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能够回顾自己的进步,写心得体会是我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心得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而《入则孝》也正是全文之精华。
古人曾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长辈亲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造福许许多多的人。诚然!孝悌是中国文化文明的基础,一个连孝悌的没有的人,何来高尚的品质呢?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从学了这句话,我便发现,我对父母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记得以前不懂事的时候,经常惹父母生气。爸爸妈妈在悉心教导我是,我却没太在意,有时甚至‘左耳进,右耳出’。还当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啰啰嗦嗦。每次当我犯了错,爸爸妈妈在批评我时,我还找借口来狡辩,忤逆他们。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又吵又闹。妈妈闻声过来,严肃的质问我们:“怎么又在闹事儿?是谁先无理取闹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红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钰!还嫌你妈妈整天不够忙啊!都这么大了,怎么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着急的解释着,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来就不是我啊!”我摔门而走,留下了无尽的委屈。
其实我本不该这样,好好的和妈妈解释也就行了啊!在说,妹妹年纪尚小,不懂事,何必跟她较真呢?现在想起真是惭愧万分!就这点小事,让妈妈伤心,值得吗?况且我还整天读什么圣贤书,这与只说不做的人又有什么两样!?
现在的我受到《弟子规》的熏陶,渐渐的成熟稳重了,也变成了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
每当父母教育我时,我便悉心听从;每当父母责备我时,我表妹虚心接受;每当父母误会我时,我便耐心解释。我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像我一样,做到三个“心”的话,天下的父母也会很欣慰了。
文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让文明充盈我们的生活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题记
今天,有闲暇时间,便整理了从学校带回来的书;无意中,翻到了《弟子规》,不由得被吸引。一人一书一杯茶,静静地坐下来,坐于窗前,享受书香拂面,共度美好时光。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了童年,六岁正是好奇心大发的年纪,那时我是家中的小霸王。
一天,我看见了邻居小姐姐抱着的洋娃娃:金发碧眼,戴着皇冠穿着公主裙,特别漂亮。我不由分说一把夺了过来据为其有,哪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竟然被我的“冷面神”老爸知道了。他一手把我拎起来,二话不说往邻居家走去。
“嫂子,真是对不住,这小丫头不懂事,又欺负你家娃儿了。”老爸说,“丫头过来,给小姐姐道歉还回她的洋娃娃。”我迫于老爸的“淫威”,不得不把洋娃娃还了回去。
这时,老爸蹲下来,温和地对我说:“丫头,抢夺是强盗做的事,咱们是文明人,要以德服人,要讲道理,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是你的东西被人抢了,你会怎么样?”我细细琢磨,明白了是我不对,我愧疚地跟小姐姐说了声“对不起”。
之后,老爸见我知错就改奖励了我一个洋娃娃,我还和小姐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算不算因祸得福?我不禁笑了出声,把书翻了一页。
“老易至,惜此时。”是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想在学校的日子,也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迎着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读书。一日之计在于晨,看看坐在角落的我,我在做什么呢?看啊,我正在与同桌“啃”古诗文这块硬骨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恩辛勤付出的老师,也感谢认真学习的'我们,让你我面对未来的日子时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叩、叩、叩——”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开门一看,是伯母。“丫头,喏,这是上次借你的菜钱,现在还你。”我一听,愣了;伯母继续叨唠。哦,原来是上次在街上帮她付的菜钱。
“伯母,不用还了,几块钱而已。”我诚恳地推辞着,若不是伯母说起,我都忘了。“几块钱也是钱,何况你还上学呢!快拿着,不然我生气了。”伯母把钱硬塞到我手里,“丫头,晚上过来吃饭呀!”
伯母说完便匆匆走了,我无奈的看着她走远,拿出那几张还有余温的钱,眼睛霎时湿润了。
父母相继离世,爷爷奶奶也都不在了以后,伯父伯母没少照顾我,使我身心健康的成长,这一切的一切,化成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余光一瞥,看到书中那引人注目的“信”字。是的,它不仅仅是那“几块钱”而已,它更是做人的道理——“诚信”。
我轻轻合上书,静静地,看向窗外正在腊梅树上快乐嬉戏的鸟儿们,心里豁然开朗……
在我所走过的十七个春秋中,伴着我的,是淡淡的书香;读书,读的是心境,读的是涵养,读的是品格。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弟子规心得篇3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当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立刻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构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职责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我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规;接着,按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规时,我感到迷茫无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写时,我觉得确实有一些有意义的话要记下来,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
“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第二感:弟子规十分细致。看短实长,看粗实细。
1080字看似短,其实它包含了长达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谨信,爱人亲仁,余力学文──可以作为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基础准则。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它告诉我们“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它告诉了我们“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它告诉了我们要“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它告诉了我们“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你难道没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吗?
第三感:背,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说:“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过。”其实错了。背过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这句话──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没完全接受,何谈理解?当你背过,当你能合上书,依然说出来原话时,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样。其实,我们很多人,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弟子规一样,也把“背诵”丢失了正是对背诵的丢失,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浮躁。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说不上来。
第四感:综合感觉。
礼节是多么的重要。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对好坏善恶的态度。等等。
其实,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成功将会水到渠成。也许,成功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触发完了。再背一遍吧。背过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规》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地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诲,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自从学校发了《弟子规》,暑假里我几乎每天读、背。对照《弟子规》所写的,我反思反思自己,有些做到了,有些做的不够好。
在《弟子规》总叙里告诉我们首先要孝顺爸爸妈妈和长辈;其次,要谨慎、诚信、守信用,泛爱众人,再和有德的人亲近。这些我都有做到,外婆生病了,外公要照顾外婆,我们又不跟他们住在一起,所以从我会打电话开始,我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他们,和他们说说学校里的有趣事,因为外公外婆两人会很寂寞,我每天向他们汇报汇报,他们都很开心,外婆的病也会好得!在家里,有什么好吃得,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分享;有新同学转到我们班来了,妈妈鼓励我要主动关心新同学,多和他一起玩,我都有做。
在“入则孝”这一篇里告诉我们:父母呼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回答,不能不回答或回答很迟钝。父母命令我们去干什么,我们就要马上去做。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必须要尊敬地听。父母批评我们时,必须要仔细听,要顺承。
《弟子规》是四句为一小节,有些我读了不懂,爸爸帮我找来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的《弟子规》,其中有一个故事,我在他讲的《三字经》里也听到过,就是“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时就能在大冬天先把被子捂热,等着劳动了一天的爸爸回来后睡觉能暖和些。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他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体贴父母,这个我还没有做好。
《弟子规》虽然我都会背了,但里面的意思我还要搞懂,还会写下我的感想。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