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心得体会是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思考,是对幸福生活的体验和总结,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党史室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今天机关党委组织我们参观了市党史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精神集中、全神贯注,时而拍照留存,时而低声交流,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些图片、实物和文字,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重温了我党苦难辉煌、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辉煌成就,敬重之情深藏心底,自豪感油然而生,使命担当深感沉重。作为纪检监察人员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定四个自信,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中,推动x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参观体会。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国往哪里去?中国共产党往哪里去?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然而,马克思主义一经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思想指引下,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xxx,在中国近代史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芒,始终是走在国家复兴的前列。五四运动,xx主权是导火索,邓恩铭、王尽美是我党早期活跃在xx的坚定共产主义者,为xx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穿越白色恐怖、历经硝烟考验、经受血雨洗礼、改革浪潮淘沙。回首100年沧桑巨变,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带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的力量之源,须臾不可或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要任务。
第二,坚持对党绝对忠诚。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党的一大13名代表中,坚守信仰、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烈士有4人,邓恩铭、王尽美、何叔衡和陈潭秋;因各种原因被开除党籍的4人;背弃信仰变节投敌的3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走过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过程。邓恩铭、王尽美毕生的奋斗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血雨腥风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和平年代无数先模人物将毕生精力和才华献给党的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也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的绝对忠诚推动复兴号华巨轮劈波斩浪。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的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以对党的绝对忠诚,方能将职责落实到位,号准命脉,找准病灶,开准良方,高悬惩恶扬善的利剑,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
第三,坚定四个自信。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通过参观,深切地感受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创造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也从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从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当年承载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已经成为承载14亿多中国人民希望的复兴号巨轮。回首100年的苦难辉煌,放眼小小寰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为世人瞩目,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机遇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中国故事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谋求发展提供借鉴,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启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盈心胸,展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定会在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在解决腐败这一世界性难题,在解决腐败这一世界性难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多地为各国创造了新的经验,提供了可行的办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虽然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海宴河清、朗朗乾坤的良好政治生态指日可待。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重托,通过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初心使命、转变工作作风,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在七一来临之际,为重温红色历史,激发当代党员的责任意识,学院机关总支带领党员一起到哈尔滨党史馆纪念馆参观学习。哈尔滨党史纪念馆以1923年至1958年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的历史发展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带领哈尔滨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历史。
一进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尊刻有红色之路字样的雕塑,而从观众脚下到雕塑之间是一条由红色大理石铺就的路面,这条红色之路上间断地刻有几个年代数字:1953、1949、1946、1932、1923和1907。这些数字代表了哈尔滨党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找设计师精心设计的。陈列分为四个展区,由中共哈尔滨组建立与活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建立民主政权支援解放战争和巩固政权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组成。党史馆精选了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重大事件和英模人物图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光辉历史。在参观的半个小时中,大家回顾了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抗战的历史,缅怀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这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折射着一个政党光荣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民族辉煌的瞬间。我们不再挨饿了!我们有自己的土地了。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一双棉鞋、一件貂绒帽子……毛主席您就收下吧,这是我们的心意——全体翻身农民这是观看哈尔滨党史纪录片中的一个片段。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民不再受战争的磨难,不再受贫穷的压迫。他们怎能不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这封来自普通农民的信深深打动了每个参观的党员。
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无不在感慨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的历程中,所经受的洗礼,由沧桑走向现代化。尤其是同一个地理位置,当将其历史照片与现在的照片进行比较时,除了感受的年代的久远外,还会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各方面建设日新月异,各种矛盾也层出不穷。在医疗环境剧烈变化的形势下,医护工作者处在矛盾的旋涡中心。如何适应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每个从业者都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唯有自身的觉悟提高了,行为端正了,才能真正影响和带动其他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完成组织分配下来的任务,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参观虽已结束,但我党英勇奋斗的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应时刻牢记革命历史,鞭策我不断前进!
热评两会丨“屏对屏”“面对面”,履职为民初心不变,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中谈到党史学习教育。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战火纷飞的年代犹如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放映,百年征程波澜壮活,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百年党史不仅是一部革命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心灵史。
我党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国家也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振奋、激昂、自豪的心情油然而生。认真学习党史这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执着,到“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英勇奋斗;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到“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到哪里去”的默默奉献……越是深入学习党史,就越能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
回首党史上的英雄人物,一个个平凡的党员因为对革命的忠诚、信念的坚守,镌刻下李大钊、方志敏、张思德、杨根思、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黄文秀等谱写的群英谱。我要向革命家、思想家们看齐,以忠诚之心、责任之心、热诚之心,做一名信仰坚定、敢于担当、富有激情的基层工作者。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营养和动力,把牢思想之舵、高扬信仰之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回望过往问初心、展望未来担使命。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认识学习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走过90多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性大党。她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更是漫长人类历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对于任何单位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史又是一本值得学习的组织成长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党支部全体党员们一起去xxx党史陈列馆进行了参观学习。在这里,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来和大家进行分享。
翻开我们的党史,从一大开始就鲜明地选择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二大,就确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迅速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早早就确定了使命愿景。今天,我们的党仍然在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这绝非空话,而是初心未改。但如果仅仅是有使命愿景,而缺少科学理论的思想指导,胜利只是镜花水月罢了。我们党从早期开始,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在中国的实际中去寻找中国方案,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思想和方法决定了站位的高度,是核心的核心。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读党史来说,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在革命尚未成功的年代里,就是指引方向的明灯。中共七大决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目的就是通过凝聚共识,建立崭新的国家。崇高的使命与科学的思想,是一个组织站位的基石。
大家一定还记得小时候课本里,长征过草地时,我们一路有多狼狈。但长征的胜利为革命保留了力量,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骨干,成为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力。经历了苦难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辉煌的关键,就是人才和制度。
生存压力越大,人才越是组织发展的第一要义。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成了决定的因素。一个组织有了伟大的使命愿景,有了正确的思想引领,还需要有人去落实。我们党高度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管理工作,当前又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目的就是保证正确的决策能通过干部的真抓实干落实好。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工农红军能够一次次以小博大,以寡敌多,原因就在于广大贫苦农民分到土地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参军,以及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战略战术指导。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我们的党展现出了强大的纠错机制;从土地革命到抗日革命根据地建设,好的制度一直能够取得民心和高素质干部的追随。
创新并不是一个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一直是我们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人们总是容易依照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处理新遇到的问题。八七会议后,确定了要土地革命,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但还是在走共产国际占据大城市的老路。经过对失败的总结,结合中国实际,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抛弃了教条的限制,为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路从未有人走过,但却无比的正确,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的延安,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使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统一,行动上一致。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等内容,组织文化上的创新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不是数典忘祖,更不是平地起高楼。创新是建立在坚守基础之上的,党的七大系统总结了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成为工作创新的基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经住了实践的检验,闪烁着实践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开启了新的征程。我相信,中国人民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够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梦想。在展馆的后部,回顾了从建国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在科技、教育、医疗、体育、人均住房面积、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人均寿命比解放前增长了三十多岁,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国家有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归功于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开拓进取获得的伟大成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不辜负这一光荣的称号,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不忘初心,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编者按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固本培元、立心铸魂,紧扣时间节点,注重守正创新,结合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四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做法和鲜活经验,有效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京华丹心推出《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栏目,根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的《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一书,向大家推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作案例。该书共分为“学党史,回望百年征程”“悟思想,感悟真理伟力”“办实事,砥砺为民初心”“开新局,扛起历史担当”四个篇章。今天,丹丹为大家带来第三十三个案例:“悟思想,感悟真理伟力”篇之“用文献讲述历史、感悟真理”。
案例33
用文献讲述历史、感悟真理
那时候的延安,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中,灯油、灯芯、衣服、木炭等各种物品奇缺,无论吃穿用,都是限量供应。偌大一孔窑洞,春、夏、秋天的日子还好过,到了寒冬腊月,陕北高原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只好在窑洞中间生一盆炭火,条件很是艰苦。许多译者在工作时甚至没有桌子,他们常常用两张长条木桌拼成一张“方桌”,在“方桌”的中央点燃一盏摇曳的昏黄油灯。由于天气寒冷,刚刚翻译不久,手指就冻僵了,只能蹲到炭盆旁边去烤一烤,搓暖和了,再继续去工作。尽管自然条件艰苦,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仍然按计划在推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王唯真译本考》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中文译本种类繁多,这些译本有哪些不同?如何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
从“一个怪物”“一个巨影”“一个精灵”“一个怪影”,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一重要表述的翻译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在众多译本中,“马克司”“马尔克斯”“马陆科斯”“麦喀氏”等十几种关于马克思名字的翻译,又是如何演变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马克思”的?
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以下简称《通考》),就能找到答案。
《通考》在中央宣传部及辽宁省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由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国内百余位专家学者和编辑团队合力奋战,共100卷、2400多万字,于2021年4月完成出版工作。这是国内首套权威、全面、系统考证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的大型主题图书,从思想的源头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帮助广大读者从文本的历史比较、国际比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文献参考。
从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促成一场波澜壮阔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启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程,再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经典著作……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历经千辛万苦把马克思主义“真经”取回来,并通过翻译研究形成了汗牛充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通考》以1949年以前的主要经典著作译本编辑整理为重点,原汁原味地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理解的不断深化,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让读者更加具体和真切地体味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
翻到《通考》之《〈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考》第30页,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先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艰辛——“翻译是在环境险恶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秘密进行的。为了防止反动当局的突然袭击,陈望道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点着昏暗的油灯,克服缺少资料和工具书等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工夫’,经过百余天的苦斗,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完整中译文稿。”书中记录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张闻天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史,还有陈望道、李汉俊、王思华、郭大力、侯外庐等历尽艰辛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动人历史故事。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翻译家和理论家薪火相传,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引进中国,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很多翻译工作是在十分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进行的,有不少先辈为此奉献了一生乃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历史功绩熠熠生辉!
《通考》主创人员始终敬畏经典、敬畏先驱、敬畏责任,认真做好对经典文献的研究整理、对译介者的研究介绍工作,采取版本比较研究的方法发掘规律,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的理解和把握。在完整呈现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适当考证研究,包括对原著作者、译者、译本依据的原文本、译本翻译出版和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等作出科学说明,使之有充分的史料依据。各个卷本采取大致统一的编写框架,除导言外,均由原著考证、译本考证、译文考订、原译文影印等4个部分组成。通过前后对比、系统考证,切实讲好译者的故事、讲好那个时代的故事、讲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故事,帮助读者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通考》出版后,在北京召开出版座谈会,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发表《真理之光绽放——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百卷出版之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学理支撑》等文章,精心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使经典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信念根基,增强思想底蕴。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的出版,进一步揭示了经典文献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走向的思考探索。学史明理,需要认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从科学理论的历史传承中汲取智慧力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却从许许多多长辈们的陈述中慢慢的在体会了这句话,直到长大后,读了中国近代史,看到了众多历史书籍中的真实画面,才知道什么叫历史,才知道中国共产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伟大的组织。才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所在。
中国共产党已经迎来九十华诞!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我深感当今稳定而繁荣的社会局面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通过最近党史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党和军队建设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了解党和军队的发展史是自身素质的一种积累,更是时代的所迫。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学习感受和改变。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愧疚。现在的我们,充分享受着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与呵护,然而对于我们国家的政党与军队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直到而今的辉煌,从来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如今看似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生活,是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得以实现的。回想起我以前抱怨学习生活的情景,感觉非常愧疚那些为了我们自由与幸福的先烈们,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工作,该如何面对他们。
真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知道,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不断深入的学习党史,了解我们党的历史、现在和注定恢宏的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历史意识的民族,历来有治史传统。历朝历代,国家修国史,地方有志乘,聚族之村则常修谱志。(好范文网)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党。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告诫全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坚持不懈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等党新时期的创新理论,以这些基本理论作为我行动的指南,清除头脑不积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
通过全面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展现90年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引导全体小组成员热爱党、拥护党,激励了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要把学习党史活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使学习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求真务实、推进学习工作的过程,永远坚持党的领导。未来,无论自己踏入社会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