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思维的护盾,让我们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蒙氏早教的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的早期教育其实在每天每时每地我们都可以进行,我把孩子在0--6个月的时候称为早早教,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可能不科学,但在此,我只是想把早教和婴儿的前期基础区别来说。0--6个月的孩子的教育,我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接受”的训练,所谓“接受”是指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能够听得懂的东东,而我对孩子进行训练的时候,就是根据书上介绍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懂得什么,知道什么去有针对性训练。
在思维方面: 大约一个星期后,孩子的眼睛就能看到东东了,这个时候不要去担心孩子是否能听得懂什么,看得到什么,你只需要不断的和他说话,告诉他:“宝宝这是红色的,你看到没有?宝宝,这是弯弯的月亮,它可是只有晚上才会出现哦。”经过时间的堆积,你会惊喜的发现,到你教孩子认颜色和图形的时候,孩子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
在语言方面: 差不多2个多月的孩子就会发出“哦、哦”的声音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这只是孩子简单的发声,你在此时就应该开始和宝宝进行交流,哪怕是你对着他“哦”,多做几次你会发现孩子也会对你“哦”个不停,并且伴着脸上的各种表情,孩子会认为你懂得他的意思,会变得更加的开心了。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后,你除了“哦”,还要在不经意间加上一点点孩子的语言,(但千万不要用“车车”、“饭饭”等叠音来教孩子),比如说小花猫你可以说成“猫咪咪”,小猪你可以说成“胖胖猪、小胖猪”等,并坚持每天对孩子说一个短短的童话小故事,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在孩子能说话说得比较流利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故事能力也很不错,我家宝宝就是这样的,他能看图说话在,每一个图片他都能说出一个故事 ,不管情节和内容怎样,但至少你有一个框架,知道怎样去说明一件事。
在动手方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鼓励他多动力手动拿东东,只要他有这个意识,就给他创造机会,让他的手跟着他的思维去动,慢慢的训练,并在孩子能在拿到东东的时候,有意识的把东东再放远一点,看着孩子怎样去想办法拿,多训练几次,孩子的表现会让你不相信的。
不要担心孩子的接受能力,而是多考虑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去给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孩子会上你开心的加快对他的培养,真的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容忽视!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活动区与幼儿发展”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生活经验,其它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选择区角活动,往往只对社会性的区域感兴趣,如:建构区、角色区,对一些科学区、音乐区语言区的兴趣光顾很少,参与率低,但这些区域对幼儿智力的开展却有一定的作用。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们的智力得到发展,我们就要引导、关注孩子们走进学习性区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参与学习性区域的原因是有的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幼儿的兴趣,如:科学区只投放一些塑料锤子、剪刀、螺丝刀、几辆破小车、还有一些成品的蒙台梭利玩具,音乐区教师就只贴上一幅跳舞的图片,再放上一个录音机就是音乐区了,孩子们有的连看也不看,一点也不感兴趣,语言区教师只投放上几个头饰,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或许会感兴趣,但对大、中班的幼儿来说就太单调了,这些材料既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更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这样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一定的欠缺。
怎样才能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得到智力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开发幼儿的智力。
一、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活动中一般是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教育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这样就要将一些促进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发展的课改内容融化到区角活动中,针对每个孩子智力发展的不同,针对每个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如:大班幼儿学习10内数的加减运算,多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作为教师一般以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为标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和接受比较慢的幼儿,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活动区中不仅仅给孩子提供一些杯子、插花、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材料,大班学习数字,教师就可以在益智区投放各种各样的数字游戏、数字棋,在美工区中投放材料让幼儿画有趣的数字,在语言区中让幼儿认识关于数字的成语,在探索区中让幼儿探索神奇数字变变变等等,教师指导孩子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不管是摆弄一次、两次,只要是安全、卫生、孩子喜欢,教师就要近距离的去指导,让孩子有成就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内容要体现出层次性
1、为了能引起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要有潇洒的语言,亲自参与活动,引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让孩子感觉到和教师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是平等的,教师更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参与情况及时更换材料,以防孩子对材料产生厌恶,不参与活动。例如:大班在训练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时,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数字小动物,引起了幼儿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做做玩玩区中投放废旧材料让幼儿制作数字小动物,就这样让幼儿在兴趣中开发智力,增长见识。
2、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帮助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例如:中班的王丽涵小朋友智力比其他幼儿弱,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她对插雪花积塑比较感兴趣,于是教师就有意识的加以引导,让她按颜色、大小排序。当看到她能独立完成作品时,就让她自己说说结果,而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她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小班的杨硕小朋友自理能力比其他幼儿差,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后,便引导杨硕进活动区中玩系鞋带、扣扣子、喂娃娃,利用生活活动中教师投放的鲜艳材料引起幼儿进活动区玩的兴趣,既做到了让幼儿进活动区活动,又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材料的提供要适宜、美观、耐用
1、材料由粗糙到美观、耐用。
以前教师给孩子提供活动区材料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且易坏、粗糙、不耐用,使孩子很容易玩烦了,因此活动区活动的质量一直提不上去,甚至有的教师埋怨孩子不会玩,不认真玩,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投放的材料没有按幼儿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以及教师没有精细的指导,现在看来,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决不是通过一次性能完成的,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与材料相互作用,因此教师要选一些耐用的材料,供幼儿活动,另外,我们较忽视材料的审美功能,现在,我们不仅要注重材料的耐用,还要注重区角中材料的美观,从而使幼儿产生玩的兴趣,例如:大班设计的有趣的数字,与其匹配的食物卡片和数字棋,中班设计的树,与其匹配的是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图书,小班设计的是彩色世界,与其匹配的是各种各样的瓶装颜色,这些材料既耐用耐磨、又美观漂亮,适用性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非常喜欢这些材料。
2、一种材料指向一个目标和多个目标
青岛市《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与环境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只有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教师们在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的同时,既要考率到幼儿发展的现有目标,又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阴形目标和多个目标,以便于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大班区角中棋类区,幼儿有两人玩的、三人玩的、还有一人玩的,语言区材料的提供,有各种各样的幼儿图书、有趣的汉字、好听的歌谣、唐诗三百首,探索区材料的提供,有好玩的纸、神气的陀螺、有趣的称、会变的颜色、神气的水,中班音乐区教师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自制的表演服装、首饰,美工区中教师在材料投放上投放很多自然材料,有花生皮、麦芨草、高粱杆、玉米皮、各种各样的树叶等等。小班生活区材料的提供,有系鞋带、扣扣子、喂娃娃、夹花生,益智区教师提供了富有童趣的小猫钓鱼、堆火车、小鱼过河等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复习巩固汉字的认识,又能学会分类等,不同玩法中,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体会与反思:
1、学习性区角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既简洁,又温馨的开放环境,孩子们喜欢在区角中自己选择,自由结伴,真正体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了解指导幼儿,可以因人、因时、因地为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也对幼儿有了不同的了解。
学英语有没有必要呢?肯定是有这个必要性的,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现在这个社会的形势读书的形势就业的形势,包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用的英语的场合也会越来越多。其实,语言学里面有个很专业的概念叫二语习得。二语,就是第二语言;习得,就是说要在日常交流运用的过程中下意识的培养。所以,其实语言这个东西的功夫在平时,不在早教上了两节课,或者英语培训班培训了两节课。可能各位妈妈还要跟到宝宝共同进步才行。
没必要让宝宝在1—3岁学过多的英语。
因为过多的学习,可能会造成宝宝的语言混乱。搞不清楚到底该说什么,说话就会很没有逻辑或者是搞不清楚该用学到的哪种语言来表达,就会非常的困难。三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多学一些,但是我所说的多学一些,也是指的多学一些日常表达啊之类的,学一些英文儿歌。不要苛求娃娃去背什么26个字母,背单词这些,总之就是去培养娃娃的兴趣,而不是去抹杀他的兴趣。
以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为主。
其实,这么小的时候,主要就是培养娃娃对学习的一种兴趣,如果说我的观点的话,我不赞成正儿八经的去学英语,我认为应该是在日常交流中时不时的给娃娃灌输一点,每次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要在实际生活中再次遇到的时候对娃娃重复,要用有趣的方式,这样子重复的次数多了,宝宝自然就搞清楚了。而如果是在早教中心等地方学的,那么,妈妈应该跟着宝宝一起学,宝宝学的妈妈一定要记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就进行重复,这样子才有用。比如:我儿子学会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car,他对车子很感兴趣,但是当时还没满1岁,根本就表达不出来,只会指,每次他指我们都会告诉他,这是车子,但是车子对于一个不满1岁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难发音的。这时候,我就告诉他,车子又叫做car!他一遍就记住了……因为是他有兴趣的东西。从此以后,看到路上的车就说car!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的语言表达比较丰富的时候,现在就是“车子”和“car”相结合的说。并且在此之前,他自己还发明了“妈妈car、婆婆car、大car、小car”等一系列说法。当然,现在他很清楚车子就是car,也没有造成混乱但是觉得很有意思。
兴趣绝对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各位妈妈想让宝宝学好英语,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让他学多少,而是选择让他有兴趣的方法。
父母应该与宝宝同进步。
有些妈妈也说,自己就不会英语所以没办法教他,如果是这样,又想让宝宝学英语很多妈妈都会找早教中心之类的地方,那么就是我说的,必须跟宝宝共同进步,宝宝学了什么你就必须都学会。我教我儿的所有的英语单词,我们家老老小小全部都学会了,我上班不在家,或者老人带出门耍的时候,一样的会时不时的跟他提起。
所以出门,有时候娃娃突然冒两个英语单词,别个很惊奇的时候,我们家老人都说,他妈妈是英语老师!我在场我都会说,其实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我们家所有的人都在跟到娃儿学英语,共同进步着。必须是这样子才行的。
希望能对各位妈妈有帮助,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教他这些英语单词,最开始是为了让他更好的表达自己,因为每次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的时候,着急的很。我想,换一种角度来让他表达咯!
在一次音乐活动课上,我无意间发现了我们班淑含小朋友跟平时不一样,她脸色奇怪,双手一直搓衣角,我就慢慢地走过去问她,:“淑含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她满眼含泪地说:“老师,我想小便”。事后,我跟小朋友进行了沟通,如果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们的。
从淑含的事情发生后,我做事格外的小心,我会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来到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会不好意思,也可能害怕,不敢跟老师说,我就会从他们的脸色、眼神、异常的小动作发现他们不正常的地方,然后去帮助他们,我也会时常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了解孩子们的习惯,介绍孩子的变化,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关注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也不会留遗憾。
每周二、四下午是角色游戏的时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爱心医院、小小美容美发厅、烟台特色小吃……一个个生动的角色让孩子们乐此不疲,这时的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小社区,孩子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完善着社会活动的情感和经验。
我充当着一位“食客”来到福山拉面馆的店前,老板热情的招呼:“您好,请问您吃点什么?”
“这老板还挺有礼貌”心里想着忙回应到:“您好,老板,我想要一碗牛肉面。”
“牛肉面10元一碗。”
付了钱我就到店里坐下和其他食客聊起来,老板和服务员手忙脚乱地忙起来。拉面条(撕报纸)、下面条、放牛肉(泡沫块)、香菜(绿色卡纸碎片),浇上汤汁,终于做好了,也不知是老师光顾有点激动还是其他原因,面还没上桌,就从服务员的手里掉到地上撒了,我一看叫起来:“老板,怎么回事?”
老板连忙上前边把面条往碗里塞,边说:“没事没事捡起来就可以了。”只看这老板把面条塞到碗里后,又端上桌给我。
“这怎么行呢?”我一想这是个教育的好时机,忙故作生气地说:“老板,面条是吃的东西,摔到地上脏了,怎么还能给顾客吃呢?你这个店也太不负责任了,不管顾客的健康,今后让我们还怎么来吃拉面呀?”
我边说边煽动其他食客发难,店老板一脸尴尬,汗都出来了,连声说:“好、好,再给您换一碗。”
“不行,你们要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老板连忙鞠躬道歉,看到这里,我在心里偷偷地窃笑。
角色游戏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角色所处岗位的工作特点,所负有的责任,锻炼幼儿交往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公德心,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刚才的那一幕,虽然是游戏,不是真的,但在当今社会“毒大米”、“地沟油”、“苏丹红”等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道德的沦丧,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让这些人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我们的社会缺少了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身为幼儿教师,不可能改变所有的人,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孩子抓起,抓住并利用适当的契机,教育引导,让公德心、责任心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培养出合格的一代公民。
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的教育也会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比如:小班宝宝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他们的思维必须依据形象生动的参照物,并且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小白兔,红萝卜是他们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数字1、2、3的实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会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语言,使用简单不会让孩子混淆的概念,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等等。
幼儿园教师就像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包括穿着,怎么样穿着得体,让小朋友喜欢又符合教师的身份,这些都是幼教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幼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听得懂同时注意层次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意义,对孩子的评价措辞要准确、委婉。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理解、爱和尊重是与孩子沟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再有,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对他们的自然发展表示尊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精神与物质环境,我们的总园长朱敏女士就提出过这样的教育思想“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同时让孩子在自然发展中体验到了无尽的爱和自由,这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铺垫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教养员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
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作业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养员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养员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养员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养员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阿姨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防微杜渐,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有一次,当我和幼儿下课一起走的时候,一个幼儿突然伸手到我的衣袋里。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就马上很严肃地告诉这个小朋友:“不要随便把手神到别人的口袋里。”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东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答应幼儿的诺言绝对实现。
因势利导,个别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
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也往往不一样。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幼儿,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这个幼儿,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上作业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作业薄;吃点心的饿时候,让他来分碗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首先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就要做榜样。主动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爱好。孩子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都是孩子的权利,父母应顺其天性,顺其自然,在沟通中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的保护和培养,让兴趣成为孩子走向成注意聆听,鼓励孩子多谈关于他自己的事。
家长关心孩子,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这个“听”,就是要鼓励孩子多谈谈自己的事情。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人际交往中,我们知道这样的一条原则:尊重他人发言权。但在亲子交流中,家长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很多家长习惯以自己的意识领导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发表言论的时候,或者驳斥说“不懂就不要乱说”,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这样做会减低孩子的存在感,让孩子产生“我的观点一点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忽略孩子的想法。
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独立个体,对于孩子的要求,一些父母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满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应允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拥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请求时,我们会和孩子约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饭,在幼儿园能好好睡午觉,上课时能尽量认真听讲,需要时能帮妈妈收拾整理。
我觉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耐心地等待,增强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学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还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东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应的劳动或一定的代价;也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仅是孩子,我们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给孩子做榜样。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要不断学教子育儿知识,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言行举止上给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积极的良好形象,并为孩子创造舒适,整洁、优美、有序的生活环境,让环境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但是孩子一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所付出的教育费用比起小学、中学、大学的费用相对较少。早期教育也算教育投资,也不算教育投资,因为早期教育这点费用和早期教育和关系孩子的命运相比不算什么,早期教育投资对孩子,家庭的回报是最大的是无限的。
有一些新文化基础比较差的家长,总爱讲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不也成功了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真正做大做好的企业领导无一没有文化,而且都有深厚的个人文化和企业文化内涵,过去没文化可以做一些小生意,今后没文化做小生意都困难,整个社会都在发展进步,现在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解放前的军队有一部分将来是大老粗,现在的没有一个不是国防大学毕业的,而且建国初期的元帅,将军大部分都是有文化的)。
有些家长什么钱都花了,但就是觉得为早期教育花的不值,有点怨,这是因为没有想到一点:为什么我们国家有富不过3代的说法?根本原因是由于教育造成的,尤其是6岁前的教育,由于孩子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没有在6岁前形成,在孩子的吃穿上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在早教上认为可有可无,甚至以凑活,能省事就省事能不管就不管,再把话说透彻一点,你现在即使有一点财富,将来早晚是要成为孩子的,如果你的孩子忽视早期教育,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长大后不但不能保证你的财富,还会把你的积累挥霍的一干二净,家长如果自己不知学习,不去提高自己,也可能最终什么都无法留给孩子。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家长满意,这是否设计到评价孩子标准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些家长不懂教育,难免对孩子评价简单,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总是拿孩子学习技能评价孩子,写多少字,算题多少道,其实评论孩子以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智力素质怎么样;二是体能素质怎么样;三是性格素质怎么样。跨世纪幼儿园、儿童之家的蒙氏教育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每个方面还要充分细化。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包括他对学习的兴趣,如有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观察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反应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专注力、秩序感等,这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基础能力。孩子的学习和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成人是为了使用而学习,有很强的功利性,孩子的学习正好相反,学习各类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基本的素质能力。
家长在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起到什么示范作用,因为家长是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平时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非常大。孩子处在心智性吸收时期,对好的坏的的东西全盘吸收(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可是这家长在家中很少成根本不看书看报,这就说明孩子为什么有爱书不爱学习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在跨世纪幼儿园、儿童之家都爱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有可能回到家以后有些方面可能会被家庭环境抵消,如家长都要求孩子要讲礼貌,但是我们不知不觉会做出不尊重别人不礼貌的事,这就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跨世纪的蒙氏亲子班无疑是国内最好的,我们孩子都非常优秀,为什么有些方面会存在差异,在儿童之家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差别就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孩子的一些问题更多的是在家长身上找原因,将来孩子长大后要在社会上竞争,从一定程度上也是父母的竞争,是父母基本素质的竞争。我们父母从内心深处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都为孩子付出许多,但是是否做的已经很好,我们要问问自己。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教育,尤其在教孩子如何做人方面差异更大一些,如孩子学到什么时候、学的好不好、家长自己到底有多少时间陪着孩子、又教孩子学什么了等等。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