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细致的框架梳理之后,我们才能写出更优质的心得体会,我们在不同情境下都能够积累心得体会,为自己积攒宝贵的财富,,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素质教育的心得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些年来,每当提起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似乎都有解答不完的疑惑和倒不完的“苦水”:孩子不听话、家长太严苛、老师看分数,怎么办?
其实,将这些困惑总括起来,也就能初步理清解答问题的线索:素质教育绝不仅是孩子的事,老师和家长的“素质”也不可忽视。否则,老师缺乏恰当的教育方法,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孩子无法从一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素质教育就只能继续“苦下去”。
近段时间,一档名为《一年级》的纪实节目延伸出的多个教育话题引起关注,其中老师独到的教育方法、不同家长和孩子的互动等,展现给人们多重思考。
学生不听话,怎么办?有人说,西方国家的`孩子成长无拘无束,让小学生顺应天性才是素质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却实在误会了所谓“无拘无束”的西方教育。
有人就介绍说,荷兰在幼龄教育里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遵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恐怕不少中国家长和学生会惊呼:这不是“很中国”的教育方式吗?事实上,让孩子自小树立起规则意识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方面。
而《一年级》里老师之所以能让孩子们“服服帖帖”,其法宝就在于传授“小眼睛、看黑板”“大手牵小手、安安静静走”的基本规则意识,让刚刚从“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的孩子们能够对自我新身份和外部世界有新的认知,从而为成长打好基础。试想,一个打小就不懂礼貌、目无规矩的学生,怎能奢谈“综合素质”呢?“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让学生听话绝对不是当分数的奴隶。究竟如何跳脱分数至上的认识?有专家指出,对童蒙时期的孩子来讲,分数不仅是在给学生打分,更是在给老师和家长打分。通过分数,可以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和粗心大意等行为习惯,但以成绩的高低来苛责孩子、一味要求孩子考高分的家长和老师就是“素质不及格”了。
合理的思路是,以考试来找出问题,顺势引导、因材施教,并抱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比如,《一年级》中的家长耐心教导孩子辨别左右方向;比如,指出学生的粗心大意,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再比如,将孩子的每一次成绩与他们自己作比较,而非看做学生间对比的“起跑线”,给他们小小的进步以掌声。顺应成长和学习规律,收获只是早晚的事。
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启蒙时期的学生对自我行为习惯有初步判断,还能对学习有正确理解,对分数有合理认知,也便迈进了素质教育理想的大门。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的事,三方良性互动来做好基础教育,变分数崇拜为素质提升,素质教育的这盘大棋也就能逐渐“下活了”。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透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务必看到,几年来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状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实的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潜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带给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还是有必须的困难,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构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才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理解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
自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以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亲切关怀下,我们按照“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思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评价机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素质教育“三个面向”、“三个还给”的目标,有力地推进了我镇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加强校本研训,打造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品队伍。
建设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因此我们确立了立足校本研训,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路子。
1、集体教研,全员互学互助共同提高。
在小学教研室牵头下,我们将全镇8处学区整合为4个教研区,由教研员分区负责,建立了“教研员挂牌活动制”,丰富了“教研室—教研区—教研组”三级教研制度,提出了“整合资源、校际联动、优势互补”的教研策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和教学常规、教学特色展示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教研组规模小,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听课活动走过场,缺乏思考和质疑,构不成教师群体的合作学习等问题。真正达到了促进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同步发展的目的。
2、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青年教师在我镇小学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为此,各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外出学习回校后,上学习汇报课,撰写学习心得,促进内化,提高业务。镇教研室每两年评选一批镇级骨干教师,不定期举行优质课、优秀案例评选、课改论坛等活动。中心小学每周四开展的“课堂教学周展评暨开放日”活动;各教研区每学期的“教研区成果展示”;全镇广泛开展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外出学习汇报课、全员上好每学期“最佳一堂课”等“四课”活动,都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的平台,享受成长的快乐,激励青年教师竞教竞学,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崭露头角。近几年,徐延峰被评为首届滕州名师,张野被评为枣庄市课改标兵,关继伟等3人被评为滕州市十佳明星教师,张西强、李迎春等20余名教师被评为滕州市教学能手、课改标兵,彭宗伟等5人获枣庄市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钟淑芹等30余节课获滕州市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蒋宝昂等8人次在市教研人员优质课、新课程论坛、教学设计等比赛活动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二、构建高效课堂,坚守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说到底是课堂教学,学校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措施,也只有植根于课堂教学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有效载体,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1、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去年以来,我们以教研区、学区为单位陆续组织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省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材料等,逐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体学生的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性得到发展的`质量。其次,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先后举行了“校长、主任谈素质教育”、“我与素质教育同行”、“我心目中的好学生”、“课改与我同在”等系列论坛,限时说课、备课,限时制卷,新课标理论考试等活动,提升了教师个人的理论水平,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程度,把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逐步内化为具体教学行为。
2、深入课题研究。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课题带动课堂,以课堂推动课改,以课改推进素质教育,让教科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助推器。为真正促使教师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的思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降低重心,贴近课堂。每个学期中心教研组选定一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做好过程记录,积累研究资料,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研讨,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研室主持实验的省教研室重点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中心小学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等课题,使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在实践中体验新的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教学规律,
3、广推教学模式。
为建设高效课堂,我们全面推行市教研室各学科教学策略(模式),实现各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智慧突破。本学期,我们先后印发了《张汪镇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各学科教学策略(模式)学习材料》、《张汪镇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等文件材料,供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实践。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暨课堂教学建模推模活动,每次活动后该学科教师均写一份学习心得,设计一份精品教案,加深老师们对该学科教学模式的理解,修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同时,我们严格执行各级领导推门听课、课后反馈制度,同伴听课、课后研讨制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研讨模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模式、在课堂教学后反思模式,以教学模式的推广,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4、学科团队引领。
面临着高效课堂的着力构建,本着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意识,教研员变检查者、督促者与指导者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科教研员在全镇挑选四、五名骨干教师组成镇学科中心教研组,“沉入”备课组、“沉入”教室、“蹲点式”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下水式”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利用中心教研组的团队智慧,为学科教师提供精品教案、听课心得、教学案例等学习研讨材料。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积极开展网络教研,组织教师通过市教研室“滕州教研”、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新思考网”等学习的平台开展网上学习、网上培训。同时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建立学科博客——学科教研工作站,网上交流、信息互通,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通过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立,有效地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熟,推进学科改革纵深发展。
三、拓宽教育渠道,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育人内涵。
在“高奏主旋律、突出主渠道”的同时,我们还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生活劳动技能等,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1、营造书香校园,积淀人文底蕴。
我们要求各校打造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充分利用晨读和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墙报、板报等形式精心构建班级阅读活动平台,使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经典文化氛围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把经典诵读的时空向家庭延伸,一段时间以来,家长成为我们营造书香校园的支持者和直接参与者。通过多途径开展,时时刻刻都在积淀着学生的人文底蕴。
2、开展综合实践,培养自主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新课改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全面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中心小学的“我是班级小主人”、“安全天天伴我行”、“国旗飘飘”,皇殿岗小学的“古薛文化溯源”,夏楼小学的“张汪板鸭'飞'起来”,大宗村小学的“改革开放农家乐”等等专题,已经成为学校活动的经典和品牌,并已凸显出多种育人效应。
3、搭建展示舞台,张扬学生个性。
省素质教育会议把培养学生的特长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举办演讲、童谣、古诗文经典诵读、写字、声乐、舞蹈、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主动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中心小学、大宗村小学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唤醒了学生的特长,成就了孩子们的梦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年是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沐浴着素质教育的春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继续加大校本研训的力度、提高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能力,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办出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中小学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就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教育改革之路,即依托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教育要改革,科研必先导”这是大家的共识。实践中,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切实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力度,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我们多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学习讨论,使大家认识到: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的素质是: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能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或综合化;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和特长;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而如何培养具有这些素质的人才,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搞好教育科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光靠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抓好教育科研,这是现代教育的特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科研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课题研究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导向。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原有的特色,经专家论证,确立了我校的“十五”教科研主课题──“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基础上,着眼、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种活动类型、多种活动渠道,并总结出规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具有战略意义。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以多类型为经,以多渠道为纬,交织成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立体型网络。
1。多类型:
⑴社科类:包括文学社、英语、小记者站、电视台、集邮、网页制作等组。
⑵科技类:包括数学、航模、科技制作、无线电测向、气象站、种植、珠算式脑算、自然、电脑等组。
⑶艺能类:包括工艺美术、电脑绘画、摄影、书法篆刻、歌咏舞蹈、器乐等组。
⑷体能类:包括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棋类、武术等组。
《多渠道:
⑴学科教学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具有能动性,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⑵校内活动渠道。利用放心班、活动课程、选修课、星期六建立以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为形成的少儿乐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展其所长。
⑶校外活动渠道。校外也让学生自己组织、自行操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
⑷网络活动渠道。信息化是新的人类文明赐与我们后发社会的一个历史支点,在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使得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唯有这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如: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等。
《?分解专题。学校确立了主课题后,确立了九个子课题、二十五个二级子课题。学校、课题组、教师层层制订实施计划,保证了主课题的全面方位实施。
《?建立课题信息系统。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资料,着手调研,开展研究,把握动态,进行总结,及时调整程序,不断改进措施,以争取加快实施进程,提高实施效率。
《?各子课题组密切联系,随时协调步伐,以求共同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主课题的研究任务。
《?教师的研究成果归入考核档案中,学生的获奖成果归入学籍档案中,调动广大师生参与主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一)、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水平实施前与实施后有明显差异。
(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与同类型学校比较有明显差异。
(三)、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改变了死记硬背的方法,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用同样的期终考试试卷对02级四年级、99级四年级进行测试,02级语、数两科优秀率分别提高了15、17个百分点。
(四)、学生学习兴趣浓,个性特长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有明显特长的学生达61.8%。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1200余人次,其中在全国、省级数学竞赛中夺得吴县市的“十连冠”;在省、市级计算机竞赛中多次获得吴县市的第一名;苏州市教育学会秘书长陈树华女士曾称赞我校二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相等于四年级;《吴县日报》以“快得没商量”报道了我校的珠算式脑算研究情况。
(五)、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心理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按照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按教学大纲、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进行综合评定,优良达到85%以上。
(六)、教师的素质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使教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丰富了精神生活,教师逐步由“经验型”转向了“科研型”。五年来,有2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有18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七)、研究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在实施主课题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改革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涌现了一大批“学有特长”的学生,“教育特点”的教师,学校的特色日益明显。九九年十二月吴县市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二0我校跨入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的行列。这是对我校取得成绩的鞭策和鼓励。
(一)、我们教育科研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英国学者唐尼和凯利合著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到,教育理论必须以教育实践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以其作为理论的最终目标。“它必须牢牢地植根于学校和课堂,必须和教师的各个方面有直接的、切实的联系。”“如做不到这点,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教育研究从总体上说就不可能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研究”。实践证明,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是帮助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主动参与教育科研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推动力。如:我校“珠算式脑算”的研究、“韵语识字、提早作文”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网络活动”的研究等等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今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要解决好素质教育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教育科研的介入,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就会陷入盲然的地步。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二)、我们教育科研的着眼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互相依存,本身具有共生性。正如国外学者保罗、英特和唐纳德、罗斯所说:“脱离现实的好理论是不存在的。与理论脱节的行为就像一只耗子在一个新的迷宫中胡奔乱跑。好的理论是寻找花最小能量、最小的风险去达到目标之途径的一种力量”。理论不是理想的思辩,也不是“常识”,因为事实本身就不能说明自己,它要一个经验上可证明的架构来说明其意义。教育科研的观点和理论都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去检验、证明。而方法本身又必须是与理论相统一的,它们都需要在实践的运用中得到验证、补充和发展。
(三)、我们教育科研的生长点在于分层管理、分类推进。中小学教师直接从事教育实践,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进行调查研究,有组织教育实验的便利。从总体上看,队伍强大,力量雄厚,是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的基础力量。但他们受到时间、精力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吸收外界研究信息的渠道少、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尽管他们意识到科研兴教,但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并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帮助。因此,在科研管理体制方面,不应整齐划一,而应分层管理、分类推进,如建立“小机构,大网络”的科研体制,把强有力的专业科研组织(教导处、教科室、骨干教师组成)与广泛的群众性研究紧密结合成网络体系,既要发挥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丰富实践经验和强大的研究基础的优势,使教育科研得以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又得以在提高的指导下不断普及。
xx月xx日我校开展了以“礼乐育人,开放活校”为主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本次讨论为打造我校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师生礼乐意识,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每一个孩子”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寒假期间学习了关于素质教育的系列材料,深受教育和启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思想行为的引路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确立自己“为人师表”的模范形象,用端庄的仪表、大方得体的举动,和蔼和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去感化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行为的表率和学习的楷模。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幼儿园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及周围的事物都与幼儿园有不少的变化,比幼儿园环境严肃多了,给学生的感觉陌生了,对他们的情感发起一轮波动。他们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充足的爱。因此,教师就应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亲骨肉,满腔热情地关怀、全面地照顾、耐心地教育、细致地疏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全面发展。
德为师之本,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教育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教师的师德会对学生人格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感染仍无可替代。这就要求教师有“掏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师德,才能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灌输知识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而“严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任务,到达提高全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忠于职守。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条件。一个职业道德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一个见异思迁,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必须是拥有高尚的敬业、进取精神、能够为人师表的人。在教学中更要象慈母般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把深厚的感情倾注到理解教育的学生身上。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务必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去把握大纲,深钻新教材,探究新方法组织教学;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各项游戏活动,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综合分析、比较,同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再进行筛选,制订一套适用于本校、本班实际的素质教学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爱抚的事业。”抱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去教导、训练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的人,职责是何等艰巨。作为教师还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必须的技能技巧。吸收最新的信息,充实教学资料,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在素质教育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逐步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技能。
首先,要有明确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仅规定了教学的方向,而且具有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务必将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习惯、行为教育等,都写进教学目标,使之有机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融于学生认知结构之中。
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要求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之服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封闭沉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这种带有浓厚应试色彩的课堂结构,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一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透过努力去争取成功。二是要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资料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资料,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三是要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透过设计一些活动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探究,深深吸引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构成发展过程之中,透过探索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四是要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
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忙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第三,要抓好差生工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把“差生”排斥在群体之外,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应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对于差生,要满怀爱心,重点辅导,并发动学习好的同学帮忙差生,最终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三、作为数学教师,我将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透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构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是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我将及时帮忙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情绪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仅明白而且体会到教师和群众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是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我将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数学教学中,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用心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潜力。是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正是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三是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坚毅性。坚毅性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尤其学好数学单评动机、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务必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有的成功就自满,有的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我将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是构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职责性。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强烈的职责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职责性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基本点,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职责性的培养务必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得学习习惯,职责感得良好个性品质也在其中逐渐得构成。
总之,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个人感觉又有了新的提高,下步将倾尽所学,在新的学期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学有所用。
xxxx年根据单位安排,我参加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培训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学习任务,当然,成绩的背后也凝结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很深,带给了我全新的理念,还解决了许多我在工作中的困惑,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由于多年来忙于工作缺少集中培训学习,自身也感到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更新知识、开拓视野。这次培训学习,共有实用文体写作、实用法律基础、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等4门课程,在学习班能听到其他老师的不同看法和建议,以及很多老师都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构思,与学员们能够自由畅谈,让我觉得思维开阔,深感受益不浅。很多理论知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转化成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技巧和可参考利用的资源。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学习中,态度端正,尽量克服孩子小需要照顾的困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完成了此次培训学习。
由于是在职学习,就需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预习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着疑问和求知的心情来听课。在听课中,我对重点与难点做好相应的笔记,随着授课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当遇到听不懂的部分,我利用课后的时间,向老师和其他学员请教。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积极完成,经常自我检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每天坚持自学不少于一小时,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重点记录,做到去上课是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讲,积极参与老师提问、课堂发言和讨论,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唯一能做的就是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为了使自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凡是与学习时间冲突的应酬、文娱活动都一概谢绝,孩子也交由婆婆带,工作需要加班时也尽量安排到晚上,以确保上课和完成作业的时间,我除了利用休息的时间,还推迟了晚上休息的时间。快到考试的时候,白天无法看书、学习,常常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复习。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体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因为我是本单位的团支部书记,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身受其益,以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学习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能够自动自发地贯穿于工作中去,提高了机关文牍的水平,增强了法律意识,在团支部的活动开展中创意、思路大开,团队管理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回顾学习中的收获,颇多感慨,我为能有机会加入到“首都职工素质教育”的学习行列中而感到高兴,将来我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永远跟得上工作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经过三天的培训,使我受益非浅。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使我的视野开阔了许多,虽然感觉很累,但还是很值得的。
专家的出发点和高度就是比我们老师高。从他们的见解中我体会出三点:
第一,细节显出教学的智慧。一句无心的话、一次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自我;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第二,方法是思想的生长点。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们的教育并不缺乏实践者,我们缺乏的是向更高境界“加速”的追求者。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怎样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呢?其实,并没有捷径。“熟生巧,巧生华”,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我们会有成功,或许我们会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热爱学生,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自然会生发出来,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三,反思是前进的车轮。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焉起来,只有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就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以上三点是我在培训期间的一点小感悟。总之,在这次素质教育培训中,我感觉是成功的,有效的。专家就象手电筒,辐射出精华,照亮更多的教师,影响更多的学子,这使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专家的精华,更加努力的向他们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