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读完是会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的,心得体会是我们认真分析了自己内心感受后写出的,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巡视利剑后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专题片《巡视利剑》播出的第一集,展示了中央巡视组与“老虎”过招、交锋的大量细节,足以让观众领略到反腐败斗争为什么会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正与邪的较量,绝非平日里引为谈资的云淡风轻。处处小心步步留意,明枪要躲暗箭需防,“火线”的斗智斗勇,“战场”的惊心动魄,就在这5年反复上演。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必虚构,无需杜撰。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铿锵有力的承诺之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迅猛行动,举旗亮剑,改作风以八项规定作锤,反腐败锻造巡视利剑;“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剑盾交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部曲”;起于跬步,积厚成势,在刮骨疗毒、自我革命中铸就历史上罕见的“压倒性态势”……回应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不是文字描绘出来的。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中央巡视组面对的“一个掌握特殊手段的对手”,一个令知情人不敢在天津地界和巡视组见面的“武爷”,一个靠权力攫取巨额财富、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猛虎”。老百姓在观望,“查不查武长顺就是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反腐败,这也是对你们中央巡视组的一个检验。”
一边要坚决把线索找出来,一边必须严防对方察觉,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暗战。防窃听,巡视组专门用仪器设备扫描会议室、宿舍,开会的时候要把收音机打开;怕泄密,都不在手机里说有关工作上的问题、发有关工作的信息,研究问题线索采取的是“去河边散步”的形式……
多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多少不为人知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藏在全党全国人民熟悉的“一句话新闻”背后。但大家都明白,每条“一句话新闻”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声惊雷,就像2014年7月20日的这一声,“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公安局局长武长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让多少天津市民喜出望外,看到十八届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魄力,感受到巡视利剑的巨大威力。
利剑出鞘,震慑常在,威力倍增,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形成合力,共同造就真巡视、真反馈、真整改。从巡视组进驻前公开发布巡视对象,到进驻后公布邮政信箱和举报电话、开门接访,再到巡视结束后公开整改情况,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党真心信任,说真话道实情。正如专题片解说词所言,“当群众感受到是真巡视、真发现问题,他们就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巡视中大量问题线索都是由他们提供的。”王珉、苏树林、武长顺等人的落马过程,再次印证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腐败分子的各种掩盖伪装不过是自欺欺人。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有理由相信,巡视这一“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不仅能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更能有力推动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
“侥幸心理,有的时候还有一点自以为是,违规违法这些事情,心想也能蒙混过关。”在专题片第三集《震慑常在》里,安徽省原副省长杨振超面对镜头,回顾自己当初面对中央巡视组时的心理。
这种心理,是许多违纪者的共性。侥幸的背后,是花样的违纪手段,是一个个如意算盘。“谋取私利的方式非常隐蔽,采用了大量手段防范调查。”不仅杨振超有着自己的“七十二变”,许多违纪者也把自己藏得很深:把与老板的合影剪碎了冲进马桶,拉拢工作人员……但机关算尽,都是毫无意义。伪装得再深,也逃不过巡视组的火眼金睛;花招再多,也敌不过巡视组“道高一丈”。利剑一出,锋芒毕显。巡视所到之处,一张张假面具被撕下,一个个招数被戳穿,贪官纷纷落马,真正体现了巡视强大的震慑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巡视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利器之利,在于如老鹰般敏锐而精准地发现问题。在巡视的“探照灯”和“显微镜”下,再小的细节、再隐蔽的腐败“癌细胞”都一一暴露,不留死角。数据显示,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领导干部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那些心存侥幸者、自以为是者最终美梦破灭,那些百般抵赖者、妄图掩饰者只会无处遁形。
利器之利,在于巡视不是“一阵风”,不是巡视一回就完事,而是出其不意,再杀“回马枪”,对各类问题揪住不放。有的贪官抱着过关心态对待巡视,觉得“能躲过去”。巡视组来了,想尽办法掩饰问题,巡视组一走,就以为平安着陆,违纪行为变本加厉。有的巡视整改不坚决、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消极应对,问题依旧。通过巡视“回头看”,让搞“假把式”、妄想“闯关者”纷纷败露,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始终保持震慑氛围。
利器之利,更在于在过程中不断创新,锋芒愈显,拔剑更快,出击更准。从“一次一授权”到“三个不固定”,从开展专项巡视,到探索机动式巡视。应对狡猾的贪腐者,巡视组有各种“独门绝技”。用广泛谈话、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发现蛛丝马迹,用下沉一级了解情况,全面搜集线索……巡视不断创新方式,纵深推进,提炼出多项有效管用的制度和方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行之有效的巡视工作方针和经验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让震慑的效应进一步发挥,遏制腐败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诛一恶则众恶惧。”震慑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震慑,更在于拉响警钟,促人清醒,让那些心存侥幸者、心存幻想者知畏知止。一桩桩案例,一项项措施,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利剑始终悬在头顶,唯有遵规守纪才能行稳致远。
9月7日晚,期待多时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开始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首集《利剑高悬》,通过王珉、苏树林、武长顺等落马高级干部的反思、忏悔以及中央巡视组工作人员的生动介绍,为观众勾勒出巡视——这个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略带神秘又充满威力的崭新面貌。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而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始终冲锋在管党治党前沿和正风反腐一线,发现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推动解决大量突出问题,有力促进被巡视地区、单位和领域强化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推动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改革发展,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成为党内监督的一种利器。
“中央给了巡视组尚方宝剑,是‘钦差大臣’,是‘八府巡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传递出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从2013年5月第一轮巡视正式启动,到2017年6月最后一轮巡视反馈结束,中央巡视已开展12轮,对277个单位的党组织进行全面体检,对4个中央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年起还增加了“回头看”,已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截至目前,如期完成对省区市地方、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和中管高校等5个“板块”的巡视全覆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实现了党内监督不留空白、没有死角,使巡视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尖兵和利剑作用充分彰显。比如,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诸如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发现的。
顺党心,合民意,巡视成绩斐然。根据中纪委网站消息,十八大以来,省区市巡视共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突出问题四万多个。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截至2017年4月,立案审查厅级干部1225名,处级干部8684名,巡视利剑作用凸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一份统计分析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反馈和整改效果满意度为84%,中央巡视成效良好率达到93%。实践证明,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
全面从严治党久久为功,巡视工作任重道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从常规巡视到专项巡视,从杀“回马枪”到“机动式”巡视,改革后的巡视体制机制,震慑、遏制、治本作用得到充分显现。而及时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更是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绝非一阵风的强烈信号,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惩贪、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展望未来,只要把巡视利剑牢牢抓在手里,以贯彻执行新的巡视工作条例为契机,发挥巡视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就定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利剑,是有效、管用的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十八大以来,巡视的强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形成有力震慑,赢得党心民心。
巡视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较之于青铜剑、轩辕剑都好使管用,所到之处,虎倒蝇亡,刮骨疗毒,战果辉煌。它已经成为我党重塑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一把利器。《巡视利剑》专题片拍摄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王珉、黄兴国、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现身说法,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凸显了巡视利剑的特效作用和巨大威力。
4年多来,中央巡视工作已经进行12轮,各级纪委巡视组“全覆盖”遍地开花,八面出击,“回头看”再杀“回马枪”,查看“漏网之鱼”,“机动性”屡出奇兵,通过这样的有效形式“红旗漫卷西风”,利剑所指之处,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威力无穷,所向披靡。一大批顶风作案不收手“四风”问题被无所遁形,一大批“座上宾”“老虎”、“苍蝇”原形毕露成了“阶下囚”。人民群众欢呼雀跃,拍手称快。事实证明,巡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法之利器,是全面依法治党无往而不胜的“杀手锏”。
巡视不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也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是既巡又视,像“雷达”“北斗”“天眼”一样“全方位”“无死角”拉网式搜索,像侦察兵发现“异常动向”,像孙悟空睁开火眼金睛发现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紧紧盯着“关键少数”,像“啄木鸟”一样清除“害虫”,巡视工作已然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千里眼”、“顺风耳”、“侦察兵”。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巡视组手握尚方宝剑,是党风廉政的侦察兵,人民利益的“保护神”就要尽职履责,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在加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巡视工作自然不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磨剑擦枪,枕戈待旦,马不停蹄,奋力挥剑,一场场雷霆万钧之势的惩贪去恶“反腐风暴”似“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个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就在前方。
“现在想想,确实当时做的选择都是愚蠢的选择。还是有侥幸心理,觉得能躲过去,不是也挺好的吗。”在《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中,甘肃省委原党委、副省长虞海燕如是说。
什么是“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指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引申为人们贪求不止,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的心理活动,如侥幸过关,心存侥幸等。
虞海燕为何会有侥幸心理?仔细思考之下,无非以下几点:一是自己的事情做得很隐秘,无人知晓;二是自己作为“高官”,即使有人举报也可以“摆平”;三是自己搭上了中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原副主任明玉清这条线,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消息,并且有些时候还可以帮助自己“莫抹平”问题;四是认为第一轮巡视已经过了,自己没有“出问题”,算是“安全着陆”;五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自己不仅手中有权,更是和妻子找到一个自称在中纪委工作过的人,一起演练如何对抗审查,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六是低估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认为自己“位高权重”,反腐的潮流不会波及自己。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使做得再隐秘,自己的“能量”再大,搭上了了中纪委人员的“线”,演练“对抗审查”,也终究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
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侥幸心理只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这种潜意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引发冲动。正是因为虞海燕的自控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这种潜意识不断膨胀,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违规违纪,最终无法自拔,走向堕落的深渊。
谁到底,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随着“官”越做越大,“位置”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理想信念动摇了,原则底线失守了。因为信念迷失,坠入欲望的沟壑里难以自拔,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因为信念迷失,因为自己能“摆平”有些问题,逐步变得变本加厉,侥幸心理慢慢变成了明目张胆目无法纪!
存有侥幸心理,虞海燕最终未能“幸免”。翻看落马贪官的忏悔录,虽然每个人腐败的原因都有其具体因素,但几乎每个人在自我分析时都提到了侥幸心理。因为侥幸心理,众多官员走上了腐化堕落,但没有能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
“侥幸”必然带来“不幸”!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巡视利剑》开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片全景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纪检领域所发挥的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内容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凸显了巡视的力量。
巡视的权威由党章赋予。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都清楚地表明,巡视组的派出主体不是纪委和组织部,而是党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体现的是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体现的是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不能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听说中央巡视组要来了,就说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派巡视组来了。不对!是党中央派的,是尊崇党章、依规依纪开展巡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是中央的“小组”,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的巡视组。各省区市也一样,是省委巡视组、不是省纪委巡视组,履行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一点关乎巡视正确定位,必须强调、必须明确。如果不是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领导有力,光靠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不可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取得这么大的成效。
巡视监督的力量来自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后,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决定实现巡视全覆盖,剑指问题,做一次“全面体检”。每一轮要巡视谁、巡视什么内容,都是由中央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每一轮巡视汇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专题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党中央负责,巡视工作事项直接报中央决定。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意见是中央的要求,体现着中央的权威。服从中央、对党忠诚不是口号,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认真严肃整改,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向干部群众做出承诺,便于大家对照检查监督。整改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举一反三、不断深化,用实际行动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
明白了巡视是谁的责任,巡视组代表谁、权威的赋予来自谁,才能增强责任担当。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广义上来讲,党内监督就是党委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抓好巡视工作是落实责任的具体化。如果各级党委在方方面面都能从严从实,把巡视紧紧抓在手里,就能切实担负起日常管理监督的职责。实践证明,只有党委旗帜鲜明、领导坚强有力,党员群众才敢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巡视才能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党中央已经作出了榜样,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要紧紧跟上中央步伐,亮出立场和态度、担起责任和使命。
中央巡视组背负着中央的信任和权威,要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站在全党的角度看问题,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敢于动真碰硬,提高监督能力,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侦察兵”,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在镜头前,王珉忏悔:“正是由于我的不负责任,让党中央的权威被漠视,让严肃的选举制度被亵渎,让人民代表的称号被玷污”;苏树林追悔没有听老母亲“只吃槽子里的,不吃槽子外的”的告诫;武长顺在听到死刑宣判时,流下懊悔的泪水……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一集《利剑高悬》一经播出,便引发关注热潮,仅4小时,互联网播放量已近90万。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直面“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从严从细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实现重大历史性变革,党经历了洗礼和锻造,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党心民心更加凝聚。
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强调:“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先后有23次关于巡视的讲话,50多次关于巡视工作的批示和指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巡视工作的理论体系。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不只剑指个人的贪腐,也不留情面地揭开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和三大贿选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发现的。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巡视同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群众感受到巡视是动真格的,他们就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巡视中大量问题线索都是由群众提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实践证明,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才能共同维护和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正处在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近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最终是要探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进行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破解“历史周期率”。从巡视突破,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步步向纵深发展,才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