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就要重视作文的写作,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冬至吃汤圆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汤圆啰,做汤圆啰!”咦,谁在叫?原来是我们班的几位同学欢喜地叫着。班级“巧手做汤圆”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同学们兴奋得很,班级成了笑声的海洋。老师见大家这么兴高采烈,就立刻给我们分发了面粉。
我们小组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分工,我揉汤圆,张天乐压汤圆,管于涵放馅,卫冠豪最后加工。分配好工作,张天乐大喊一声“开工”,我们小组的活动正式开始了。我马上揉了一个圆溜溜的汤圆,递给张天乐,张天乐小心翼翼地压好,继续传给管于涵,她就仔细地将肉馅或麻心放入压扁的汤圆里,再将这半成品交给卫冠豪,然后他就把它揉成形状各异的汤圆,有正方体的,圆球状的,有星形的……就这样,我们聚精会神地工作着,这个过程是美丽的,一个,两个,三个……我们竟然一下子就做了二十几个,好有成就感哦!
到了煮汤圆的时候了,我端着我们几双巧手做的汤圆,急忙跑到了锅旁,老师掀起锅盖,把汤圆宝宝们一一放入沸腾的水里,汤圆宝宝们在水里滚来滚去,好像在快乐地嬉戏呢!不一会儿,汤圆熟了,一个个如珍珠般的汤圆浮在水面上,让人垂涎三尺,我心里一阵欢喜,叫了我的组员,他们蜂拥而至,端着热乎乎的汤圆,心里暖洋洋的。接着我们就品尝“中国美食之最”了。我拿起塑料勺子试了一下,哈,美味十足,天下第一!接着我就狼吞虎咽地把汤圆一扫而光,真是爽极了。就在我吃完的那一刻,那边正叫喊着谁要黄 豆 粉,早知道有黄豆粉的话,我就会细嚼慢咽,留几个汤圆拌黄豆粉了,好可惜,只能等冬至节再慢慢享用了。
这次的活动让人回味无穷!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冬至在我们的盼望下终于来了。
你知道吗?关于冬至还有一段故事呢!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那时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值得庆祝。我们这个地方冬至得吃汤圆。冬至搓汤圆,是从祖上传承下来,还有许多讲究。要准备一个圆竹匾,摆上生姜、红糖、十双新筷子、柑橘、一枝“三春”。生姜代表旺盛、红糖和柑橘代表甜甜蜜蜜、十双红筷子代表十全十美、一枝“三春”福禄寿齐全。晚上,妈妈拿三个大盆子,先把糯米粉倒进去,再把烧开的水倒一些进糯米粉里,然后把红薯泥、土豆泥、紫薯泥分别放在盘子里,搅一搅把水、三种馅和糯米粉和在一起,再反复地搓揉,慢慢地揉成一团。揉好了我们就开始搓汤圆。我先揪一块糯米团,把糯米团放在两只手掌中间慢慢搓,随着我的手的转动,原先椭圆状的糯米团渐渐变成了圆形,我高兴极了。妈妈呢?她一会儿搓汤圆;一会儿做金元宝;一会儿做小动物。我看得眼花缭乱,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搓好后,我把汤圆摆成了‘’平安幸福‘’四个大字。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还挺像的.。
第二天,妈妈把汤圆放一些到锅里煮,煮好了汤圆们都浮上水面,妈妈捞给我们吃。我像几天没吃食物的饿狼扑了上来。不一会儿一扫而光。
接着,我们去扫墓。开心极了。
冬至吃什么?许多地方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圆圆满满。虽然现在买汤圆非常方便,大家还是喜欢在家自己冬至搓汤圆,以保留那份记忆中的味道。像莆仙就有冬至搓汤圆的习俗,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对汤圆,是莆仙风俗。传说古时候山里有个叫顺安的人,因为家境贫寒,平日靠打工养活母亲和自己,眼看顺安已年过30了,但还未娶妻,母亲的心里十分着急,便因此忧愁得神经都错乱了。顺安到处求医问药,可是始终无法医好母亲的病。顺安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换换口味。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亲十分爱吃,顺安掌握了母亲的脾气,天天把丸子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十多年没有间断过。顺安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学习顺安孝顺母亲的美德,在冬至节时,也将丸子贴在门窗两旁,以教育后代子孙学习顺安爱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节的前一夜,俗称“冬至暝”。莆田民间,尤其是农村,家家户户厅堂上都上红蜡烛,在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并插上”三春”(福禄寿纸花)一支,又用红纸封着10双筷子,以及生姜一排,板糖一块,供奉在桌子上。供筷子,表示一家团圆;供生姜,表示家庭火辣兴旺;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待放了鞭炮后,全家便围聚在大厅中,灯光下搓丸子。丸子有搓成桂圆形的,有捏元宝和小狗的,以表示小狗叼元宝,家庭好运发财。莆仙的丸子一般是白色的。汤圆掉在地上,要把它塞进墙缝里头,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习惯。 汤圆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汤圆、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因为冬至日的夜晚最长,小孩子爱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所以莆田有“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谚语。冬至大早,便把汤圆放进锅里,煮熟后,捞进碗里,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汤圆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按莆田风俗,只有祭礼祖先之后,全家才能开始吃汤圆。 还要把汤圆串成串挂在门联旁。
冬至从前一夜就开始过节,冬至搓汤圆,是从祖上传承下来,还有许多讲究。要准备一个圆竹匾,摆上生姜、红糖、十双新筷子、柑橘、一枝“三春”。它们代表着:旺盛、甜甜蜜蜜、十全十美、福禄寿齐全。
晚上,奶奶拿一个大盆子,先把糯米粉倒进去,再把烧开的水倒一些进糯米粉里。先搅一搅把水和糯米粉活在一起,再反复地搓揉,慢慢地揉成一团。揉好了我们就开始搓汤圆。我先揪一块糯米团,把糯米团放在两只手掌中间慢慢搓,随着我的手的转动,原先椭圆状的糯米团渐渐变成了圆形,我高兴极了。这时,我看见在一旁的妈妈正在做小狗,妈妈先把一个小糯米团捏成椭圆形,再捏出一个脑袋,在上面捏出两个小耳朵,然后又捏出四个大小相同的腿,还有一个小尾巴,最后在脑袋上放了两个黑芝麻,也就是眼睛。我看着妈妈捏的小狗挺好看的,于是我也拿了一个糯米团,学着妈妈那样捏了起来,捏了好一会,又在妈妈的帮忙下,一个小狗就这么诞生了,瞧瞧看像吧!
等我们都搓好汤圆后,妈妈把汤圆放一些到锅里煮,煮好了汤圆们都浮上水面,妈妈就拿汤勺捞起汤圆,等捞起我就上前闻了闻,不禁说道:“好香啊!”我连忙用自己的勺子捞起一颗汤圆往嘴里放,“啊,好烫啊!好烫啊!”我赶紧把嘴里的汤圆吐到碗里,烫得哇哇叫。妈妈和奶奶见了都哈哈笑了,妈妈笑着说:“这就是叫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冬至真是有趣啊!
刚刚过去的冬至,是我从小到大过得最快乐的一次冬至了,因为我们在学校里包饺子。
冬至的下午,同学们早早就带着各种“材料”来学校了。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分工:有的带面粉、有的带案板……
我们都把手洗干净,把“材料”摆在桌子上准备包饺子。我们小组负责做饺子皮,饺子皮薄了容易烂,小了饺子馅填不进去。因此,每一个饺子皮,我都特别小心地做,生怕它不合格。经过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做好了30多个漂亮的饺子皮。我和付青艳觉得饺子皮已经够多了,都想试试包饺子。我把一个饺子皮放在左手上,右手拿勺子把一团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再用手一捏,一个饺子好像包好了。可是,我觉得包得不好看。付青艳包得很熟练,肯定经常帮她妈妈包饺子。同学的饺子都包完后,老师把饺子下进了锅里。不一会儿,饺子的香味就弥漫了全班。
在家包饺子和在学校包饺子的感觉真的不一样。这是我过得最快乐的一次冬至了。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