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感悟心得5篇

 2024-12-29 23:32:52

摘要: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意义,当大家在生活中有了不少灵感,需要及时通过记录心得的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变化的感悟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变化的感悟心得篇140年来,深圳成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一线城市,也为全国奉献了移民文学、城市文学、打工文学、底层写作、网络文学、

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意义,当大家在生活中有了不少灵感,需要及时通过记录心得的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变化的感悟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变化的感悟心得篇1

40年来,深圳成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一线城市,也为全国奉献了移民文学、城市文学、打工文学、底层写作、网络文学、青春写作等文学形态。在全国各个时期的文学图谱上,深圳文学以其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及时反映而独树一帜,在当代文坛留下不可取代的鲜明足迹。

初创时期全国作家对深圳的支持。

深圳特区成立后,国内知名作家纷纷南下,用精彩文字记录了特区创业和中国改革开放艰难的历程。叶君健、黄裳、季羡林、陈俊年、范汉生、黄树森、华嘉、李士非、余秋雨、梁晓声等都留下了早期深圳的文学记录。谭学良、陈国凯、朱崇山、韦丘、伊始等则离开广州,扎根深圳。陈国凯创作出以袁庚为原型和蛇口开发区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风起兮》;朱崇山创作了以梁湘为原型的长篇小说《鹏回首》,谭学良担任深圳市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韦丘、伊始等牵头创办《特区文学》。

早期移民文学与本土文学。

深圳第一代移民作家和本土作家是深圳文学的拓荒者。特区创办伊始,在全国上下思想还被束缚之时,深圳本土作家林雨纯、刘学强、廖虹雷、张黎明、黎珍宇等人的作品和最早进入深圳的移民作家乔雪竹、李兰妮等,已开始弘扬“敢为天下先”“应做就去做”等新观念,是深圳作家对新的人文精神的张扬。

最早现代派的探索。

深圳移民作家中曾经产生过无法替代的4位现代派作家和一批作品,他们是刘西鸿、谭甫成、石涛和梁大平。《你不可改变我》《小个子马波利》《大路上的理想者》等作品,是国内文坛较早的现代主义成熟作品。《你不可改变我》获1986年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

百万打工阶层涌入深圳,使深圳成为打工文学的发源地。王十月、戴斌、曾楚桥、郭建勋、郭海鸿、郭金牛、陈再见、许立志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新世纪之初,曹征路以《那儿》等为代表的底层写作,也引起全国文坛持续关注。

从现代诗群体大展到深圳诗人群。

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与安徽《诗歌报》联合举办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影响了朦胧诗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走向。40年来,深圳诗歌呈现出多元并存、繁荣生动的格局。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钟永华、晓赖、郭洪义、刘虹、钱超英、杨争光、远洋、郭良原、谢湘南、阿翔、郭金牛、许立志、远人、樊子等都是不同时期的重要诗人。

深圳城市文学的成熟。

深圳城市历史与作家个体生存、成长经验的交集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对应关系、互文关系,个人与家国命运一并融入这个城市。央歌儿、盛可以、吴君、孙向学、丁力、谢宏、薛忆沩、梅毅、庞贝、吴亚丁等作家,持续写出并深刻体现这种城与人的互文关系。

深圳青年作家群。

从2005年左右开始,一批青年作家走向文坛。到2015年左右,这个群体近50人,以“70后”“80后”为主体,水平相对齐整,互不雷同。代表性作家包括蔡东、毕亮、厚圃、弋铧、旧海棠、徐东、林培源、陈再见、秦锦屏等。蔡东、陈再见、林培源等都已成为全国青年作家中第一线的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群。

作为深圳儿童文学的后起之秀,继郁秀、妞妞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后,陈诗哥于2013年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也正是从陈诗哥获奖之后,一群儿童文学作家迅速涌现,如袁博、郝周、安小橙、吴依薇、杜梅、袁晓峰、关小敏等。

网络文学作家群。

深圳从事网络文学写作的作家数以千计。有一定名气的有50多人,进入全国前100名的名家约10人,二线作家约10人,具有潜质的三十来人。赫连勃勃大王和丛林狼是深圳网络(新媒体)写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家。

深圳科幻文学作家群。

在全国科幻文学的热潮当中,深圳南方科大抢占先机,正逐渐打造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研究的重要中心。吴岩、刘洋、张冉、三丰、王诺诺等,也成为深圳打造科幻文学重镇的骨干力量。

杨黎光“追寻近代中国现代化脚印”系列报告文学。

继《没有家园的灵魂》《生死一线》《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连续3届荣获全国鲁迅文学奖之后,杨黎光历时8年完成“追寻近代中国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中山路》《横琴》《大国商帮》,这3部作品既各自独立成篇又构成三部曲。

邓一光从深圳题材系列到浩瀚之作《人,或所有的士兵》。

邓一光迄今已创作发表50多部深圳题材中短篇小说,出版了4部关于深圳的小说集。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这部77万字的长篇巨著,被专家视为邓一光战争题材小说的超越之作,代表了这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标高。

杨争光系列中短篇及长篇《少年张冲六章》。

杨争光20年间在深圳创作的系列中短篇及《从两个蛋开始》《越活越明白》《少年张冲六章》等长篇,坚持他一如既往文体上的先锋意识和对乡土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意识,并尝试拓展新的文学疆域和题材,对中国乡土社会结构、伦理、政治、人性进行了惊人的还原、阐释、反讽和反思。

南翔从小说到非虚构力作。

南翔的知识分子题材作品显示出的智性学问、识见,接续了中国知识分子小说的传统。从2017年开始,南翔在继续创作中短篇小说的同时,又以小说家的身份转而写“非虚构”,写就20万字的《手上春秋》一书。

其他。

如陈秉安的《大逃港》等报告文学、彭名燕的长篇小说、李兰妮的非虚构创作、吴启泰的历史言情小说、涂俏的系列纪实作品,侯军、王樽、许石林、胡洪侠、姜威、梁二平等的文化随笔,胡经之、钱超英、高建平、汤奇云、王素霞、唐小林等的文艺批评,都独树一帜,丰富了深圳文学的整体建构。

于爱成

(作者系深圳市作家协会暨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

变化的感悟心得篇2

1980年,也就是大约40年前,深圳当时还是一个看起来十分落后的只有3万人口的海边小城,而隔着山峦紧挨深圳的香港则因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而遍地繁华。

西班牙《先锋报》10月6日载文《新兴城市深圳:从1980年的3万人到2018年的1300万》,文章说,如今进入2018年,世界已经全球化,中国成为世界主角之一,深圳也早已改天换地,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西方市场的港口。因为它地处香港和广州这两个大城市中间,广州的工厂和香港的贸易在这里交融,促成了深圳发达的产业,摩天大楼成为这座全球化大都市的风景。

深圳在几年前成为公认的中国硅谷。中国大部分创新活动在深圳发迹。例如华为、中兴和腾讯,这几个标志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的总部都在深圳,这些企业构成了很多人所称的“世界工厂”。

紧邻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和中国工业中心广州,深圳或许会被西方国家忽视,但正是这个城市书写和代表了中国主要城市所经历的社会人口革命的核心部分。

深圳不再是过去那个小城市,这个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高楼林立,人口众多,2018年的官方数据显示,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290万,其中大部分是从内陆地区来到这个繁华现代城市打拼的外地人。深圳的面貌也已经与过去农业渔村的面貌大相径庭。

就在不到40年前,这个小地方居民的主业还是渔业,有人还叫着它的旧名“宝安”,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小镇大小。如今“宝安”已经成了深圳市的一个区名,国际机场的建成和快速工业化为深圳带来了过去只集中在香港和澳门的机会。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推行的变革,它让深圳成为允许私有企业发展的经济特区,吸引了香港企业和西方投资者的到来。

有人把深圳称为新兴城市、过去数十年中国工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代表。深圳也被视为城市发展的试验田,为了容纳不断膨胀的人口,它努力向高处而不是地面发展。

深圳聚集了千万人口,其99%的人口为外地人,这使得代表合法居住地、医疗服务和教育养老等权益的户口的稀缺成为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此外现在深圳的生活方式非常新潮,手机sim卡数量超过2200万张,是其人口数的约两倍。

变化的感悟心得篇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城市在急速变化,家乡的小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春节回到家乡,与爸爸爷爷所说的样子不太一样,与照片上灰色的一片也不一样,把改革前的昨天与辉煌的今天相比,家乡的变化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家乡在韶关的一个小村子里。

翻开那已经没有封面的相册,里面已经微微发黄,还有点点黑斑的,颜色只有黑白灰三种的照片。相册的几页都不翼而飞了,但细看照片还是被收藏的很好。就是这样一本老旧发黄的相册里,记录的确是着几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化。

几十年前,全村没有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全是泥泞的泥巴路。每到下雨时,人们总得小心翼翼的过泥泞路,而且泥泞里又小窄,十分不便。现在村里的泥泞路都铺上了干净又舒适的水泥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

几十年前,几个村子连一台小小的收音机都没有几台,更别说一台电视机。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视机。村里就是一个大家庭,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快。再也不会相以前一样,信息根本进不来。

几十年前,全村没有摩托车,大都是自行车。从村里到县城要步行1小时左右。现在村里家家都有摩托车,一半的人家都买了汽车,汽车只要5分钟就能到县城了。

几十年前,村民建的房子材料都是土,房顶是瓦片,窗户只是一层薄薄的塑料,所有的家具材料都是木头,是名副其实的“土房子”。当冬天来临时,屋外寒风呼啸,就算屋里生起柴火,冷的打颤。现在每家每户都建起了水泥房,在墙壁还贴上了各种各样的瓷砖,非常宽敞,装修豪华,就像小别墅一样。

不仅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村民懂得了如何种植,懂得科学种植,所以收成自然就高了。

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

我相信,几年后再看看村子,肯定还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变化的感悟心得篇4

一个凉爽的秋日,我回到了家乡,兴奋之余,想随处走走。我爬上了最高处,放眼望去,眼前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好多粗壮的树木都被砍伐了,只剩下可怜的树桩。鸟儿们在头顶上飞过,叽叽喳喳,它们唱的不是欢快的歌,而是悲伤的歌,它们的家没了,甚至有的连亲人都没了。看着这场“惨剧”,我的心情沉重了许多,也没有了先前的那份轻松愉悦。我站起来准备回家时,可是感觉好像被什么东西拽着似的,站不起来。我低头察看,原来我坐在一个树桩上面。这是一棵松树,被人砍掉后体内流出了一种粘性很强的液体。我事先太兴奋、太累,没细看,就一屁股坐在上面,裤子粘上面了。我懊恼地挣脱了这个“讨厌鬼”,站起来,看着自己的裤子弄得一团槽,心里不知是恨,还是怜惜。如今山上变成这个样子,罪魅祸首是谁?

村口原来有一条清澈明亮的小河。以前村里没有水井,全村人都到这条河里取水。她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她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慈母,大家都称之为“母亲河”。可现在的母亲河,失去了往日的清澈,失去了往日的美丽,更失去了往日的甘甜可口。是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们了吗?不,不是。是她的孩子们不懂得知恩图报,还无辜地伤害了她。村民们把腐烂的水果倒进河里,把动物的死尸抛进河里,把不计其数的垃圾扔进河里……严重的污染,把母亲河折磨得死去活来。

家乡的容貌被破坏了,她没有了往日的细嫩,没有了往日的光洁,她不再美丽。我真想大声呼吁:“别再执迷不悟了,再这样放任下去,你们就是自取灭亡啊!”

变化的感悟心得篇5

“小雪,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

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电磁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

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弹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

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镢头刨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汽车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汽车什么的都有了。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假若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43秒, 内存占用1.83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