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心得体会最新6篇

 2025-01-04 09:57:17

摘要: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人提供解决方案,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智慧和经验积累,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考研后心得体会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考研后心得体会篇1在海天课堂学习期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快乐,也给我的考研学习带来很大好处。我报的是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他人提供解决方案,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智慧和经验积累,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考研后心得体会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考研后心得体会篇1

在海天课堂学习期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快乐,也给我的考研学习带来很大好处。我报的是海天三科全程,接下来我想先讲述一下我在海天学习的真实心理咨询感受。

政治由任汝芬老师主讲,任汝芬老师讲课重点非常清晰,任氏教学法更是让我获益匪浅,听任老师的课不用刻意的记笔记,他可以使同学很快的就理解,很快的就能记住相应的知识点,并且牢记于心,不容易忘记。此次考研中我的政治成绩为76分,情理之中,但也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的政治成绩并不是很好,确切的说是文科都不太好,我预计我的政治分数大概应该在65分左右,而且是正常发挥。我政治复习过程中的全套资料都是任汝芬老师主编的,其中包括序列一,序列二以及序列三,还有最后押题用的24题。政治的复习量很大,哲学尤其的难懂难记,而且我复习的很晚,十一才开始准备。最后的时间主要是看了一下24题,我谨记任老师的话,没有死记硬背,因为我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全部都背下来,我只是理解着记了相应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用到了很多,包括小题也押到了很多,所以我很感谢海天,很感谢任老师,我也很庆幸我报了海天的政治。

英语由宫东风老师主讲,宫东风老师讲课非常的幽默诙谐,他能把英语讲得非常的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让大家能很快的理解并且乐于应用那种方法,并且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英语的学习不仅很讲究方法,而且很讲究技巧。我前面讲到我的文科不太好,其中也包括英语,我的英语成绩不能说很差,但是一直不是很好,主要是我学英语很累,很吃力,但是上完宫东风老师的课后,让我感觉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他讲阅读的方法对我很实用,我的英语成绩考了75让我着实的吃了一惊,同时今年宫老师的大作文押题很准,让我考试的时候轻松了很多,所以发挥出了很好的水平。宫老师让我在轻松愉悦中提升了我的英语水平。宫老师给我的考研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同时也告诉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是宫东风老师让我坚定不移的走完这条考研之路!让我的英语学习有了今天的这番提高!

我考的是数二,微积分由武忠祥老师主讲,武老师讲课认真,很多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武老师都给认真的指出来,并且武老师所编的讲义很贴近考研题型,由浅到难的题型全面覆盖。线代由张伟老师讲授,张老师讲课很有激情,讲义条理非常清楚,能把线代中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表达的非常清楚,有了张老师的讲义,线代会变得非常简单。

在海天教授的每位老师都会给学生建议,然后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学习方案,避免了盲目性,其实考研复习的时间不在长而在于精。我说的精主要包括学习心态,学习效率,合理的,还有正确的指导教师的选择。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得很好的话,那么我可以肯定你的考研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考研比高考更加磨练人得意志,大学不像高中校园,大家都抱着课本学习,都奔着一个目标——高考,可能在你考研的时候,你周围的人早已被某个大公司录用,但是记住考研决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心浮气躁,既然决定了就要坚持到最后!相信考研会带给你很多收获,即使你真的战败了,你也会得到很多人生体会,对你的今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考研后心得体会篇2

周日参加了考研讲座分享会从中收货颇多。考研我们要做的就是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先搜集所有能够选择的学校及专业排除掉一些大体因素有威胁的剩下的部分可供选择的范围就缩小很多。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考本专业或是跨专业考研。这里有个选:择,假设考本专业能够考哪些学校?就业前景如何?如果跨专业考研,能跨什么专业?哪些学校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也要考虑。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之后,也能够逐渐向目标靠近。

大概六月份前要择定院校专业,现在先复习基础课数学和英语。不是很全。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到20xx年的2月,就是起步阶段;第二是基础阶段,从19年的3月到6月;第三阶段可能是个很重要的阶段,即强化阶段,想考好学校的就要注重暑假的学习了,这是在7月到9月,会听过一句话“得暑假者得天下”就是说的考研;第四个阶段是在10月到12月;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冲刺阶段了。在整个的10月的准备中,平均每天学习8小时左右。

复试:会考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课,至于英语,如果关联度较大的话可能会严一些,当然,越好的学校就会越严。英语考听力口语以及书面语。老师说应该蛮简单的,但是,以前听学姐讲经验的时候也提到过,说是会问些专业上的术语,我自己认为,只要认真准备应该是没问题的。老师给我们说了有类老师的提问是很好回答的,就是那种用中文问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叫你用英文回答的,应付这种老师唯一的办法就是盯着他,然后很流利的说英语,只要说的流利就好,其实内容并不是那么重要,原因在于,他都不敢用英文来提问,说明他口语不是很好,我想如果遇到这类老师,应该算是蛮幸运的了。当然,后面也涉及到一部分调剂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分数及排名在做调整

考研后心得体会篇3

我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在_年,考北航计算机研究生:第二次,考西工大,_年研究生。两次考研,第一次312,第二次356.我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

_年的计算机,总分356,数学121,专业96,英语56,政治83.我自己是_年毕业的,工作一年后参加考研。其实这个分数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专业课比自己预想的低了些。

先说一下数学吧,121分,不高也不低,相信如果考计算机,考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拉分。现在全国联考计算机,可以说得数学者得天下,那么数学的复习就显得很重要了。考研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书,你做第几遍了”,

我可以回答,我一遍都没做过。考研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所以,要抓住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课本,也许很多人户屑于课本,觉得太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你应仔细的看课本,每一个概念,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这是你以后成功的保证。对于概念,定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可以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做到合起书,将一个个定理在草稿纸上推导出来,知道书中各个章节的顺序,并且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说得夸张一点,你可以默写出书中各个章节的标题,包括小标题。如果你能做到以上的,你的概念和理论就没有一点问题了。再说例题,课本上的例题很简单,

但是很典型,最简单的例子最容易说明最重要的问题,你就不会被繁琐的解题步骤弄的不知道例题到底想说明什么。举个例子,在一阶导数的例题里,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例题中包括所有的求导方法。也许,你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还在看考研参考书里的分类,永远记住,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最后说习题,书上的习题,相信没有多少考研的人每一道题都认真做过。但是,习题,就如同例题,简单,但是最能要你明白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所以,对于课后习题,你用过仔细认真的去做每一道题。会做并能做对每一道题是最基本的要求,你还要明白你所做的每一道题是考察你什么知识点,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尝试在习题旁边写上出题人的意图。能做到以上3点,可以说你就拥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高数,线代,概率,这三门课是一样的。线代,其实最简单,如果你能不看书推到出每一个定理(如果能,你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那思路一定会很清晰),

那么我想如果你不会做的题,那90%的人肯定不会做。概率,看起来公式太多,很难记住,同样,推导每一个公式,平时练习的时候做到不看书查公式,查定理,忘记了或者记不住了,就推导。

慢慢你就会发现,你都可以记住了,即使考试一紧张忘记了,也能用很短的时间推导出公式了。曾经在考研论坛上看到过,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高数简单,线代和概率太难。随着复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线代和概率是那么的简单,高数有点难,这就对了。我觉得课本至少看两遍,一直看到,闭着眼,能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当然,根据自己的基础,如果你还觉得哪些知识点薄弱,那就多做习题,不要把盲点留到最好。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我选的是黄先开的那本历届数学真题解析,将近20_年的数学真题分章节讲解,练习题也是真题,不过不是数一的。认真的做每一道题,然后思考出题者的意图,这一点很重要。

考研后心得体会篇4

我的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系,从高等数学(微积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到基础物理学(可不是像名字那么基础,还讲相对论什么的)、电磁场,理工科目的基础课程基本上学了个遍:用编程语言将就是for循环遍历了一遍理工科这棵二叉树。不得不说,这么多的疑难课程,到考研的关键关头,很难再全部拿起来。但是又应该客观承认,多科目让我对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从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各个角度都审视了一番。我想,这就是在培养学科背景和学科感觉吧。我觉得本科真正学到手的理论还就是数学,其余都是技术……而考研初试注重的只能是理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如果在大一大二就蒙混过关,那考研前的复习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从绝望开始。

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大二大三时很不想考虑考研这件事。所有人都懂,保研的人过着猪的生活,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我的最大兴趣并不是本科这个专业,但是同许多平凡家庭一样,艺术、文艺这些高雅而挥霍金钱的事业注定和我无缘,只有选择理工科来“发家致富”。逼着自己学下去,保研还是功亏一篑。大三早早就准备考研,每天为自习室像猪狗一样四处游荡,突然有一天放出消息,如果比你排名高的人再有一个放弃保研出国去,你就能保!但是等啊等,终于等来了噩耗……但是等归等,我并没有从自习室和通往自习室的路上消失。只有这样,提早准备的优势才不至于被小道消息所消解。

然后就来了关于选择的问题: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这段时间就是各种聊,各种传说,各种扯淡,各种不上自习……等真的决定了报什么、要不要跨专业,师姐师兄也找得差不多,这是可能就真的可以收心了,可以冲刺了。我觉得本科大学就不次而且没有什么病的(比如清华并北大病)就不用再选别的地方了。考本校不仅本校很重视你,而且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占,大战之前这么好的作战条件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

到最后一个月,要是觉得还天天有事情做、有题要做、有补习班要上,真的`是挺不错的感觉。但更多的人在这时就松懈了,效率下降了。虽然仍然每天seven-eleven(7:00-11:00),但是明显感觉能做的事情不那么多了,有时看着看着书就发呆,像高考之前那样思绪起伏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会抽烟的就不住的往厕所里跑,不会抽烟的就不住的往嘴里塞东西,吃了中饭就觉得晚饭不远了,晚饭吃饱了就惦记11点回寝室后的宵夜。人真的太奇妙,虽说胜利机制那么像机器,但都是人,都不是机器,根本不是机器,不是输个输入就有响应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给放大10倍,输出就有可能给弄成自激了,自激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激后会一蹶不振,一蹶不振,虽然还是每天6、7点之间起,还是11、12点之间回。

结束了近似于发泄诉苦的考研生涯回顾之后,还是说点诲人不倦的关于数学考试的经验吧。仅限于数一的,但是数二数三可以借鉴,毕竟考数二数三的人号称数一并不比数二数三难。

决定了要考什么专业后,务必先确定是不是要考数学、考数几。然后就是要有一套权威的教材一遍翻阅求证,因为确实再多的辅导书的权威性都比不上正规的教材。高等数学(微积分)推荐绿皮儿的同济大学第五版(或之后更新的)《高等数学》,里面有大量对定理的证明过程;线性代数当然是清华的黄蓝相间的教材《线性代数》最权威,但千万别通读;而概率论首选浙江大学出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比较通俗易懂。之后就要有一本针对考研数学的总复习丛书。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大三下半学期开学就开始张罗考研的复习大计,也像我一样在没有很多课的大三下半学期抓紧时间过了一遍复习全书,并且像我一样觉得暑假不能在荒废了,那么我郑重推荐你像我一样,报个海天的数学强化班。作用有这么几个。首先你可以通过上这个班看看外面那些同你一样要考研的同学的实力,和他们交流交流,知道人家什么进度,也许让你窃喜,也许让你为自己的缓慢而着急;其次,你也可以通过上课的机会,去别的学校转转,发现发现不同的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找个靠谱的人来为你梳理知识,因为一个学期的复习全书向你脑子里灌输了足够的原材料,但是在你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需要有人给你加工加工整理整理,所以如果你觉得课上的老师讲的你都没见过、没看到过、或者讲的全停留在知识点上,我的建议是拍拍屁股走人,不用理那老师了。我记得给我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曹显兵(概率论)、刘喜波(高数)、施明存(线性代数)、李晋明(高等数学)。我强烈推荐李晋明老师,我觉得他负责最后那几节课无时不刻不再告诉你考研数学终究会考什么,他讲过的一定会给你讲清楚,而且让你清楚怎么考。刘喜波老师也很不错,今年考研有一道很难的关于抽象积分计算的大题,做这道题时,我仿佛觉得刘老师就在我眼前,音容笑貌仍然清晰,感觉考场上他一步一步地告诉我这道题该怎么交换积分次序、怎么改变积分区间。顿时我就觉得数学考试做开了,找到感觉了。所以,我也应该感谢刘喜波老师的神迹。

上完补习班,大概也就该大四开学了,实习什么的作完,温习一遍强化班上传授给我的数学体系,我就要开始花费几乎是每天的上午3小时做数学的套题了。首推的当然是《历年考研试题》,基本上要做十年的吧。这十套真真正正的考研题要陪你度过余下的时光。作完第一遍十套真题,开始找权威的《模拟试题》,但是这是要有极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极有可能模拟试题是在考察你没有复习到的漏洞,这时要端正态度,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水平不够。事实是,把这些漏洞补上,你就是个考研数学的高手了。最后一两周我有点没有题做的缺失感,于是又找了海天的最后几套模拟题来做,虽然心理风险大,但是我确实是个题海战术的拥趸。没题做对有些人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在忙着总结所犯过的错误。但我觉得,多总结再加上多做题,才能高人不止一等。

还有一点要建议:考前买本背公式背概念的小册子,随时忘随时翻,尤其是概率论那一块儿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代数的概念性质,确实要既深刻理解又可以快速写出来。

最后,要说考满分不是我的真正实力,运气占了很大成分。所以真的要在考研的准备期间多攒人品,莫急于求成。

考研后心得体会篇5

由于我去年考研,快离开学校了,这些天常有学弟学妹问起考研应该注意的事情,就趁今天早市的机会写写我对考研的认识,我不敢说是经验,最多算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受。

第一:拥有一个考研团队

一个团结的考研团队意义在于让我们坚持到底,可以想想半年的考研学习是枯燥的,尤其大四11月份之后,单位陆续到学校,看着同学签工作,心里会很浮躁的,这个时候团队就很重要了,大家在一块,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一块去吃饭,一块在教室复习,有队员的陪伴,不会太疲惫,也不会觉得时间是多么的漫长,总感觉每天过的停快的。同甘共苦的团队让我们心情舒畅,一方面可以相互学习,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研的大家庭。如果你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你完全可以一个人复习。如果你没有,我建议你尽快找到自己的团队,团队是考研的第一要素。

第二:百分百的注重基础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事情什么运动什么研究,考试更是。所以基础的学习一定要加倍重视,百分之一百的注重基础,我重点说说数学:

数学:四本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是非常好的考研资料,如果这些题目你都会做,也都亲自做过了(一定是亲自做过,我们总是眼高手低),而且很熟练,那么你的数学基础已经很不错了,120分以上没什么问题,你可以问问你周围考研的同学,今年数一一道微分10分题目是书本上的例题,可做出来的很少,我也没做出来,可我清楚的记得在书本的左上方,可就是一步定义转换实在想不起来。有良好的基础,后边的提高题目你也会突破的,后边的大题我个人觉得《线形代数》比较抽象,可行列式还是有规律的。我们几个考研的同学一致推荐辅导资料:四本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李永乐全程辅导,历年真题。

第三:各科均衡不得偏科

如果你数学或者英语不好,那么你必须在这两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两科基本可以决定你成功或失败。我周围考研的朋友,没考上的百分之95都过国家线了,可就是"单科死"。数学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我觉得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开始复习,数学看课本,英语记单词,开始不必把自己弄的跟个蜜蜂一样忙,适当抽时间记忆理解就行了!8月回家一趟,到学校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就够了,一定要把自己的弱势科目补起来,否则你很危险。

第四:好的心态提高效率

我们经常听别人说"xx数学已经复习三边了""xx书本看了好些边了""xx昨晚通宵自习"。.。.。.诸如此类的话,你不在在意,其实这样的同学要么有很强的虚荣心,不过炫耀一下罢了,要么根本什么也没看,不过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已。.。.。.所以无须投之以羡慕的目光,这样的同学往往看的边数多,而效率很底,效果自然不好。走自己的复习路线,踏踏实实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拥有平和的心态。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边,我看了十边掌握的知识而你看了一边就掌握了,我们就是一样的。

关于考研,我虽然考的不好(去武汉大学复试被淘汰了),可我毕竟真切的经历了,这仅是我个人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说不上经验之谈,可还是有可借鉴的地方,先写这么多,如果能给你帮助,你也感兴趣的话,我会谈的更详细一些;如果你不认同,我们可以讨论;如果你不友好,你完全可以把我的文字当一篇垃圾,足以。

考研后心得体会篇6

——主要针对工业设计,其他专业可参考。

本人是二战20xx年手绘129,理论124;20xx年手绘134,理论126。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马云说: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除外),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我没有报手绘班,手绘是长期的训练,短时间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时间充裕,想多了解些知识,又有经济实力,那报个手绘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3月初——7月底

其实手绘是可以提前准备80%的,许多人都很惊讶我连题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我们考研大概的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到来年的考研一般是1月份,大约有10个月。不过我没准备那么长时间,我基本是从暑假开始的,我怕自己战线太长最后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有耐心早点总没错。手绘在早期的几个月就是带着练练,每天1——2张a3纸,好吧,我基本都是一张。既可以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也保证了手不会生疏。

8月初——10月中旬

大概到了8月份就可以对自己的手绘学习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把手绘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2小时左右。8月开始就要对每天手绘的内容有特定的安排了,不再是以前随便画画。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有许多种分法,比如按功能分(交通工具、电气设备、医疗设备、公共设施……),按主题分(环保、和谐、绿色、科技……)等等。这个主要看个人喜好,我是按照功能分的。分好类别之后要收集资料,这阶段尽可能多收集资料,见多识广嘛。可以是照片、视频、手绘图等等,各尽所能的收集吧。

收集资料也许会花掉一点时间,5——10天都有可能,但是别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资料收集好了之后要进行筛选,选出各个小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数量最好不要超过5个),所谓的代表性就是能一型多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长方的造型,只需要简单的细节改变,我就可以把它设计成音响,也可以设计成垃圾桶,还可以设计成加湿器……挑出代表性的产品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实践了,要坚持每天练习这些产品。根据我的经验手绘一个产品一两次是没有用的,记不住准确的型更加记不住细节,而且开始画一个造型的时候还容易走形。所以这些型是要画很多遍的,直到你可以默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分支只选几个造型的原因,根本记不住所有的造型,那就着重记几个万能的吧。可以根据挑选出来的数量决定多少天会默写,这个默写包括造型、细节、上色、背景处理、展示方式……10月中旬的时候应该要能够把挑选出来的万能型都会默写了。这个阶段也是要不断的改变,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万能型的数量。

10月中旬——11月初

这一阶段是要着重收集细节资料,米斯说:细节是魔鬼。在大型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刻画可以区别产品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分的高低。比如:长方形加了喇叭就是音响,加了排气孔就是加湿器……所以收集细节是有必要的。我举一些常规的:按钮(出现几率最高,可以准备几套),显示屏(表现好了十分出彩),电线和插头(这也是细节,表现出来是产品更完整),排风口(不仅可以排风还可以排气,简化一下甚至是单纯的装饰),凹槽(有些时候如果产品没什么细节可以适当的加些凹陷,但是一定要合理,会是产品看起来更丰富,手绘时切忌画非常简单的产品容易使产品看起来单薄)……总之尽力通过细节的刻画使得产品丰富。

11月初——12月初

这时候进入了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里插一点关于政治的,政治这一时期会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建议那种自己看不是很明白的同学去上一下辅导班,我是觉得挺有用的,那些老师会帮你把知识梳理通顺帮助理解。关于辅导班的押题我倒是觉得可信但不要尽信,不能只依靠老师押题,那会死的很惨。

继续回到手绘话题,这个阶段你大型的积累有了,细节的积累也有了,还有一些好的表现方式也在之前默写过了,你要开始创造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比如你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抽一个题目,开始表现。这时候你需要考虑排版,大体上包括:题目摆在哪里合适,题目的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否需要一些分析,小方案之间的摆放怎么合理,最终效果图如何表现,三视图放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怎么安排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一个完整的版面,而不是只有最终方案表达。特别是像一些好的学校,他们更加注重你的想法,最终方案的演变过程,就是你的整个思路。这一个月期间,一定要确定自己最终的版面是什么样子,可以固定的东西,在考场上尽量不要改变,一是我们不知道变的好不好看,第二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重新思考。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实你的版面也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最后的产品出现了。

在准备的时候,应该是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进行准备的,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使用考试时规定大小的纸张,完整的表现,此时还不用把时间看的特别重要,因为还在摸索阶段,你可以超过考试时间2——3小时,不要超太多,但是每一次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一短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能确定的定下来。

放一个我自己准备的草稿,我们要求是半开的纸,比较大。

12月初——1月初

已经到了最后的时间段了,不要急,不要怕,一切按部就班平稳推进。这时候手绘就要进入模拟考试阶段,应该每周找1——2次完整的考试时间练习。题目可以自己定也可以用已有的。每一次完成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安排,比如文字是不是太多,速度是否要加快等等。这个时候不宜出现大的变动,除非这个东西严重影响了你的作品,必须改正。模拟时可以把自己考试时要使用的颜色也定下来,这样好确定同一色系需要哪些马克笔的过度。

工具

前期练习时,铅笔,针管笔,勾线笔都可以。上色是彩铅+马克,考试时我马克用的是日本的copic,之前说了要确定自己的颜色,我考试就带了11支马克(灰色4支,绿色3支,蓝色2支,黑色1支,黄色1支),前期练习时马克可以不用这么好的,11月以后再用好一点的。要提一下我黑色用的是美辉的油性马克,这种很浓很均匀,我是写题目和画框框用的。考试时,我打型是用的最便宜的那种铅笔,然后用勾线笔(0.5和0.8)勾一下,不要勾的太死,然后擦去铅笔就可以了。根据经验用黑色彩铅打型在上色时可能会脏,可根据自己情况实验几次。

史论

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还有就是要有资料。一种资料是针对参考书的,一种是历年真题。考了这么多年,知识点是固定的,所以会有重复的,看看历年真题哪些容易考。我考武汉理工时买到了《设计艺术学》的参考资料,我后来感觉这个资料非常好,整理的很详细,又不罗嗦。我后来又自己把名词解释和一些填空集中总结了一遍。总共有a4纸200来页吧,其实背起来也挺快的,还买了历年的真题及答案。我史论没看王受之,前期听了他的设计史音频,主要还是背那些资料,真心觉得有用。背资料的时间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安排吧。

差不多就说完了,也算是对自己的两年考研时间有个交代吧!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83秒, 内存占用1.8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