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听说游戏《堆馒头》游戏儿歌是: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该游戏充满童趣,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听说游戏是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2、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堆馒头游戏
2、课前让孩子们谈谈并将他们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作品制成展览板。
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实物操作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能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实物操作用语言描述来串接儿歌,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采用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堆馒头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堆馒头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串接儿歌,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四、活动程序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我以赏识、鼓励的口吻介绍幼儿自己的绘画展板:“小朋友,你们都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吃?”以此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表现欲极强,他们往往是在了解了一些信息或完成了作品后都急于想说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堆馒头游戏
给别人听,而我在这设计的这一环节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话平台,让孩子们从实物的颜色、形状、口味来介绍,让他们想说,愿意说和有机会说,充分体现了孩子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其次,这一活动又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仿编儿歌做好铺垫,激起了孩子活动的兴趣。
这时我又会以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你们都介绍了你们喜欢吃的东西,那请你们也来猜猜我喜欢吃什么?”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这里,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搜索想象老师到底喜欢吃什么?此时我出示小馒头,让孩子们一下子发现答案并以儿歌的形式说出我喜欢吃小馒头的原因。让孩子对儿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紧接着我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告诉孩子们老师不光喜欢吃馒头还会玩堆馒头的游戏。我会边堆馒头边念儿歌。教师的实物示范直接刺激了孩子的视听器官,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再次实物操作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念起儿歌来。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请孩子们边念儿歌边自己想象堆馒头的动作,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熟悉、掌握了游戏的内容。以往的游戏规则都是事先规定好的游戏规则,教师强加于给孩子,规定这该怎样那该怎样,而这次的活动设计我放手给孩子们,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①怎样用手堆馒头比较高?比较好?
②游戏时,怎样才能使大家玩得高兴?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参加?让他们在我的启发性的引导下讨论定出游戏规则。教师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归纳出3条规则:
①幼儿必须轮流边串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4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
②儿歌念完后,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③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这一部分通过提问、实物操作示范、学念、设疑,而后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了解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是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请能力强的孩子上来示范游戏过程和组织孩子和旁边的同伴,两两相对学习玩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亲自实践整个游戏的具体过程。
二是教师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展游戏经验,启发孩子仿编游戏,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如:启发孩子说堆苹果(甜甜的,脆脆的)、堆橘子(甜甜的,酸酸的)、堆包子(白胖胖,香喷喷)等,由于在活动的开始孩子已把自己熟悉喜欢的食物向大家作了介绍,自然而然地就能创编出相应的游戏儿歌,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一定很想自己去独立游戏,此时我将孩子们领到了户外。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活动欲望,我设计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活动前,我会鼓励他们开展仿编的儿歌游戏活动。
这样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活动欲望,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开展游戏,玩他们自己创编的喜欢吃的游戏,教师提供了给他们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上周,在不经意中得知一位老师多出来一本《新世纪幼儿园说课稿精选》的书。想想自己在说课方面不是特别有自信,特别是对一些即兴的说课更是没有把握,于是赶紧买来下去拜读。斜躺在被窝里,化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这本书读了下来,感到收获颇丰。
1.对说课的认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就不能光停留在教学这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活动中的教材分析、目标拟定、教学流程、设计思想、活动特色等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因此说课就成了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效阶梯,一种关联策略。
1)说课的支架作用——教师梳理与活动有关的各个刺激因素,并进行侦查、检查、反应,通过说课的途径,检验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犹如整个活动的“灵魂”。
2)说课的表征作用——要对教材的处理和幼儿进行分析,再考虑采用的模式,这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更是一个表征过程。
3)说课的传递作用——教师不断传递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分析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的情况,取消陈旧的、重复的部分,增加教材的可靠性、挑战性和合作性。
4)说课的调控性——通过说课,教师要把本活动与教材有益的、有关的信息通过筛选吸纳进来,具有调控作用。
5)说课的连结作用——教师适当考虑教学前期、教学过程和教学延伸的连结,最大限度地设计说课实例,完整地呈现,使说课达到有效的整体策略的展示。
2.对各类说课形式的把握
全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说课实例,涵盖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因此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学习的作用。而且每种类型的说课各有各的侧重点和说课思路。
1)根据教材的说课。这样的说课,我们要把握的是: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找准教材与施教对象的结合点——拟定目标、设计流程、实施策略。
2)对老教材的说课。这样的说课,我们要把握的是:阅读、分析教材后要提取老教材中有应用价值的精辟部分,并找准老教材与现今教育思想内涵之间的结合点,然后再拟定目标(结合现今教育思想、理念)、设计流程和实施策略。
3)对传统节日的说课。这类说课,教师首先要对节日进行分析,提取传统节日教育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有价值的要素,然后分析施教的对象;在拟定传统节日与幼儿之间的教育结合点之后设计活动。
4)活动后的说课。这类说课要说说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活动中所体现的一些教育理念;活动目标的制定与突破;活动流程的概述;活动特色的呈现以及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构。
5)根据目标的说课。这类说课一般不常用,也是我没有碰到过的,因此读的时候更加仔细,特别是要理清怎样从“目标”到“课例”的思路。如根据目标“语言领域目标: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扩展词汇,发展想象力”来说课。拿到这样的目标,我们首先要反复阅读目标、理解目标和分析目标,再分析目标与领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准、领域与施教对象的结合点,然后再选择出合适的教材进行说课。
总之,幼儿园说课,一直是我们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中非常熟悉的教学行为,它不但可以增加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活动之用诸多的因素间的关系。我想,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思考、多积累,还可以把书中的一些课例到班级中去实施。这样,经过自己的实践,能更吃透课例的说课内容,以便自己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暑期将至,外出游玩成了幼儿热切的期待。为了培养幼儿有目的地为自己的活动;隹备物品的能力,我们开展了介绍出游故事、搜集出游物品、制作出游计划表、实地使用、交流各自体验等一系列活动。由于制作计划表要将观察的实物转换成图像,这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开展了本次集体活动。
1、梳理已有生活经验,联系夏季季节特征,积极参与出游准备。
2、尝试将实物的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用以表现观察物体。
1、幼儿搜集的出游用品:水壶、太阳镜、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
2、物体与图形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太阳镜一椭圆;照相机一长方形和圆形;水壶一半圆形、长方形;遮阳帽一不同的半圆形。
讨论一:夏天里,小豆豆要跟着父母去旅行,她为自己准备了许多物品,(观看图画书《小豆豆的假期》的封面图画)这些东西都需要带吗?
讨论二:我们也要去静安公园玩,需要带哪些物品呢?(对照幼儿搜集的物品进行讨论:是否每一样东西都需要带,怎样带才能简单又方便。)
(评析:幼儿认真观察画面后,认为小豆豆带的长毛绒玩具不适合在沙滩上玩,并认为自己搜集的物品都需要,但是可以想办法少带。如“带可折叠的遮阳帽,不戴的时候就放在背包里”“请老师或一位小朋友带照相机”等。可见,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有目的地准备出游物品的意识增强了,初步体会到应有选择地携带物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并付诸实现,是对幼儿独立活动能力提出的适宜挑战。)
讨论三:为了避免遗忘,可以把需要带的东西先记录下来。怎样记录呢? (引导幼儿发现物品中藏着的基本图形。)
1、太阳眼镜中最大的地方是什么图形(镜片是椭圆形)?找到椭圆形的镜片后再添画些什么?
2、在照相机里找一找有哪两个图形,里面还藏着什么小图形呢?
3、水壶和遮阳帽里藏着什么图形,还能画哪些细节?
(评析: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极富艺术性的纸张,提高了自我表现的积极性,采用多媒体将幼儿找到的图形分别显示,化解了幼儿将实物转换成图像的难点,使积极参与出游准备和表现物品图像这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在内容上自然融合。)
了解幼儿记录的内容, 引导幼儿有目的地选择带的物品;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归纳图形;介绍有创意的图像, 引发幼儿更多的'创意。
(评析:教师始终围绕怎样把出游要带的物品认真地记录下来,并且不断推进活动。例如:一位幼儿画了一顶草帽,教师马上进行表扬与展示,结果,更多各具特色的遮阳帽出现了;一位幼儿画了一个三角形,经了解是一顶午睡用的帐篷,其他幼儿听了又添上了防晒霜等物品;活动结束时,教师发现有一位幼儿没有画水壶,就与大家讨论没带水壶怎么办,幼儿纷纷表示愿与同伴一起喝水,最后决定多带几个一次性杯子。幼儿一反过去制作计划表的潦草马虎,不断添加细节,使计划表更像一张张美丽的图画,领域之间的互相推动得到了证实。)
讨论各自准备的物品怎样使用,并按图表进行;隹备,开展一次外出游玩,检验携带的物品是否合适。
(评析:集体教学以后,关于出游物品的讨论还在继续。当幼儿在家长的支持下按各自的计划一起去游玩时,他们都为自己参与准备而感到自豪。回忆整个活动过程,我们体会到,跨越领域的围墙不仅体现了领域之间的融合,更体现了领域之间的相互推动。就本次活动而言,儿童所接触到的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由兴趣而产生的坚持性,同伴间的关心、共享与责任感,都会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效益。)
一、设计意图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快,他们已不满足于会使用简单句来说一段话,而转向为词汇的丰富和会说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并且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练习。而听说游戏就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听说游戏就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练习,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我选择的《水果锁》这一听说游戏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说话动目标《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式来形容一个事物。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χχ,xxx的句型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讲话,并能迅速、正确的对话,训练幼儿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3、使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活动。
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运用"xx,xx,xxx"的句型。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话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课前已学习过用"χχ,xxx句型讲话。
2、 ppt以及实物图和实物锁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在教学中幼儿更好的进行学习,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倾听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倾听法:教师播放ppt讲解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法:老师范讲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
游戏法:在谈话过程中,如何使幼儿都积极发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幼儿对游戏本身有兴趣,用游戏法来刺激幼儿主动发言,克服困难,积极发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说话动程序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设置游戏情境。
二、交代游戏规则。
三、引导幼儿玩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1、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
无意记忆较多,较少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能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加以表现。
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发展,能够比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
2、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布娃娃》,是一节语言活动。孩子与布娃娃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他们为伍。他们聆听故事,触目所见。孩子们对布娃娃的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布娃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布娃娃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语言活动《布娃娃》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情境,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游戏、表达、表现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布娃娃,亲近布娃娃,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了解布娃娃走进布娃娃的生活世界。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指导小朋友正确朗诵儿歌。
2、引导小朋友认识布娃娃的优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图片 音乐
1、谈话、游戏引出主题
2、观察、讨论法提高幼儿理解儿歌的能力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的是大班语言活动:三只小猪。现在的幼儿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溺爱,导致幼儿不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得懒惰,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儿勤劳勇敢,做事不图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还运用此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砖房子最结实的道理。
2、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黑猪的勤劳、聪明和勇敢。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难点是幼儿理解做事不要图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为了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我作了如下准备: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视频;猪头饰四个(猪妈妈、小白猪、小花猪、小黑猪);狼头饰一个;多媒体课件。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我打算帮助幼儿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复述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房子是用什么盖的吗?有三只小猪他们也想盖房子,你们想知道他们用什么盖得吗?请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听故事,找答案。
1、故事里面都有谁?
2、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
3、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二环节: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生动的讲述故事。
2、 回答问题:故事里面都有谁?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请幼儿大胆地讲述故事。
第四环节: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
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并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黑猪是怎么样一只小猪?(是一只勤劳、勇敢、聪明的小猪)如果你盖房子,会选择什么材料盖?建议幼儿盖结实的砖房子,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环节: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选出扮演角色,分发头饰。运用多媒体课件布置故事背景,教师指导。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作用,为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一种培养。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保暖围巾和秋冬防风沙、打扮自己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幼儿。
本次活动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围巾。通过与同伴选围巾对比观察,教师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系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奖状,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不同,既然有这么多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自然引到,围巾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机会,我设计了一个围巾展示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了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兴趣。为了对小朋友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最佳奖和优秀奖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形式进行,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了充分准备,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单项奖奖状,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了,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数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时候,整个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围巾和身边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不同之处,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是手里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颁奖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奖给落下了。
《识字7》是对反义词的对子的一课归类识字课。本课教材借鉴了有关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更可结合第七单元的主题:品行教育,进行是非教育。可谓一举三得。
全文六行,六对反义词,较为浅显易懂。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在经典诵读中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本校正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们积累了《弟子规》、《三字经》和部分《论语》的古文言的经典,这为“对子”这种语言结构的学习打好了良好的基垫。
我班的学生,通过一年的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够小组合作小老师带领学习。
毕竟是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理解“虚伪、诚实”等词语较困难。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对朗读及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还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班上学生的现状和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在这节课的安排上我主要突出了“诵”、“读”、“认”、“辨”、“讲”、“写”这六个方面。
1、“诵”:
诵读经典最可见的功效是学生语文素养有全面的提高。即使是幼儿园,学生只大声地读了一个多学期,都有令人惊奇的发现。我由此引入,让学生发现在文言中常用相对的词来突出对比,“对子”更是古诗文的基础。最后再回到我们日常生活,积累名言佳句,并自行创作,古为今用,提升语感。
2、“读”: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拼音熟悉了解文章和生字。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将构成不同的词,不同的字词相连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它们都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我喜欢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范读,让还没读通的学生串起句子,读通了的学生有感悟的空间。
我在本课设计中读出四个层次,逐渐深入:
⑴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⑵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⑶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⑷ 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① 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②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渗透品德教育)
丁培忠老师说过:“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多读、熟读乃至背诵,就是通过读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和感悟语言,学习表达。
3、“认”、“辨”、“讲”:
认字是本课的重点。整体感知后,在我的认字环节,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很精妙地串起了五个环节:
⑴ 认读词语,在词语环境中学习生字。
⑵ 把意思好的词帖上小红花吗?了解褒、贬义词。
⑶ 理解词义,给教师的简笔画选贴上合适的词。
⑷ 词语宝宝分裂开来,变成了字宝宝,认、读,再组词。
⑸ 字宝宝真调皮,它们跑到了小故事《熊和鹿》里了,读带有生字的小故事。由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感知词义,再单独检测生字,还给它们搬个家巩固。一步步地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巩固识字,丰富词汇、语言,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表达。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即使记住了汉字的读音、字形,也不会灵活运用。本文的词语抽象,“赞”、“骄”、“傲”、“虚”、“诚”等字也难记忆,勉强记住了不及时有效地巩固,效果则不显著。我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所认读的字,在熟读中理解语言内容。最后结合语言环境和学生生活实际了解生字意思,识记生字字形。
另外,我认为,对幼儿园学生提出褒、贬义词的概念,并不是超纲,而是让学生了解,并用语文的概念去理解,去思考。
我爱画画,抽象的词如用简笔漫画出现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给画选词,既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也是语言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一个亮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正如在本课中,字宝宝分分合合,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生字的最后,把生字换个语言环境,在浅显的故事中出现,这是巩固生字的绝好途经。
4、“写”:
重视写字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课程标准》对幼儿园的写字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教学设计中,我指导学生书写,先指名读准这六个字,然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接着,让学生来提醒我怎么写好这两个字。学生提醒完后,我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学生练写。在学生练写前,我先提醒写字的正确姿势:“身正,脚平,一尺一寸一拳,老大老二对对齐。”写完字后抽两个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评价后再练写。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一次三八家长助教活动中,班上有位家长为孩子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在魔术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异常地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表演,他们对这个魔术表现出了浓厚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根据孩子对魔术的热衷我设计了这节大班的科学活动《神奇的药水》。本次活动是把化学实验活动引进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教案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我不是追求一种严谨的化学实验程序,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让孩子感知化学变化的奇妙上,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变魔术”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还充分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1.活动目标(我依据《纲要》中科学教案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2)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过游戏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目标重点:运用化学小魔术,使幼儿了解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的现象。
3.目标难点: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色”的奥秘,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1.碘酒、淀粉溶液(米汤)、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米汤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米汤画上小动物,晾干)。
经验准备:知道米汤、面汤内含有淀粉。
第一个环节: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制造神秘效果,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米汤画了小动物的白纸)教师:“看,这是什么呀?你觉得这白纸里有东西吗?”“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它里面藏着许多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们非常想出来玩玩,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请它们出来吗?”(幼儿自由畅想)。
教师演示小实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样工具,我来试一试能不能把小动物请出来。”(教师操作)
师:“哇,它们真的出来了,是谁呀?”(三条毛毛虫)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比较水和碘酒,了解碘酒这一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个环节:幼儿实验探索,发现其中奥秘。
1.幼儿实验操作,请出小动物。
(1)师:“小朋友看,这些白纸里还藏着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请出来好吗,请小动物们出来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碘酒)“老师为你们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碘酒,请你们自己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3.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4.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蓝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用米汤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显示出小动物。
5.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第三个环节:游戏挑战,体验活动的乐趣。
1.教师故事导入,引出游戏“捉小偷”。
2.教师提问:
(1)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最后一个环节:简单小结,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种药水(淀粉溶液)会变成蓝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