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八篇)

 2024-11-16 12:01:38

摘要: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学研讨工作,其目的在于用集体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历史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切合,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育人,活动育人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幸福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当然这与全组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就本学年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市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一)积极贯彻上级、学校教育工作精神。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基本做到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上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上好每节课。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世界历史知识。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限时,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认真编写好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在每一课上课前,认真备齐相关的教学资料、地图、教具等,都做到了“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上级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

(五)加强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中考的前面,我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最好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

(三)教学教学的各种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研组建设势在必行。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教学总结”的两个基本要素为“教学”和“总结”,其主体是教师。对于一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一般意义上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这个场所之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这里所探讨的教学总结也指在这个范围内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各要素是教学总结的主要内容。

结合对“教学”和“反思”的理解,教学总结应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或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进行的自察和思考,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总结的主要对象。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反思的目的是提高,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总结是指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说,教学总结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反思中发现自己教学的得与失、优与劣、成与败,这里所说的教学,内涵很丰富,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工具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等等。教师可以是对其中的某个方面,甚至是某个片断或细节进行反思,也可以是对其中的几个方面甚至全部内容进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一)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

(二)将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

(三)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四)通过对自身行为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

(五)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六)有助于实践智慧的生成。香港一位高中中国历史科教师在文章里谈到,他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中国历史课,经常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讲故事是教中史的好方法,但很费力气,而且未必每次都保持好状态。”后来他把“讲故事”形式做了一些改变:一是安排一些喜欢说话的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在课堂

上讲中国历史故事;二是安排学生做中国历史广播剧录音,把录音带在堂上播放。两种设计都取得很好的反响。这位历史教师继而分析:教师一个人讲故事或组织学生讲故事,其效果不一样。“前者,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只需要聆听;后者,老师是设计者,学生是表演者。””由学生做主角、做表演者,负责的学生受到训练,其他观看和聆听的学生也受到感染、教育。”应该说,类似这样追求教学合理性的反思活动是有益于实践智慧增长的。关键是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理性地随机应变,善于调整教学策略,使自己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

(一)写教学后记

可以记录以下内容:①记录成功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②记录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如所举实例,所选习题)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③记录教学机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④记录学生问题。即记录教学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以及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⑤记录学生见解。⑥记录教学新得。教学后记所记的内容虽然很多,但不需要详细记载,特别注意的是记载一定要及时,否则容易忘记。

(二)写反思日记

教学后记要求短小精悍,反思日记要求详细具体,侧重于记载课堂以外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活动后的认识、>收获、体会感悟等。必要时要对事情发生的过程、背景进行详细的描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或进行专题研究积累原始材料。教学后记一般来讲每天都要写,而反思日记要求每周能写1—2篇,但一定要有感而发,忌无病呻吟。

(三)开设教师论坛

学期初就制定好活动计划,每两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同科目的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在听取主讲人的发言后,针对教育教学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意见,各抒己见,共同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每参加一次教师论坛,都要写出一篇>心得体会。

(四)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教师可请同伴帮忙,将某一节课完整地摄制下来,然后进行回放,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可定格下来,反思为何当时会这么做,这么做是否妥当,下次可以怎样改进。一堂课的录像可以让教师找出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大量肢体行为和言语行为方面的问题,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可能暴露出自己在课堂上经常盯着课本或教案看,一直注视着某几个学生,在板书的时候经常擦擦改改等许多毛病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观察自己是否经常微笑,这些纯行为上的教学形象问题透过录像回放就可有所改进。录像还可以让教师清楚地统计课堂上有多少时间是自己在说话,又有多少时间是留给学生发言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到底落实了没有。凭借教学录像,教师自己给自己打分,就有了更多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和切入点,对促进教师自我改进、自我完善非常有效。

(五)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其课堂教学效果等做出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定期进行,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总之,“教学总结”这一环节使广大的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应当成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进行教学总结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镜子效应,实现自我发展!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紧张的期末复习中,对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五名成员团结一致,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我们严格执行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重点放在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上。

今年九年历史组是历年来实力最强的组合,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和杨素丽、李秀清、商庆迪老师都有多年担任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经验,王丹老师是最年轻的教师,她虚心好学,经常跟踪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集思广益,为备课组献计献策,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能做到优质高效。除了组内备课以外,为了提高全区的历史教学水平,我们还承担了区内的备课观摩活动,敞开大门,随时恭候区内同行的光临指导。

这学期我们组的五位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四杯赛听课活动,只要与自己上课不冲突,我们都尽量去听。除了四杯赛以外,我们五人还互相听课,每次听完组内的课,都要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在互帮互学中我们全组的教学成绩整体都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抽象的历史更加鲜活,更加具体,我们还合理整合网上资源制成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课件,基本做到每节课都有课件,使用课件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记忆,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

本学期学校没有订任何习题资料,我们就自制试题,随堂作随堂批,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本学期全组分工合作共出配套练习题十多套,保证了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本学期我们共批了四次大型考试卷(三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本学期杨素丽老师还参与了市教研室考试说明的编写,加强了我校与市内名校的交流。

为了更好地把握中考方向,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不做井底之蛙,积极与市内名校进行试题交流。如我们与四十五中、吉大附中学等名校进行了试题交流,在试题交流中,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每次考试成绩我们都有详细统计,包括每班优秀人数、中间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满分等。并分三个层次对成绩进行客观、认真地分析。针对历史学习成绩较差的个别班级和个别学生,我们都一起分析,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我们还利用午休时间为个别学生单独补课,由于我们五人的共同努力,各班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都空前提高,成绩也稳步上升。与前几届相比,今年的九年级无论在及格率、优秀率、还是平均分方面都是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满分群体明显增加。相信20xx届中考我们在历史成绩方面会有一定的突破。

希望在期末区质量检测中,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历史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1、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以此为平台促进历史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本学期共活动9次,主要内容有:制订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教学研讨方面,多次请历史专家来讲座,先后请华师大蔡坚老师、华师大李教授、华师大二附中陈明华老师来校作教学讲座,使我们在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理念有所提高,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在组内檀老师给我们作做了题为《历史学科研究前沿知识》的讲座,涉及世界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大开眼界,明确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2、抓常规,重落实。

以教研组为核心推进教学常规工作。在学期之初,具体落实各年级备课组活动,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制订教学教研计划及教学教研进度表。经过讨论调试去执行。各年级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在备课中做到: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有备课记录本随时记录内容。每个备课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教学进展、教学内容、练习、测试、评卷”,期中期末由组内统一考核执行情况。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每位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为配合学校公开课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活动,高一备课组开了《罗斯福新政》一课、高三备课组同讲八校联考试卷,听课后认真进行评课,反思,各备课组有序开展教学工作,高二完成会考,取得优异成绩。各备课组认真编写题库。积极投身课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本学期,高一历史组沈淑雅、孙坤玲参加校命题竞赛,孙坤玲参加共青团组织的百名教师区级公开课。

3、始终紧抓高三历毕业班的复习迎考工作。高三历史备课组组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授课和复习。高三历史教学,完成区模拟考和在八校联考取得较好成绩,相信高考也会不负重望的。

1、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工作量大,教材一变再变,我们总要熟悉教材,难以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教研活动中。2、理论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在科研方面没有一个集体课题,今后在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应强化备课创新,在加强教学设计深入研究,在教学教研中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中国的识字教学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中就有体现科学汉字观的六书分析法以及主观性较强的俗形义分析法。本文主要从字理的角度探讨汉字教学的方法, 并提出了两种不同方法在当前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识字教学; 字理; 俗字源;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一个汉字具有一个形体, 代表一个音节, 也往往代表一个词。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 不仅是书写单位, 也是语义单位。所以,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一向重视对“字”的分析, 强调“字”的学习, 认为识字是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基础, 体现了“字本位”的理念。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 其内容是教学生识别、书写并运用汉字, 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对汉字的科学认识,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国有悠久的识字教学历史, 早在周代就已经开始了识字教学, 《周礼》讲:“天子八岁入小学, 十五岁入大学”。“小学”学习的内容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其中“六书”是“小学”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这里“六书”的内涵并不是六种造字法或结构类型, 应该属于古代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教育学科, 具体内容涉及汉字的形体来源、功能分析、类聚关系、用字法则等, 是构成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系[1]。

识字教学自周朝开始成为官方认定的基础教育学习内容之一, 系列的教材便应运而生。早已失传的《史籀篇》是最早的蒙童识字教材;秦代“书同文”在大规模整理文字的同时也注重字书的'编写, 先后编有《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以后《急就篇》成为了最流行的识字教材;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 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更是影响广泛, 流传至今。这些识字教材内容多涉及社会生活常识及道德规范养成, 兼具教育和教化的作用, 形式上采用韵语, 教学手段强调诵读。代代相承的识字教材为识字教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 在识字量和字种的选择方面确立了科学、适当的标准, “秦三仓”共收3300字, 《急就篇》收字20xx个, “三百千”收字共计2708个, 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收字20xx个, 可见古代识字教学的识字量基本维持在20xx~4000之间。陈黎明等对“三百千”用字的流向进行了考察, 从2708字次中统计出1474个字种, 发现这些字出现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3500字) 的有1235个, 也就是说“三百千”中83.79%的字到了现代汉语中仍然是常用字[2]。这些古今通用的常用字是汉语的核心用字, 这说明古代识字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社会基本用字。

其次, 传统的识字教学在“集中识字”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归类法, 按照部首归类、按照声旁归类、按照同义归类等; (2) 六书析字法, 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来进行识字教学; (3) 俗形义分析法, 不考虑造字动机, 仅根据汉字字形和个人理解来解释形义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教学思想下涌现出了众多的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 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各种传统及现代的教学手段交汇呈现于识字课堂。本文主要讨论有历史传承的理据教学法。

自许慎《说文解字》开始, “六书”便成为分析汉字结构的主流理论依据, 被历代学者普遍认为是科学的分析方法。“六书”对汉字形体的分析不应仅限于汉字的学术层面, 在识字教学中也应充分加以利用。解释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起“形—义”、“形—音”联系, 可以有效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

(1)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理据教学

识字教学一般先教独体字, 然后教合体字, 根据汉字不同的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现行汉字中的独体字主要来自于古象形字和指事字, 这类字中的大部分, 如“牛、羊、马、日、月”等变成了记号字, 对于这类字我们可以采用“溯源”的方法。“溯源”就是追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的形体源头, 借助古文字字形, 化抽象符号为联想性的象形符号来帮助学生记忆, 这种方法便于学生从汉字字形中直接获取汉字的字义。认知实验证明, 利用图像、联想的方法记忆汉字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如:“马 ”。会意字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件组合而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各构件进行分解, 了解各构件的基本含义, 然后将其组合, 从整体上理解该字的意思。对于“以形会意”的字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古文字形体进行阐释, 如: {家},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宀”像屋的侧面形, 读作“mián”, 表示房屋, 下面是“豕”, 即猪。现代汉字变得符号化以后, 很多形近字难以区分, 比如“即”和“既”是音近形近字, 我们可以借助古文字形体通过同形构件分析进行对比讲解。 {即} {既}都有相同的构件 , 表示食器, 面对食器表示将要吃饭, 扭头背对食器表示吃完饭。从字形上未然的“即”和已然的“既”一目了然。

(2) 形声字的理据教学

形声字从结构方面来讲是声符和意符的二元组合, 因而更能体现出汉字形、音、义结合体的特征。形声字的理据主要体现在声符的表音度和意符的表义度上。

声符系统历来缺乏整理, 有开放性的特点, 导致了系统的庞大及表音状况的复杂。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一方面从结构上分析某些形声字的声符, 另一方面又利用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来注明读音, 如“跛……从足皮声……读若彼” (《说文解字》二下) , 说明在许慎的时代, 声符系统的读音已经产生分歧。现代形声字与其声符字的声、韵、调可分析出八种关系, 根据李燕、康加深研究, 7000通用字范围内的形声结构中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占37.51%, 仅调不同的占18.17%, 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声符是可以准确或者基本准确的表音的, 教学中可以利用声符的这一特点来认读汉字[3]。而且根据历史经验, 同声符字 (如:峰/逢/锋/蜂) 保留了大量的语音信息, 提供了字水平的语音线索, 有时比声旁字更能提供读音示范。

形声字的意符表示模糊的意义范围或者说义类, 一般来源于独体的表意字。如: {贝}, 像一种甲壳动物的外形, 因为其外壳美观、难得, 被古人认为是珍贵的物品, 后来用作原始货币。用“贝”作意符的字都与钱财或财富有关, 如财、账、贵、货等。 {阜}, 像山崖边的石磴形, 用“阜”作意符的字一般都与地势或升降有关, 如阶、降、陷等; {邑}, 表示人所居住的封国, 用“邑”作意符的字多与邦国、城市或区域有关, 如郊、都、郭等, 虽然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阜}{邑}偏旁混同为“阝”, 但是居于字左和字右的“阝”仍表示不同的义类。可以看出, 意符相同的字大都和同一事物有关, 反映了这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施正宇对3500常用字中的形声字进行考察, 发现意符有效表义度共为83% (含直接表义和间接表义) , 意符不表义的仅占17%, 可见现代常用汉字形声字的意符绝大多数对字义有提示作用[4]。我们将构字数最多的20个意符 (氵艹口扌木钅亻虫讠土月纟忄女竹足石王疒辶) 和个体表义度进行交叉考察, 发现构字能力强的意符表义度也相对比较高。

形声字在现行汉字中的比例高达80%,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音、义理据, 通过讲解声符、意符与形声字音、义之间的关系来提高识记形声字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形体发生了许多变化, 现代汉字与古汉字在形、音、义方面都已相去甚远。隶变、楷化、简化都对汉字的构形理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隶变使汉字结构发生了变形和简化, 破坏了汉字原来的结构, 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象形特征。楷化增加了一些基本点画并规范了汉字的笔画形态, 对汉字构形理据的影响并不太大。简化是对汉字构形系统的一次大的调整, 简化后的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些字只强调了笔画的减少而没有顾及汉字的构形理据, 比如草书楷化之后的字“长、东、专、为、头、导、乐”等, 已经完全不符合“六书”的原则。也有的汉字简化过程中进行了理据重构, 仍然可以用“六书”的分析法进行教学, 如“灭{灭}、竈{灶}、宝{宝}、笔{笔}、尘{尘}、泪{泪}”等简化后都成了会意字, “补{补}、迟{迟}、偿{偿}、赶{赶}、惊{惊}”简化后仍然是形声字, 但是声符表音度更高。对这些建立在现代汉字字形基础之上的新“会意字”、“形声字”, 我们不需要一味从古, 应该探求和现行汉字形义联系更一致的诠释, 这种情况下以现代字形进行解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识记。

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了其形体结构的可解释性, 汉字教学中分析汉字形义关系、阐释字理的主要依据是“六书”理论。但是由于汉字数量多, 结构复杂, 机械记忆负担重,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俗字源”来解释汉字。“俗字源”在解释字形和字义关系时不进行溯源分析, 凭借个人想象和主观联想随意地解释汉字结构的形义关系, 其解释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汉字会有不同的诠释。

汉族人习惯了汉字的可解释性, 以形别义的习字心理早已固化。早在春秋时期, 就出现了对一些汉字形义关系的解释, 最早记载在《左传》里, 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文, 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 反正为乏。”

《左传·昭公元年》和曰:“于文, 皿虫为蛊。”

当时人们解析汉字字形不是为了文字学的目的, 而是为了阐述自己的哲理和政治主张, 解析的结果并不能体现汉字的构形本意, 很多说法甚至很是牵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保留了一些春秋时期解析汉字的例子, 如:

《说文解字》第一上王字下:“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说文解字》第一上士字下:“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这可以说是俗形义学的源头, 汉代用这种方式解释字形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所谓‘诸生’, 即今文经学家。他们表面上是要阐发先圣微言大义, 实质上要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 恐怕不需要古人的真实造字动机来束缚自己。另一种是所谓‘俗儒鄙夫’, 即一般教书先生……他们没有什么政见需要阐发, 只要教会学童识字就行了。这类阐述不反映任何政治见解, 且与古人造字动机不符, 但学童们却可以轻易记住。”[5]可见, 在中国古代, “俗字源”就在民间蒙童识字教学中予以使用了。

我们收集了一些教师教学中使用“俗字源”的例子:

早:日升到教堂的十字架上, 表示早上。

奶:一个拄着弯弯曲曲拐杖的女人。

春:三个人一起晒太阳。

宿:一百个人住在房子里。

哭:一个大人在哭, 两只眼睛都哭肿了, 流出了一滴眼泪。

丽:两个小朋友在两个并排的窗户里, 往外看美丽的风景。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俗字源”释义内容多贴近生活实际, 表述简单、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俗字源”用于汉字课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种形象化的阐释方法寓教于乐,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缓解机械记忆的压力。但是“俗字源”的解释方法放弃真正的字源, 不顾及汉字历史演变, 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这种方法仅根据汉字现在的字形结构做解释, 忽略了汉字结构的系统性, 夸大了汉字的表意性, 虽然短时间内有助于汉字的记忆, 但是长远来看大大损害了汉字的科学性。所以, 利用“俗字源”分析汉字是一种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汉字教学中可以使用, 应该合理利用。但是对于一些构字理据弱化甚至丧失、用“六书”理论解释不了的汉字以及汉字的造字意图不容易被理解时, 可以采用“俗字源”解释, 但要让学生知道这种方法只是识记汉字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科学的字理。而且要尽量控制此类解释的数量。目前用于教学的“俗字源”解释缺乏规范, 随意性强, 有的解释内容甚至离题万里, 如果使用频率太高, 会有损汉字系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所以, 我们建议对于那些构字理据尚在且比较容易解释的汉字, 应首选传统字理分析的方法来客观真实地阐释字理, 做到“信而有征”。“俗字源”解释汉字只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技巧, 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汉字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形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或者依据功能理据, 或者依据形体溯源, 或者进行字形的分解。在此基础上, 如果我们能利用一些灵活的课堂技巧, 如字谜识字、韵语识字、游戏识字等, 就可以让汉字教学有理有据, 活泼生动, 系统高效。

参考文献

[1]李运富.“六书”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 20xx (1) .

[2]陈黎明, 张晗.“三百千”的用字及其流向[j].汉字文化, 20xx (1) .

[3]李燕, 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m].//陈原.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1992 (4) .

[5]李万福.谈俗形义学[j].汉字文化, 1995 (1) .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东关初中安芳妮本学期,本人任教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设计导学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先学后导,生进师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和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有不少是被逼去学的。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和学校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景,严于律己,踏实工作,向45分钟要质量,使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圆满完成。为了立足此刻,放眼未来,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景总结如下:

进取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展示课,并能经常听各位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基本做到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上讲台,以和蔼、简便、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上好每节课。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世界历史知识。

不但备教材、备教法,并且备学生,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资料进行精心的安排,认真编写好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在每一课上课前,认真备齐相关的教学资料、地图、教具等,都做到了“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目前,升学考试时,题目灵活,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要有针对性。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的问题,注重学生学科本事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本事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我所教的九年级学生比较喜爱历史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还存在着抄袭作业现象,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颇见成效。可是,由于后进生面较大,考试成绩不够梦想,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趣味的历史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忙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忙他们找出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我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提高,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构成了良好的学习世界历史之风。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景,使家长了解情景,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九年级的历史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基础训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常常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上网查阅实用性强的题目,力求每一次练习都到达目的。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给予合理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完成九年级新课教学的基础上,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第一步,扣住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复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复习了世界古代、近现代历史以及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史部分);第二步,结合《指导丛书》进行复习、训练;第三步,结合训练题目进行复习;第四步,再回归到课本;最终,进行中考冲刺。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已经基本圆满完成。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真空的部分等。今后,应注意扬长避短,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中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起来,较为深刻是以下两点: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两者中,后者更为重要。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为课备得好就一定能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因此,真正开展教学时遇到一些不能配合的问题。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课时,让我记忆尤深。在上课前,我已多方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件,设计各方的细节,在临上课之前确信自己非常的熟悉内容与整体操作。当我很有信心走上讲台,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内容,才发现并不是设想中的效果,虽然教师很流利地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本不太熟悉内容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反应甚淡,陷入冷场的局面。过后,在评课过程中,不少老师给我指出弊病:教师讲得太多,垄断了课堂,学生没有参与中来,调动不起课堂气氛,故达不到如期效果。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并且“历史是次科”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是很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不少同学会混水摸鱼。因此,老师越是讲得太多越投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应(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对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尽可能发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这一点,在我所教的初一(11)中体会较深。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初一新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历史奇闻,让他们开始接触历史,也开始喜欢历史,并主动要求当学习历史的主人。接下来,在每上一节新课前,都会有每天一故事,让学生轮流带来一个故事,走出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因此,学生首先成为课堂上讲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隋唐文化时,知识点较多,就采用分组进行知识竞赛形式;在学习隋唐科举制时,学生积极扮演模拟考生的考试情景;等等。其中,在活动课《重访大运河》,学生表现得简直出乎我的意外。全班学生自成若干小组,分别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探访的话剧,既演活了所学的历史内容,也演活了历史课堂。从中不仅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此外,作为一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历史教师,深知自身的缺乏,故要求自己在课前做到全力以赴地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其它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已临近期末考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努力。我明白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总结中达到提高。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89秒, 内存占用1.86 MB, 访问数据库20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