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去积极的动力的,生活中当我们因为某件事受到启发,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最美抗疫者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穿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白大褂。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黄继光。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新型肺炎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抗击;新型肺炎,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危难时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亿万人民筑起了一座抗击;新型肺炎的钢铁长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鬼魅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感谢为生命守岁的人们,你们承载着光明与希望,守护着平安与健康,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愿意做像你们这样的人,我们爱你们不止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被你们伟大的精神而感动。当然,不只是我,全国的人民都在为你们而骄傲,而自豪!
20__年的“非典”是一场不可磨灭的灾难。在那危难时刻,是你们身披白色战袍,手拿药瓶针管,不断地与病毒抗战,终于让人民恢复了平静幸福的生活。
20__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又向人们伸出了魔爪。又是你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抛却亲友的劝告,丢下自己的亲人,不顾一切地冲向战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捍卫人民的生命,勇敢地与病毒斗争,争取胜利的曙光。你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对胜利攻坚克难,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诺言: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的美丽是无人可以媲美的——洁白的战袍给人以圣洁;刚劲有力的双手给人以力量;不屈不挠的决心给人以希望。每当我在网络上看到你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脸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印痕时,我不由得从心中涌出一句话:“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我想,你们一定会说,你们没有忘记曾经许下的诺言:
把危险给自己,把安全给人民;
把忙碌给自己,把闲适给人民;
把思念给自己,把安心给人民!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千言万语的赞美都想送给你,但千言万语只想化作一句话:请你们一定也要好好保护自己。你们安好,我们就无恙!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白衣天使们加油!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广大医务人员牺牲了春节假日休息时间,以战斗姿态冲锋在护佑健康的第一线,成了逆向而行的;白衣勇士,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点赞。
请战、出征,分秒必争,义无返顾。1月26日,新乡医学院一附院27名医护人员紧急集合。在送行仪式上,党委书记赵国安为医疗队组长崔俊伟授旗,党委副书记陈颂坡为党员队员佩戴上了党徽。他们不计报酬、不计生死,带着初心和使命向湖北武汉;逆行进发。
逆行,是当前最美的身影;奇迹,将由中国医生创造。为了打赢这一场战争,合力构筑坚固的生命防线,长垣多家企业虽已放假,却又重新组织员工复工,以;增加成本自己承担,坚决不跟风涨价的承诺,竭尽全力尽量满足着医院和市场;一罩难求之类的需求。
疫情是一场;大考,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随着一级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新乡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了;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实践战场的;动员令,用;顶格措施凝聚着强大的抗疫合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仅在医疗战线上,其他战场上,党员干部也都闻令而动,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消毒杀菌、封堵值班、登记排查、日夜坚守,坚持每天用广播不停地给身边群众普及此次疫情防治常识,通知大家不串门不聚餐,提醒村民注意疫情防护。党员干部正在以扎实的工作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大局稳定而战。
;一线防疫有我!奉献坚守有我!正是因为有了党员干部作为先锋队、突击手努力奋战的身影,广大群众才坚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防、可控、可治的信念,激起了抗击疫情、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尽最大努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汇聚起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恶仗的合力。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就是守护我们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只要有党员干部的;负重前行,就能换来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我们要向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也要向奋战在各个角落的党员干部致敬。因为,在疫情面前,他们也有放不下的牵挂,也有人之常情的担忧,但因职责所系,他们只能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成了;最美逆行者。
疫情中的;逆行者,为我们扛起了希望、撑起了健康。在此,我们郑重地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同时,我们也祈愿全社会都能客观地认识疫情、科学地预防疫情、冷静地应对疫情,以积极的心态抗击疫情,共同取得最后的胜利!
每一次的生病过后,都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仿佛生命就是一根细丝,轻轻的一碰,它就会缓缓的断裂。非典那年我是个无知的小宝宝,感觉不到身边的惶恐。新型冠状病毒的今年我18岁,深感生命的珍贵。
没有什么事一帆风顺的,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现在是感到如此的幸运,我还健康地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每天实时地关注疫情的新情况,看着数量的不断攀增和网络各界的评论。我一边为祖国网络发展的迅速感到骄傲,一边又为中国人民的素质担忧了起来。会有人在网上散播谣言,肆意的造谣,煽动民情,造成恐慌。会有人去捡用过的口罩再卖出去。会有人趁此提高口罩的价格。我在想难道他们就看不到还在前线奋战的白衣天使么?看不到那些流逝的生命么?难道他们的心不是肉做的吗?这一系列的事都让我一次次的提升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经常看着看着就会热泪盈眶,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令我感到最动容的是那些年轻的志愿者们,他们自愿去支援武汉不求任何回报。与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相比,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更多。无论你是世界各地哪个角落的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我们就是一家人,并且我们始终在一起,只要你需要,我就会去搭把手帮你。还有一位老人,他的话让全国人民都安下心来,坐在家里,不在惶恐。这样一位垂暮之年的人,让我打心底里深深的敬佩,我立志要向他学习,无论以后我会从事于哪一岗位,我都会坚守到最后一刻不放弃,热衷于我的职业,我认为赞美他最好的诗句就是臧克家著作的《有的人》。
疫情爆发,全国人民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投入到一线去,让我深深地感动,我们的大中华,永远的保护我们。作为一个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我深深地希望那些在网络上肆意传播消息的人,请停下你们的手指摸着你们的良心对自己说;我是一名中国人。希望那些在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愿你们首先平安再去守护我们的健康。希望那些正在实施雷山医院工程的工人们,愿你们首先注意安全再去拼尽全力建设。希望那些待在家里的学生,不要松懈,努力学习,毕业后成为保护我们祖国的人。
生命诚可贵,身体是一切劳动的本钱。我建议那些待在家里的人,你们也不要懒惰,要在家里做适当的运动。出门时,一定要戴口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各大营销场所要注意消毒处理,为公众提供安全场所。做好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工作,别恐慌,为武汉人民尽可能地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论你是白皮肤,黑皮肤还是黄皮肤,无论你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某国人,都请你记住,我们生而为人,我们就都是一家人,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同在。
病痛的侵袭总是猝不及防的,20__开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他如魔鬼般在全国肆虐横行。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本应是阖家欢乐之际,却因新型冠状病毒的的到来让武汉成为了一座孤岛,全国被阴霾遮蔽。疫情之下,是一触即发的崩溃,无处安放的恐慌和没日没夜的担忧。但它也考验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灾难更是挑战。死亡恐惧之下,也有默默奉献带来的感动,期盼光明到来的希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终会驱散阴霾。
武汉是不幸的,病毒首先向他伸出了魔爪,昔日的樱花之城顷刻间被阴霾笼罩,人们四处逃窜,空荡荡的大街只余下了呼啸的寒风,唯有不停地救护急报打破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接着,潜伏的病毒原形毕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全国占领。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声响,没有了年夜饭桌上的欢声笑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担忧和一声声叹息。我们想起了非典,想起了20__年的灾难,我们开始埋怨,埋怨吃野味人的无知,我们开始恐慌,对武汉的同胞避而远之。但我们更应牢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我们更应忆起的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伟大创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蔓延时,他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疫情蔓延时,她说“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的李兰娟院士前往疫情一线连续查看现场。疫情蔓延时,他说“在重大疫情突发的关键时刻,科研人员要能顶得上”,王辰院士牵头带领成立中国工程院专项工作组,为科研攻关提供有力支撑。他们似乎很傻,背着家人,毅然奔赴向危机四伏的战场。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更是让我们敬佩,自豪地“国士”。在全国人都闭门不出时,是他们依然不惧危险,为大家提供生活的物资,是他们为坚守岗位的警务人员匆匆送去几箱口罩而不留姓名的背影。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平民英雄”。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我们虽然不能在前线奋战,但我们应相信国家的力量。相比20__年的中国,我们已强壮了很多。相信武汉不会是座孤岛,我们等待着他的治愈,相信这次的灾难只是祖国走向繁荣强大道路上的一颗小小的绊脚石。跨过了这个沟壑,我们便克服了一大难关。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戴上口罩,我们将病毒隔离,脱下口罩,我们为祖国加油呐喊。习近平主席对广大党员干部说“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而我想说“病毒难阻温情,支援就是温暖,信任就是力量”。如今,大家都在踊跃捐款捐物,20__年被守护的那群人也奋然加入守护国家的行列,普通人也都为这场战争默默贡献着力量。都说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相信阴霾终会被驱散,我们的国家终会迎来光明。
作为一个icu白衣战士,她挽救了40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作为一个专业医者,她保护了许多面临高度危险的战友,并多次踏上生死线……
董芳,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icu主任,一位不断与疫魔搏杀拯救生命的女战士,深夜躺在值班室,总是热泪满襟。
2月26日,对于董芳而言,是奋战的一天,是光荣的一天,也是伤痛的一天。当天从早到晚,她都在icu抢救病人。中午匆匆吃过盒饭,就在住院楼走廊上拉开鲜红的党旗,她举手宣誓,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晚上8点,她终于远远见到了分离1个多月、刚从生死线上回来却还在隔离的丈夫……
1.病人的生死线
董芳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是1月10日。那天,她到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感染科病房会诊。一位老年病人呼吸困难,随时要插管上呼吸机。虽然董芳意识到这位病人是有传染性的,但看到病房外家属焦虑期盼的眼神,她毅然跨进了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病人家属很期待地看着你,需要你进去看一下病人的状况,然后出来告诉他。我必须进去!”董芳回忆说。
此后,不断有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住进icu病房,董芳每天都要面对这些生命垂危有高度传染危险的患者。2月14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被指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
2月17日下午,一批危重患者同时进入病房。董芳和同事们忙得汗流浃背。有个患者在楼下的运送车里上不来,董芳就推了一辆轮椅下了电梯。老人被运送人员抱上轮椅。老人太瘦弱,以至于小小的个子在轮椅上缩成了一团。董芳只能一只手环抱住她的胳膊,另一只手推着轮椅,上了电梯。终于到了10楼,董芳大声呼喊同伴,一起将患者转运到病床,进行后续抢救。
有同事劝董芳,有的危险操作就别做了,万一感染上怎么办。“可生命那么宝贵,不做的话,这条命不就没了?”董芳想。
2月18日上午,120救护车又转运来一名昏迷患者,这是一个肥胖的男性老年人。董芳和同事们一起将患者推进icu。他的老伴流着泪反复说:“你们一定要救救他啊!”
病人有糖尿病,血管条件非常不好,输液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需要快速建立深静脉通道。这在平时不是一个问题,但现在一切都变得很难。董芳需要弯腰90度,基本和病人脸贴脸,双手戴3层手套。护目镜过了几个小时就模糊一片,防护服下层的衣服早已被汗湿了几层,一切只能凭感觉!等董芳接好了输液管,病人的血压终于有了起色。
不到两月,40个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生命,被董芳和她的icu团队从生死线前拉了回来。
越过生死线去世的有七八个患者,每一个逝者都让董芳久久难以忘怀。“有一个50多岁的病人,今天抢救了一天,我希望他能够活下来,能够好转,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董芳2月26日晚告诉记者。
后来,记者收到董芳的短信:“很悲伤,他走了!”
“我觉得挺遗憾,我还是觉得没有帮到的人太多了,我只是觉得尽力做我能够做的事情,看能不能换来病人的一点点希望。”董芳说。
2.战友与自己的生死线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3.丈夫的生死线
1月18日,董芳的丈夫陈伟因为感染而住院了。
陈伟是武汉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兼门诊办主任,经常为患者做喉镜检查,近距离接触患者呼吸道。1月上旬,董芳劝陈伟上班戴n95口罩。陈伟说:“n95口罩比较少,要留给一线的人用。”
“在医院你也是一线的,你也应该戴。”董芳急了。
“那不行,我要留给他们戴。”陈伟很坚决。
1月16日,陈伟开始头痛,肌肉酸痛,没有发烧,他以为是流感。到1月18日,陈伟说很难受,然后他就趁董芳在医院值班,悄悄地去了武汉中心医院住院。一拍ct,左肺有磨玻璃影,很快确诊为新冠肺炎。董芳忙赶去他的隔离病房探望,从那之后,董芳一个多月没能再见丈夫。
“他那段时间是真的很忙,他们不停地开会。他有专家门诊,还有手术,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回家。他其实身体是不错的,因为太疲劳了,抵抗力下降,才被感染的。”董芳反复念叨着,哽咽不已。
更让董芳揪心的是,已是重症病人的陈伟没能使用高流量给氧设备治疗。“当时他没有那个设备,我好着急,我真的怕他呼吸衰竭了,会要气管插管,就像我的病人一样……”董芳说。
终于过了最难熬的日子,陈伟在2月21号病愈出院,还需在医院附近的酒店隔离14天。1月26日晚8时,董芳来看望丈夫,终于看到了在生死线上抗争了一个月的丈夫。陈伟在4楼打开窗户,董芳在楼下,夫妻俩只能喊话问候,互道珍重。
董芳这天很开心,为丈夫正在康复开心,也为自己当天宣誓入党开心。她在2月2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起入党,她真诚地说:“疫情发生以来,党员都在带头攻坚克难,我很受感动,我觉得我应该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宣誓时,当国际歌响起,我觉得平时自己在做救人的事,此刻更感到是在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住院的病人能够快点康复出院,大家都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我的丈夫和孩子也能够回家!”董芳说。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