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8篇

 2025-01-05 09:32:14

摘要:心得体会是一种鼓励人们积极行动和追求梦想的工具,我们对一件事情有什么感受,可以通过心得写下来,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1方舱医院已经休舱,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谁都不会忘记,在

心得体会是一种鼓励人们积极行动和追求梦想的工具,我们对一件事情有什么感受,可以通过心得写下来,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1

方舱医院已经休舱,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谁都不会忘记,在那一段沉闷和压抑的时光中,为他们带来帮助、欢乐的人们。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5病区的患者们大概都会记得,那一位带他们一起跳舞,把沉闷的病区变成“舞动的方舱”的武汉姑娘——民生银行集团金融事业部华中分部的客户经理肖婷。

住进方舱医院的患者大概心情都不轻松,沉闷的心情、压抑的氛围包围着他们,这十分不利于肺部健康和抵抗力的增强。

活泼好动的肖婷为这种情况带来了改变。从2月9日开始,每天早中晚3次,肖婷都会播放手机音乐,领着大家在病区的过道跳健身舞蹈。她鼓励病友们一起跳舞,并教他们动作,为病区带来欢乐。

后来,参加跳舞的病友越来越多,每天,大屏电视上都会播放舞蹈教程。这些病友们身体轻松了,心情愉快,一些不适症状有所缓解。

在全国各地,还有更多的银行人尽着自己的努力。

杭州联合银行四季青支行的陈楠参加抗疫志愿者队伍,她的工作是站在值守在彭埠高速口,对进入杭州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和近期出行询问。室外气温很低,很多人都要开工上班,陈楠的工作十分繁忙。从高速卡口撤出后,陈楠所在的志愿者队伍又全力支援火车东站和社区,开始了东站执勤工作。

湖北襄阳老河口镇的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张勇峰也是一名志愿者,那时候,他要穿着红马褂,坐在小区门口拦截外来人员,时不时还会有纪检部门来督查防疫情况,晚上还要巡街,拦截外出人员。“我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

待疫情褪去,春光重新洒在这片土地上时:

他还是那个电话后有问必答的接线员;

他依旧是那个教大爷大妈使用自助设备的大堂经理;

他仍然是那个一遍遍提交申请,帮助企业拿到贷款的客户经理;

他们只是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做了些大家都没有察觉的小事,或许在治病救人、在主动立下请愿书奔赴疫情前线面前,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却是这些小事,让某个人、某个家庭、甚至某个小区都能够安安心心地度过今年这个不一样的特殊时期。

他们,或许不为人注目,但不应被遗忘。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2

张定宇出生于1963年12月,曾带领医疗队赴汶川抗震救灾,并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开展国际医疗援助。

当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他当机立断组建隔离病区,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为实验室确认病毒赢得了时间。

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张定宇隐瞒身患渐冻症的事实,坚持吃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并且在大量诊治实践的基础上,率先将抗艾药物克力芝用于重症患者,为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历经三个多月的生死长夜,4月26日,武汉疫情防控保卫战迎来重要历史时刻——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张定宇说,自己最难忘的是一起并肩冲锋的战友——驰援金银潭医院的全国12支医疗队,加上省内和武汉其他兄弟医院的同行,共有1500多人。“他们的恩情,我此生都不敢忘记。”

“最近一个多星期,我常出门去过早,吃碗牛肉面,来个面窝,就觉得特别幸福!”他说,其实这些街头巷尾的烟火味道,就是幸福啊。

此前,张定宇已获记大功奖励,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拟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候选人。

升职公示发布后,张定宇表示:“我不惊讶,唯有忐忑。因为没做过,怕做不好,很担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还有工作能做,就是一种幸福。”

愿这位抗疫英雄能在工作和烟火味道中,继续幸福下去!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3

“喂”,我在火车上,信号不太好,马上把最新版技术方案发给您”。4月初,技术支持中心梁大伟同志主动请缨,赶赴项目现场,全力保障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从河北邢台到石家庄,再到青海西宁,11天奔赴三个项目现场。在疫情还未完全过去的时期,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已不足以形容这个年轻人。因为他内心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坚定,一定要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把之前失去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为了更好配合市场开发人员推进项目落地,梁大伟充分展示了技术人的“执拗和较真”精神,必须要自己前往每一个现场,仔细勘察,保证技术方案的质量。

梁大伟只是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的一个缩影,疫情期所有技术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奉献,事业部的技术成果才呈现出遍地开花。20__年2月份以来,技术支持中心编制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方案5项、技术报告16余篇;对10余个综合能源服务技术方案、可研进行了研判,整理完成综合能源项目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集,对楼宇建筑、医院、数据中心、高校等场景的综合能源服务案例进行梳理和汇总;编写完成数据中心、钢铁行业、铁路枢纽等行业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并与外部单位技术交流28场次,有力的支撑起事业部各项业务的开展。

致敬,默默奉献的技术人!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4

郝肖阳,中共党员,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科主任。天津对口支援恩施第九医疗队疾控组组长,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消杀、防控指导等工作的开展。

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他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带领疾控中心同志们第一时间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最大限度做到应查尽查。

随后接到通知,被抽调到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对口支援的工作任务。鹤峰县是离恩施州最远的一个山区,地广人稀,防疫力量较薄弱。他到达后第一时间组织县疾控中心16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和信息报告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为了解全县防控现状和基层防控人员知识储备和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他组织开展了对9家基层医院和隔离点的运行情况的摸底和技术指导。2月16日,当地下了一天雨,他和队员们仍然坚持下乡工作,崎岖泥泞的山路和暗藏的落石没能阻止他们坚定的步伐。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留下完整、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他坚持带着流调人员反复下现场,有时只是为了复核一个小小的细节,他和土家族兄弟姐妹们一起深入现场、秉烛推敲、同舟共济。

传染病控制中消杀是当地的短板,他和消杀组的疾控队员根据18个隔离观察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布局、实际情况从人员管理、防护、消杀、化粪池处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一级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开展情况、消杀人员技术掌握情况进行2轮督导和指导。提升了全县消杀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规范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场疫战,两个战场,他用自己的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誓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5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这是一场同病毒开展的战争,防护服是最大的倚仗,事关生命,没有一个人掉以轻心。”县第一人民医院李斌在给武义一中师生们讲述时回忆着,每位医护人员要穿一套洗手衣,再穿隔离衣、防护服,戴两层手套、两顶帽子,穿双层鞋套。

武义一中高一(九)班学生俞果说:“一直以来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忘却了灾难,英雄这个词语似乎也变成了一个缥缈虚幻的符号。如今,当英雄事迹不再遥远,而是切切实实在身边涌现,我们对英雄这个词语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逆行出征是一桩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壮举,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救治那么多危重病人的同时也保持自身零感染、零退场,也更让我们明白,只有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向英雄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疫情时期,心理有压力和担忧是正常的。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课上,李斌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奋勇争先,集中精力学习。

“我们应该学习医疗队不怕吃苦、不畏难的精神,直面挑战,超越自我。”听完演讲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会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青春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6

20__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了荆楚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争分夺秒,他们奋力搏击,只为尽早抚平大地的伤痛,他们身穿白衣,他们逆风而行,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医护人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江就是其中一员。

2月1日这天,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黄江写下请战书:不辱使命,不论生死,不计报酬,我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月12日晚,黄江接到通知,他的请战书被批准了,光荣成为了江西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恰巧的是这天正好是他42周岁生日,他说,“这个消息是我今天收到的最有意义的礼物”。虽然对家里有很多不舍,但是黄江明白,只有战胜疫情,才能更好的保卫家人,保卫人民,武汉需要他们!

如果说武汉是抗疫前线,那么黄江所驰援的武汉协和医院无疑就是风暴中心。

虽然黄江与儿子相隔千里,但是每天结束工作后,黄江都要和儿子视频,分享自己在武汉的事情,并取名“超人日记”。

有一次,黄江给儿子讲了值晚班发生的事情,有一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情况十分危急,黄江与队友们经过讨论,当机立断,立刻给患者进行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手术。要知道,那种手术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而且风险特别大。医疗队几乎是在与死神抢人,在连续奋战几个小时后,终于让患者脱离危险,重获新生。听完后,黄江的儿子对他说:“爸爸,你说的那个ecmo是不是就像光能粒子枪一样,是很厉害的武器?我心中爸爸的战“疫”超人形象更高大了,爸爸你们一定会胜利的,加油”。

黄江工作的病区是重症病区,主要以收治危重症患者为主,老年患者居多,工作任务极为繁重。但这些患者在大家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下,病情已渐渐好转,且有多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其中有一例患者仅仅住院6天就痊愈了,这也是整个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首例治愈出院的患者。黄江告诉儿子,要把整个病区的患者全部治好了才回家。

3月16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武汉国家医疗队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ccu病房,在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开展救治危重症患者工作,疑难病例讨论,精准施策,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经过多个医疗团队的团结协作,使ccu危重症患者一个个转危为安。在此期间,李兰娟院士勉励医疗队“感谢各位的辛勤付出,我们大家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希望各位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请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接下来,我的团队将和大家一起战斗。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武汉保卫战的全面胜利。”最终,大家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医疗队的任务。

自从赴武汉抗“疫”以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同事和朋友们的关心,给了黄江十足的勇气和力量来与疫情抗争到底!他感谢身边每一个支持着他的人,也特别感谢医院党政领导、骨科主任以及总务处、器械装备处等机关后勤部门给他们准备了充足的生活物资,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支持者,才使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一线工作者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共同战胜了疫情。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7

到达武汉后,郑瑞强立刻投入工作,除了按照分工和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武汉各个定点医院巡查并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外,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第一批定点医院,也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

没有外出巡查任务时,每天早晨,郑瑞强都会先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与专家一起讨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后进入病房查房。每次进入病房前,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口罩。转运病人、为病人翻身,这些平时比较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这里,往往需要花两到三倍的时间。“每次从病房出来,浑身都湿透了。”

2月1日23时,一名64岁女性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在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仍然只有80%-85%,在随后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中,患者的氧合状态也只有轻微的改善。郑瑞强判断,患者的肺部病变非常严重,如果不实施体外膜肺氧合(即ecmo)技术治疗,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ecmo技术又被称为‘魔肺’,它实际上是一个起暂时替代作用的人工肺,为患者提供循环及氧合支持。”在向国家重症医学专家组的领队们汇报后,郑瑞强和其他同事决定给该患者实施ecmo治疗。

半个小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终于维持在95%以上,氧合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也保持稳定,最终挽救了她的生命。

“当时那位女患者呼吸非常困难,神志不是特别清楚,如果不采取ecmo,有生命危险,很可能撑不过第二天。”郑瑞强说,该患者是从武汉其他定点医院转到他所在的武汉肺科医院,来时病情就比较严重。

“我来!”这是郑瑞强的口头禅。他说,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ecmo、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气管插管等都是高危操作,极易近距离与病人的气道分泌物接触。“从保护年轻医生的角度考虑,危险操作,我们都是自己上。”

“那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多救治一个病人的生命。”在这里,他采用ecmo技术,治愈了多例危重症患者。

青春奉献的心得体会篇8

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带队勇闯隔离区的临退休医生”曹晓英,“白衣作战袍,上阵父子兵”的徐自强、徐秋笔,“推迟婚期,守护病患”的35岁准新娘龚丽丽,“逆行母女”秦满凤、杨佳,“傲骨贤妻”何秋芳,剪去长发抗击疫情的肖思孟……疫情期间,他们白衣执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疫”一线,为大家舍小家,为我们构筑起了抵御病魔的钢铁防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

抗疫英雄之基层干部群体——空巢老人的贴心“儿女”肖锦峰、黄蓉晖,“隔离区的大管家”容从俊,“带伤抗疫的女支书”邝素珍……疫情期间,他们披星戴月,白天跑社区,晚上做汇总,有时还不被群众、家人所理解,但正是有了他们,抗“疫”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到基层一线,基层才能在疫情中有序运转。他们是抗疫英雄之基层干部群体。

抗疫英雄之农民群体——抗疫“蔬菜哥”张维,驰援武汉的爱心菜农“大树哥”,“蔬菜掌柜硬核捐助”李华平、李华忠兄弟……疫情期间,分布在五湖四海广大乡村的他们,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保障,甚至驰援千里将紧缺生活物资送去抗疫前线,他们就是抗疫英雄之农民群体。

抗疫英雄之志愿者群体——退伍不褪色的“坦克兵”史纯华,逆行武汉传递“正能量”的郑能量,“武汉战疫全能志愿者”华雨辰……疫情期间,面对人力不足难题,他们挺身而出,像满天星河汇聚耀眼光芒。他们可能年龄不同,职业不一,但在抗击疫情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之志愿者群体。

此外,疫情期间一直在“跑”的暖心“管家”快递员贾胜治,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武汉这座城市;“八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的铿锵玫瑰”刘双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闺女”;“戴假肢出诊的山间医生”方富光,要继续在山路上走下去;“大山的留守园丁”马彦国坚守40余载,哪怕只剩下一个学生;“布衣教授”吴树鸿25年来执着追梦、自学成才,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他们用坚守、奉献,展现凡人大爱。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483秒, 内存占用1.84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