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周全准备能够减少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大家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参考教材和教学大纲,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教案分一分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小猫图贴,每个幼儿一个。
2、红、黄、绿小鱼许多。
3、课件-颜色
活动过程
一、问候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请幼儿区分大、小。
4、我们来和小猫做游戏:
宝贝们闭上眼睛,把你们变成小猫宝宝吧!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喵!)妈妈和宝宝一起看这里有一些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运动
音乐游戏:《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今天的小猫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认识红、黄-绿
1、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2、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温馨
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兔子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兔子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6个蘑菇、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兔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最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是小兔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兔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矮。
二、创设小兔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最小”。
1、引导语:小兔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青菜”,体会青菜的大小和三只兔子的关系。
1、今天小兔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青菜)3、哪棵给兔爸爸吃?为什么?哪棵给兔宝宝吃?为什么?哪棵给兔妈妈?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青菜也是最大的。
1、引导语:刚才我们把大青菜给了兔爸爸,把小青菜给了妈妈,把最小的青菜给了兔宝宝。现在他们要吃胡萝卜了,胡萝卜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胡萝卜要讲粗。
小结:兔爸爸胃口最大,吃的胡萝卜也是最粗的。五、情境“分蘑菇”,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蘑菇)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兔爸爸吃得多一点,兔宝宝吃得少一点,兔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小班教案分一分教案篇3
1、尝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2、探索将同一形状的图形用不同的方法四等分,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1、绳子每人一根;各色正方形若干;剪刀每人一份。
2、正方形不同方法四等分图示卡等。
1、幼儿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
(1)师出示一根绳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我们来学魔术师变魔术,好吗?变什么呢?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2)幼儿操作变魔术,师观察。要求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
(3)说说你是怎样变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个别)
(4)小结:把一个整体分成一样的四份,就是四等分。
2、教师提供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1)幼儿操作,师观察。
(2)幼儿反馈尝试结果,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示卡。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四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3)小结。
3、再次尝试,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不同方法。
(1)师:“老师这里为你们准备了多个正方形,请你们再来试试,想办法分一分,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哦!”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鼓励幼儿探索正方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3)幼儿交流自己的不同方法,师和其他幼儿验证。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的。怎样证明这四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图形分成了一样大四份?”
——是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正方形的四等分图示卡。
4、延伸活动:
(1)师:你们平时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到这种方法?(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如:分蛋糕、火腿肠、饮料等。)
(2)老师布置一个任务:你回家试试用四等分的方法分一分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含义。
2、主动的参与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贴绒图片(红色6个,蓝色7个)
2、《幼儿画册》,胶棒。
3、投影仪、电视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含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讨论、示范练习法、图片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1、师:今天有些圆宝宝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欢迎他们?
2、提问:数一数有几个红色圆宝宝,几个蓝色圆宝宝?
1、欢迎圆宝宝。
2、数数有几个红色圆宝宝、蓝色圆宝宝。
通过圆片片来班级做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下面的重难点学习。
1、将6个红色圆片两个两个手拉好,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双数。
(1)指导语:看,我们的红色宝宝们先来到了我们教师门前,他们2个2个手拉手进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拉的?
(2)提问:6个红的圆宝宝2个2个拉好,一共分了几对呀?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2、将7个蓝色圆片两个两个手拉好,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单数。
提问:7个蓝色圆宝宝2个2个拉好,一共分了几对呀?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3、小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能够两两拉手没有多的的数字就是双数,多一个单的没有朋友拉手的数字就是单数。
1、幼儿感知6个红色圆片片是双数。
2、幼儿感知7个蓝色圆片片是单数。
3、倾听教师小结,知道单双数的含义、特征。
幼儿是很容易进入情境的,而且形象生动的游戏角色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主要环节主要通过数一数、拉一拉和学一学的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来学校10以内的单双数,方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并区分单双数的不同,通过拉一拉的环节,能够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理解单双数。
1、操作练习:分豆豆。
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的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的分,分到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下几个?并记录下来。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3、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上的内容。
1、幼儿练习分豆豆,并记录结果。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完成《幼儿画册》上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陆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2、实物图与数字匹配
师:看,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一起来数数,这里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依次数数、配上相应的数字)
3、初步理解单双数
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陆老师要为你们变魔术,看好了,陆老师要把每一竖行能够两两一起的苹果圈起来。
提问:看,是不是每一组苹果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不是的)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师小结
师:这些两个两个全部圈完的2、4、6、8、10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没有两个两个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5、根据实物认识理解单双数(ppt)
6、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雪花片
找一找
抱一抱
7、巩固练习
幼儿画册1p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举小棒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感受学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生一张长方形纸,每两生一捆12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1、游戏:看谁好眼力?(老师快速伸出手指,学生说出是几?3个、2个、5个)
2、情境:听问题,用手指出示答案。
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此时,学生会出现复杂的表情、多样的手势。)
3、点名:(1)你为什么不伸手指?(2)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学数学。这节课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举手指情境,通过师举生说、师说生举,不但可以一下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引入思考和创造状态:半个苹果怎样用手势表示呢?学生经过瞬间的皱紧眉头的思考之后,会出现多样的有趣的表示半个苹果的手势。这为下一步用什么样的一个数来表示一半作好了铺垫。
1、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提示:比如说画图来表示,或者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还可以创造一个数来表示。)
2、动笔试一试。
设计意图:当学生都明白用手指表示一半不太容易的时候,提问你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一问,能充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此时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分数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1、从学生的板演中,抓住 , 让这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个数(怎么读、表示什么。学生能介绍多少是多少,剩下的老师介绍。)
(如果没有学生板演到 ,老师就说自己也找到了一个数,直接板演。)
2、体会的意义
(1)过渡: 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的一半。比如一张纸的一半。
(2)请同学们折出自己手里那张纸的 。
(3)课件演示,学生对照。
3、学生折一折:你能折出你手里那张纸的1/4吗?
4、交流不同的折法。
5、说一说:其中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4份呢?
6、认识 、 老师也来折一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其余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几面有几个 ?
7、归纳
(1)都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跟分数交朋友)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谁来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注意一图两用,每个图说出涂色部分和空白部份的分数。)
2、判断。
3、按分数涂色。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数学。分数的认识在小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再认识分数。所以,在本节课中,不用也没有必要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明确的表述。淡化定义,强化心象,便成了这种是概念又非概念的数学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所以一定要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折一折(纸)、涂一涂(颜色)、举一举(小棒)等丰富的活动,来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来构建分数,来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来感悟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意义。
游戏:听口令,举小棒
规则:
(1)每同桌共12根小棒,听到口令后商量。
(2)老师说:举,其中一人就举起小棒。
依次要求学生举起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不直接讲述分子和分母的意义,而是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让学生自然地感悟分子、分母的内涵。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对刚刚认识的分数进行一个拓展,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