是如何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的,让学生们明白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而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大多生动鲜活,能把一些教材上相对死板的材料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课堂主动性,还能从根本上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前面提到过,旧有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和学生的单方面传授,学生们被动接受,主动性不强。那么课堂创新就需要把民主带进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可以增加学生们自主讨论的机会。同时,对于教师来说,面对学生的质疑,一定要谨慎的面对,如果确实是自己讲错了,要及时纠正,承认错误。如果是学生错误,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民主的体现,具备民主意识,询问全班同学是否是普遍性的问题,如果确实如此,就要为同学们即时讲解,避免错过了最佳讲授期,如果是个别的问题,那么要做到认真负责,课下对该学生单独辅导。切忌武断地否定,知错不改。
第三,个人主义是一剂致命的毒药,而个性却是日常生活的食盐。在对课堂的创新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还要发挥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中学生好胜心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第四,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发展不平衡的人,个人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我认为课堂创新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创新,在其他方面也需要努力,在评价学生时,能做到多标准,多方面,创新评价模式,改变以往只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全面评价,培养全面新人才。
创新课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真正把创新意识带到实际教学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学习,改变传统思维,争取做到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人才的目标。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
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