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施教时间:9月27日
教材简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运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体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否根据瓶子的形状及质地选择装饰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还可准备各种野生植物的花朵、种子、石子、贝壳、泥土等。
2、教师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先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摆在什么地方?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说说老师是怎样装饰这只瓶子的?
在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活动二:
1、学生用装饰材料将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颜料涂色,应该少加水,也可以现在瓶子上裹一张纸,干后再涂颜色。
3、用纸片拚贴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将纸裁(撕)的小一些,这样比较容易伏贴。还可用绳子、线绕圈捆绑的形式来使纸片固定。
4、还可以用蜡笔画好图案,在水粉涂色,然后用它包装容器。
5、还可以选择贝壳、石子等材料粘贴。
活动三: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
收拾多余的材料
课后拓展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进行装置艺术的摆放。
教学评价:
1、能否合理学用多种媒材进行设计制作
2、能否牢固的拚接、粘贴材料
3、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
札记:在设计中有位学生发现“芬达”汽水的瓶子很像一位浑圆肩膀、细腰的妇女,她大胆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大家。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用皱纹纸为这个瓶子做出了“可体”的“晚礼服”,还用纸条捏出了“花边”贴在衣服上,用金纸剪了好多的亮片来装饰衣服。卡纸剪的头上还贴着毛线做的卷发……这真是“为瓶子穿衣服”了!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居室的特点和相关文化,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
情感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具:
彩笔,铅笔,橡皮
学具:
作业本,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通过图片,你了解到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你认为自己的房间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②你准备怎样去改进或设计自己的房间布置?
学生把自己房间拍成照片或画草图,并以自己房间为例,谈谈自己房间设计的特点。
2、引导学生看书,欣赏美术作品。
3、提出问题:在你动手设计表现自己的小天地时,你会有哪些为难的地方?
解决问题:
(1)画面主要内容的选择。
(2)画面的空间组合,简单的关系。
(3)物象之间的大小、前后关系。
(4)怎样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爱好。
4、课件:补充介绍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
三、学生制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喜爱的居室。
3、辅导中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原则。
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选出几位制作出色的同学。
五、教师小结:
学生展示、交流。
⑴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⑵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业。
自由交流体会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设计构思,画出简单图案。
作业
设置拓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试着设计自己家里其他房间的环境。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想象力是否有新意,并大胆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在画面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新颖的特征。
教学参考资料
米罗、克利画集欣赏。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小学生美术教育中非具象绘画的欣赏能力培养研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欣赏所需要的大师的作品。实物投影仪
(2)师生共同准备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绳子、彩色kt板等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大师的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产生背景以及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绍交流,激发学生对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师们所用的各种材料所表现的物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想。
活动二:
要求学生通过边思考边模仿,根据学生的想像,表现出各种富有个性的画面来。
可以运用塑料袋、图钉绳子、彩色钙塑板等等材料表现物体形象特征,还可以表现这些物体过程中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各种形象新颖有趣的特点。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议:谁设计的作品有新意,谁的画富有想像力,谁材料运用富有创造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废料收拾起来,把多余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
第二节
活动一:
针对学校刚刚开始建设“艺术长廊”,将设立一个“我和大师一起画”学生作业展栏目的情况,鼓励学生运用大师的绘画元素自由的大胆创作。
活动二: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喜爱的和熟悉的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欣赏同龄人模仿大师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创作的绘画作品,通过讨论与交流理解什么样的模仿是成功的、具有再生力的。
活动三: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即变形、夸张等表现形式,像大师们一样用非具象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
活动四:
“我和大师一起画”小小画展。将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大师级作品在展板上进行布置,并评选出作品布置到艺术长廊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会转的玩具
教学反思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由于像纸风车这样的玩具大多在幼儿园做过,可以让学生间相互学习。不会制作的,可以让学生利用拆解的方法探究制作方法。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难点:利用对印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教学流程示意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情境教学认识倒影。
(三)、欣赏倒影画作
(四)、讲解倒影画法
(五)、尝试练习
(六)、自由作画
(七)、作业讲评、全课总结
(八)、课下创作一张倒影作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放松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想不想听呀?
那好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欣赏歌曲。
优美的歌曲听完了,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呀?说给老师听听。
(出示图片)旁白: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我们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刚才的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引出课题:倒影)板书
(二)、情境教学认识倒影。
1.找相同点
出示图片,真实的桥和倒影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2.找不同点
(同一张图片)仔细观察那么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吗?(板书:波纹)
3.找分界线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真实的景物和倒影是连在一块儿的?他们之间有一条线,那条线我们就叫作:分界线(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作品的分界线。(出示多张图片请学生上台来找)
(三)、欣赏倒影画作
1.油画
2.水彩画
3.国画
4.卡通画
(四)、讲解倒影画法
1.(出示图画:《鹅》)
同学们,这张画怎么画出来的?
1景物和倒影之间分得太开;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来。
怎么改进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后画,再印。)
(教师演示讲解:1将纸对折;2将纸展开来,沿着对折的这条线进行画画,这条对折的线就是分界线;3再对折,用手轻轻地按;4打开来倒影就有了。)
2.(再一次出示图画:《鹅》)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图画,真实的鹅和倒影的鹅还有哪里不一样?(生:倒影上还有波纹)
好,我们也给这张倒影画上波纹。(教师演示画波纹)
(五)、尝试练习
1.现在也请同学们画一张和老师一样的一幅画。(学生尝试练习)
2.教师根据学生在画画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1)颜料加水太多,对折印后颜料涔开来。
2)画好后很长时间再印,颜料太干倒影印不出来了。
3)波纹画好后不能再印,否则要印到天上去的,就不对了。
4)波纹画的时候尽量要画得细些。
(六)、自由作画
1.同学们,我们自己画倒影图画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刚才碰到的4个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们创作一张最美的倒影图,体验一下对印的奇妙,开始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讲评、全课总结
(八)、课下创作一张倒影作品。
教学目标:
1、(开学第一课)新学期伊始,师生共讨论教室布置。并发动学生准备布置材料(江苏版美术教案)
2、仔细翻阅新教材,师生共同找出新旧教材的异同处。
3、针对每节不同的内容,找出所需材料并做记录。为整个一学期学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记录每节课所需材料,为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学习作准备。
教学难点:让学生找出不同课所需的多种不同材料。
课前准备:美术教材、铅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同学们,进入美术教室有一种装修一新的感觉,但你觉得美术教室还缺少点什么吗?就这个小问题展开讨论。
(以几个人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讨论
1、如何进一步整体地美化我们的美术教室?
2、针对一扇窗、一扇门、一堵墙或整个教室进行装饰。
3、完成具体作品的讨论。(布置工作:两周内,以组的形式,自由布置好美术教室。即时评奖)
第二部分:新的书,你有什么新的感觉?
小结:书的外形大了、书中的内容多了、图片美了、有趣味了、准备的材料面广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术课上的更好!
三、作业布置:
1、以第一课“印象深刻的事件”为例:书中图片上应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颜料、国画工具、油性笔、梦幻笔……)
列出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应用的工具。(要求仔细翻阅每一页,特别是可扩展工具或联想到其他工具。)
3、作业在“成绩一览表”一页完成。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及时发现学生对每一课工具的认识不足,并引导细心观察。
五、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节课所带工具。(工具可以以组为单位带好,也可自己带好工具。)
课上学生自主性发挥较好,讨论时学生能积极参与。但作业中部分学生对一些课的工具使用认识还不够,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引导(课中时间不够也是一个因素)。
课题:
有趣的鞋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一、活动目的:
能用吸管蘸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吹画,并在玩色中发现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的美丽,同时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能用简单的语句大胆的介绍自己的画,从中发展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每组三种颜色(红、黄、蓝)、调色盘、幼儿作画用纸、抹布、吸管、旧报纸。
三、活动过程:引题----学生玩色-----讲评作品
引出课题
师: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就用吸管来画画。(吸管也可以画画?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玩色
{一}提出作画要求
{二}学生自由练习(给幼儿创作空间)
1、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图画。
2、提醒学生别把衣服、图画弄脏。
(分析: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式指导是很重要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方式,又要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体现了保教结合的原则)
三、讲评作品
教师找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它像什么?
引导学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画,画了什么?它在干什么?
生1:我画的是我的手印。
生2:我画的是怪兽,奥特曼打怪兽(做出奥特曼的动作)
生3:我画的是小河,还有一只青蛙在吐舌头。
……………
生6:我画的是小白兔,小白兔在吃草。
生7:咦!绿色是怎么来的?桌上没绿色呀?
生6:黄色和红色混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
师:是吗?请每个小朋友在自己纸上试一试,并讲讲自己的新发现。
生7:不对!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才是绿色。
生8:我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就变成橘黄色了。
生2:红色和黄色、蓝色混在一起变成了乱七八糟的颜色了。
………………..
生成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混色实验,验证:黄色和兰色混在一起会变成绿色,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会变成橘黄色…
鼓励学生再次操作,去发现颜色的变化。
四、小结:小朋友都很能干,用吸管吹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画,还发现了几种颜色加在一起做好朋友,会变出另一种漂亮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得巧、添得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课后记:
在洋节泛滥的今天,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日益被学生们所遗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渗透了民族节日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面具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
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旨在通过对以往家人之间有趣、有益活动的回忆,引发对来自家人关怀的领悟和体会、对骨肉亲情的认识和思考。此外,还将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动场景的描绘等艺术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亲情的意义所在。
学生情况:
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中,学生在中年级段曾经接触过《亲昵》一课,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初步了解,也尝试过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表现。本课在以往的基础上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集中在家庭成员的细节中,使艺术表现的内容集中于一点,以此更深刻、更透彻地予以彰显。
教学方式、手段: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家人,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经历中,体会到“温暖”“关爱”“亲密”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设置问题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对话中感受,在活动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探究、积极尝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审美。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想,使其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予以呈现和表达。
教师准备:记号笔、彩色笔、画纸、ppt课件等,教室四周张贴相关作品,营造氛围。
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经历的故事,彩色水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现方法,用线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欢的绘画表现方式呈现家人的具体形象,再现与家人亲密无间的生活场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记忆中经历过的家庭趣事的回忆和交流,搜寻家人言行及有趣场景的动人一幕,定格并艺术地重组这一瞬间情境。注意表现个体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与呼应关系,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家人温暖包容的亲情,表现家庭和睦欢乐的场景。学会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刻画,表现家庭成员的亲密、和谐和幸福。
教学难点:
1.用线描或色彩等方法表现家庭成员,注重人物的体态、神态的刻画。
2.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塑造出丰富、有趣、和谐的家庭人员群像。
3.描绘恰当的背景,增强画面的情境感、现场感。
教学设计
一、感知与体验
1.相识的朋友——绘本欣赏
(1)同学们!看,这是谁?(ppt逐页播放,学生观看欣赏)
(2)我们崇拜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他们和我们朝夕相处,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相识的朋友,他就是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ppt简介《我爸爸》《我妈妈》的绘本作者)
(3)正如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书上描绘的那样,这些“相识的朋友”其实就是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熟悉的家人”。
2.亲密的家人——家人印象
(1)回忆。四人一小组,围绕“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吗?”“他(她)的职业、性格、特长是怎样的?”“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2)交流。将自己和家人之间发生的趣事晒一晒,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分享快乐和幸福。
(3)再现。欣赏一组家人活动的图片,重温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归纳。看了这些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地表达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谐美满?亲切温暖?快乐幸福?还是……
3.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
(1)指上亲情
老师也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心手相连!你看,家人之间多像我们的手,同根同生、同心同行!
看一看,自己的手上,哪个手指是爷爷或奶奶?哪个手指又是爸爸或妈妈?
说一说,为什么你会这样选?理由是什么?
(2)指画游戏
选择合适的手指进行家人形象的涂画活动。
展示自己的指画家人形象,介绍人物特点以及自己的涂画思路。
4.瞧这一家子——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瞧这一家子》,共同回忆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分享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5.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
(1)思考归纳
刚刚在练习时,我们都针对家人的外在形象特征进行了手指的选择性涂画,那么在手指上作画时,你是怎样利用手指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表现家人的外形特征的?又是如何通过具体描画细节来凸显各种人物的身份的?
同学说一说,议一议。
(2)概括总结
其实,想要通过家庭成员的外在形象来表现家人的生活情景,不外乎以下几点:
年龄——分析和比较各种年龄段人物的显著特征。
体态——通过人物的身材和动作表现其体态的特点。
表情——透过五官的特别变化,反映即时发生的有趣、有益的事。
(3)创作尝试
试画,勾勒一位家人或自己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
简评,几位同学介绍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表现手法。
6.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
(1)观察与归纳
从同学刻画的人物表情、体态中我们不难看出,和家人在一起总是快乐的。那么,当所有的家人、众多的快乐积聚在一起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让我们再来重温前面我们曾经看过的几个画面。这些家庭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但在画面形式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处和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这些家人在一起时,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自然又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字形排列。有横向,还有竖向。
就像我们的手一样,几根手指可以一字排开,指尖也可以聚拢合一。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几幅温馨的画面。
(2)解读与演示
示图:教师请同学上台做小助手点击鼠标,播放ppt图片;全班同学边欣赏,边观看教师在黑板上利用圆形教具逐一拼摆出不同的构图图示。
解图:对画面中的人物构图现象进行归纳。
完图:教师演示,完成画面中家人的初步描绘。
(3)总结与说明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人还会通过对视的眼神、依偎的肢体、相携的手足、投射的身影等其他方式,将彼此排列和勾连在一起,突出局部、放大细节,换一个角度看家人,显得更亲密、更温馨。
7.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
(1)大师作品。有许多大画家感动于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塑造了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如: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形象等等。
(2)同伴作品。我们的同龄人也感动于父母的关爱,体会到亲情的珍贵,用画笔记录了快乐时光。
8.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
想一想,你打算如何表现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景呢?同学相互说一说、议一议,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启发,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二、创作与表现
1.教师给出创作建议
(1)以2-3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
(2)添画适当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
(3)工具和材料不限,单色与彩色均可。
2.学生展开创作练习
(1)学生根据“创作建议”展开作业练习,想象实践,开始本课创作。
(2)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完成好的作业张贴至事先制作好的“我爱我家”相册中。
三、反思与评价
1.作业的赏析
教师翻阅同学当场完成好的“相册”,师生共同欣赏“相册”中的“照片”,原创小作者介绍自己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其余同学也可以说说自己看画后的感想。
2.认知的延伸
(1)同学们,有家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家。从古代汉字“家”的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用于祭祀的猪的形象,因此,家是有生命的。
(2)除了人类社会,动物们也有着它们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来看一组别样的温馨画面:
枝头上,小鸟嗷嗷待哺;
水中央,小熊一一过河;
旷野中,小象缓缓散步;
还有……
3.创作的拓展
同学们,不管是人类也好,动物也罢,生命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家人的照顾、亲情的呵护,这种美丽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也让许多人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格每一个美丽瞬间:有雕塑、陶艺和纸艺,还有布艺、指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亲情,对你爱的家人要学会感恩。
作业要求
本课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
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
画一画,试一试——简单勾勒自己或其他一位家人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
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
1.以两到三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
2.添画适当的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
3.绘画工具、材料不限,单色、彩色均可。
教与学的评价
在美术学习中对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亲近经典、习得技能等方面,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可以帮助儿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课堂上,美术学习的评价分多层面、多角度地评价,多主体、多对象地评价,多目的、多手段地评价。本课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导引学习的深入,通过评价产生创作的共识。
从《我爸爸》《我妈妈》的欣赏开始,就将评价与导入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产生内在的隐形评价。其后的学习中,依次又对交流活动、游戏(创作)活动、归纳活动、尝试(创作)活动做了相应的评价——有的针对欣赏的作品,有的针对讨论的认知;有的针对个人的创作,有的针对同伴的学习……正因为有了不同环节的相应评价,学生得以以此为鉴,生发更多、更好的创作。
本课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时,注重双方的互动评价和关联评价,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个体自评”,甚至还包含着对作品、对活动的评价。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贯穿全程、深入细节,对学习的持续性发展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习得的更多,与此同时体验家人亲情,感受家庭温暖,享受生活乐趣。
反思和总结
每个人都有亲密的家人: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儿,还有兄弟姐妹、叔侄甥舅、姑婆媳婿等等,互相之间有着浓浓的亲情。亲情是我们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中华民族崇尚亲情,血脉相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氏族文化。围绕相关的文化性学习和技能型训练,本课力图做到:
1.内容的不断生成
本课选取教材来自生活,学生对家庭生活十分熟悉,与家人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着无数有趣、有益的事情,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美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各方面也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依赖而依恋,亲近而亲密。鉴于此,本课的学习既忠实于教材,又不固守教材,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科学而有意义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本土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如将学习过程整合为“相识的朋友”“亲密的家人”“懂你的知己”“我爱的你们”四个板块的教学,在深化了亲情主题的同时,分别接入“导入”“新授”“创作”“总结”的常态教学。其间还加入了“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等富含人文性主题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生活中的家人、艺术中的家人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
2.练习的持续递进
学生已升入六年级,经过多年的小学美术课堂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对线描、色彩等表现形式均有过尝试。因此,本课练习的重点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画,而旨在通过具体、生动、丰满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亲情。为此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
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复习,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手指上刻画家人的形象,让学生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重拾人物创作的技法和已有经验。
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亲密家人在一起时的共同之处,为画面构图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此构图模式加以变化,创作出自己回忆或是想象中的欢聚场景。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还可选择以动物形象为创作主体,表现动物世界有趣的“家庭生活”现象,如儿童熟悉的“母狼育婴”“乌鸦反哺”“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等故事。
2.本课主题还可通过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予以展现,如剪纸、实物粘贴、泥塑等综合材料制作。
3.本课可尝试“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适当切入少量技能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导入新课: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对比。
(二)、导入课题:
“色彩的对比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对比的感觉,好不好?”(“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对比。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
(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放映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指名回答)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对比。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对比。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显示色卡,并进行举例说明)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对比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如书上第7页下边四幅画,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欣赏河南朱仙镇年画(屏幕显示),体会补色对比中的美感。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
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业分组(分为冷、暖、冷色调中偏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来。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板书设计:
7、色彩的对比
冷色:绿、蓝、紫
暖色:红、橙、黄
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二、 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 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 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 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 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三、 教学重点: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四、教学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五、 教学准备:卡纸。
六、 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观察比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cai课件出示两副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副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副画是将第一副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习主题。学生讨论师生相貌、身材、衣着的区别,并在cai课件中强化表现意识,在提供学习指导时可通过cai课件让学生在画面中对既定的教师、学生形象进行尝试组合构图,出现人物形象组合的各种图画,并鼓励学生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象,积极思考“学生和教师在何处干什么?”的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在交流评析中对自己表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故事畅所欲言。
活动三是关于卡片设计制作的学习内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为主导设计学习活动,教学安排如下:观察分析——掌握规律——拓展思路——自主设计——体验交流。
教师出示尊师卡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构成要素包括:衬底、形象、文字,探讨卡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教师提供各种卡片供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图案设计的思路,如根据文字、祝词进行联想等。学生设计制作完毕后可相互欣赏,并赠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教师充满谢意的表白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又促进情感交流的升华。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因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要求: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教学目标:
1、用纸盒及多种材料制作一栋小屋。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
教学重、难点:
1、是否敢于想象。
2、是否敢于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具学具:剪刀、彩笔、胶、纸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绘画工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回忆、讨论、交流你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喜欢童话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他又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2、发展阶段:
(1)小朋友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的建筑师吗?你想拥有一套漂亮精致的小房子吗?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瞧!我们做的房子有多棒:有几十层的摩天大厦,也有精致典雅的花园别墅,有古老的欧洲城堡,也有现代的高科技小区,居民公寓等,它们色彩鲜艳、造型丰富、配上各种小巧的环境布置,真是太有意思啦!
(2)想一想画出你想要的房子的外形、结构。
a、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b、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c、门和窗的造型: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大玻璃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各是什么形状的?安装在什么的地方?门窗是不是需要打开?从哪里打开?
d、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设计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等。
注意点: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设计一组房子时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谐
(3)做一做
a、先做房子的身体,画好门窗后先剪制门窗,再粘贴身体。
b、根据房子身体的形状大小来制作屋顶。
c、添加其余部分或装饰房屋。
d、选用一张彩纹纸作为底板,将房子贴在上面。
e、有兴趣还可以给房子周围布置一些小设施,组成一个社区。
三、学生作画,老师辅导:
布置作业: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生: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课后拓展:请学生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