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把人生经历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要想提升个人写作水平,就需要在心得方面费时间,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观摩研讨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幸参加了在z举办的“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三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特别是参加这次的观摩会,更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第一堂课中,z老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轻松氛围中,借助于学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引出数学中类似有趣的一个定律--乘法分配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但是我的认为还是错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时讲的公开课“倍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z老师也提到了她讲过的三版“倍的认识”,听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进,我惭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到倍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严谨的思考,所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创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常常体现在新知的授课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慢慢的学会预习和复习,从导学到自学,这是很重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开端,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通过这次观摩课,,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12月3—4日,z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z老师现任杭州市z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z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z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在这半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使我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艺术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 与学生亲切沟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今天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课上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年月日时,以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六年级的学生,老师以问题导入,调动六年级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整体回顾。他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我今后所要学习的。
两节观摩课都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比如:学习《年月日》时,老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特别的日子?自己所经历的特殊的日子?说一说自己和父母的生日?这些问题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更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愿望。
观摩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去解决,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尝试,主动探究问题,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的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规范学生解答。
在两节课的观摩学习中,两位教师都设置不同的问题,然后激发问题的矛盾,让学生不断深度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1900年不是闰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和人为规定。总结数学知识时,更是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并通过编写口诀、手指操等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有幸参加了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15节课中包含了统计、空间与图形、概念、解决问题等课型的教学。可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细致地剖析、点评,我收获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提高班培训,本来我不是组长,但自己的表现让大家记住了我,我和几名优秀的学员和李老师一起参加了xx市xx教材教法培训,回来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又有幸参加了县暑假提高班培训,通过市优质课初赛,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讲课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得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争取,也谢谢李老师和郑老师的赏识。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过来,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老师,成长为一名获得县市优质课老师。
参加数学教学工作才两三年,我感觉对于教材教法的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到位。这让我在讲优质课前的摩课中可吃透了苦头。
看到《统计》课题后,首先是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资料,查遍了网上优秀的课例和教学反思,觉得自己经准备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学设计发给李老师看,但李老师说“再看看吧!”这一话让我感到我下的功夫还不够!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学设计拿给我们学校的领导看,袁校长说“得要详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课堂实录写了一遍,又拿给袁校长和秦主任看,他们告诉我“数学语言要规范!数学语言要简炼!!每一句话都要去琢磨去推敲!”
一句句话真得很重要!不仅体现上下内容的衔接,而且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思想!比如开始上课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统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统计表中的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可以制成统计图”说的是数据的作用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除了用统计表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示这些信息呢?”体现根据已知数据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郑莎莎、孙亚灵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罗明亮老师的授课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给六年级的同学解决他们五年级就存疑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问、自己通过探寻去明白道理,继而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教学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在不断地追问中让问题引向深入,分享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激情似火的五月,我和xxx老师来到美丽的泉城xxx,聆听名师名家讲学论道。虞大明、管建刚、薛法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等十八位大师级的人物齐聚xxx,为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课例。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上,我们忘却了时间的存在,每每到课堂结束,总让人感觉到意犹未尽。他们独树一帜的教学魅力,感染了与会的所有老师和学生,引发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薛法根,曾经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次xxx之行,我不仅见识了薛老师的庐山真面目,更可贵的是领略到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故事课堂。
首先,薛老师的字词教学艺术性十足。
一开课,薛老师领着孩子们写自己的姓“薛”字,而这并不是本节课要求认写的生字,一个生字的教学渗透给孩子的是:平日里要留心见到的生字,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掌握的多了,我们就能更容易读书、读报,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薛老师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浇”字的认写,薛老师教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加一加”或“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而是蕴含着深层的汉字文化:“尧”是高起的土堆,水要浇在土堆上,而不是浇在树干上。
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所缺的正是对汉字深层故事的挖掘。所以名师的课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孩子更加丰富的知识,我们在自叹弗如,望尘莫及之余,更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这样才不枉为人师。关于生词的教学,薛老师更是匠心独具。他先是一列一列出示词语,然后让学生竖着读完,再横着读,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明白,竖行归类,横行再现故事情节。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讲故事解决了重难点,做好了充分准备,更重要的是薛老师还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归类识词的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讲故事训练渐进有序。
一节课里,薛老师引领者孩子们循序渐进地讲故事,从填词到填句,从讲一段到讲三段,由易到难,孩子们乐此不疲。光会讲别人的故事那就没有了创新,所以薛老师又引领着孩子们继续编故事,这是培养孩子丰富想象力的过程,孩子们在续编的过程中会将领悟到的寓意编进自己的故事里,这比简单地问孩子们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更充满了灵性。
最后,薛老师诚恳地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他指出低年级教学包括识字、朗读、讲述,对文本语言的应用等,即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言语智能。应试教育的确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部分老师有意无意地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而忽略学生的言语智能,学生早就厌倦机械地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更重视学生的言语智能,允许他们在这一能力上“浪费”时间,让学生满足自己表达情感的需要,何愁学生不会语言表达?何愁学生不会写作?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名师就是贾志敏老师。第一次听到贾志敏这个名字,还是于校长向我提起的。那时我正准备上写作优质课,于校长让我上网查一查贾志敏老师怎样教作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贾志敏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尤其擅长作文教学的老师。这次在名师研讨会上,贾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更是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贾老师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贾老师!
课前,贾老师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抄写了9个词语:羡慕、黯淡、甜蜜、按捺、好动、妈妈、破天荒、两鬓斑白、悲喜交集。还给“羡”等9个字注上拼音。之后,手工画了一张表格,比课后的表格多了“高中”这一行。久已不见,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学习前奏,这样的教师板书。我们有那么精美的ppt呈现汉字,我们有那么能干的电脑展示汉语。始料未及的是,那么多孩子的字开始写不好字。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开始不敢写,不愿写,有时是没有时间写。一手好字,就是语文老师的命根啊!给学生认认真真地板书,这时候的贾老师就是语文!
课中,贾老师没有过多的提问,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环节:读准字音,读好文段,创设情境,练笔写“第四次母亲的鼓励”。 每一个环节中,贾老师都“以学定教”,根据孩子们的学情、课堂生成而定教学方法。孩子们每说一句话,老师都十分注重语言的严密性,有错及时帮他们纠正;孩子们每读一段文,老师都非常注重语气语调的指导,告诉孩子读书要像说话似得那么自然;孩子们每读自己写的每一句话,贾老师都及时纠正出现的语法错误,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的再读一遍。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受到的是非常扎实的语文素养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时候的贾老师就是语文!
贾老师为我们上完一节精彩的展示课后,又利用课间十分钟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可贾老师却非常精辟地为我们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真可谓“听贾老师一席话,胜教十年书”。贾老师首先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贾老师非常尖锐地用两句话对当前语文教学进行了概括:该我们做的事我们没有去做,不该我们做的事我们做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贾老师所说的不该我们做的事除分析、讲解课文外,还包括对声、光、电、图像等的大量使用,贾老师认为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接着,贾老师又明确指出应该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因此教语文就是教学生读书、说话、写话。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不是繁琐地分析、讲解课文,而是以课文为例子,教学生怎样说话、作文。我们是用教材来教语文,不是讲课文。
贾老师一番精彩的讲话如醍醐灌顶,令我幡然醒悟。总觉得自己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能力差。原来自己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课文,很少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老师教得也累,学生学得也烦,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提高呢?只有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每节课都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说话,写话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从教数年,我一直在寻找什么是语文,怎样教语文?聆听了名师名家的讲学论道后,我终于明白了: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教语文就是教孩子们运用语言文字,即教孩子们说话写话。
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名师们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借助课文教给孩子们学会怎样说语言、写文章。我真切地体会到这才是语文,这才是语文课。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这种路子去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就让我们从亲历名师课堂做起吧,让这种理念、方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教学真语文,实现语文梦!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