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压力下的表现,个人的不足一定要在工作总结中深刻体现,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更好发挥,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粮食安全工作总结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xxxx年度,某乡认真对照《粮食安全责任书》和某粮安办[20xxxx]2号等文件精神,仔细分析本乡粮食生产现状和粮食安全形势,从粮食生产生产能力、早稻订单、粮食应急能力等四大方面查摆问题、研究对策、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在耕地保护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持续开展以“无违章建筑、无计划外生育、无矛盾上交”为主要内容的“三无村”创建活动,为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措施。具体做法为:
坚持把粮食安全工作作为事关百姓生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予以重视,确立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建立涵盖监测、预警、稳控、应急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着重把握农田保护、市场监控干预和产能挖潜等重要环节,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对乡村二级耕地保护制度、应急队伍建设制度、村级巡查制度等一批涉及粮食安全的机制体制予以完善,层层签订责,层层落实把关。二是高度重视“6.16”“6.19”洪灾灾后恢复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截至日前,xxxx等处水毁项目均已建成,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同时阳坞堰等项目也已与区水利局等部门完成对接,即将开工建设。三是严格
落实耕地保护措施。通过乡村两级的联防联控,形成严防严控之高压态势;积极发挥国土规划的关口作用,守好最后一道关卡;发挥好村级巡查员短距离信息快的优势,实现动态式全天候管理。
在严格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上,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其中“三无村”持续创建活动为杜绝违法建设、切实保护耕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本年度我们在粮食安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十分有限”这一基本乡情,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仍将做出更大努力。同时十分期望区贸粮局、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能继续给与大力支持!
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位于沙门镇东北部,四至范围:东以双斗村为界,西以76省道为界,北以温岭为界,南以墩头村为界,涉及上山头等3个村,区域面积1082亩,耕地集中连片,全部为标准农田,远离城镇等建设用地,为粮食生产区,交通便利,示范带动效果好。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根据《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试行)》(浙粮区办[20xx]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确保完成省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搞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镇党委、政府专门研究决定,成立以镇长陈荣世为组长,副镇长颜通富为副组长,农办主任洪浩、工作人员蒋定杰、罗文红、王鹏为成员的沙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领导小组,负责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生产服务、管理保护、科技提升、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镇投资50.26万元,新建机耕路260米,改建机耕路1170米,修复及清理渠道3200米,使新建机械下坡14只,使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齐全,规模经营面积达100%。
根据《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xx]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镇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保证粮食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一是立地条件。耕地集中连片,面积1082亩,四至清楚,田面平整,水资源丰富,远离城镇,无工业污染,土壤肥力好,高标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
二是水利设施。排灌渠道设施齐全,桐丽河贯穿区内,今年修复清理渠道3200米,全区渠道能全面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三是田间道路。区内田间道路布局合理,能适应中大型农机下田作业和农作物运输。今年新建机耕路260米,其中6米宽水泥路面150米,10米宽石渣路110米;改建机耕路1170米,3.5米宽石渣路320米,4米宽是石渣路130米,4米宽石渣路170米,3米宽石渣路550米。
四是农电网络。功能区内农电网络齐全,农用输电线路等设备齐全,可满足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求。
根据粮食功能区现状,我镇通过施用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还田以及种种绿肥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剖面构型良好,排水通畅,无明显障碍层。
为提高粮食功能区内示范作用,我镇在机制上创新,采用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生产服务、管理保护的办法,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经济。
一是搞好土地流转。在功能区能,把分散的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土地集中流转,种植规模化,提高规模效益,区内耕地面积1082亩,向种粮大户集中进行规模经营面积1082亩,规模经营面积比例为100%。
二是做好生产服务。以玉环农场为主体为主体,大量使用机械化操作,提高机械化水平,使水稻育秧、机插率达到50%,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率达到100%,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
三是做好“三新技术”推广。在功能区内推广新品种、新农艺、新机械,采用早稻、蔬菜和单季晚稻轮作的新型农作制度。
在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我镇注意档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区管护制度。同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及纸质地图和数据档案,实行纸质和电子化双重管理办法。并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道路、渠道、泵站进行管理和维修工作。并把耕地面积、路、渠、泵站按各村所在地分解到各村进行管护,明确了责任人和管理人,加强了对功能区内基础设施管理。
20xx年度,在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殷实关心下,我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文明新镇”工作目标,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开展了粮食生产“123”工程(即保持粮食高产攻关一个亮点;强化水稻机插和粮食烘干二项重点;抓好粮食功能区、农民培训、农业保险三项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20xx年,是洞桥镇粮食生产成果辉煌的一年,高产攻关,春粮晚稻再创佳绩。5月31日,由省农业厅农作局、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和市农技总站组成的农业吉尼斯专家组对洞桥镇百梁桥村全国优秀种粮大户许跃进种植的扬麦12小麦高产攻关田和百亩示范坊进行现场验收。实割三丘地块,高产攻关田亩产5xx公斤,百亩方平均506.8公斤,创浙江省小麦单产和百亩方吉尼斯纪录。12月3日,省市专家再次聚集粮食高产示范方,实割单季晚稻甬优12号三块,其中1.28亩高产攻关田块实现了最高产量943.1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达912.7公斤,再一次创造省吉尼斯单季晚稻单产和百亩方纪录;同时甬优7538”连作晚稻,亩均产量达到693.3公斤,折桂全省连作晚稻单产纪录;该坊内全年平均亩产达到1419.5公斤,创麦稻轮作“两季超三纲”(指年亩产超过1200公斤)百亩方省农业吉尼斯纪录,成为我镇、我区、我市农业的一大亮点。
二、全力以赴,确保水稻机插和粮食烘干重点落实。
(一)倾心尽力,保障水稻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增强“五统一”社会化服务能力,我镇决定从20xx年起,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项目。为此,镇农发基金安排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的补助;建立以南瑞粮机合作社为核心的示范基地;同时规范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统一签订机插服务协议,规定服务面积、服务质量、服务价格,补贴享受等服务项目内容,加强检查监督,使社会化服务达到规范化的要求。据统计,全镇水稻机插面积共达12057.2亩,水稻机插率达84.2%,主要农作物植保率达96%,机耕、机灌及主要农作物机收率达100%,农机合作社五统一作业覆盖率83%以上。经区农机站验收,我镇达到市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示范镇。
(二)因地制宜,发挥粮食烘干应急中心服务功能。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重产前、产中,轻产后服务的现象,结合今年春粮收割期间连续阴雨,水分过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导致无法入库的实际,积极向区政府提出强化农业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获得区领导的肯定。在梁桥米业创建粮食烘干应急服务中心,在去年投资869万元,建成日烘干能力1000吨设备的基础上,今年再投资280万元,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新建潮谷堆放通风系统,保证收储农民潮谷,使收储的潮谷不发热、不霉变;改造烘干设备,对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音进行进行治理;同时建立健全粮食烘干服务运营机制,制定服务制度,以方便种粮农户为出发点,以保本微利的服务价格,配合国有粮食收储部门完成粮食订单任务,达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目标。今年以来,该中心共服务烘干小麦8000吨、早稻500吨、晚稻6000吨。
(一)稳扎稳打,顺利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镇20xx年度在洞桥镇仲夏畈落实区级粮食功能区建设2200亩,工程共投入45万元,修建渠道2500米,包括潘家耷和洞桥2个标段、新建机坡xx只、功能区牌子1座、机耕路路面硬化462米。项目区通过建设沟、渠、路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水平,推进了粮食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从而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功能区20xx年度种植粮食面积2951亩,其中春粮213亩、早稻736亩、中晚稻2002亩,粮食复种指数1.34,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水稻的机收、机耕率达到10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统供率超过60%,机插率80%。
(二)强化培训,提升农民科学栽培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根据我镇是全区产粮大镇的实际,围绕粮食生产开展“双千工程”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紧扣农业生产季节规律开展包括无公害八戒西瓜生产技术、早稻机插育秧技术、晚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在内的农民实用技术专项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一年来,共举办粮食“双千工程”专业技能系统培训5期,培训学员458人次;农村实用技术专项培训xx期,授训人员675人次,超额完成区下达计划任务的12.5%;同时完成中央农广校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招生计划5名。重点培训了承包面积20亩以上的100个种粮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了600多个农户。
(三)实事求是,凸显农业保险惠农助农作用。
20xx年是我镇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该项工作在区保险事业部、保险公司和各村协保员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较好成绩,显著增强了农民抗灾能力和灾后及时恢复生产能力,切实保障了种养大户的安全生产,有力促进了我镇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今年,全镇承保了水稻、小麦、毛竹大棚等8个农险品种,共有20个村1099农户参保,参加保险费718914.3元,其中农户缴费83469.6元,占xx.6%;种植业参保率达91.2%,完成区下达指标101.8%。另外,根据“村级上报信息、镇级现场勘验、区级确认定损”原则,按照“及时、真实、高效”工作要求,全年累计出勤田间勘验34次,共计理赔金额达2xx922.5元,主要包括小麦倒伏、西瓜大棚受损和晚稻台风受灾等,切实为农民挽回了部分损失,帮助农户尽快恢复了生产。
成绩属于过去。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进一步重视,我们相信新的粮食高产纪录、好的粮食生产经验会不断涌现,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继续开展超高产攻关活动和落实粮食生产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提高,为全市、全区的粮食生产再争光添彩。
xxxx共有耕地面积51000亩,其中水田面积43000亩。我镇作为全县双季稻主产区之一,通过强化责任,大力宣传,严格考核等措施,全力推进全镇粮食生产,今年县里下达早稻指导性任务3.6万亩,晚稻4.3万亩。因今年旱情严重,全镇仅落实早稻面积2.1万亩,晚稻2.3万亩。今年以来我们在粮食生产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领导重视,强化责任。一是成立班子。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农牧站、财政所、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二是分解任务。全镇今年双季稻计划面积按照县里的任务,下达到各村、组,分解到农户。三是强化考核。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年度村级目标考评责任制,考核分值由去年的3分增加到5分;镇财政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万元作为专项奖励资金,设立双季稻生产一、二、三类先进村,检查验收后奖金兑现发放到村。四是加大督导检查,王镇长、李镇长在今年x月、7月先后多次下到各村开展双季稻督导检查,并取得一定成效。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召开各联村干部、相关站所、村支部书记参加的粮食生产专题会,宣传发动,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下达任务指标,签订责任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主要公路沿线,人流密集区,悬挂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1台,在全镇各村流动宣传2天。三是进村入户指导。各联村干部、镇农技人员在春耕生产的高峰时期,深入村、组、农户宣讲粮食生产政策,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3、办点示范,样板带动。全镇确定常慈公路沿线、基架线等两个点共4个村为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农技站技术人员联点到片。镇政府在财政运转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20000元用于全镇早稻高产示范片建设,马路村早稻使用软盘集中育秧,建立500亩早稻高产示范片。今年粮食喜获丰收,在去年基础上每亩增产100-200斤。
为了做好我县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作,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我局于6月13日启动了以“共建诚信家园,共建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这些活动概述如下:
第一,组织大型宣传活动。结合当前打击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滥用的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以“共建诚信家园,共建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在这个宣传周,全县出动宣传人员103人,宣传车辆15辆,设立6个宣传点,现场接待咨询人员1600余人,电视报道3次,发放宣传资料2950余份,悬挂横幅20条。通过广泛宣传,公众对食品消费的信心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生产者守法责任意识增强,监管责任意识和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提高,社会氛围良好。
二、开展重点领域检查。我局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同时,结合当前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对重点地区的肉类安全组织进行了专项检查。一是对长期肉类屠宰经营户、肉类中转经营户、屠宰企业执行《食品安全法》、《定点屠宰管理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检查其生猪采购原产地证明、运输卫生防疫条件、运输过程中的消毒设施设备、屠宰厂账目是否健全。二是对城乡屠宰厂和农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共查处畜禽及畜禽产品销售点16个,整改违规经营户3户,全部限期整改。第三,坚持对屠宰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
这个宣传周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宣传周计划周密,组织有序。为了做好宣传周工作,我局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要求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宣传活动。
第二,宣传活动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通过悬挂标语、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品、进学校、进企业、进餐饮业等方式,对公众、食品生产经营者、学生等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
第三是举办健康食品现场鉴定活动。组织人员深入街道和乡镇集市进行宣传,现场向群众讲解辨别食品真伪和食品安全的常识。四是公众监督举报电话为12312,让群众参与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通过开展以“共建诚信家园、共建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取得良好成效。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加大危仓老库改造力度,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项目,着力解决xx公司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各项粮食工作任务。
1、加大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力度。
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先后下发关于加大国有企业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有关文件,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在20xx年下达我县xx粮食有限公司20xx年度271万元危仓老库维修计划,用于对xx粮食有限公司修建地坪、购置仓储设施等,由于xx公司改扩建项目西部围墙工程尚未完工,造成今年危仓老工作进展缓慢。计划12月底前完成今年危仓老库改造维修工作。
2、农户科学储粮小粮仓项目。
20xx年度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在去年完成指标分配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剩余指标的分配,农户自筹资金的收缴,县级配套资金的申请拨付,生产企业的进场生产,小粮仓质量的把关,以及对小粮的发放,小粮仓款项向企业拨付,档案资料的整理,农户人员的信息录入和省验收组的验收等多项工作,得到了省市粮食局的充分肯定,顺利完成了省级验收。
3、xx公司改扩建项目情况。
xx公司改扩建项目北部土方工程于20xx年完成,今年县财政局、县审计多部门现场勘察,对北部工程进行了土方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经县政府批准拨付土方工程资金135.5万元。由于项目占地属于原县社下属单位刘夫青油棉厂,因与刘夫青村存在土地纠纷,该项目西部围墙始终未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县社,以及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和刘夫青村委会多次协调,几经努力与村委会达成土地赔偿协议,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4、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敞开收购农民粮食。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新小麦价格持续走低,到8月底,小麦价格已降至国家规定的保护价以下,按照省粮食局、省农发行、中央储备粮北京分公司的要求,于9月中旬启动我省小麦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我县xx公司积极行动,充分准备,截止到9月30日,共收购农民小麦8391吨,价格为每吨2360元,等级为二级小麦,没有出现克扣、打白条等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积极积极性。
5、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办证质量。
20xx年以来,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简化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程序,缩短办证天数,由过去的10天缩短为7天,同时实行网上申请受理,网上公开公示,网上公布办证需携带的相关资料,一次性告知办证申请人,大大提高了申请办理速度,节省了申请办证时间。
6、完成市局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年共完成市粮食局常规性工作6项,包括夏秋粮小麦预产、社会平衡调查、小麦玉米抽样检查、粮食加工企业年度调查、夏秋季检查监督检查报表等,按时完成月、季统计报表、财务报表和仓储报表的上报工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问题关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山区的“三农”发展,特别是粮食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大局。根据武义县委、县政府与新宅镇党委、镇政府签订的《武义县粮食安全责任书》具体内容,现将新宅镇20xx年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的主要工作(经验和成效)、自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关整改措施、意见及建议总结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的主要工作(经验与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班子分工明确
镇党委书记朱方炜全面加强对全镇24个村的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领导责任。镇长阮青山是新宅镇粮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镇班子成员按照所属的片块,分别对全镇四个工作片9个党建网格单元具体落实此项工作。
2、工作自我加压,任务压紧压实
根据武义县农业农村局20xx年2月19日“关于下达20xx年粮食生产目任务的通知”,原本任务数是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量0.32万吨。新宅镇党委、镇政府负重拼搏自我加压,于20xx年4月23日下达给各行政村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粮食总产量0.41万吨。为帮助山区农民提高粮食产量,镇农办农技员经过有效的田间调查,撰写了学术论文《高山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在省级农业刊物《农家科技》上予以公开发表。
3、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机械化插秧
新宅镇虽然地处山区,但海拔相对较低的如李村、后林畈村、新宅村等地也可实施机械化插秧作业。为鼓励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镇里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对于超级稻高产示范方农户给予80元/亩的秧苗补贴;对于购买插秧机的机手,除享受上级的农机购置补贴外,新购手扶插秧机给予补助6000元/台,老插秧机补助维护费每年1000元/台。手工插秧亩成本为350元,而机插只需168元,单这一项就可节省亩成本182元,节省比率高达52%,成功实现水稻节本增收,做到了农艺与农机的充分融合。
4、如火如荼,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工作
新宅镇自从县政府5月14日召开全县耕地“非粮化”整治动员大会以来,在5月17日晚上召开全体镇干部、各村三名主职干部参加的耕地“非农化”整治行动工作布置会,副镇长、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建军作具体布置,副书记、镇长阮青山作动员讲话。在5月18日上午又召集有关粮食功能区的6个村的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文书及镇整治行动专班全体人员参加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行动任务交办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柳承恩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副镇长王建军作详细部署。会议之后,王副镇长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利用无人机拍摄耕地“非粮化”现状分布图,各村主职干部闻令而动,在村内张贴标语口号,镇农办还利用大庙集市日向广大村民发放新宅镇人民政府的“关于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的通告”。在镇主要领导朱方炜书记、阮青山镇长及村主职干部多次整治推进后,8月23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召集6个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召开“非粮化”整治预验收工作布置会,并在会后发放整治点牌,更简单直观的让村主职干部了解到自己村所需整治区域和整治面积,提高整治效率。通过镇领导和村主职干部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新宅镇已完成超额完成20xx年粮食安全责任书里的粮功区“非粮化”整治目标任务。
这次“非粮化”整治工作,新宅镇共发放通告2010份、张贴标语口号240条、和美乡村百姓微信群转发30条,镇广电站连续半个月早晚各播放一次通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还成立了新宅镇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新政〔20xx〕12号),制定整治行动方案、现场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预验收方案、精准整治“奋战十天行动”工作方案,收集资料做实台账,对相关村的整治进度在浙政钉镇村干部铁军群里做到每周一通报,从高到底进行排名,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截止到8月25日,新宅镇在县“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群里共发送图片198张,文字信息62条,及时报送亮点特色工作及每周进度。
新宅镇20xx年粮食安全责任制下达的指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量0.32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0.2536万亩。经过一年来的奋力实施,新宅镇20xx年实际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319万亩,粮食总产量0.4106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0.253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0.0211万亩(其中:苗木0.0028万亩、多年生经济作物0.0074万亩、抛荒0.0109万亩)。
三、20xx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山区劳务外出,致使劳动力紧缺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宅镇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青壮年已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及儿童。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不能适时播种收割,严重影响山区农村粮食安全。
2、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山区农村耕地面积不大,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农业机械化很难推广,整个生产过程全靠人工劳动,再加上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粮食价格幅度较小,粮食生产与其他产业相比,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难以推广
山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素质较差,年轻的农民已基本外出务工,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落后。新的农业科技农民无法接受,农技推广难以到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1、继续加大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力度
大力实施好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xx]41号)、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义县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武政办[20xx]60号),加大耕地种植树苗、花卉、草皮,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殖水产的整治力度。
2、重视有限土地利用,加大惠农资金的有效监督
由于野猪危害及路途遥远,山区耕地长着野草撂荒的还真不少,土地处于浪费闲置状态实在可惜,尤其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短缺,更需要珍视土地利用。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施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加强惠农资金审计力度和有效监督,真正发挥资金的扶持效能。
3、提高村民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加大种粮的奖扶力度
提高农户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各级干部为村民做好宣传,他们才能接受相关的实施条件和用制度来管理。还要在年初对种粮农户进行统计,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格种粮补助发放,提高种粮补助发放标准,把应该种粮而没有种粮农户的补助,加补给种粮农户,并形成相应制度,这样就能加大粮食的种植,保障山区地方的粮食自给自足。
1、区别对待,提高山区乡镇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补助标准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山区与平原情况完全不同,新宅镇不能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不能搞百亩方建设,对于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工作,新宅镇目前只能享到受县里的2000元/亩补助,并且抛荒整治分文补助都没有,也不能享受平原镇街联盟的永农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1000元/亩的高额补助,工作开展难度大,苗木老板劝其退出或毁掉很难做通思想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一方面加强山区水利设施建设,要加固维修,消除病情隐患,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小型水库;还要加强村级公路和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娱乐场所等条件的改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发展农业特别是种粮后继有人,也让人们有浓浓的故乡情结。
3、积极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大力扶持种粮大户
借鉴一些国家搞的“庄主”模式,使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让有条件的农民种地可按承包荒山、荒坡或租赁等经营模式,形成稳定的租约关系,承包者敢于在稳定的租约期内,与责任部门签订发展协议,从而得到相应的国家政策和大规模资金投入,让农民搞规模种粮或发展特色农业,使一批新型“庄主”脱颖而出,即职业农民产生,并能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益。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