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会心得体会5篇

 2025-01-04 08:24:14

摘要: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经历中所获得的宝贵心灵财富,在教育领域,心得体会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双百会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双百会心得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经历中所获得的宝贵心灵财富,在教育领域,心得体会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双百会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双百会心得体会篇1

民法典正式颁布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这在我国的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么,民法典的颁布会给婚姻家事领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部民法典颁布生效以后,诉讼离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法官判离会更加审慎,诉讼周期会变得更长。其中冷静期的设置,意在让双方强化经营的意识,更加冷静理智的对待婚姻当中的矛盾。笔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配合、耐心修复婚姻系统的防火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场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华,路线多奇幻,关键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动、在取经的路上共同战斗,最终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误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对方的信号,经历各种心伤。别怕,这些坎坷都将见证你破茧成蝶的成长。当你看到一路走来自己的成长、对方的成长,你们婚姻之树由青青幼苗变得果实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

双百会心得体会篇2

一、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编纂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努力推进编纂民法典工作,先后十次审议民法典相关草案,组织全国人大代表两次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经过反复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该法典在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二、民法典将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三、民法典颁布与实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设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

四、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要把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这1260个条文涵盖了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民事单行法的吸收合并上。《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双百会心得体会篇3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从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到鼓励“百家争鸣”,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后,他一直身体力行地大力推行“双百”方针,并多次纠正党内外对“双百”方针的错误看法、做法,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统一,使其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并且,“双百”方针还被应用到国家建设的众多方面,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双百”方针不仅推动着新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而且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提出、发展过程及其经验,不仅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立重要遵循,今天仍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一、“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同时,由于受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等影响,也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个别同志不能科学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甚至科学技术问题,对一些文化、艺术乃至学术问题动辄上升到政治高度,采取贴标签、扣帽子、打棍子等错误方式加以处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也阻碍了科学文化建设的推进。也许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毛主席在科学文化建设中不仅倡导和确立的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且将其作为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确立下来并长期坚持。

“双百”方针并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而是有一个发展形成的过程。1951年3月,由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改组而来的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将要扩建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就请毛主席题词。3月下旬,毛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8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三个委员会。负责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工作的陈伯达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方针,毛主席讲了四个字:“百家争鸣”。第二年创刊的《历史研究》杂志,更是以此作为办刊方针。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逐步成为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随着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主席水到渠成地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将其确立为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针。1956年4月2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专门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八个问题中的第五个提了出来,明确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是他第一次把“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并列放在一起,是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讲话。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详细阐释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题词,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5月2日,他在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时再次强调了“双百”方针:“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并进一步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正式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学艺术、发展科学文化的指导方针进行公开强调,标志着“双百”方针正式成为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指南。

毛主席对“双百”方针非常重视,并一次次提醒、告诫大家要坚持好、贯彻好。1957年1月27日,他在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最后一次会议的讲话中谈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时说,这个方针,我看还是对的,是合乎辩证法的。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我们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 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跟孔子、老子、蒋介石的东西见面,这样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它将引导人们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2月27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后来被确定题目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双百”方针。不仅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并揭示了对科学、真理探索的曲折性:“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而且进一步强调:“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双百”方针决不是暂时性、可有可无的,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是认识真理、发展繁荣科学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求全党要增强坚持“双百”方针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者决不应该害怕批评,更再次宣告了“双百”方针在理论上、实践上的极端重要性,为如何更好地坚持“双百”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做出了科学部署。

1957年3月8日,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他再次谈到“双百”方针,批评有的人因为怕放出不好的东西来而不认可、不执行“双百”方针,语重心长告诫大家:“解决思想问题,不能用专制、武断、压制的办法。”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指出怕放的人“就是没有看到大多数知识分子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好、文化提高,要经过他们去教育中国几亿人民。”进一步鼓励大家要不怕批评,要积极、主动地坚持、贯彻好“双百”方针。正是在毛主席的倡导和坚持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坚持“双百”方针的重要性、迫切性,我们党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道路。

毛主席不仅一直坚定地坚持“双百”方针,而且再三做那些因为“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出现问题而持怀疑、否定的人的工作,提醒其不要好心办坏事,告诫全党要长期坚持下去。1957年3月12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对付敌人可以这样,对付同志,对付朋友,绝不能用这个方法。”再次强调了“双百”方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要求真正做到说服而不是压服。

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也一直坚持并多次提醒不要忘了“双百”方针。1973年11月21日,他在阅署名“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批评江青的来信后作出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有些意见是好的,要容许批评。”来信提出八点意见,其中第八点意见就是:“要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设立统管全国文艺工作的机构,重申和切实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直到了1975年7月14日,他在同江青谈话时仍特别强调:“对于作家,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不是暗藏的有严重反革命行为的反革命分子,就要帮助。”“处分人要注意,动不动就要撤职,动不动就要关起来,表现是神经衰弱症。”可见他对“双百”方针是一直坚持的,并且对违反“双百”方针的言行一直在进行批评、纠正。正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对发展繁荣新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发挥了并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作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继续得到坚持,并被给予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解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必须长期坚持“双百”方针,使得“双百”方针继续成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强调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和带头坚持下,“双百”方针的旗帜在新时代高高举起,推动着新时代的科学文化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

二、实现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

“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出现时,如何保证“双百”方针的正确前进方向成为毛主席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为“双百”方针不仅合乎科学文化发展规律,而且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是真正能够实现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繁荣的正确方针,深受广大科学文化界人士的欢迎,也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在“双百”方针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有些人却把其理解成为是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底线的自由,并暴露出一些问题,毛主席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1957年1月27日,他在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最后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就强调:“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的地位。⋯⋯从这样的观点看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有益无害的了。”3月8日,他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指出:“我们采取有领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深入阐释、科学完善了“双百”方针:“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或者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或者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不是任何别的阶级的世界观。”强调了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占统治地位,这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永不动摇的重要原则。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为了更好地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二为”方向这一概念,但毛主席却实际上一再强调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并坚持和真正做到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多次强调文化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把“人民”两个大字写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上,在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进一步要求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进一步确立了科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并同时强调科学文化建设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他从来没有一放了之,更没有对其放任自流,而是重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鼓励大家敢于进行思想斗争,强调批评和斗争是“双百”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1957年1月18日,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来,不敢去改造知识分子了。我们敢于改造资本家,为什么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不敢改造呢?”1963年12月12日,他在关于文学艺术的批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并批评:“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这也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只要我们真正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不仅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反而能够不断加强、巩固。

改革开放初期,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不仅继续坚持“双百”方针,而且推动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对当时一度有些迷茫甚至错乱的文艺界起到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1980年1月16日,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强调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而且特别谈到了如何科学全面正确地理解“双百”方针:“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是,这不是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如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不顾安定团结,那就是对于这个方针的误解和滥用。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我们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双百’方针,是完全一致的。”澄清了当时不少人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在告诫全党要沿着正确道路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决不能搞资本主义那一套。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当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此,“二为”作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被正式确定下来,并在全党、全军和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推动着科学文化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在强调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篇在新中国文化建设史上、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不仅强调了要坚持“双百”方针,而且强调了要坚持“二为”方向,并强调这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文艺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并阐明了怎样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2019年3月4日,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又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一次次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且大多数时候是把三者联在一起、“二为”方向放在前面加以强调,就是告诫我们,不仅“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三者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必须把三者都坚持好、贯彻好。

三、“双百”方针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和毛主席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密切相连的,这也决定了其指导作用和重要价值的体现绝不仅仅是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而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1957年3月12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不仅强调了“双百”方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而且明确指出了其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而广之到一切工作中。事实上,毛主席提出“双百”方针的思想,最初主要是为了指导科学文化建设,但他一开始就没有将其局限在科学文化领域,而是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针加以推行的。

《论十大关系》的这篇影响深远的著名讲话,是探索具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巨作。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一开始便提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谈到党与非党的关系时,他明确指出:“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是那些骂我们的,像龙云、梁漱溟、彭一湖之类,我们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虽然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双百”方针,但讲话中已充分体现出“双百”方针的精神,并且这样做就是为了推行“双百”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几天之后的4月2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双百”方针也显得水到渠成,这也表明“双百”方针的推行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在科学文化领域。

为了让“双百”方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毛主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1957年1月27日,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3月6日,他在中南海召集九省市宣传文教部长座谈会时进一步指出,百花齐放中,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会多起来,但并非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并非无一可取。并强调,现在搞建设,知识分子就出来说话,批评我们的官僚主义。他们的批评是好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尾巴夹起来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目的,其结果就是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1957年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在指出“双百”方针也可以推而广成为我们推动一切工作的好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毛主席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治国理政的多个领域强调坚持“双百”方针,就是提醒大家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双百”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毛主席一次次强调全党要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内坚持“双百”方针,而且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坚持中提高领导能力、争取更大进步。毛主席对“双百”方针非常重视,并一次次提醒、告诫大家要坚持好、贯彻好。1957年2月27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指出:“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并且,他还进一步总结出了辨别香花和毒草的六条标准。就是告诫大家要认识到坚持“双百”方针可以很好地锻炼、提高自己,只要掌握好辨别香花和毒草的科学标准,不仅不会危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而且会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

要真正把“双百”方针在治国治理进程中坚持好,就必须让人说话,主动甚至创造条件欢迎监督、欢迎批评。1962年1月30日,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要团结全党和全体人民时,针对有些领导同志不让人讲话甚至惯于拿帽子压人等问题,他特别指出:“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只要不是违反纪律的,只要不是搞秘密集团活动的,我们都允许他讲话,而且讲错了也不要处罚。讲错了话可以批评,但是要用道理说服人家。说而不服怎么办?让他保留意见。”“我们提倡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目的就是要使人心里不怕,敢于讲意见。”“让人讲话,是采取主动好,还是被动好?当然是主动好。”“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不仅强调要让人讲话,而且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让人说话,甚至鼓励要允许人讲错话、要允许人保留意见,并要求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这是从另一个方面提倡、贯彻“双百”方针,既是对全党的一种期待,更是一种要求。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内坚持“双百”方针,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等治国理政的多个领域贯彻实施“双百”方针,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中,在统一战线事业中,他不仅强调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而且要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2015年5月18日,他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虽然党外人士有些人说的话、提的意见有时听着不舒服,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要花时间,但只要他们出发点是好的,即便说得尖锐一些,即便工作费时一些,也是十分有益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我们共产党人要有这个胸襟和气度。别人的批评,正确的要听、要改正,不正确的要容、要引导,不能因为怕麻烦就拒人以千里之外。”“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正所谓‘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2016年4月26日,他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虽然没有直接讲“双百”方针,但事实上却把“双百”方针很好地贯彻到了统一战线事业中、融入到了政治建设中,并且是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针加以推行的。随着“双百”方针在治国理政的多个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其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越来越凸显,也让更多人明白了毛主席提出并大力坚持、推行“双百”方针的良苦用心,坚定了沿着正确方向将“双百”方针更好地贯彻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原载:《中华魂》2020年第5期

双百会心得体会篇4

——记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朝阳门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高静

文/杨 磊 孙晓艳

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勇向前,高静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静铭记着入党时的誓言。

2006年,高静参加工作那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的她,任职于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朝阳门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工作以来,她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工作勤奋扎实,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学习业务技能。

15年来,高静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良好的群众口碑,践行着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承诺。因为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业绩突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良好风貌,2018至2021年她连续荣获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荣获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京直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坚持党性原则

高静经常说:胸怀“国之大者”,需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使命。

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静说。

在工作中,高静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好”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她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赋予她的光荣任务。

提起高静,领导和同事常常夸她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水平。“理论学习很重要!”高静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贯彻落实上强担当、打头阵,跑好“第一棒”。作为党支部党务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她带领部门同事,按照支部学习计划从严从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多途径组织支部广大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提高了支部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了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作为党支部党小组组长的她,能够积极组织党小组的同志参加组织各项活动,按要求开展理论学习。

在工作中,高静始终顾全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能够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组织各项决议,服从组织安排,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她边工作边学习,虚心向其他同志请教学习,通过勤探讨、勤询问,吸取丰富的知识来弥补薄弱环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树立党员形象

高静认为,党员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岗位形象。“一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就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于这一点,高静深有体会。她自觉地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她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她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令和法规,以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自身的作风建设,坚决抵制并敢于同身边的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时刻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纯洁性。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高静深知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身边同事的工作激情。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她坚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高静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认真细致,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她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时时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我时时警醒自己是一名党员,永远不忘入党誓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高静说。她经常主动关心帮助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同事,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公司“零感染”的背后,有高静的一份努力。

坚持求真务实

“我坚信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高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长期以来,她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严作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继承和发扬石油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海油精神”,带头践行“严实快新”,爱岗敬业,积极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扎实的作风擦亮人生底色。多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职尽责、在岗敬业,保持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作为自己的准则,把工作作风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组织满意的成果,受到了组织的肯定与好评。她从不骄傲,把突破自己作为更高的目标。在工作中,她始终保持了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树立了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她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热情地开展工作。同时,她能够以公司的制度、纪律规范自己,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主动接受来自各方的意见,并不断改进工作,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

同事们都说,高静一直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作为行政部门负责人,她面对计划工作任务重、事务杂的工作性质,顶住部门内人员更替及不足的压力,带领部门同事克服困难,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力争精益求精,为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高静认为,越是工作繁重越要培养自己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质量观念。她积极进取、率先垂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她在充分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党务管理、合同采办管理、保密管理、库房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及档案管理、生产建设计划落实等相关工作,做到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各项工作融合开展,逐步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她还结合公司纪检监察相关要求从制度建设、组织实施到持续改进,扎实抓好每个关键环节,推动职能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认真履职尽责

勇立潮头干事业,这是高静工作以来的直观写照。

她在工作中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用实干实绩彰显担当作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刚入职时,从事物业工程管理工作。作为鲜有的“女工程师”,她经常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土黄色工作服跟着工程师傅们爬上天台,下到满是泥泞的地下室,钻进各种设备的缝隙检查施工问题。男同事提起她来,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整整7个月,每天检查、记录、复核,如此反复循环;整整7个月,早七晚九,设备检修是关口,周六周日不能走,春节、国庆假期都没有。整整7个月理论与实践的积淀,她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编制完成了第一版《物业设备设施预防式维修保养计划》,使物业项目设备设施的预防式维护保养工作细化到日。她结合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接管验收时积累的经验,收集工作标准、操作流程、技术框架,每日追着一线工程师傅们研讨、修改,编制完成了物业工程管理《作业指导书》,规范了每项工作流程,成为工程管理工作标准的母本,沿用至今。

因为工作业绩扎实,公司物业项目要参加国家示范物业项目评选。她临危受命负责内业资料组,从零开始,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资料的收集、审核、技术完善、补充都要确保在几天内符合国优标准。她每日对几万页的资料一页一页的审核,像备战高考一样,哪怕是一页被抽查率很低的材料也不放过,每天都加班至凌晨甚至连轴转。功夫不负有心人,参评物业项目获得了“国优”金字招牌,她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予的攻坚任务。

近年来,高静肩负起分公司配合协调审计、巡视巡察等专项工作。面对新的工作领域,她从零开始、虚心请教,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按照要求组织整理、提报各项材料,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专项整改、海外项目等专项工作,提供了让组织满意的工作成果。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高静小小的身躯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面对工作压力剧增,始终不放松要求。她舍小家为大家,克服困难,表现出了较强的责任心。她组织党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积极投身于防疫一线岗位,始终坚持早晨7点到岗,引导人员扫描入厦健康二维码,在电梯厅疏导人流,赴员工单身公寓代岗值班,协助门岗测温,为公司“零感染”目标贡献了力量。

高静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及中海实业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勇向前,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报送单位:中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朝阳门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

双百会心得体会篇5

《编者按】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明确以药学学科为核心、五大攀峰学科群为支撑、九大优势特色学科为培育对象的“高原建高峰”学科新体系,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特色、求突破。

为更好地展示全校上下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崭新风貌,新闻中心启动【奋进双一流】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媒体采访团聚焦报道以药学一流学科为引领,多学科协同并进,在新时代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进担当的有为之举和丰硕成果,全景式展示学校基础强劲、优势互补、群聚交叉、整体带动的学科生态,为更好地推进“双一流”建设凝智聚力,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该系列开篇聚焦药学一流学科,推出药学学科的奋进之路侧记、建设成果回顾及学科发展思路解读、相关负责人谈未来发展等多篇报道,敬请关注。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二轮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自2017年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来,暨南大学药学学科以国家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围绕解决创新药物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和人才需求,以基础医学、生物学、化学为支撑,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侨校特色的国际一流药学学科;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支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新一轮周期,暨南大学药学学科的新篇章将如何书写,如何为暨南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新引擎?以下10个关键词,带你展望药学学科的未来。

关键词:党建引领“明方向”

在上一轮建设期内,药学院党委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创新党建工作,夯实组织基础,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获批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形成“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药学院党委将继续以党建引领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加强党对学科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党在学科建设与学院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创新党建模式,探索科研团队、课题组、重大项目组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等新模式,坚持“在党员中培养杰出人才,在杰出人才中发展党员”,挖掘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中青年党员榜样,深入推进“以一流学科发展促进一流党建”工作进程。

关键词:学科交叉“补短板”

过去几年,药学学科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构建“大医学+大药学”格局,全面带动学校学科发展,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部和广东省创新团队4个。药学学科整合基础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资源,初步建立了以药学学科为核心、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的“一体两翼”学科发展新格局。

在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中,药学学科将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拓展学科规模。调整药学学科架构,紧密围绕学科天然药物化学、精准化学药物研发等重点研究方向、特色领域,以及人工智能药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整合生物医药相关资源,促进药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力争搭建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团队,通过合作攻关,促进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关键词:平台跃升“冲一流”

目前,药学学科已建成的科研平台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药效物质基础和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中心(2002年)等省部级工程中心8个,广州市心脑血管疾病创新化药研发重点实验室等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以及高等学校创新药物发现与中药现代化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粤港澳中药和天然药物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7个。

未来,学科将汇聚多方资源加强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平台跃升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带动相关学科发展需求。同时,加强粤港澳中药和天然药物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争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申报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打造创新药物研发的一流科研平台。

关键词:引培并举“聚人才”

在建设期内,药学学科把引进和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突破口,已建成一支以院士、长江、国家杰青等为学科带头人的高层次师资队伍。目前,药学学科专职教师15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超过82%,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91%,有海外经历人员占85%,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占比达20%。

今后,药学学科将继续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特别资助计划、青年双百英才计划、基金申报帮扶计划、人才一站式服务计划等措施,分层次、多渠道、全覆盖地培养和服务各类人才,着力建设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在整合师资资源、形成合力、产出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方面的作用,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互补、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材。

关键词:科学研究“争原创”

在上一建设周期中,药学学科发挥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精准药物设计、基因工程药物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创新药物研发成果丰硕。开发多个原创性新药品种,在研一类化学新药7项、一类中药新药5项,获新药临床研究批件3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品种7个。

建设期内,药学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8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奖励10余项。

“创新药能力不足,仿制药大而不强”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药学人的问题。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将借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打破学院界限,整合全校药学资源,按照各研究方向和任务组建研究团队,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围绕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类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药学学科将解决创新药物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能力,力争全面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研究基地。

关键词:服务国家“重转化”

药学学科建设秉承“顶天立地”的初心,一方面发挥智库功能特色,全面提升资政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为地方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科成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规划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在医疗保障、药品监管政策制定、落地实施及影响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药学学科也已建立包括广东省香雪中药及天然药物院士工作站、暨南大学-白云山中一药业现代中药研究院等在内的7个科研成果转化实体,推动医药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在新一轮建设周期中,药学学科将依托教育部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粤港澳中药和天然药物协同创新中心、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等6个国际合作和粤港澳合作平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药学学科将通过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向企业派遣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协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力传统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

关键词:弘扬传统“显特色”

药学学科立足“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华文化播八方”为己任,组织中华文化大讲堂、古诗诵读比赛、跨文化研习班、国画京剧学习班等活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工程。药学学科将中药标本馆作为重要科普基地,先后接待大学生、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起到了普及中草药知识、宣传推广民族医药文化的作用。

下一步,药学学科将彰显侨校学生培养特色,强化药学专业素养和文化传承。积极探索具有侨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将教学课程和教材与国际接轨,开设“港澳药事法规”等特色专业课程,探索“分类培养、分流教学、同向融合”的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模式,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华人华侨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扎实的药学创新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新人”

药学学科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建设周期内,药学专业先后入选首批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新增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门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建立“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双链融合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药学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效显著,4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1个项目入选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奖项7项,药学学科研究生发表sci论文550余篇,其中q1区论文172篇,平均1.58篇/生。

未来,药学学科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在培养机制上,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学科储备研究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学科也将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资源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以及国家级教学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国际合作“开新局”

过去几年,药学学科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境内外合作项目20余项;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3项,并获滚动支持,新增“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海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达190多人次;引进全职在岗的外籍教授9人;本学科师生赴境外攻读学位、短期合作、研修、学术会议、访问等达到170余人次,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药学“桥头堡”。

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将为提升药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强力支撑。未来,药学学科将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以及粤港澳地区的科研合作;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维持好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weihi研究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签署的合作办学和科研相关协议,不断建立巩固长期稳定的科技、教育交流机制。

关键词:内部治理“讲科学”

药学学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保障,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高水平学科发展的科学管理之路。过去几年,药学学科深入推进教师考核机制改革,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充分调研与讨论,药学学科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采用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分类评价,建立包含师德、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五大主体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师考核。同时,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校际对照评价等方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下一步,药学学科将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科内部治理,继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教师考核、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未来,药学学科将继续强化以团队为单位的整体考核,弱化项目、论文数量考核;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的考核,激励团队潜心研究,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在上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中,药学学科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学校生物医药优势学科群的形成和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学科水平。在新的建设周期内,暨南大学正和药学学科一道,在“双一流”建设的引擎推动下,平稳、有力地前进。

来源:暨南大学新闻中心

头条号编辑:樊宇 林千禧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92秒, 内存占用1.91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