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就是盘点今年的工作中的收获,工作总结写起来注意一定要有头有尾,思路清晰,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汇才文化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文化馆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为目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炎陵县文化馆始建于1951年,1993年建新馆,占地面积7亩,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内设展室、少儿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外来务工人员活动室、艺术培训教室等,集办公、娱乐、培训于一体。先后被命名为“湖南省一级文化馆”、“国家标准文化馆”等称号。全馆现有在岗人员8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未评职称1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大学专科学历3人,高中学历1人。
(一)评估定级工作进展有序
加强组织领导。接到上级文件通知后,我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明确了以评估定级工作为契机,推动文化馆工作大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奠定基础,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炎陵县文化馆第三次评估定级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文化馆馆长为副组长,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的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统筹协调,有序推进评估定级工作。
及时查漏补缺。评估定级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我局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集中开展讨论,认真学习领会《省级、地市级、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评估标准和定级必备条件》等文件,吃透精神,把握标准。严格对照上级评估标准要求,在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的基础上,系统搜集整理相关佐证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实时指导全体干部职工按照评估要素集中力量查漏补缺,逐项加以落实。
加大资金投入。克服资金困难,20xx年下半年起,先后投入12.5万元,有序实施了文化馆幼儿园搬迁工程,为文化馆腾出了三楼办公室和幼儿园占用的`室外场地;20xx年3月起,投入4.8万元,对文化馆办公楼墙壁进行了粉刷,更换了部分电气设施,制作了非遗展板和标识标准等,文化馆硬件设施得到完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馆担负着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创作、辅导工作。今年以来共协助完成省内外、海内外社会各界祭祀活动100余次;组织、策划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30余场(次);组织馆办文艺团队下基层(社区、农村)演出128场次,其中到农村演出占50%以上;举办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12期,举办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12期,举办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培训班4期。
近年来,努力挖掘整理了富有炎陵地方特色的炎帝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和以瑶族、畲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客家文化等民间民俗文化。其中三人布龙曾代表湖南省在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表演金奖,“龙腾狮跃”在湖南省农民运动会上获二等奖;炎陵“三人龙”参加广东(江门)嘉年华国际旅游节展演、省非遗项目展演、市元宵节非遗项目展演;客家山歌两度获金奖;瑶拳获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金奖。
(三)文化作品精品不断
在长年开展农村、企业、社区文化活动中,文化馆既抓繁荣又抓创作,先后组织创作编排了《朱军长挑粮上井冈》、《圣地炎陵》、《炎陵情思》、《山妹子出嫁》、《瑶山乐》、《数票票》、《迎宾酒歌》等“古”(炎帝陵)、“红”(革命根据地)、“绿”(神农谷国家4a级原始森林公园)文化旅游节目。《圣地炎陵》、《一号文件暖人心山里嫂子笑哈哈》分别获湖南省金旋律音乐创作奖和株洲市农村工作会议专场演出最佳节目奖、创作奖;《客家人喜欢唱山歌》、《山歌唱来丫哇多》分别获广东省“盛世山歌唱和谐泛珠三角优秀山歌邀请赛金奖”和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金奖(非遗保护贡献奖)。组织创作的版画《华夏始祖》、油画《高坡人家》、摄影《炎帝陵祭典》、书法《桃花源记》等,在国内外广泛发表或展出。
(四)免费开馆意义重大
今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到20xx年底,全国所有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我县文化馆第一时间对此进行响应,有序实施了文化馆幼儿园搬迁工程,为免费开放腾出了三楼办公室和幼儿园占用的室外场地;常设演出、培训、交谊舞排练、美术辅导、音乐辅导、体育6项免费服务项目,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到xx个小时。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自20xx年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三人龙》、《炎陵客家山歌》、《苏区歌谣》、《炎帝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龙渣瑶拳》入选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金子仙的传说》等150项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了炎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保护机制,确立了项目继承人,每年有计划地在炎帝陵祭祀大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节和群众文艺演出中开展传习活动,使全县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顺利传承。
近年来,我县文化馆工作在继承和发扬民间民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指导和辅导基层文化活动,不断扩大文化活动阵地,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果。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完善软、硬件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更好地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争取在“文化强县”和“五个炎陵”建设中再立新功。
一年来,我站的文化体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镇“两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服从和服务
于经济社会建设,为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巩固“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果,群众文化工作、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为使我站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真正体现先进的前进方向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深入领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及“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和加强了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中心工作,并把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业务素质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年内除参加党委、政府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站所理论培训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文化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的信心和执着,为我站的文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加强阵地活动、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窗口
一年来,我站坚持办好图书报刊阅览、板报、标语粘贴等阵地宣传活动,宣传内容以县、镇“两代会”精神为主题,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一年来征订《文化报》、《普洱报》、《文摘报》等五报,《演讲与口才》、《法制月刊》等10刊,藏书3000余册,图书阅览室每周开放30小时,阅览人次达2680多人次,娱乐室每周开放42小时,参加娱乐人员达3600多人次,办宣传栏6期、板报12期24板、标语粘贴560条,举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一期60人,绘画培训一期56人,健身操培训班一期50人。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确立了新思想,树立了新风尚,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精神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同时,在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完成了云南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服务点的建设,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并完成了文化站的评估定级申报工作。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一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本着“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主办、承办、联办、协办等多种形式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把节日文化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民族的节日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如:1、“元旦”举办第十届城区篮球运动会参加队17个,男女运动员、裁判员、服务员196人,比赛历时9天66场,投入经费9865元,此次运动会是我镇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体验盛会。2、举办迎新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6个,观众人次达1200余人;“春节、初一”举办迎新春芦笙晚会、龙灯慰问演出、花灯清唱;“初二”组织斗鸡、陀螺、门球比赛,参加人数86人,观众500余人;“初三”举办中老年健身操比赛,参加人数54人,观众达600余人;“初四”组织《相约古镇》文艺晚会;“二月二”举办哈尼欢歌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9个,观众达1000余人;“二月三”举办首届红鱼节文体活动,演出节目16个,参加抢红鱼比赛250人,观众达800余人;“三·八”举办城区妇女运动会,其项目有:投乒乓球、套圈、拔河、接力、摸珠子、吹水球、参加活动达350余人;“泼水节”配合把边村委会,组织泼水节庆祝活动;“五·一”组织拔河比赛,参赛队8个,队员160人,观众人次500余人;“五·四”举办古镇十佳歌手卡拉ok比赛,参赛选手36名,观众600余人;“六·一”举办少儿书画展及《欢乐宝贝》文艺演出,展出作品62幅,演出节目18个;六月二十五日xx镇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庆祝镇文联的成立,举办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8个,观众人次120余人;为参加xx县举办的“十佳歌手”比赛,xx镇30多名选手踊跃报名,镇上组织预赛,并选派10多名优秀歌手参赛,在比赛中选手刁座权荣获xx县十佳歌手第三名;“国庆、中秋”举办了《庆国庆.迎中秋与祖国通欢庆.共欢乐》大型游园活动,其项目有:拔河、五人齐步走、打鼓、摸红球、捡玻珠、猜谜等10项活动,投入经费3000余元,参加人次9000人次,同时,还举办象棋比赛,参加选手26人,观众人次150人;“重阳节”举办了《古镇夕阳红欢歌》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7个,观众人数700余人。同时,还组织夕阳红文艺队与县老年大学音乐班师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文艺联欢晚会。10月31日,举办镇文联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48件,省、市、县文联领导及镇上群众290余人参加了展览。
一年来,我站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自始至终地举办各种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要求。通过以上活动的展开,营造了全镇浓厚的节日氛围,展现了全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
四、抓好古镇打造及文物保护工作
一年来,为打造古镇文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站深入民间调查,进行古镇人文、历史、建筑、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民俗、文物等相关内容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在全国第二次文化普查工作中,积极配合县文管所对老街子蜈蚣桥,江西村原茶马古道渡口遗址,陵园开国领袖纪念碑、新政街15号老宅进行了测绘定标等工作,为我镇的古镇打造及文物保护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五、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文化市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活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文化市场规范化经。年末全镇有文化经营户20户,其中:音像3户、网吧2户、棋牌室4户、歌舞厅10户、打复印1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开展工作。一年来在上级主管局的指导下,召开了4次文化经营户学习文化、法律、法规培训考试。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文化经营户违法违纪案件,使我站文化市场经营工作收到了明显实效。
六、积极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增强文化站自身活力
开展好“以文补文”活动是文化站为发展文化事业,增强自身活力,填补文化活动经费不足所走的必然之路,也是一种自求生存的手段。我站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开展“以文补文”活动,把文化娱乐有偿服务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以文补文”路子,本着节支就增收,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办好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无限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中,一年共完成“补文”收入6000元,用于文化活动业务费支出4180元,结余1120元。我站预算外收支严格按《云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执行,列入镇财政预算外专户,严格财政纪律,各项收入、支出都由政府财务室专管。各项活动经费开支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文化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工作比较薄弱
目前文化站岁就“千里边疆文化长廊”之机落实了站址,但因缺乏资金,文化站设施陈旧、图书藏书量少,开展活动设备较为落后,致使站内阵地活动形式单调,农村文化活动档次低、发展慢,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需要,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相适应。
2、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文化活动规模小、档次低
由于我站缺乏活动经费,难于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市场中违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
通过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文化市场得到净化,但有的外来经营者非法经营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尤其是盗版光盘和盗版录音带难以堵住源头,阻碍了我站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一年来,我站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但工作中仍存在不足的方面有待于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努力开创全镇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八、xx年工作计划
1、坚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抓住xx镇强求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旅游文化工作的机遇迎难而上,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传统艺术,真正体现古镇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加强对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辅导和指导,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文化站阵地宣传活动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文化站工作的关心支持,尽可能地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唱响古镇“滇南盐都、茶马古道、丽人故里”的文化主旋律,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古镇文化阵地,树立崇高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
4、加强文化工作者思想素质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开拓创新。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抓好传统节日,民族节日期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并把各个节日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古镇文化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土桥镇位于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地处金堂县东南边陲,幅员面积41.6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城镇建成面积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00余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业余文化需要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真正体现文化为经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一个综合文化站,为农村文化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设施保障,现就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意义
综合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综合文化站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
二、切实搞好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和设计
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场镇整体发展规划,选址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原则,我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文化站的选址。
三、确保综合文化站建设质量和安全
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质量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至少达到合格标准。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严把质量关,不能出现质量安全隐患,为此我镇成立了综合文化站建设质量、安全监督领导小组。
四、资金使用要求
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不能擅自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缩小建设规模,资金使用做到安全、透明、有效,不滞留、挤点、截留、挪用等。
五、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综合文化站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严格奖惩考核。为确保文化站建设健康有序开展,镇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镇情实际,制订了综合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确保了规划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今年我镇投入50余万元完成综合文化站改建300平方米,新建250平方米的室内文化用房,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综合文化站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创作室、多功能室、展览室、影像放映室、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综合文化站整体风格按照土桥镇文化古镇风格建设,全部采用小青砖做外墙装饰,古朴典雅,极富文化韵味,内部采用现代材料做内装,均吊顶,铺设地砖。
六、综合文化站活动项目开展情况
目前,我镇综合文化站的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图书室、书画创作室、影像放映室以及文化广场的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等均向群众开放。
一年来,我乡文化站克服重重困难,在困境中力求寻找出路,结合实际,因事制宜,努力致力于化工作。告别是在面临干部职工分流组合,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我作为文化站唯一负责人,一面搞好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一面利用各种机遇,开展文化学习、文化宣传和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
一、继续坚持强化政治素质学习。
首先,政治素质是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必备条件。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和政府的集中会议,增强了个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热爱本职工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失败面前不丧气。其次是学习掌握了一般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各种法律知识,以利于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另外,还学习了电脑的使用基础知识,以适主应工作和形势的需要。
二、做了大量的文化宣传工作。
多年来,我乡的文化宣传从不间断,形式多样。首先,最为突出的是黑板报常办常新。今年文化站共办板报12期,其中“计生专刊”3期,“协会之窗”3期,“警示教育”等党建专刊2期,人口普查专刊1期,艾滋病预防专刊1期,经济工作会议和节日综合专刊2期。除此之外,文化站还为全乡11个村各出墙报2期,主要是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和扶贫帮困创建文明幸福小家庭等内容。其次是书写横幅20多幅,标语数十条。如宣传计划生育横幅5条,人口普查横幅2条和我乡麻子溪药场开发庆典活动横幅6条等。通过积极书写这些标语横幅,起到了文化站的文化宣传作用,提高了个位置。再次,文化站协同计生办,还举办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下乡至106个村民小组共100多份,使艾滋病病预防知识进入千家万户。同时,文化站还进行了小型摄影图片展,主要是“婚育新风进万家”图片和本有文化文化活动图片,以此来增强群众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协助中心小学搞好三万册图书室的筹建、管理和利用,办好学校文化活动室。
一年来,xxx镇文化体育工作在县文体局的正确领导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狠抓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文化活动、做好“三送”工作、积极参加县举办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在全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我镇和谐、祥和、欢乐的文化氛围。下面,我根据一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严密,组织工作到位
为了确保各类文体文体活动组织到位、开展有序,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有关活动布署会议,认真研究组织大型活动细节问题、现场指导文体活动安排,对活动的组织、规模、形式及具体措施、落实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继续做好文化站软件建设。在县局统一部署下,我们继续积极做好镇文化站内部设施建设;自镇文化站建设完成后,为了更好地管理运行,对群众正常开放,为村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今年,我们新添置了新版图书2000余册,并加强了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州、市、县多次参观、检查、视察中,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今年,完成了xxx村排球场、篮球场的建设,精心打造了村文化中心,按照“三室”标准,为其配备了培训课桌椅、书橱和图书,实现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培训室正常开放为村居民提供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健身项目,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并且做好了各村文化体育场地选址工作,批核后陆续建成并做好安装工作。
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年来,各村积极参与活动,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展现了我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民族与时俱进的良好局面。共组织开展了“职工趣味运动会”、“展望未来、共唱和谐”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参加县“春天的节日”大型文艺汇演、“新起点、新征程、新面貌”冬季长跑比赛、各村大培训青年“红歌”比赛、乒乓球比赛、大培训妇女文艺汇演、读书活动、拔河比赛、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庆“努肉孜”节活动、斗鸡、斗羊、踢键子比赛、书画摄影展览、“基层组织建设杯”、民间艺人才艺比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据统计,全镇共开展乡村百日文体活动32场(次)。活动内容有以前单一的体育项目到现在的文艺、体育相结合(活动项目斗鸡、斗羊、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扑克、拔河、知识竞
赛、台球、象棋、文艺节目和晚会等)。有时村、社区不同地点同时展开活动,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截止目前,共有2190多人参加了各项文体活动,观众达6650余人次。这不但给xxx镇的各族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而且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民族融合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三送”工程全面展开
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我们协助开展了“三送”工程即送戏、送电影、送科普图书下乡到户活动。今年,我们共协助县剧团送戏到我镇演出2场,镇送戏到村5场,协助县电影中心到4个村居放映电影30余场;协助县图书馆送书到村居,共送书800余册;通过切实的“三送”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乡镇村组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积极参加上级各项文化活动
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对上级和县局主办的重大文体活动,我们都能积极参与,做好组织工作;今年来,我们组织参加了县“春天的节日”文艺活动,节目《米拉吉汗》《杏乡亚克纱》获得优秀节目奖,镇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了万人冬季长跑,阿迪力江等6人获得名次;参加了旅游杏花节我镇杨岩被评为杏花姑娘亚军、买买提木沙等两名老人评为“杏福健康老人”;参加了“基层组织建设杯”镇足球队顺利进入了决赛,在上级各个文化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xx年,在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村、驻镇各单位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群众反映: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喝酒、打架闹事的少了,参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先进文化、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实践证明,这要比生硬、呆板的说教更加有效。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今后,我镇将继续一如继往地认真组织好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振奋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xxx镇而努力奋斗。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