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7篇

 2024-11-13 03:06:52

摘要:如今我们使用到心得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经常写心得体会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见解能力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120xx年4月21至2

如今我们使用到心得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经常写心得体会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见解能力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1

20xx年4月21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口市山高小学开展的“海南省小学数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观摩活动,这次是我转教数学后第一次参加的观摩活动,因此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活动让我如获至宝、如遇良师,心境豁然开朗,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11位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琼海黎文媛老师利用小丽和小明正在做清洁,谁先擦完?自然而然地引出“面”这个概念。屯昌王翠柳老师,用击掌引出“面”这一概念,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自立探究,有效引导,在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胡春霞、王丹丹、代巧丽等老师在讲授《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从摆中明白算理;海口李小波老师、澄迈李玉龙老师、昌江李环等老师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草莓,在摆中明白“分到不能再分为止”才叫做余数。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真正体现了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整体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者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例如:李小波老师,在教学7个草莓、每2个分盘,可以分几盘?让学生围绕这个思路反复思考:原来有几个草莓?分走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还剩几个?可以继续分吗?抓住了除法这个知识本质的理解,除法就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量,在活动中要体现这个数学本质的东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坚式计算打基础。余数的教学,“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句话是余数的本质。面积一课案例,东方符明艳老师,格子大小要一样才能比较,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做车垫。洋浦李晓丽老师借助阿理、橘子等事物突破孩子对曲面的认识,建立对面概念的完整认识。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全省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2

我有幸参加了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xx市xx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二、准确的数学语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灵活使用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3

非常荣幸能参加于都县小学数学名师二团的数学教学展示观摩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城关小学段育华老师,来自天润实验学校的罗慧琼老师,来自实验附小的刘才军等五位老师的课,并聆听了专家们的现场点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于实验附小的刘才军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刘老师开课大气,关注时事热点,选材贴近生活,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景,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创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几位老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取代。如刘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他利用机器人导入新课,用股票中的数学、旅游中的数学、商场中的数学,对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巩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观摩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位名师的课都很精彩,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让我更加认识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向老师们学习,认真研读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引导下,体会数学的魅力,掌握数学的方法,具备数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4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12月3日,听了刘松老师的课《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报告《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思考。

刚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次都是在上课前都做好精心的准备,上课时也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动手实践,自由的说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唯恐学生的思维跑出之前的预设,唯恐控制不了课堂秩序……。那个时候,总是着急的怕学生说不出预设的内容而着急把一切正确无误的知识告诉学生,虽然那样的教案设计滴水不漏,虽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顺畅无比,但现在来看,那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于是,开始慢慢的学着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活动与思维碰撞的场所;于是,开始期待孩子们新奇的想法,多元的思维方式,甚至美丽的错误……

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下图作为情境图引入。

图1

当做好一切铺垫,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后,我选择了几个孩子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填写的表格:

盒子

一个盒子一个盒子

娃娃

一个娃娃一个娃娃

汽车

一个汽车

魔方

一个魔方一个魔方

当我在投影仪上投出这个孩子的作品时,孩子们都笑了。于是我和其中的一个孩子有了以下的对话:

教师:请问你为什么笑呢?

学生:他没统计完。

教师:哦,还真是,不错!那你统计完了吗?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学生:我统计完了,我用的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的。一个圆圈就代表上面的一个玩具。

教师:真棒!那你能说说这个同学的问题在哪吗?是时间不够吗?

学生:是他这种方法太麻烦了,用圆圈表示比较简单。

如果针对这种情况仅仅到此为止,就有点浅尝辄止。这两个学生的方法恰恰反映了数学的语文这两门学科的不同以及数学这门学科中符号语言的优越性与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不是培养与强化孩子的`符号意识的大好时机吗?

曾经有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这位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点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接着,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折出自己想到并喜欢的几分之一。到了课的最后,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看似“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亮点。

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和多元感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依照课改精神,还要具有教育机智和学科智慧,能极时地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引导,来借“机”施教,使朴实的数学课堂因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而彰显无穷的教学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5

12月3—4日,xx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xx老师现任xx市xx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xx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xx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延伸阅读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作为一名教师,在需要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需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24小学数学课堂观摩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xx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xxx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xx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xx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xx《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有幸参加了我市在xx路二小举行的小学数学观摩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势多样。但是他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都有一个共性,紧贴课标,源于生活的题材,基于学生。通过这次观摩课使我感受到要想上一节课需要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课堂教学: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孩子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例如孙老师讲的《三角形》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动手再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 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让枯燥数学知识变的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百分数的认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有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探索发现总结得出百分数定义。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比较好,让学生说出今天上课的感受,愉快占百分之几,紧张占百分之几,遗憾占占百分之几。其实这个环节更能体现孩子们是否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三 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把握的非常好。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六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及来自xx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xxxx小学教师xx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xxxx小学的xx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来自xx市xx小学的xx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0xx年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xx市聆听由xx市组织的“xx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 。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参赛选手精彩的表演和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还有许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吧。

体会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因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魔术引入,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美引入。他们目的都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体会之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们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体会之三: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她很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很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体会之四: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要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孙悟空“七七四十九变”和日历表。又如:xx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是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体会之五: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板书呈现时机及内容;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及时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复习课中实践的重要性;采用问题导学形式,层层设计问题组、步步深入,从而勾画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应用知识、分析推理、整合创造、得出结论。而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或人让我们感触颇深,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叫心得。心得体会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的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就需要写篇心得体会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新教师观摩课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xx大学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xx讲《放苹果》时,开始让学生验证“一年中总有一个月至少有两个人过生日”这句话的真假,让在座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观察解答。像他这样找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正是这些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地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xx老师讲《圆的认识》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一个一个上来,按“每一位学生的距离都得与中心体育委员的距离相等”的要求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亲身体会圆的形成,在画一画、比一比等数学活动中感知圆特点。这种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戴蓉老师讲《方阵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出解决方阵问题的方法,教师只需加以适当引导,恰如其分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及时到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多光荣啊”“你真聪明”“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索,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xx学校选派青年教师xx、xx在xx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xx、xx、xx、xx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xx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xx老师的授课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给六年级的同学解决他们五年级就存疑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问、自己通过探寻去明白道理,继而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教学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在不断地追问中让问题引向深入,分享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xx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几天的时间匆匆而过,但名师们的课,名师们的话,课间的一举手一投足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出一个教师要成为名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讲一节课或几节课,一个教师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在教学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必须博览群书,看到的要勤记,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有感想就记下来;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精神,敢想敢做,会想会做,不怕失败。心有多高,就能飞多高。

(一)亮点

参加“xx省市区第x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让我受益匪浅,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感受很深:

1、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新,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激荡着积极创新改革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在试图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2、在教学中,教师都能较好地整合资源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都能较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图,多数都能进行整合,如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教材的整合,有创造性地生成教材。此外,还能联系、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的重要资源。

3、在课堂上,教师都能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究与解决问题,优化策略。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堂上老师们都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强化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与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终身受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2)利用数学关系等。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价值。

5、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课堂上老师们都能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而且还注意到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组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他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以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为辅;或者多种方式组合(优化)的结果。

6、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的数学素养。在理解“进一法”、“退一法”一课中,学生的回答: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用进一法;从数学角度看,为什么用去尾法,体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功底。甚至学生的发言比老师的讲解更加重要。这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好;二学生方面:呈现出学生的发展不错,也进一步检验了教师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

1、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是好的,但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太少,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有些问题过难,影响了学生的思考。有时教师把问题讲得太透,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改进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2、练习的安排有如下几个问题:

(1)练习的层次性不明显,大部分练习的难度相当。

(2)练习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成。

(3)口头练习多,而实际动笔的练习偏少。

(4)一些课有执行教案的痕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不好!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多地方需要改进,如果要想自己真正的进步,真的要多听课多反思,抓住根本的要点,去掉无用的细枝末叶。我觉得最好多听听同事的常态课,每一节课你只要认真去听,都会有收获的。

我有幸参加了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xx市xx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二、准确的数学语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灵活使用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写心得体会时要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因此在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前先写好相关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好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和感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有幸参加了我市在xx路二小举行的小学数学观摩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势多样。但是他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都有一个共性,紧贴课标,源于生活的题材,基于学生。通过这次观摩课使我感受到要想上一节课需要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设计课堂教学: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孩子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例如孙老师讲的《三角形》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动手再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 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让枯燥数学知识变的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让孩子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百分数的认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有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探索发现总结得出百分数定义。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比较好,让学生说出今天上课的感受,愉快占百分之几,紧张占百分之几,遗憾占占百分之几。其实这个环节更能体现孩子们是否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三 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把握的非常好。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xx年10月31日---11月3日,我有幸在西双版纳参加了云南省第十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在这4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各地州19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专家报告,及有关市地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

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求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行程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地州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北京华应龙上课时的感觉。他的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习,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习。

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算术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xx大学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xx讲《放苹果》时,开始让学生验证“一年中总有一个月至少有两个人过生日”这句话的真假,让在座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观察解答。像他这样找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正是这些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地引导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xx老师讲《圆的认识》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一个一个上来,按“每一位学生的距离都得与中心体育委员的距离相等”的要求站在讲台上,让学生亲身体会圆的形成,在画一画、比一比等数学活动中感知圆特点。这种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戴蓉老师讲《方阵问题》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出解决方阵问题的方法,教师只需加以适当引导,恰如其分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要及时到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多光荣啊”“你真聪明”“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索,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暑假参加了为中国而教的岗前培训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代接轨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收新的思想,所以我想抓住机会提升自己,而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进行反思。在为中国而教的支持下,20xx年11月28、29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专业的师范生,我有幸参加了xxxx教育研究院教学观摩活动组委会举办的“中国教育梦——聚焦高阶思维,追求深度教学”全国小学数学培训观摩活动,非常感谢为中国而教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的数学知识,更提高了我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两天时间里,我聆听了六位全国优秀特级教师xx,xx,xx,xx,xx和xx分别展示的精彩的数学课堂。他们新颖的设计让我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他们的新课标理念,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觉得上数学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愉悦的情感和亲切的语言也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停下来,走出去,收获很大”。专家的课堂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彩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特级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久久难忘,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艺术的永无止境,教学创意的无限美。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柔化了教与学的痕迹。特级教师们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我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他们的课,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下面我就谈谈我从中得到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注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观摩时,我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就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在正式上课之前都会花一小段时间与学生谈话,开始我以为他们只是因为想让课堂准时开始,多出来的时间就用来和学生聊聊天,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比较生疏的话课堂不好进行。但是我后面慢慢发现原因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和学生的“随便”交流中处处都蕴含着道理,xx老师的开场是让学生说一说屏幕中的三句话哪句最重要,慢慢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接下来的课堂打下基础,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想法。xx老师要学生为他取昵称,同学们亲切地称他“梨子哥哥”,后来我看到了他与学生融洽的课堂氛围,而xx老师用自己名字的谐音“哑聋”逗得学生哈哈大笑的同时明白了顾老师课堂中希望学生大胆发言的意图。多么神奇的特效,短时间内的沟通竟为课堂的效果搭好了桥梁。

二、数学课堂应注重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猜想并发现。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没有思考出来时好像一点也不着急学生会想不出来,明明知道学生们的笨方法会使答案很慢出现也表现得十分淡定,似乎就是故意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要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不要用我们的经验去随意评判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的思考就是思维的开始。

三、让教与学真正发生

在此之前,我对公开课的理解都仅仅是认为就是一堂会按理想化模式进行的表演课,有的或许都已经演练了好多次,学生要说什么话都已经规定好了,参与的学生都是成绩很好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教师与学生真正的交流,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教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成,有所提升和思考,原来真正的专家是可以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的,智慧的毫无痕迹的让教与学真正发生。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感触颇深,让我见识到了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如何教学的,也让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x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听了四个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五节示范课。专家们的讲座精彩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体现了小学数学最前沿的教学理念,诠释了他们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以前教材采用的方法没能体现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技能(知识点)去教,为了估算而估算。今后的教材采用“寻找区间”的方法,则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建立一种规划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规律”和“分类”案例的讲解,使我更进一步地理解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不断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悟。在教学中口号是:“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普通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过程,卓越教师教智慧。

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xx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只有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

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听课虽然很快结束,但是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写心得体会时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因此在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可以把自己所感悟到的写出来。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xx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xx省各地市的12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参赛选手们的智囊团的重要性,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12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xx老师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三角形的世界--《三角形的特性》,xx老师用了"猜老师的年龄"的方式导入了《简单的推理》,xx老师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了《等量代换》…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1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xx老师就创设了xx小学"红领巾小银行"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xx老师的《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张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因为你的错误使我们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三天学习,共听了1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感谢工作室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历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请来了国家级的数学特级教师xx、xx、xx、xx进行展示课并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讲座。四位专家带给我们的展示课非常精彩,不仅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颖、教法灵活。不仅为我们充当了授课的样本,更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着核心素养的含义。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我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我对数学教学、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数学课堂应该是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讲明白。

牛老师从理解对应关系找到间隔数和树棵树的关系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讲授《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点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建构植树问题模型,设计思路新颖。课堂上学生通过推理—猜想—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从开始的拘谨到发现乐趣,尝试探索,到收获成功和快乐。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应该重视过程教育,培养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我们还应知道学会不等于会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讨论和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要通过问题引领和驱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师去讲明白。牛老师的课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整堂课他没有去想办法帮学生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而是淡话类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推理、验证,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通过练习验证了学生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真正发生。

xx老师为我们做的培训内容是《核心素养下数学课程的整合与拓展》。他告诉我们何为整合与拓展,如何整合与拓展,并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复习课阐述自己的主张。

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如果不求思变总有一天会像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被时代淘汰。未来教师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要做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要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我们要让教学真正发生。当下的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授课前必须做好调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就是“空转”。

三、上一堂真课。

xx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思考我们一节课的师生状态,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被漠视过?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我们改如何改变,让自己的存在产生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xx老师用一个词语来解读这个问题—表现力。我们和学生都要拥有表现力,把自己的优势变大,做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个不思进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有吸引力,让上课成为诱惑,寻找自己的亮点,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做一名学生喜欢、懂教育、会教书、会生活的老师,从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丽。

四、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xx老师的讲座让我清楚:对儿童来讲,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对老师来讲,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儿童的能力,他们的笨方法可能是开启思维的起点。

20xx年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xx市聆听由xx市组织的“xx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 。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参赛选手精彩的表演和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还有许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吧。

体会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因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魔术引入,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美引入。他们目的都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体会之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们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体会之三: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她很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很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体会之四: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要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孙悟空“七七四十九变”和日历表。又如:xx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是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体会之五: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板书呈现时机及内容;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及时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复习课中实践的重要性;采用问题导学形式,层层设计问题组、步步深入,从而勾画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应用知识、分析推理、整合创造、得出结论。而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不同种类的心得体会所感悟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在需要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需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你是否会写相关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和感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xx年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xx市聆听由xx市组织的“xx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 。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参赛选手精彩的表演和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还有许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吧。

体会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因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魔术引入,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美引入。他们目的都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体会之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们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体会之三: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她很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很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体会之四: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要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孙悟空“七七四十九变”和日历表。又如:xx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是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体会之五: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板书呈现时机及内容;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及时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复习课中实践的重要性;采用问题导学形式,层层设计问题组、步步深入,从而勾画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应用知识、分析推理、整合创造、得出结论。而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

在前两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数学老师到xx小学进行数学课观摩学习,附带听课的活动,在这样的学习中,对于数学方面的教学我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像是之前我在课堂上死板的教学,而是一种更加有活力的课堂,让我感受到教师对于教学的经验,和对课堂的掌控力,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

我之前的数学教学就是按照我的备课流程来,根据我的上课方式来,也不去管学生的课堂感受如何,只顾着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就行。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有很大的坏处,也很打击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次的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教学原来还有这样的方式,我们作为教师还需要借鉴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吸收新知识,更加有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才行。

在我看来学习数学就要忍受住枯燥,找到学习的乐趣,但是不是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就是感兴趣的,他们对于新鲜活泼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应该创造出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数学。

数学到底应该怎么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现在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最简单的内容,学生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枯燥的背诵和强行的说教当然不讨人喜欢,更重要是要活学活用。这样子创造不同的情境,使用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参与课堂中的讨论中去,明白学数学的意义,学好数学对我们不仅仅考试时高高的分数,其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而已。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上面要做就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是机械的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这样的创新性思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教材上面的内容讲述完毕之后,可以由浅及深布置要复习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想深度,同时明白学习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简单的题目,还有更加难的题目。

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明白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才是主体,我们教学的成果还是要看学生学习的内容究竟有多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想法作为重点,制定出更好的教学计划。

xx月15、16日,全县三十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xx省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和全省近千名教师共聚xx文理学院,观了八节观摩课,聆听了三场专家讲座。观摩课授课教师既有全国特级教师、知名专家,也有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青年骨干,还有年轻的教学新秀,他们的课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朴实而韵味悠长,或者匠心独运、点拨巧妙,或者活泼生动、新颖明快。三位专家报告也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徐老师的“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用大量生动案例为老师们答了疑解了惑,孙老师的“提高教学质量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得老师们的认同。

培训期间,我县参训教师都能按时参加,特别是xx小学、xx中小等教师还能积极交流讨论,认真学习的精神可贵。

培训会后,xx中小、xx中小等学校参训教师按要求上交了心得体会或教学设计,共计16篇,部分学校还组织参训教师上了汇报课。这些学校及参训教师重视二次培训,重视反思与总结的`做法值得提倡与表扬。

总之,本次培训会,我感到老师们不论是在观课、听讲座过程中,还是回校反思实践过程中,总有一点、两点被打动、被点亮的地方。培训会对老师们的影响正如xx老师追求的“无痕教育”那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相信老师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

银色的十二月,我带着渴望知识,渴望提高,渴望发展的心情,来到了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幸听了xx执教的《乘法分配律》、xx执教的《米》、xx执教的《鸡兔同笼》、xx执教的《24时计时法》、xx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印象非常深刻,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下面,就几节深有感触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如当一名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就是把一个算式时,刘老师适时赞赏“你真厉害”,我想当学生听到老师这句话时,他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xx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xx老师的《24时计时法》,让我们感受到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有水平没架子的教育者。他借用陶行知的一段话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教学上的起点,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20xx年4月11日至4月12日,我有幸到xx市xx中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此次的观摩学习时间只有两天,共听了5特级教师的现场课,4场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参加完活动我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时xx市xx小学xx老师的一节《数与形》,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改编后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我们学校小学数学组曾在一起谈论过此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并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意义。所以大家的思路都局限在教案中。连引课都觉得不知该用什么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也都觉得这课上起来有难度。可是,当我听完xx老师的课后,真的是茅塞顿开,一切都清楚了。李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是充分的相信学生,告诉学生数学很神奇,要有大胆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要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李老师这节课从愉快的谈话引入,学生真的是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还有xx附属小学副校长xx老师的《数学游戏》课,也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真正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些老师的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老师们上完一节课并不是很在意要得到一个什么定律或是一个结果,而注重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我们平时上课时所缺少的。

课上的精彩,讲座同样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想法,我觉得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自主课堂,学生是不是学有兴趣,学有主见,学有伙伴等等这些都是自主课堂的表现形式。余老师在说到,她是把自己上课出现问题或是不顺畅的地方在经过反思后写出一些教学小故事。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方法多种多样并在一起交流时,老师肯能会很高兴,但是儿童的特征导致他们在听取时,信息的流失量也很大,课后应该让学生把课上的方法进行回忆并把记忆最深刻的写下来等。我觉得这些好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我就不在一一阐述了。总之,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上每节课前,一定要做到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教材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一定非要把知识目标和结论体现出来,更多的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叫心得。写心得体会时要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因此在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前先写好相关的文章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写自己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4月11日至4月12日,我有幸到xx市xx中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此次的观摩学习时间只有两天,共听了5特级教师的现场课,4场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参加完活动我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时xx市xx小学xx老师的一节《数与形》,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改编后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我们学校小学数学组曾在一起谈论过此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并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意义。所以大家的思路都局限在教案中。连引课都觉得不知该用什么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也都觉得这课上起来有难度。可是,当我听完xx老师的课后,真的是茅塞顿开,一切都清楚了。李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是充分的相信学生,告诉学生数学很神奇,要有大胆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要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李老师这节课从愉快的谈话引入,学生真的是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还有xx附属小学副校长xx老师的《数学游戏》课,也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真正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些老师的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老师们上完一节课并不是很在意要得到一个什么定律或是一个结果,而注重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我们平时上课时所缺少的。

课上的精彩,讲座同样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想法,我觉得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自主课堂,学生是不是学有兴趣,学有主见,学有伙伴等等这些都是自主课堂的表现形式。余老师在说到,她是把自己上课出现问题或是不顺畅的地方在经过反思后写出一些教学小故事。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方法多种多样并在一起交流时,老师肯能会很高兴,但是儿童的特征导致他们在听取时,信息的流失量也很大,课后应该让学生把课上的方法进行回忆并把记忆最深刻的写下来等。我觉得这些好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我就不在一一阐述了。总之,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上每节课前,一定要做到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教材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一定非要把知识目标和结论体现出来,更多的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我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xx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xx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刘子跃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学习单位体积的'问题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用烧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币的大小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再如慈老师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xx老师的《找规律》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摆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有幸参加了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充分的备课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xx市xx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二、准确的数学语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灵活使用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暑假参加了为中国而教的岗前培训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代接轨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收新的思想,所以我想抓住机会提升自己,而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进行反思。在为中国而教的支持下,20xx年11月28、29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专业的师范生,我有幸参加了xxxx教育研究院教学观摩活动组委会举办的“中国教育梦——聚焦高阶思维,追求深度教学”全国小学数学培训观摩活动,非常感谢为中国而教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的数学知识,更提高了我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两天时间里,我聆听了六位全国优秀特级教师xx,xx,xx,xx,xx和xx分别展示的精彩的数学课堂。他们新颖的设计让我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他们的新课标理念,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觉得上数学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愉悦的情感和亲切的语言也让学生非常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停下来,走出去,收获很大”。专家的课堂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彩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特级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久久难忘,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艺术的永无止境,教学创意的无限美。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柔化了教与学的痕迹。特级教师们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我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他们的课,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下面我就谈谈我从中得到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注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观摩时,我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就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在正式上课之前都会花一小段时间与学生谈话,开始我以为他们只是因为想让课堂准时开始,多出来的时间就用来和学生聊聊天,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比较生疏的话课堂不好进行。但是我后面慢慢发现原因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和学生的“随便”交流中处处都蕴含着道理,xx老师的开场是让学生说一说屏幕中的三句话哪句最重要,慢慢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接下来的课堂打下基础,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中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想法。xx老师要学生为他取昵称,同学们亲切地称他“梨子哥哥”,后来我看到了他与学生融洽的课堂氛围,而xx老师用自己名字的谐音“哑聋”逗得学生哈哈大笑的同时明白了顾老师课堂中希望学生大胆发言的意图。多么神奇的特效,短时间内的沟通竟为课堂的效果搭好了桥梁。

二、数学课堂应注重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猜想并发现。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没有思考出来时好像一点也不着急学生会想不出来,明明知道学生们的笨方法会使答案很慢出现也表现得十分淡定,似乎就是故意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要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不要用我们的经验去随意评判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的思考就是思维的开始。

三、让教与学真正发生

在此之前,我对公开课的理解都仅仅是认为就是一堂会按理想化模式进行的表演课,有的或许都已经演练了好多次,学生要说什么话都已经规定好了,参与的学生都是成绩很好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教师与学生真正的交流,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教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成,有所提升和思考,原来真正的专家是可以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的,智慧的毫无痕迹的让教与学真正发生。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感触颇深,让我见识到了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如何教学的,也让我知道了自己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六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及来自xx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xxxx小学教师xx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xxxx小学的xx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来自xx市xx小学的xx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6

感谢工作室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历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的堂教学展示活动请了国家级的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刘松、樊玉、叶鸿琳进行展示并针对授内容进行了讲座。四位专家带给我们的展示非常精彩,不仅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颖、教法灵活。不仅为我们充当了授的样本,更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着核心素养的含义。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我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我对数学教学、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数学堂应该是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讲明白。

牛老师从理解对应关系找到间隔数和树棵树的关系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讲授《植树问题》这节。通过点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建构植树问题模型,设计思路新颖。堂上学生通过推理—猜想—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从开始的拘谨到发现乐趣,尝试探索,到收获成功和快乐。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应该重视过程教育,培养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我们还应知道学会不等于会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讨论和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要通过问题引领和驱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师去讲明白。牛老师的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整堂他没有去想办法帮学生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而是淡话类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推理、验证,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通过练习验证了学生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真正发生。

刘松老师为我们做的培训内容是《核心素养下数学程的整合与拓展》。他告诉我们何为整合与拓展,如何整合与拓展,并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复习阐述自己的主张。

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如果不求思变总有一天会像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被时代淘汰。未教师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要做重组程的设计师,要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没有未教师,就没有未教育。我们要让教学真正发生。当下的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授前必须做好调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就是“空转”。

三、上一堂真。

樊玉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思考我们一节的师生状态,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被漠视过?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我们改如何改变,让自己的存在产生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樊玉老师用一个词语解读这个问题—表现力。我们和学生都要拥有表现力,把自己的优势变大,做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个不思进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有吸引力,让上成为诱惑,寻找自己的亮点,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做一名学生喜欢、懂教育、会教书、会生活的老师,从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丽。

四、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叶鸿琳老师的讲座让我清楚:对儿童讲,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对老师讲,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儿童的能力,他们的笨方法可能是开启思维的起点。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7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xx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xx省各地市的12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参赛选手们的智囊团的重要性,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12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xx老师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三角形的世界--《三角形的特性》,xx老师用了"猜老师的年龄"的方式导入了《简单的推理》,xx老师用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了《等量代换》…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1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xx老师就创设了xx小学"红领巾小银行"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xx老师的《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张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因为你的错误使我们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三天学习,共听了1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416秒, 内存占用2.02 MB, 访问数据库16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