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培训心得体会7篇

 2024-11-19 13:02:51

摘要:写下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所经历的痛苦和快乐的回顾,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疫情培训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13年多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

写下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所经历的痛苦和快乐的回顾,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疫情培训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1

3年多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一起回顾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编 者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以变应变,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地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3年多来,我们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住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总体平稳度过各阶段疫情冲击。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坚持以快制快,努力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依托公共卫生专业体系优势,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组建流调专家队,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同时进一步挖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疫苗、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此外,基层治理加速同疫情防控更深层次融合,人民战争由人民支持向人民深度参与发展,总体战体系统筹更为成熟,阻击战针对毒株变异更加精准。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以来,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在极短时间内大量扩容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医疗资源,对急危重症患者全力救治,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疫情高峰期间社会依然平稳有序,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

在积极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3年多来,我们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和保障抗疫物资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至2024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4.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正能量。中国是全球主要国家中极少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仍然保持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国家之一。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全力支持全球抗疫。同时,中国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最强音,支持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在协调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提振了国际信心,传递了希望。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3年多来,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大增强,制度自信更加凸显。

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国家队”与“地方队”并肩战斗,自上而下形成央地合力;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基础,统筹多部门职能形成部门间合力;以区域间资源统筹、相互支援为依托,形成地区间合力;引导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抗疫斗争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展现了我国的治理水平。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业以磨难成其伟大。今日之中国,正在释放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强大能量。3年多同心抗疫,中国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这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必将载入史册。

(作者付强,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2

春回大地。至3月13日,浙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走过整整百日。

一百天里,面对新政调整的每一步,人们有理解有抱怨,有关切有悲伤,有挺身而出也有抱团互助……

疫情下的人,总能更为敏锐地感知社会脉动。时至今日,新冠的话题退出热搜、淡出大众视线,那些曾与疫情正面交锋的人,都怎么样了?

疾控专家多次强调,新冠病毒目前并没有消失,它仍处于低水平流行中,病毒隐匿的存在,是对这百日或是三年抗疫的提示:人类的认知与科学的进步,都是在磨砺与奋进中得到。

今天,我们选择走近5位曾经处于疫情一线的人,不是为了给过去的百日画上句号,而是为了看向新闻的背面,更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防控的每一步。

省中医院钱塘院区发热门诊,是医院最为繁忙的地方之一。 通讯员 陈岩明 摄

医生黄立权:发热门诊之变

这些天,黄立权与两个多月来一样,都在发热门诊转。

他不在里面坐诊,而是经常绕着诊区外围来回走,采访的时候他领着记者按照就诊流程又走了一遍。“你看,患者按这个路线走,不用走回头路”“这几天甲流患者多,我们刚给等候区加了二十多张座椅,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勉强够用。”他步子很快,脑子转得更快——计算着患者的就诊时间。

这位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医务部副主任,不仅对发热门诊了如指掌,还负责整个医院的人员安排、医疗资源的调配。

两个多月前,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经受严峻考验。“当时真的被骂惨了。”黄立权回忆道,人数最多的一天达到1200人,寒冬的深夜,医院里来就诊的人还在排长队……钱塘院区附近外来人口、学生多,但是这个区块医院不多,当时,钱塘院区攀升的人数远超预期。

这位医院“管家”当时就琢磨:关键是要分流和增援。“于是医院重新设计了三道分流环节,”黄立权说,第一道在医院门口,区分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第二道则是在预检分诊环节,护士问询后根据发热的症状分流;最后一道则是诊室的分流。

为了凑齐人手,医院决定动用全院医疗力量。黄立权在几个科室部门间来回跑,沟通、抽调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建立起四道防线——针对四类不同程度的预警情况,一支42人的队伍机动增援“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比如,当日成人患者数量超过300人次,就会立即出动1到2名医生。

“这些应急方案一直沿用到现在,”黄立权说,发热门诊是医院里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依然重视这个哨点的作用。

“疫情好比一场大考,我们现在需要订正试卷。”黄立权总结了经验,他们想在住院、规培、主治医生培养上加强重症救治能力的培训,“‘软件’的配套同样重要。”他说。

黄立权还告诉记者,3月底发热门诊将原拆原建,就在这里建起1000平方米的诊区。“到时候有得忙活了。”他说,语气里,有医生特有的冷静,听起来让人放心。

张军根(中)常年奔波于各类应急救援的现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 杭州市急救中心供图

急救中心张军根:应急救援的“复盘”

虽已隔了多时,回忆起百日间曾经“阳峰”的场景,张军根仍然需要平复一下情绪。“艰难。”他停顿片刻,终于在脑海里检索到比喻——“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吗?就是那种感觉。”

这位杭州市急救中心总支书记、主任的描述并不夸张。去年12月中旬,负责杭州市急救资源调度的急救中心进入了日夜不休的应急状态:接警电话量、出车量直线上升,工作人员拼尽全力,但电话仍是越来越多;当班救护车从32辆增加到95辆,500多名一线人员在杭州城里“连轴转”;工作人员接二连三病了,只要身体没有透支,都还在出车救援……

重压之下,有30多年一线经验,经历过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的张军根,在面对前来采访的媒体时,落泪了。回忆起那一次的情绪失控,他十分坦诚:“为了挽救生命,大家承担的压力,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杭州市120急救中心曾经面对的艰难,让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应急救援面临的短板。

救护车响应如何更快?120电话怎么才能不排队?百姓的诉求,正是急救中心不断“复盘”的主题。

比如,在疫情到来之前,杭州主城区只有急救中心一个专用的人员车辆洗消中心,而传染病患者转运人员车辆的洗消,又是必须的。所以急救车无论出任务到哪里,都只能回到唯一的洗消中心,降低了转运效率。

再比如,平日很少受到关注的院前急救人员,整体数量不足,疫情来了大家体会到“人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专业人才的短板,并不可能在疫情到来时,立马补齐。”张军根说。

一百天里,张军根多次在内部会议、交流座谈中提及这些短板,他常常说——一座城市需要一张足够灵活的救援网络,城市应急资源、调度机制决定了网络的松与紧,网络韧性越大,就越安全。

显然,现实的难题,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但一些微小的变化正在发生。在杭州市,多个洗消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采访结束前,记者看到,急救中心的调度大厅即将搬到更为宽敞的空间,坐席的增加,能够适度缓解120电话的压力;“阳峰”时期120人手紧缺,杭州市首次联动公交集团、安保集团等力量支援,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了这次试水后,急救中心也在探索多部门、多系统的应急资源联动。

张军根告诉记者,过去的百日,“就像一个参照系,对照它,我们必须更清楚下一步怎么走。”

2019年,张作风在国内参加学术活动。 本人供图

公卫专家张作风:来自大洋彼岸的建议

和张作风教授跨洋连线都是在深夜。

洛杉矶当地时间1月3日晚十一点半,记者第一次拨通张作风的电话。当时,关于新型毒株xbb的各种说法充斥于网络。长达一个小时的通话里,他以“过来人”的视角告诉大家:“目前没有迹象表明,xbb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3月7日晚上,九点刚结束学术报告,张作风按约准时回拨记者,声音有些沙哑。

张作风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身在大洋彼岸的他,依然密切关注国内的疫情变化。

“论规模和速度,新冠病毒的传播,在流行病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第二次跨洋连线里,张作风依然这样强调,面对病毒,不用过分焦虑。“阳峰”之后,人们能够通过感染构建起对病毒的免疫屏障,万一再次感染,症状也会轻,病死率也会低很多。而通过疫情,人们可以增强对病毒的科学认识,找到一个合适的心理尺度。

“经过三年多的全球大流行,我们对新冠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已经有有效、安全的疫苗来预防重症和死亡,也有了应对轻型和中重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张作风说,“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不断降低病毒的危险性。”

上一轮的疫情高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比起给未来下结论,张作风更想探讨一些眼前能做的事。

在他看来,眼下是一段重要的窗口期。

“最重要的是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硏发。”张作风说,加大力度建设疫苗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科研医疗队伍、平台,让这些新型疫苗和药物更快速进入临床试验、应用于人群。另一方面,加强全民保健网络和家庭医生系统,补足重症资源。他直言,虽然,目前国内各类危重症床位数有所扩展,但重症高峰来临的时候,仍然会出现短缺。

另外,他特别提到监测预警能力的提升。通过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过去的感染率进行科学分析,帮助研判准确的免疫水平。“我们都很期待更精细、公开的数据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位‘对手’。”他说。

采访中,这位致力于公共卫生领域数十年的专家,多次向记者提及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史。“无论是遥远的天花、黑死病、霍乱,还是亲身经历的非典、新冠,我们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他说,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人类第一次遇到的高传染性、高隐蔽性病毒,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张作风告诉记者,或许可以把曾经经历的“阳峰”看作一次“成长的阵痛”,疾病改变历史,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卫生系统的进步,增强人们对病毒的科学认识。历史也在改变疾病,不是吗?

实验室中的wpv01样品。 西湖大学供图

科研者王廷亮:国产口服药研发加速

因为疫情,人们对于新冠药物的期待也达到了顶峰。

在过去的一百天里,总有各种各样的人“追着”王廷亮问:“你们研发的口服药,怎么样了?”采访时,甚至还没等记者开口,这位西湖大学成果转化负责人就首先透露了药物的最新信息——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湖实验室主任于洪涛带领攻关团队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wpv01(艾普司韦)完成了最后一组爬坡测试,这意味着,药物已经顺利通过临床安全性试验。

去年9月,艾普司韦获批临床试验的新闻曾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但在公众眼里,这盒神秘的原创国产药就此“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即便在“阳峰”之时,它也显得过于“低调”。

但身为科研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的王廷亮并不这么看。“我们一直没有停下,甚至整个团队更紧锣密鼓地推动临床工作。”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几分科学家的自信。当前数据已表明艾普司韦安全性高,可显著抑制病毒从而缓解新冠各类症状。

过去一百天里,疫情曲线突然急剧上升,又似乎无声无息地消失;而王廷亮和同事们更为关注的是另一条曲线:原创药物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

“我们首先开展的是安全性研究,十余组上百人次健康的受试者,药剂量一点一点加大,就像一个爬坡的过程,小心翼翼地监测药物的各项数据。”王廷亮说,这是所有药物获批使用前必须经受的考验,只有过了这道关,才能证明药品在人体内的安全可靠。

“药物研发,安全大过天,是一切的前提。”王廷亮反复强调着这句话,不下五次。也就是说,备受瞩目的艾普司韦,正在度过“安全关”。

如果说药品i期临床试验测试的是安全性,那么正在开展的双盲ii期临床试验,以及紧接着扩大规模的感染病毒受试者iii期临床试验,则是在过“有效关”。

也有人不理解,等临床试验完成了,新冠也许不再大流行,口服药还有价值吗?

“当然有。”王廷亮毫不犹豫。他用通俗而不失逻辑的语言,阐释着科学道理。新冠病毒依然是这个地球上的“新事物”,科学界对它的机理和毒害等问题仍在研究,尚未完全认知。更何况,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通常,对新发病毒传染病而言,有效的疫苗是最好的预防对抗手段。然而,现有的疫苗显然没有“跑赢”快速变异的新冠病毒。

“抵御这类传染病,我们要为对抗病毒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他说,艾普司韦研发的突破口,源于科学家们牢牢“抓住”了新冠病毒的3clpro核心蛋白酶。过去几年,新冠病毒变异万千,但是这个蛋白酶却始终不变,只要抑制了它,就有可能“击败”病毒。

所以,即便病毒暂时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社会生活也在慢慢回归正常,但这支药物研发团队却越来越“起劲”。“我们亲手完成了药物研发的每一步,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真正意义的原创新药。”王廷亮说。

百岁老人李爱华坐在藤椅上,她的笑容和这个春天一样温暖。 见习记者 林晓晖 摄

百岁老人李爱华:又见窗外的早樱

医生、急救人员、公卫专家、科研人员……他们的理性与责任感,让我们在疫情下遭遇重创的老人面前,有了更大的信心。

对于102岁的李爱华来说,过去的这个冬天有些漫长。

她的记忆鲜亮的部分,从1月21日,大年三十的早上开始——百岁老人李爱华“跑赢了”新冠,顺利出院,然后过了一个温暖的年。

“回家后,奶奶心情明显放松了很多,”老人的孙子滕峰说,医生提醒我们,治疗消耗大,要注意多给她补充营养。肉眼可见地,奶奶一天天地好起来。

她看起了以前爱看的抗战剧,前几天甚至爬起了楼梯。

和记者见面时,李奶奶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她时不时看向窗外——小区里几树早樱已开出零星的花,她呼吸顺畅。

“(2024年)12月31日下午,到达急诊时,氧饱和度只有80多,医生检查后发现肺部感染很严重。”滕峰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还有些心惊。

彼时,李奶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icu里住了一个星期,这里住着很多位与她一样跟新冠“过招”的老人。

防护意识薄弱、大多有基础疾病、免疫力相对较低、“沉默型缺氧”隐蔽又凶险……在新冠面前,老年人成了需要重点保护的“脆弱群体”。

入院几天后,李奶奶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毕竟是百岁高龄,到底要不要“插管”?家人对此有顾虑。

“精准的容量管理很关键”,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林金萍医生告诉记者,医生们对呼吸机参数的调整非常谨慎细致,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浙大二院综合icu病区的黄曼主任,结合李奶奶的情况,带着团队为她制定了整体的治疗方案,直到她的氧饱和度指标逐步恢复,身体状况好转,开始清醒。

“对高龄的重症患者,年龄并不是绝对禁忌。”林金萍对新冠有了更多认识,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平时身体还不错,没有严重复杂的基础疾病,插管后有很大机会康复。

事实上,李奶奶也如愿康复回家,成就了他们一家人幸福的时刻。

在2024年的春风里,回顾过去的三个月,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下社会机体那么紧密的关联。他们以前看起来并没有交集,但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因为那些责任、那些努力、那些不弃,又是如此之近。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3

核心阅读

3年多来,我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从中汲取前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来,我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要求“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从中汲取前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发生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给出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答卷,具有重要意义。

锻造了党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强大能力。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之重、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历程之艰世所罕见。与此同时,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责,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党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锻造了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强大能力。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面对疫情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运用制度力量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有效处置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得到充分验证,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是攻坚克难的信心之源。

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共同抵御疫情重大挑战,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应对危机、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撑。

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坚定不移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这些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充分彰显了继续支持全球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定决心,是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形成宝贵经验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抗疫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形成了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这场重大决定性胜利充分展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3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建立起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区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在疫情突袭、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严峻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医疗资源和物资保障,全力救治新冠患者,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坚持实事求是。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才能让各项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3年多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紧紧抓住各阶段疫情防控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我们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及时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措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防疫效果,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

坚持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面对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医护人员冲在抗疫斗争最前沿,基层党员坚守基层抗疫主阵地,无数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企业全力保障抗疫物资供给,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抗击疫情的严密防线,书写了团结奋斗的生动图景,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和举国同心、上下同欲的责任担当。疫情防控坚持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彰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带来深刻启示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前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方面带来深刻启示。

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党必将更加团结统一,我们的事业必将一往无前。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复杂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抗疫斗争一方面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展现了我国的治理水平,提升了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锻炼了广大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领域。当前,这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正在快速补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未变。我们既要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又要着眼长远,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阻击病毒传播蔓延,还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都需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们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持生命至上、全球一体、平等尊重、合作互助,建立健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长效融资机制、威胁监测预警与联合响应机制、资源储备和资源配置体系等合作机制,建设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筑牢保障全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坚固防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作者 赵 勇 马 娜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3日 09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4

受疫情影响,各级各类学校推迟学生返校,采取“停课不停学”的方式在网上直播教学,开展了线上教学的活动。对于能参加本次教师线上教学培训,我深感荣幸。同时我也结合我近几周的教育教学工作写出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课前预习,我会在每一节新课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将课文的单词、课文录音和课本上短文的重点知识点发布到预习作业上,并且规定每天的七点到七点半的一个时间段进行新课的预习,以便学生在课上能更有效的接收知识。

其次是名师课堂的观看,自网络教学开始,各位家长就向学校进行反馈,名师直播课堂效果较好,同时反映部分学生因网络卡顿影响观看。老师们也及时调整策略,把精选的微课和录制的视频推荐给孩子,保证全体孩子掌握知识。在孩子们观看直播的同时,我们教师团队成员也在认真听课做笔记,并且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紧接着是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主要采用优教信使发布,并且每天也有专门的规定作业完成时间。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自动批改,在所有学生提交后教师及时总结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书面作业则是一一点评。虽然是隔空教学,但是老师依然是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并且学校近几周来,每周都会通过优教信使举行周测考试,来检验学生一周来的学习成果。

然后是名师课堂之外的时间,我使用钉钉直播课进行习题讲解和重点知识点的巩固。过去在讲台上上课,我也会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或者英语影视片段,以供学生们更好的接受英语的学习内容。现在网络上进行网课教学也一样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我通常在课前时间给学生播放课程相关的影视片段和音乐,学生们也能很愉悦的进行学习,在几次试播中也慢慢有了更多经验。不得不说,网上教学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但锻炼了老师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学习体验。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虽然教师们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难避免问题的出现。个别家长对线上教学不重视,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这须得老师们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特殊时期的工作方式能够理解,从而重视孩子的学习!在这隔着屏幕接触的时期,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扰乱了节日的祥和,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一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疫情防控,当前正值紧要关口,无数基层战疫工作者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

疫情当前,医院成为救治患者、疫情防控的主战场,面对未知的疫情,他们没有退缩,义无反顾选择逆行: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披挂上阵;74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只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研究抗病毒解决方案;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己身患绝症,妻子感染肺炎病毒,但仍与时间赛跑抢救患者;90后年轻护士单霞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将一头长发剃成光头……因为他们,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坚定,老百姓盼望情解除更有信心,他们誓死不退的兜底式救护,他们救治病患有我,有我必胜的铮铮誓言,如一粒粒定心丸,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健康所系、性命所托。

面对疫情的肆虐,全国各地街道(乡镇)及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们纷纷放弃假日与亲人朋友的团聚,积极响应号召,克服各种困难,勇当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逆行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分白昼地奔波于居民院落、大街小巷、商家店铺、辖区单位,一人不漏、一户不漏地走访排查、宣传科普、动员防疫、隔离保障、清洁消杀、监测体温......他们步履匆匆,不曾停歇,成为朋友圈步数排名靠前者,敲门磨破手指是常态。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动影响下,社区的党员群众也纷纷响应,各种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基层人就这样用他们的勇敢担当守护着城市和乡村的安宁。

战疫的种种泪水滋养着初心,铿锵誓言见证着使命。坚如磐石的初心正在造就一批批如潮水般的战疫先锋。国有难,9千多万名党员同14亿中华儿女一道同呼吸、共命运,鏖战前行。待到春暖花开日,阴霾散尽,河山得复,我们相约武汉,共赴樱花之约。

: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6

整了几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这些文字,如果对你有用,是我最大的快乐!

学习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转瞬间,为期一周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已过去20多日,再忆起,我感觉收获满满,现将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天,是许慧老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教育实践》课程,许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解,给心理健康老师指出了教育工作的四个目标:

1.提升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质,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2.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坚韧、进取的心理品质;

3.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

4.完善学生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关照方面,她告诉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

1.接纳自我不足;

2.坚持学习,提升胜任力;

3.注重身心健康;

4.注重家庭幸福。

聆听许老师内容丰富的课程讲解,让我更明白了: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一定会学以致用,多关心、关注周边需要帮助的人群。

第二天,在陈默老师的《教师常规心理问题剖析与对等》课堂上,她肯定了教师职业的自由度高,成长方面无人能阻挡,又有寒暑假假期,对他人的影响深远等各方面优势,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娓娓道来,她恰切的点拨立马提升了教育者的职业幸福感和价值感。

陈老师结合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比如高中生的同一性发展、人格形成、性问题困扰等等),指出了不同的问题与不同的解决方案。让我更好的看到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她

的实践经验和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能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陈老师落地的实操技术,掷地有声的理论讲解,赢得学习者的阵阵掌声,陈教授是真正大咖级心理教育的引路人(我亲眼见证了一名无助学员在您的讲解中化解了她心中的纠结,及时挽救了她疼痛的心,家庭矛盾得以化解;也亲眼见证了学是提出的种种疑难问题您是怎样一一予以精准的回复),是最受大家欢迎和尊重的导师!

4月19日,是徐凯文教授的《青少年空心病的理解与干预》课,他从当前典型的青少年个案说起,强调了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下的主要问题。徐教授讲解了怎样识别心理危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学习压力大、亲子关系不好、人生意义缺失等);如何帮助心理阴霾中的青少年;要治理病态教育环境,矫枉要过正,学习不能讲竞争;考试是为更好的学习,而学习不能为了考试;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先处理家长焦虑,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努力学习成长,行为示范等等。

徐老师说:当一个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时,都特别的有力量!他呼吁:教育要回归本心和良知。

我深知:生命健康诚可贵,心理平衡价更高。若为和谐幸福故,咨询协助不能抛。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共建幸福和谐,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关心关爱家人、亲人、身边的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每一个"小家”的力量影响“大家”,为"空心病”者指引方向,只要齐心协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4月20日,王春前老师讲的是《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他指出,后疫情时代,学生学习焦虑和人际冲突问题更为突出,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明显,不少学生求助意识不强,倾向自我消化,情绪化现象更为突出,激惹易怒、敏感多疑、自伤自残、离家出走很容易发生,学生们的标签化现象突出。他一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控先行,发现唤醒,规划成长,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唤醒内在潜能,规划美好未来,做到快乐成长……

学习越深入,感受更实际。心理学知识广阔,做好心理咨询是挑战性工作,没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很难经得起检验。听课吸收,课后消化,磨练检验,才能获得成功。

4月21日是林丹华老师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林教授强调,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师是示范者,也是倾听者,是支持者,也是研究者,还是督促者,主要功能是"助长”。在倾听时要探索想法,探索情感,探索希望……

我知道,当好一个心理咨询师,要有较高的心理理论知识,明锐的观察力,灵敏的感受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的自我意识。这更提醒自己:要不断观察、感受、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4月22日,是王海勇老师的《基于学习心理健康的自主学习力培养》,他以孔子之语"学习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阐释了学习的归属感。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想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一个人要有梦想,梦想的更大价值在于让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真正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想学,能学。

要让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中,生活就是学习,没有真正参与社会的孩子是没有目标的,通过学习,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通过咨询师培训,我内心更明朗: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许多心理问题都是求助者自己造成的,想要帮助他们理顺自己内心的情结,要求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做到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有利于社会和他人,这是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品格。

心理咨询在面对来访者时,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通过对来访者的动机和情绪的调节,让来访者更好的面对事实,较好地处理出现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通过本次学习,我的心理咨询技能提高了,这是一次难得的心理成长经历!也是一次很好的心灵休憇!!特别的感谢!!!

葛俊丽

2024.5.10

疫情培训心得体会篇7

1

王彩霞:

网课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了,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以自己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感化学生,让他们也以认真的态度投到学生中去。

最担心的是屏幕那方的孩子们是否在专心听讲,我们所讲的内容,让记的笔记是否记在书上,因此在上课期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天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连麦回答问题,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让学在互动板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答案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加分,同时不会回答的同学看了别人的答案,也是一种收获。学生的争胜心比较强,看到别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能与老师互动,也都不由地加入互动的行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我们的网课也由静止的状态变得热闹了许多。

我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节课,以一颗负责之心教好每节课,希望学生能跟随老师,学到该学的知识。愿疫情早日过去,愿孩子们重返校园,愿我们的校园重现欢声笑语和朗朗的读书声!相信这个愿望离我们已不遥远!

2

周伟平:

我努力上好线上每一课,关心关注每一名学生。

一、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我采取线上教学时,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因此,我采取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措施。课堂中用小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识字7《大小多少》这一课时,利用翻卡片识生字、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还在趣味中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帮助理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课文内容,有一定困难,这时我就会利用小视频这一形式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语文园地五》一课学习识字加油站,再次帮助学生回顾识字、会意字等造字方法,帮助学生系统感知学习;这些都能够辅助教学,解决难点。关注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三、做小老师,鼓励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认真地完成居家学习。一年级学生喜欢当小老师,小老师自然热情高涨,这个练习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其他同学也逐渐学会了怎样当小老师,参与的同学越来越多,比如小老师领读,讲解步骤,还介绍了识字的小妙招,听了小老师的指导,果然提高了速度;指导书写生字时,老师教写较难的的生字,请小老师教写简单的字,小老师先分析字的结构,再边写边讲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最后带领同学们书空,这吸引力远比老师的讲解。

3

申大俊:

在匆匆忙忙中第四周网课已经结束了,网课学习,孩子现在在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部分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需要经常安静下来反思,自己不能先着急,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调整这部分孩子的状态。线上教学虽然遇到了很多的难点,但是总结下来时也发现,其实换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对自己,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而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多,只有自己懂得去挖掘了,我们才能收获到回报。总之,我会克服困难,竭尽所能做好在线上授课工作。

4

王聪利:

网络授课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掌握,上课前五分钟,提前提醒学生上线并点名。授课前,通过早读及时预习课堂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授课时,以课堂直播或在线课堂视频进行上课。力求避免枯燥的讲解,讲在精彩处、困惑处、增强趣味性。适时做好学生上线学习状态的监控。线上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经历和努力。

再者,须引导自觉学习的思想,在线上开学前第一课,教师就需要和学生明确,网课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上课内容和往常一样,但上课的质量却极容易受影响,自律的孩子会越学越好,而不自觉的孩子会被远远落在后头。尤其是有的孩子父母要上班,上课期间只有一个人在家,自律就更难得了。要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表,制定个人的作息表,并展示优秀的作息时间表。同时,要引导自觉按时听课,按时交作业。统一思想后,自觉的学生会跟上节奏,有了好的带头,班级就能形成良好风气。

5

张晓鸽:

忙碌而有节奏的网上教学又进行了一周, 这已经是第四周了。每天的课程学习、作业一样不少。从上周开始,我和李老师又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各个时间段的补课,从学生状态来看还算理想。早上七点左右钉钉里不时有家长健康填表,接着已经有同学背诵早读任务,8:30正式开始上课,课程结束后作业会发到家校本里。班里有42名的同学作业很少拖后腿,感谢这些同学的努力,家长的督促。一周的学习因尽心尽力的投入而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网课学习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我只想说:“虽然我们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在抗疫一线阻击病毒,但是我们坐在家里专心学习也是为抗疫出力。现在学习知识,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建设祖国打基础,储积力量,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贡献! ” 虽然我们班整体网上学习状态良好,但我仍有一些担忧:你们是否真的学会了?如果不懂一定要问。

6

王凤兰:

网课期间,总是看透教材,吃透教参,备好课件,设计好重难点,串联各个环节内容。才是上好一节网课的基本标准。我们力求做到这几点。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的三位老师利用电话沟通班级里学生的情况,想出种种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一直利用优秀作业次数最多的免作业的方法激励他们。班级里学生作业的质量是越来越高,班级所有学生在书写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要提高他们的听课率,及时打开摄像头。按时提交作业,能坚持做到这三方面的就免去周末作业。班级里的学生听课率一直是100%。发现有晚到,中途离开课堂的同学,电话或者微信单独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作业提交也有很大的进步。班级老师合理分配课余时间,给优秀学生辅导考点的专项练习。一些学困生就把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知识点,课下进行视频辅导。力争做到不放弃一个,不漏掉一个。

7

张爱民:

疫魔的困扰依然没有驱散,网课在努力推进着,期待10月底迎来黎明的曙光,但阴霾还在,尚未解封。只管付出,也有些收获。现作以下总结:1.坚持每天备课,听名师课堂,写课后反思。进一步研课,修改课件。选择一些实战性作业,讲解。本周还有幸听了名师王崧舟老师的课,收获满满,很有同感。又听了市教研室关于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成果展示,对课改有了更新的认识。2培优补差进一步实施,依然是坚持补差,辅导作业,讲解疑难点。培优效果还可以,每天晚上进行一些,阅读理解训练,力争有趣的题型,有思考性的回答,拓展知识面。

8

孙晓娜:

通过本周的学习,我能够让孩子在当堂所学知识当堂消化,下次上课之前进行复习,提问,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熟悉,还有做一些游戏课件,针对没有掌握牢固的同学进行问答式的提问,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面对我们的作业问题,感谢家长们的积极配合,我随时随地的进行督促,面对线上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去解决,感谢这些问题,让我们有信心,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谓是愈战愈勇。作为老师,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我会通过每天的课件颁发小小朗读家作业之星,进而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圈出错题,叮嘱学生及时订正,我相信老师的付出,家长也会看到我们之间一定是双向奔赴的。

9

梁晓庆:

虽然这次网课时间长,但是从中我发现了一件好事。就是教学中越是有问题,越是需要去解决,越是会让自己成长。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次网课中发现本班个别人的个性问题,通过连麦,追根究底,才能了解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根源,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时间是最好的老师,班级两位同学在拼音拼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前两周一直反思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语文本身就是枯燥乏味,再加上网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难以自主学习,所以导致语文碎片化,甚是无味。我发现一二年级正是模仿能力,塑造能力最强的时候。新时代的孩子更喜欢在身边触摸不到的,所以他们渴望拥有,就会通过努力得到。当老师有感情朗读,(真正做到有感情,当成演员,融入灵魂,)学生就是观众,会被你的朗读带入,自然而然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朗读结束,找一个班级里模仿能力最强的,老师加上表扬,就会有更多的“观众”配合你演这场话剧,直至结束。这样一场话剧就会随着你的脚步走向终点。

10

王伟霞:

网课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真心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在网课时开心学习,健康生活,我们校园相聚时个个阳光少年都是最棒的孩子,而不是碌碌无为被网课打败。坚持好做好常规的工作,每天坚持备课。听名师课堂。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方向。按时教研,在本周我们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他从三方面来解读:一文本解读对教师发展工业发展的意义。二、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普遍以下的原因。三、从专业角度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三方面进行讲解。听完讲座后,我深受启发。要提高课堂效率,老师需要多读文本,许多文本初读时可能就像一杯白开水。但读着读着会发现平淡的背后有丰富,平坦的深处有峭拔…要通过多读文本来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所以,不能以工作忙累为理由,每天要坚持阅读。

11

卢颖杰:

线上教学,手机成了我和学生的交流媒介,因为师生不像在教室上课,看得见,摸得着,那怎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呢?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子,怎样抓住他的眼球呢?先给学生立规矩,提前十分钟做好准备,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课上保持坐姿,就像在教室里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作业,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课前对他们进行表彰,加印章的方式鼓励他们,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都提起来了。

虽说是线上授课,但我仍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深度备课,对于要讲的知识每次过三遍,仔细观看名师课堂并做好笔记,再融入到自己的课堂,结合学情做适当的调整。上课过程中积极与同学互动,让孩子们多说多练,课后再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巩固,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掌握住。

线上工作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家校沟通协作。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状态,调整孩子的情绪,对孩子及时进行开导,不让网课成为孩子的负担,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引导家长多鼓励孩子,让每一个学生在隔空管理的状态下,达到学习的实效。

12

孟巧丽:

老师们都在为优质的网课忙碌着,俗语说,水湿麻绳自己紧,因为提前准备不充分,第二天就无法面对自己,无法开课,无法面对陪同学生上课的家长。每个人、每一天上完课赶紧批改作业,然后备课、补习、早读、教研、联系家长,沟通学生。周六要考试,提前优化题型,梳理考点,出测试卷、答题卡。夜幕降临,没有学生的教学楼依然灯火通明,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校园外面紧张的疫情没有影响到热爱教育事业,对未来充满理想的老师们。我想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岁月代伤,亦有光芒。眼中有星辰大海,何惧几分秋凉。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459秒, 内存占用1.8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