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促使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突破和进步,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需求,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屯垦戍边的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顾全大局,需要坚强党性修养作保证。顾全大局,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和本色 “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度玉门关。”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时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的王震同志从党和国家需要的大局出发,建议他参与创建的几个红军师与其他部队一起集体转业,参加新疆的生产建设。中央根据王震同志的建议,批准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军人的赤胆忠诚,纷纷表示“党让我们执行什么任务,什么就光荣”,轰轰烈烈地投身到新疆生产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共同写下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史。 “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把小我融入大我,顾大局讲奉献,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纵观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抗战时期,为了共同抵御外侮,红军将士们含泪摘下红五星、穿上灰军装,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到为了实现“两弹一星”的梦想,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科学家隐姓埋名搞科研,在戈壁大漠深处艰苦奋斗;再到为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在修筑川藏、青藏公路中,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不畏高寒缺氧战天斗地,创造了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正是因为无数党员干部一次次自觉服从服务大局,任何时候都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作为追求的最大价值,不断加强和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使得我们党的事业一次次闯难关、过隘口,一次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大局是事物各个要素、各个部分的总和,事关战略部署,事关整体合力,事关长远发展。在抗大授课期间,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要“提高战略空气”,并深刻指出,“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的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今天,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名党员干部都应着眼这个大局想问题、理思路、作决策,如此方能在复杂形势面前把定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信念,在困难挑战面前担当作为。 顾全大局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大局观。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一次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们,从这里能看多远?战士们说能看到江西,甚至看到湖南。毛泽东同志接话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处一隅而观全局,这既是一种胸襟、眼界和格局,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邓小平同志说:“只要歼灭南线敌人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创建东北根据地时,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要求山东干部:“我们山东不惜一切代价,中央要什么,我们给什么。”高度自觉地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坚持只要对大局有利,局部受损的事也要做;只要对大局不利,即使局部得利的事也不做。如此,才能更好地在大局之下、全局之中开展各项工作。 顾全大局,需要坚强党性修养作保证。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党员要交出一头,只顾一头。只顾什么呢?只顾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工作。交出什么呢?交出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地位,个人的前途。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为革命立过大功的人”的徐海东同志,在自传中回忆过这样一件事:长征时,中央红军刚到陕北,衣衫褴褛、经济拮据。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党中央、毛主席批的“借款”条子,于是,“我把供给部长找来,问他还有多少钱,他说全部七千元。我说留下二千,其他五千元全部送交中央。当时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的服务中央。”毛泽东同志事后深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五千块大洋,那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啊!”1950年初,中央决定进军西藏。18军军长张国华已经在去富庶之地的上任途中。被临时改派执行“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后,他以“一切听从党安排”的党性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毅然率军进藏,彰显了无条件服从大局需要的修养境界。党员干部就是要自觉把全局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组织需要的原则。 顾全大局,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和本色。面对山西省右玉县“十山九秃头”的贫瘠山川,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起,一场穿越时空的植树造林“接力赛”,在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下接续,一跑就是70多年。当地的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0.3%提高到如今的56%,成为一片塞北江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新征程上,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有这样的胸怀和担当:“功成”虽然不必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内、在我有生之年实现,其中却要有我的执着、我的奋斗、我的心血和汗水!
一次梦想的实现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军训,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第一次真枪实弹打靶,这次军训真正让我体验了军人的生活,今生不再遗憾没当过兵了。”近日,参加完为期8天军事训练的职工王春萍告诉笔者。
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王春萍是一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也是军垦二代。平日里,她白天忙于农事,夜晚早早进入梦乡。从来没参加过军训的她是怀着对军营的憧憬走进二师民兵训练基地的。紧张的军训生活很辛苦,也很累。在这里,王春萍深切地感悟到:我们安定的生活是这样的一批人在守卫着。多少个佳节他们只得在远方默默地思念着亲人,孤独地在夜空下站岗执勤,她不禁对他们产生了崇敬。
王春萍在这次军训中表现突出,投手榴弹获得女兵排第一名,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抢着打扫卫生、打开水,获得了女兵们的高度赞扬,一致推选她为这次训练的先进个人。她笑着说:“这个荣誉是我实现军人梦想的见证。”这次军训也让王春萍深深感受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
一次意志的磨练
已是第六次参加军训的八连职工范家源说:“每一次军训都是对我意志的磨练,参加军训能让我更快地成长。”范家源觉得军训生活虽然单调、枯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但是很充实。军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意志。一次实弹打靶,让范家源明白了很多事情是要平时刻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他决心要把军训中的苦和累,化作日后勇敢向前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
“这次训练,让我感觉到要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认真。我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兵团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3月6日,范家源在军训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次使命的传承
“军训挺有意义的,下次军训我还要来。”3月11日,兽医二站的技术员邓凤兴奋地对旁人说道。今年23岁的邓凤是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这次军训让她成长了不少,让她更加了解了屯垦戍边是需要每一代兵团人不断努力才能完成的使命。
8天的军训生活让xx的内心深处对兵团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她说,作为一名兵团人,她的肌肤、她的灵魂、她的血液、她的每一个细胞早就让兵团精神浸透,她决心坚守好这片土地、履行好兵团人屯垦戍边的使命。
时间是短暂的,同学之情却是宝贵的。这是我参加新疆兵团业务骨干培训学习时的总体感受,此次学习将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留在记忆深处却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和身影,让人难以忘怀。由于受制于时空因素,我无法对来自兵团师市不同行业的中层干部进行深度的了解,只想通过朴素的文字将培训学习中点点滴滴留存在记忆存储中。
素描一:破冰拓展训练中团队协作
培训学习中,培训部安排的第一节课,便是破冰拓展训练,旨在通过学员分组完成任务,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组12人,分别来自天山南北,组长是大家在彼此之间不熟悉的情况下,一致推荐的。他是来自八师石河子市天业集团王君,一个拥有着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退伍军人。
在接下来的拓展训练中,王君按照教官的旨意,为我们组起了一个响亮的队名——战狼队,并且对我们组员进行分工,有人编写队歌、有人撰写队词、有人制作队标(logo),大家充分发挥各自才智,一切有条不紊的按计划推进。
虽然大家都是首次见面,彼此之间却毫无生疏之感,很快,相互间有了初步的了解,熟悉了对方的姓名单位,一下子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12名队员在组长王君在双手节拍的指挥下,从容走上舞台,群情激昂地展示了队员协作的作品,演唱了队歌《战狼雄风》,歌声在教室里不断回荡,赢得了台下雷鸣般掌声。
素描二:分组交流中睿智之举
如果说开班之初的破冰拓展是大家初次见面增强交流的润滑剂,那么分组交流更是学员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强化剂。
组长王君无疑成为每次分组交流的主持人,承担着学习任务交流目的引导和总结,整块学习交流,凸显了他极强的工作协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成为我们一组名符其实的“大哥”。
来自一师沙井子水管处的陈世杰,在单位就是“党委秘书”,他办事沉稳,语言缜密,而且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理所当然成为每次学员分组交流的“秘书”记录者。目前该同学已提拔担任团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
孙小丽是来自三师前海集团的一名党支部书记,美丽温柔、女人味十足的外表却透露出一种“女强人”的坚毅,她交流的党建创新工作经验介绍,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鸣,特别引起组长的深厚兴趣,组长反复追问,逐一地认真记录。
来自十三师职校刘冬梅、塔大人文学院王江艳、兵团电大马慧燕、建工师职校戴红红、兵团棉麻公司余炜、建工师王乐的交流发言都为大家相互之间在今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指导。特别是来自二师城建公司谷涛“党建同我行”的交流,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和极大兴趣,为解决和加强建筑项目工地一线党员党建理论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素描三:重温军垦生活中的感动
在学习期间,大家重温了兵团屯垦戌边的历史,参观军垦博物馆,走进石河子市“军垦第一连”,开展5公里越野拉力军事训练、举办“我是兵团人”红色诗歌朗诵、通过打土块、人工拉犁等方式体验老军垦生活,接受军垦教育。期间的一幕幕场景让人感动,更难以释怀。
在日常工作中,组工干部工作压力大,平时缺乏锻炼。刚开始,大家觉得,5公里徒步应该都没有问题,但实际中,并没有那么简单,时刻迈着整齐的步伐,保持整齐的队形,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头顶着烈日,汗水打湿了衣背,到达军垦第一连时,大家都感到筋疲力尽,但中途没有一人叫苦喊累。
中午时分,匆匆吃过午饭,大家又按照培训部署要求,排练节目,准备登台朗诵。来自三师前海集团的王霞霞又承担节目排练设计,没想到这位姣美秀丽外表的女子,还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文化组织协调能力,为一组顺利表演朗诵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随后的体验军垦生活中,巾帼更是不让须眉。刘冬梅、宋玉萍在打土块中,手捧模盒,翻手脱模,一气呵成,动作熟练的不亚于男人。更让人感动的是长相俊美、身材瘦弱的王江艳、马慧燕两位女生,也多次勇敢冲上前,主动加入到打土块的行列,表现出组工干部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
素描四:聚餐活动爆出惊人的“秘密”
时间是短暂的,时间却是宝贵的;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即将结束,大家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有了最后一次聚餐。
也许这才是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最好的方式,彼此之间忘记了工作和学习辛劳,尽情地诉说着过去、展望着未来,不会喝酒,以茶代酒,同样是组长主持,进行完开场白,迅速开启了活动的高潮,12个人,顺时针,每人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轮到王江艳说话时,她一语“石破天惊”,把所有人都惊呆了。她说,参加这次学习,让她有缘认识在场的所有朋友,也让见到了一位10年不曾联系的大学同学,而这位同学就坐在我们12人当中。
王江艳的话语激起大家的猜测,这时,坐在旁边的王乐竟然摇头晃脑地表示歉意,说他甘愿自罚三杯,但是大家丝毫不为所动,纷纷“声讨”和“谴责“王乐,必须给大家和女同学一个交代,讲讲这耐人寻味的故事。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的是,王江艳所说的“10年未联系“的同学,竟然不是王乐,而是另有其人。
这事,直到半个小时后,谷涛提酒发言,他主动承认,才揭开谜底。大家也恍然大悟,即刻联系到开班第一天,破冰拓展训练中发生的一幕。
记得培训第一天,破冰训练活动一开始,王江艳就被教官点到上台表演节目,节目要求与异性表演“十指相扣、四目相对、朗诵一首古诗“。
当时,大家目光都盯着台上的王江艳,彼此相互不认识,又不知对方的姓名,谁为成为漂亮女郎的合作者,没想到,王江艳眼角向台下一扫,长得高大威武的谷涛应声上台,在配合默契中完成了表演任务,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我们培训班的三名女生合影留念
三师前海集团2名女生参加单位红歌比赛
我与组长王君(右一)、塔里木大学王江艳老师(中)去年相聚时合影。
培训结束离别时,我曾作诗一首:
我为何满含热泪/
因为我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
和班里的每个兄弟姐妹/
此刻,好想让时间永远停留/
此刻,最不想说再见!
仿佛昨天才刚刚相聚/
为何今天便匆匆分手/
15天短暂的学习,
你我从陌生到熟悉,
结下了深厚纯真的友谊
今天无奈分手
期望早日再次相聚
珍重吧!朋友。
——《“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正式启动
光明网讯(记者李澍)4月25日下午,《“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启动仪式在十二师教育局举行。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吕晓云,十二师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瑛,课题专家组成员以及十二师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黄瑛主持。
据介绍,一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在对口支援机制下,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向新疆提供支持。《“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就是落实《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十二师教育援疆合作协议》和《山东对口支援兵团十二师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推进教育援疆合作协议》的重要载体,推动各学校与青岛市结对学校开展网上远程同步课堂、互动教研、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帮扶共建活动,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对此高度重视。本次远程教学实践覆盖十二师各级各类学校11所,达到了“全建制、全覆盖”,这11所学校与青岛11所学校缔结友好学校,将共同开展“互联网+同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目前,各校间实现了互动教学,221团学校、一〇四团中心小学、三坪农场学校、头屯河学校等多个学校陆续开启了同步课堂直播活动。
会上,课题总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家智库建设单位)专职研究员杨玉春副教授率先发言,对课题背景、任务、内容、保障、评价以及实施计划进行介绍。他表示,“互联网+同步课堂”是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的新模式、新业态。此次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融合,要努力完成好构建“互联网+同步课堂”下的远程教学策略理论支撑体系,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教育战略的水平,提升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技术改进在未来服务三区三州教育发展的能力等任务。
课题负责人代表、五一农场学校校长刘勇在发言中表示,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已经逐步摆脱地域、空间和时间等因素的束缚,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应趁此之机跟上时代潮流,发展教育事业。
之后,吕晓云发表讲话,指出目前《“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已被列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援疆专项课题,兵团教育局明确把立项课题列入兵团教育专项,以课题攻关助推十二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开展课题研究是学校提升办学品味的必由之路、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更有助于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此课题的开展全面提升十二师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高开高走、高位运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真正上水平、登台阶。
在专题报告环节,课题专家组成员、扬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牧分享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分析,从大角度、国际视野和大家交流什么是有效的教育,如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裴淼和大家分享交流开展研究课的相关心得并展示相关鲜活案例。两位课题专家组成员在进行精彩分享的同时,与现场人员积极互动,有效提升讲解交流效果。
本次启动仪式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岛结对学校进行同步直播,在线观看量超过万人次。
据悉,为更好地协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4月25日上午,课题专家组成员以及十二师各学校相关人员已经就课题研究情况专门召开研究座谈会,11所学校的课题研究代表进行情况介绍。来自西南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的钟婉娟、谭旭翔、唐学武、王坤等课题组专家进行针对性点评、指导。
文/崔志芳
这几天适逢新疆文化艺术节,有幸在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剧场观看了歌舞剧《班超》,其专业的音乐和舞蹈艺术表现,婉转细腻的剧情、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舞台上大型汉简缓缓上升,歌舞剧《班超》带我们穿越历史走进大汉王朝,领略两千多年前的中华民族荣耀与辉煌。贯穿全剧的主线是民族融合,并从远赴边疆、稳定政局、帮助生产、屯田拓荒、共建家园等多个维度进行歌舞艺术展示,绘就了一幅团结、和谐、友谊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丽画卷。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在西域诸地的强烈请求下,东汉朝廷延续经略西域的宏业,出身史学世家的班超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这支安边兴邦的队伍。剧中,班超辞别汉皇,带上朝廷的诏书和36名勇士,一路西行,踏上了征服西域的漫漫未知路。此时,疏勒城正被敌军围困,百姓流离失所,危在旦夕。疏勒夫人康眉向大汉朝廷请求支援,班超亲帅36名勇士深入虎穴,以政治家的雄才伟略、军事家的超强胆识取得战争胜利,化解疏勒之围,解救了困难中的百姓,赢得了疏勒夫人母女与全城的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政局稳定后,面临的是队伍的生存问题。剧中,班超带领勇士们拿起工具开始进行农业生产,这应当就是初期的屯垦戍边。据相关资料记载,两汉在西域的屯垦,开始于西汉武帝,发展在昭帝和宣帝之际,直到东汉恒帝,屯垦为军屯性质就地养兵,一来解决军饷,减少从内地远道运粮的艰辛和费用,二来也可亦农亦兵,平时种田积谷,战时杀敌戍边。正如同我们的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使命驻守边疆,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一代代兵团人接续奋斗,谱写着新时代屯垦戍边的辉煌与荣耀。如今来到新疆,到处是一片片崛起的绿洲。今天的兵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经济建设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发挥屯垦戍边的作用更为突出,并为新疆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到剧中,当疏勒夫人康眉来请求发展生产的帮助时,班超毫不吝惜传授经验,并带领疏勒军民开渠修路,传授农耕技术,繁荣疏勒经济,让疏勒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西域各族人民与班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表达着内心的感激、亲近与友谊。在驻守疏勒的生活中,班超与疏勒夫人之女俞娜逐渐互生情愫,结为夫妻,并生下儿子班勇。歌舞剧以音乐舞蹈史诗的艺术形式,场景式经典再现,勾勒出中华民族血脉交融的悠久渊源。看到这里,我们就更加理解,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这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也更加坚信,只有齐心协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推动新疆长期稳定,繁荣发展。
“父母在,不远游。儿子却执意留在塞外,我向长安叩拜,我向四方叩拜……”当朝廷传旨要求班超回朝时,这是班超纠结在内心的独白。面对疏勒百姓的苦苦挽留、面对已成为一家人的亲人们的深情呼唤,为帮助管理疏勒,促进当地长期稳定繁荣,班超毅然抗旨驻留,在疏勒驻守17年,足迹踏遍了天山南北。在他的苦心经略下,西域的商业、文化蒸蒸日上,交流络绎不绝。西域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班超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完成了大汉交给他的使命,被封定远侯。此时,班超和俞娜的儿子班勇已然成年,子承父业,开始新的屯垦戍边事业。而疏勒夫人康眉也已年迈,却依然决定与班超夫妇共同前往洛阳安度晚年,在这里,我们似乎同疏勒夫人一样,有着一家亲的喜悦,感受着强大祖国带来的幸福安康。
一场精彩的歌舞剧,仿佛追溯了兵团的屯垦戍边史,重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铸就故事,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风貌。文化润疆,在高雅艺术中升华情感与认同,歌舞剧《班超》不失为一部新时代好剧。
(作者工作单位系国家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总队)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军训的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军训的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的确,几天的军训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是永恒的。几天睡了一个长觉,而这一觉醒来,望着窗外晒得发烫的篮球场,忽然觉得,军训,就如梦一样,匆匆地来,又在我没有细细品味那份感觉的时候悄然而逝,几天的疲劳在肩头隐隐告诉我,已经结束了。很累,而且有酸酸的感觉。教官走了,那么匆匆,却留给我们深刻的回忆。阳光照进来,落在堆在角落的军训服上,军训的记忆一股脑全翻了出来,我在呆呆地想着,想着那整齐或凌乱的踏步声,以及同学们的窃笑声。军训究竟带给了我什么,有吗?唉,军训,真像一场梦啊!记忆已经在疲劳的压迫下变得愈发模糊,对于军训,我能说什么,是从崇高的为保卫祖国而刻苦训练来说,还是充斥在这期间的铁骨柔情。当然,这些都是值得回忆和怀念的,但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呢?
其实我觉得军训几天,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形。而是在磨练我们一种意识,一种吃苦的意识,一种坚持的意识,一种团结的意识,一种遵守纪律的意识!其实这些已经太多太多,足以让我们一生享用。
有位哲人说过:无法回味的感觉才是最美妙的感觉。对于军训,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传,只能在淙淙的意会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浓郁的茶,只有尝过的人才知晓其中的蕴味,然后才能和有同样经历的人相对一笑,让美妙的感受在彼此之间传递。就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军训,对于每个人,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对于我,军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单纯上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难得的一种经历,写进我的记忆中,而成为不可抹杀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在困难时给我的动力,一种生命的支持力,支撑着人生旅途的各种风雨中动摇的心灵。而军训给我最美好的记忆,是同学们和教官之间纯洁淳朴充满人情味的关系。这种关系很令人怀念和留恋,向往啊!
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 刘以雷 张宜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
屯垦戍边作为党和国家治理新疆的有效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经过70多年的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和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兵团屯垦戍边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有的已形成了制度,有的需要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总结思考新中国屯垦戍边60多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回答屯垦戍边事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战略资源重要的生产和储备基地,也是反分裂反渗透的主战场,新疆的发展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同样也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兵团就是在这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新疆履行特殊的使命,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兵团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兵团嵌入式分布在新疆“两周一线”战略要地,通过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发展经济、壮大实力、集聚人口,发挥着强化社会基础、优化人口资源、促进民族融合的特殊作用;兵团是承载中华主流文化的社会群体,既熟悉内地文化,又了解边疆文化,具有传播中华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独特优势,在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传播、引领和示范带动的特殊作用;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原则,始终坚持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了相互支持、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特殊作用;兵团多数团场建在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新疆绿洲的第一道屏障,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生态卫士”的特殊作用。
实践证明,兵团屯垦戍边是党和国家边疆治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制度安排,兵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时代,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兵团屯垦戍边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兵团的“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功能及 "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四大作用。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维护的是国家利益,体现的是中央意志,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在屯垦戍边事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领导,统筹党政军企各方面事业发展。要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二是坚持和完善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有利于兵团履行中央赋予的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有利于统筹兵团各方面的力量,有利于发挥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既符合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要求,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一大优势。要继续坚持,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彰显“军”的属性,强化“企”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党政军企合一体制框架下,理顺兵团内部党、政、军、企、社之间的关系,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把兵团特殊体制优势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兵团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坚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定位的新要求。兵团要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要求,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要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
四是建立和完善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新体制和新机制。国有企业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参与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承担着通过投资建设活动执行国家战略意图。兵团作为承担国家“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体现的也是国家战略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兵团,国有企业上述功能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体现得更加充分和具体。国有企业发展对兵团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事关兵团屯垦戍边的物质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上,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做实做大做强中国新建集团。构建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兵团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高的特性得以发挥、兵团行政和市场、企业、社会的职能、定位、责任及相互关系更加清晰,更多地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有利于在全兵团范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在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构建融资和发展平台,促进“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联动,从根本上解决投融资主体和责任主体不统一的问题。
五是坚持创新和完善兵地融合发展新机制。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新疆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是兵团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团要主动融入新疆大局,利用自身优势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要完善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加强兵地发展规划衔接协调。加快构建兵地融合发展的城镇体系,完善利益调节与分享机制,建立兵地互助互利的产业分工体系、规范统一的市场体系、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兵地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新局面。
六是坚持和完善向南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南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难点,加强兵团南疆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战略之举。要完善战略布局、探索正确路径、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动南疆生产力发展,增强师团综合实力,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优先在南疆师团设市建镇,辐射带动周边,发挥兵团城镇在维稳戍边、集聚人口、传播文明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是应人民日报《国家治理周刊》之约撰写的学习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作者刘以雷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张宜琳系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兵团党委政研室原副处长。)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