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调查报告5篇

 2025-01-09 12:16:08

摘要: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并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写调查报告时,要确保所使用的语言准确无误,以避免引起歧义和模糊性,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农业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关于农业调查报告篇1“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

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并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写调查报告时,要确保所使用的语言准确无误,以避免引起歧义和模糊性,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农业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业调查报告篇1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看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们打起背包,深入农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虽然天下着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车子老旧......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挡住我们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我们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跑。

一、调研概述

在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20多家农庄业主,一家一家地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地与农庄业主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找到了突破口。

二、调研对象

国鸿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青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怪石岭生态公园、神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江西达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南昌菜园、世外驿站、香樟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菲莎谷农业有限公司、花园一号、佰源生态、剑霞锦绣蔬果有限公司、易氏农业公司、海湾龙庄、凤凰沟景区、玉明生态农庄、磊鑫农业公司、金盘农业、梅仙山庄、山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帆休闲农庄有限公司、西湖李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调查统计

据统计,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共有57家会员,直接工作人员1.7万人,间接工作人员6.7万人。

57家协会会员除去12家尚未开业,一家联系不上,在营业的有44家。在这44家会员当中,1至11月份营业额约6.6亿元,休闲观光约440万人次。

四、农庄现况、变化

(1)农庄业主普遍积极性都很高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受到了理事们的热情接待。他们为我们的诚意和态度所打动。在沟通过程中,理事们普遍认为,南昌休闲农业协会成立的很及时,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协会的工作,在协会的协助下,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2)休闲农业在我市发展十分迅猛

在这些农庄当中,发展的项目有:生态休闲观光游、水上游乐、职业培训、户外拓展、会议接待、生态特种种植、生态特种养殖......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大有大的气派,小有小的精致。已形成规模的约占50%,初具规模的约占30%,在建、扩建约占20%,占地千亩以上的约占90%以上。

(3)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

在当今,“以文化包装产业,以文化提高品质,以文化打造品牌”这一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海湾实业植入了红色文化及抚河文化;梅仙山庄植入了古色文化;湖光山舍打造了民俗文化;西湖李家植入了农耕、道德和民俗文化;怪石岭挖掘了古代琴仙《伯牙》的故事,作为文化主线,穿插在景区的山水之间。金盘、神龙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绿色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使休闲农业更具有生命力,彰显出我市休闲农业的卓然风采。

(4)农庄的自然美学和人文美学

以山岭为主体的怪石岭生态公园,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自然的气息。梅仙山庄的帅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凤凰沟的花木和自然生态山林,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土色土香的湖光山舍田园农庄总是让人感到那么熟悉,亲切。南昌菜园规模宏大,自然生态与现代人文相结合,将会成为一个南昌休闲农业的典范。按浙江乌镇水乡风格打造的清晨度假村,简略中显精致,传统中显时尚。

(5)养殖业和种植业突出特色,各显风采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当中,特色养殖的例子有:扬帆农庄的贵妃鸡、珍珠鸡,世外驿站的瓦灰鸡,佰源生态的野鸭,凤凰山庄的孔雀、野鸡、鲟鱼、鳜鱼、长吻鱼等。

特色种植的例子有:梅仙山庄的高档水果——蓝莓,湖光山舍的热带水果——火龙果,金盘农业的胡柚和果粒橙,山川生态的红柿,达仁现代农业的特色菜蔬、美国樱桃,青岚的红心蜜柚、白枇杷、翠冠梨、杨梅等。

每家农庄,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各有侧重点,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产品的雷同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走访农庄业主,反映的情况

关键词:贷款

1、理事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钱。规模小的业主缺钱,规模大的业主也同样缺钱。很多业主声称:很多项目的建设和开发都是靠自筹资金,没有获得过政府资金扶助和银行贷款。他们期望获得无担保、无抵押、无息的贷款,并能够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大规模的业主要求除获得贷款外,也希望能够获得政府项目扶持基金。

关键词:用地

2、许多业主在现今规模的基础上,要进行改建,扩建,进一步提升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但苦于土地不够,使得他们现在停滞不前。特别期待政府放宽用地指标,同时划拨用地指标。另外业主们普遍表示,对符合用地指标的标准不清楚,申请用地指标的程序不了解,使得他们的发展举步维艰,希望能够通过协会这个“桥梁”多了解这方面的讯息。

关键词:销售互动

3、希望休闲农业协为会员策划销售方案,开拓合作联动的思路。比如:销售互动,联合捆绑,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建立产业集群,开辟旅游黄金线路等。

同时,业主们迫切期望能尽快地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在保留线下推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上推广。线上、线下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关键词:专业人才

4、有的业主提到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专业性,已经开始在为今后的一个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工作,这一点很超乎我们的想象。希望协会为他们多推荐休闲农业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希望协会提供或编撰休闲农业现代管理的书籍或资料。

关键词:学习交流

5、业主希望能够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或考察,同行之间多沟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然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业。

六、通过走访发现的问题

1、有的业主由于前期设计规划,没有聘请专业人员,仅凭个人的.兴趣和意识,造成服务设施建设不规范,一边是资金短缺,又一边又是造成资金浪费。在项目规划上,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突出亮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2、项目投入的重复性、雷同性比较严重。卖萝卜赚钱,大家都来种萝卜;卖青菜赚钱,大家都来种青菜,有种一哄而上的趋势,在产品投入方面比较盲目。

3、加强农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关于农业调查报告篇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我们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三义寨、柳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许、尉氏县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赵口引黄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对贾鲁河、涡河等流经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全市共有机电井8.5万眼,井灌面积可达43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8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旱涝保收面积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9.3%。

2、耕地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沃土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土壤肥料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培肥了土壤,提升了地力,耕地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作物品质,粮食总产和单产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市属五县相继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890万元,完成了2万多个土样的采集与测试,落实万亩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0个,改造中低产田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0.02%,推广配方施肥面积689万亩次。通过项目实施,市县两级土肥队伍得到了加强,技术手段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市、县都建有土肥测试中心,都能独立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3、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全市两级(市、县农产品质检中心)三层(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共建成市级检测机构1个,县级监测中心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站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被省中心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同时,市级蔬菜、果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已经启动。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投入运行,年承检能力可达到畜产品1000个指标、兽药和饲料产品1000批次以上,畜产品、兽药、饲料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可检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我市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增大型农机具867台,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6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616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进一步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70%。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42万亩,机收面积42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面积423.79万亩,完成机脱小麦占全市麦播总面积的96%以上。

5、农村社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加强了农村“水、气、路、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3.2万座,全市农村沼气池已达8万多座;实施“村村通”和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路通电。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32个信息服务平台,5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628个村能够上网查找信息,约占全市行政村数的70%,电信、网络已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关于农业调查报告篇3

根据上级下发的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乡狠抓落实,将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摆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部署,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迅速动员部署

我乡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认真分析了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及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动员大会,对中里乡当前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切实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了解农业普查主要工作流程,提早熟悉业务环节,提前进入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二、组建普查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成立了由乡长韦威华任组长,人大主席陆丹丹、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朱长灵任副组长的全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统计办,朱长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2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农业普查的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乡根据区农普办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经费及时落实,为按时保质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四、落实办公条件,配齐设备

我乡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在乡统计办。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五、广泛发动宣传,渲染浓厚氛围

农业普查涉及各部门,覆盖面积大,为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支持,我乡通过以会代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深入村屯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活动,强调农业普查重要性,扩大农业普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六、提前谋划,收集相关数据

我乡积极配合区统计局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小组数、自然村数、农业人口数、农业用地、行政区划等基础数据的摸底工作,为下一阶段搞好普查小区划分和“两员”选定做准备。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乡农业普查的前期各项工作规划落实,按照流程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业务工作,为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农业调查报告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已经逐步从原来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这四大要素构成了农产品消费时尚,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的消费潮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正是符合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消费趋势,适应新阶段和入世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因此,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优势,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着眼于绿色化消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有助于应对国际市场农产品技术壁垒,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

绿色有机农业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是对以前所有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提高,体现了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体现了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的统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有机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合理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的全程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通常情况下总是平衡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绿色有机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既是绿色有机农业的追求目标,也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因子,生态安全一旦破坏,其危害是长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的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安全问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维护好气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尽管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因此,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绿色有机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国际流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二、我市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处半岛中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9.8公里,人口45万。气候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7℃,平均地温15℃,历年平均降水量634.6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时,无霜期平均206天,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5.2米/秒。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潮土和褐土,土质以轻壤、中壤为主,透性良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1.05%,全氮0.062%,速效氮9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钾115mg/kg。气候环境条件适宜于苹果、葡萄、梨、大樱桃、桃等多种北方品系果树的生长发育,苹果、葡萄驰名中外。尤其是葡萄,无论是栽培技术、种植管理技术还是葡萄酒的营销管理,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是一枝独秀。而苹果的栽培面积在全市种植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束怀瑞教授提出了“模式”的概念,他认为:苹果产业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亩产、高质量、高价格、高效益,是苹果中最突出的亮点。

(二)雄厚的产业基础。通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发达,种养基地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产业化生产体系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苹果、葡萄与葡萄酒、畜牧、水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市)、中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先进集体、省首届“十大(农业)产业集群”、“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30万亩,年产各类苹果80多万吨,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26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出口苹果15万吨,创汇1.2亿美元。葡萄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葡萄20多万吨,国内最著名的葡萄酒三大巨头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张裕均在建有葡萄酒厂或葡萄种植基地。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拥有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全市形成了以肉食鸡生产为支柱,以猪、牛、羊、蛋鸡生产为基础,以兔、貂、鹿生产为辅助的良好畜牧业格局。特别是肉食鸡产业成为畜牧业的“拳头”产业,已达到年出栏肉食鸡6000万只的规模,年出口创汇超过1500万美元。的海岸线长59.8公里,刺参、鲍鱼自然分布面积2万多亩,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全市拥有以京鲁渔业为龙头的水产冷藏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水产品30多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

(三)标准化、规模化的基地优势。以葡萄酒、果品、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基地建设路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速度,更加强调质量,要求新建基地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设备、有包装标识、有龙头依托、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微机联网。在标准化基地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五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时间。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全国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苹果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到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果品)基地3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省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6万亩。健全、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组织化的生产优势。自2000年开始,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的路子,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兴办了供应、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努力使农民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联心联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了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经济组织72个,拥有社员2.4万户,资产总额50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808万元,入股资金720万元。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带动基地12万亩,带动农户7万户。按照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形成了一个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的加工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集群化加工优势。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87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和骨干企业发展到50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加工产品涵盖了果品、葡萄酒、速冻保鲜蔬菜、肉奶制品、水产制品、调理食品等。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苹果产业有园艺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有长城、畜牧产业有民和牧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有京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四大龙头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生产标准、质量监测、监督管理、示范推广等体系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检测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部分市场只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检测装备和检测设置点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安全需求。二是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仍不高。从种养环节看,应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化种养还不普及;从加工环节看,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不多。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档次还不够高,辐射面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影响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质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放心农资营销体系建设不规范,无证经营现象泛滥。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采收农产品,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有的企业违反规定在农产品产地及河道流域排放污染物,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高残留高毒素农药仍将持续影响土壤环境。四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60%的苹果园出现果园密闭、树龄老化等现象,为实现高产而不断增加的化肥用量也导致果品质量、个头及口感下降。五是高质量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由于认识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场上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还没有成为畅销产品。尽管消费者渴望吃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但怕受骗上当花“冤枉钱”。市场上有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只能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企业供应优质产品的积极性。

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适应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绿色有机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层次,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绿色农业所涉及的农业、环保、科技、工商、食品卫生、外贸等部门应协作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支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绿色农产品这一新兴事业健康成长和迅速壮大。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牵头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履行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镇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全市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和政策规章。

(二)调整农业发展思路。我市农业种植业中苹果面积最大,而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说是养家糊口的根本。2010年,省出台了《省果业振兴规划》,今年,市又出台了《市水果产业振兴规划》,这为我市实现苹果产业升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全力争取并充分利用上级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巩固葡萄标准化管理优势的同时,将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的另一个支撑点放在苹果产业上,做到一手抓葡萄、一手抓苹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推行苹果栽培新模式—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加大密植园改造力度,完成我市苹果产业的升级改造,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筛选有经济实力的果品生产加工企业,选择地力条件好、管理技术高的基地,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一批高质量的苹果,在果面贴上绿色农业协会徽标和“绿色”字样,打造高档苹果。制作苹果生产和管理宣传影像资料,组织企业到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较有影响力的大市场和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进行“苹果—产区品牌推介会”,进行高端市场的苹果促销活动。

(三)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完善监测体系,整合检测资源,完善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搞好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强化检验检测手段,扩大农产品检测面,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为社会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二是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饲料及添加剂使用、农药使用、肥料使用、兽药使用、渔药使用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议在大型超市和市、市(县)两级批发市场逐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等相对封闭的农资配送体系,净化投入品市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四)强化对绿色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有机农业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绿色有机农业的认知水平,畅通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创立名牌,增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密切跟踪绿色有机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变化,加强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应对。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当地实际,建立诸如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绿色农业的创汇基地,以质优价廉物美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五)加大对优质有机肥料的推广力度。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作为提高食品质量的重要原料,其利用将是大势所趋,其价值将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我市独有的户用沼气项目和工程沼气项目资源,一方面在政策上对沼液沼渣的生产和利用给予扶持,扶持的对象范围从生产沼液沼渣产品的养殖户和企业,扩大到使用沼液沼渣的种植户。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加以引导,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加大对沼液沼渣的推广力度,尤其是民和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其生产过程固定,营养成分含量稳定,可作为重点项目加以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尽快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争取早日实现对农村地区土壤、大气、水、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染物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加强平畅河、战山河、黄水河等重点生态区的生态建设,修复植被,治理污染和水土流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提高生态质量。加强农田防护林网、镇村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工程,发挥好林业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开展植树造林,有计划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定并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

(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绿色产品,是一项任务艰巨、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增加投入是绿色农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上级资金、政策争取力度,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市财政在稳定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建设规划,设立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是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扶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鼓励引导绿色农业协会、合作社、生产企业、经销商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二是检验检测配套资金,作为农业投入品抽测和农产品例行监测的化验经费。三是绿色农业宣传经费,用于加强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印制明白纸和宣传手册。

关于农业调查报告篇5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二、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发展上缺乏优惠、扶持政策。据调查发现,近几年安远县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于实际需要,对发展农业上应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只停留在文件材料上,没有真正的把农业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没有发挥其最大效应。如今我县现行的农业管理服务体制致使全县农口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涉农部门之间工作沟通少,农业信息不流畅,导致部门之间在工作上难以统筹协调。一是现行的农口系统技术指导人员出现了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的现象,技术服务指导跟不上现今的农业发展,致使农技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全县各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乡镇中心工作,无心也无力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不善于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知识,满足于现状,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多,农技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全县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度较低,发挥效益不够,政府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不够深,重视不够,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种养大户的支持不够,使企业、合作社、种养农户在发展、扩大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不明显,带动性不强。据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面上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管理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农业产业项目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深加工企业少,经济效益不大,知名品牌较少。新型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投入资金有限、经营范围小、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扶持政策较少且滞后等方面抑制了发展。全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到位,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销售的状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不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体系。

(四)农业投资渠道不宽,本级投入不足,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还不高。近年来,安远县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市级农业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投入未达到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的要求。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渠道不宽,对争取的农业项目资金也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资金使用效率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转变增长方式,合力推进效益农业。一是要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科技带头作用,致力于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方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抓好大面积生产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赣州市十大农业技术、简易贮藏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增强科技入户能力。三是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各涉农部门应加强与上海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校联系。四是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指导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抓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将现行分散的各乡镇农技推广资源整合,建立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同时要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他们走出传统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局限,掌握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技术,强化农技推广的有效性,吸收农业学院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提升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素质。

(二)依托销售网络,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大力构建品牌农业。一是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的销售网络,打响三百山脐橙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的整合。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地方能人开办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副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延长农副产品销售链,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创新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加大农业发展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紧紧抓住安远县面临的各种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尽快对全县农口单位进行整合,强化农口系统的统筹和协调,同时要利用我县在果业、生猪等方面的优势,成立农业特色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要整合上级农业专项资金,要加大对规模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把农业发展资金与现代农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把上级支农资金用好用活,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安远县传统农业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办法,要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农业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农业资金效益。三是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进行集约化和产业经营。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上。五是要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积极支持安圣达公司、天华现代公司、双孢胎有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扩规上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农业产业项目的组织、策划、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

(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99秒, 内存占用1.88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