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应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写心得体会是当下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写作技能,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习郑德荣等党员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近期学习郑德荣等七位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们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践行者。他们来自祖国各地,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的岗位也千差万别,只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活在了人民群众心中。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他们都勤于做事、乐于奉献、勇于实践。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每一位共产党人,我们要学习像他们一样百折不挠、勤勉不倦,永远为光荣与梦想不懈奋斗。坚定信念,做合格党员,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是对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的最高检验。郑德荣等七位同志都是党性坚定的模范、宗旨意识的标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向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严守行为规范,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争做合格党员,努力向“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优秀党员干部标准看齐。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郑德荣等七位同志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我们恪尽职守,勤于工作、甘于奉献,能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事,就是合格党员,就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先锋模范。心系群众,践行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为民服务面前,打动人心的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以身作则,坚守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时刻把群众利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拥戴,才能为干好各项工作夯实基础,才能使党的事业一直向前。
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教授,年过6旬后,依然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透过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我觉得郑德荣身生的三点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信念坚定,追求执着。郑德荣教授自始至终一直是笃行共产主义,我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和党的事业,年老而不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话语中透露的“不忘初心”体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永恒的追求,他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这样的理想信念和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二是学识广博,治学严谨。郑德荣在60-90岁的30年间,依然能培养大量的博士生,出版大量的专著,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勤奋的学习,需要自身广博的知识,更离不开他治学上的严谨,他这种勤奋好学,治学严谨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是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我受党的教育多年,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要尽职尽责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我自身就必须孜孜不倦,不断上进。”这是郑德荣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一生驰而不息始终奋战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一线的动力源泉。郑德荣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从这些事情看出,郑德荣高尚的人格和谦逊的为人,他的这种精神将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6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应该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做爱岗敬业的标杆、做甘于奉献的标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学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同志正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6月27日,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姜仕坤等7名党员身上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去深入学习去发扬。他们有的扎根偏远地区始终把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体现在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中。在晴隆县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坚忍不拔的劲头,探索出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精准脱贫的“晴隆模式”。他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足迹遍布晴隆县所有乡镇、村居,和老百姓细算经济账、共谋脱贫策,发动群众种草养羊,发展山地特色经济,被群众称为“农民书记”、“算账书记”。他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从不干涉建设工程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以自身勤政清廉之气感染着身边人。他就是精准扶贫模范党员姜仕坤。
目前我国正处于脱贫的攻坚克难时期,我们要学习姜仕坤身上这种坚韧不拔的韧劲,在工作上发挥不怕苦,不怕难的艰苦作风精神,这样才能够完成好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地为老百姓谋福利,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一个廉洁奉公,坚守自身干净的行为底线的合格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自觉做到“两学一做”坚定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再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像他们那样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倡导以德树人,提升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真的应该好好学习郑德荣同志身上的一种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郑德荣同志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想到他从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放缓追求的节奏,这让我肃然起敬。
为什么同是教育人,我们和郑德荣同志竟有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他从教67年,始终不忘初心,能一直坚守和奉献?是主义,是信仰,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笃定和执着,是他共产主义信念的无比坚定。回顾自己从教23年的教育历程,因为有着对教育的一份特殊的热爱,一直努力钻研,为做一名好老师而执着的追求。年轻时努力钻研教材、大纲,幸福地做着一个教书匠的梦;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网络学习的便利,受到一群有梦想有情怀教师的感染,懂得了要想做一个好老师,只做好教书匠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开始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促进专业发展。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引领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带领学生海量阅读,丰盈学生的心灵。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常因为受到质疑而气馁,受到打击而徘徊在放弃的边缘。内心的纠结让自己前进的道路更加阻力重重,磕磕绊绊。如今想来,就是自己太过狭隘,是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所以才缺少了郑德荣同志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自己的内心深处仍在计较得失的比重,才捆绑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是自己学识浅薄,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棋不定。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今后要以郑德荣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的高尚品质,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把个人融入时代,把学习融入生命,锲而不舍,永远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火红的七月,我们认识了郑德荣同志,了解他平凡又伟大的一生。60岁,原本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又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严谨治学。此后的三十余年,他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忠诚的底色,直到燃尽生命里最后一道光最后一份热。
伟大人民,不负伟大时代,伟大梦想引领着伟大事业。郑德荣同志用自己的坚定和坚持完美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的角色。在学习他的事迹后感慨良多学习郑德荣的精神,就是学习扮演好我们的角色,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税务干部。崇高,当你相信,它就在。信仰,当你坚定,它就有。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我扮演着小角色。如何扮演好?体现个人价值值得思考。每个时代都有标签,革命时期的枪林弹雨,一往无前的冲锋号角吹醒了被侮辱被损害的贫苦大众。和平时代信息爆炸,一声使命担当和初心不忘也叫醒了正浑浑噩噩度日的我们。时代给予我们机遇和挑战,也给予我们紧迫感和使命担当。
诚然,身边有人消极怠工,有人注重利益计较得失。有人接受简单的工作还在讨价还价,更有人认不清形势,与新常态逆流而上。但有更多的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努力积极的生活,温暖热情的待人。七年的从税经历,我结识了许多让我感动的老党员老税工。他叫楚玉春,退休多年生活拮据,他从来不拖欠一分党费,从来没有和组织过申请减免。可就在去年十月份,交党费的日子里他却破天荒的迟到了。三个月过去了,79岁的他终于来了。那一捆整整齐齐的零钱上,端端正正的写着:楚玉春,188元。三个月三次大手术,他幸运地与死神擦肩。
2018年5月3日郑德荣同志,这位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郑老走的时候留下最后一句完整的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
花甲之年的郑老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走进东北师范大学zd学院,并给自己立下“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90岁的郑老已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郑老曾说:“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他做到了!他把党史研究这份事业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2年末,郑老患病住院做了一次手术,87岁的他只休息了三四个月,就又回归到学术科研工作中;2013年郑老被确诊为结肠癌,但就算如此,他依然忍着病痛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来为学生们备课;2018年3月,学校要准备一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那时候郑老刚出院,强忍着肺部的疼痛,却坚持手写了9页论文;2018年4月,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末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吸氧了,但仍然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2018年5月1日,也就是他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却不会终止。郑老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行。在他的一生中,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