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不仅是分享个人想法的文本,也是记录当下感受的最佳途径,心得是我们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一种文章,主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乒乓课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乒乓球学习心得这学年的体育课结束了,也标志着我从此不用在接受体育课的折磨。哈哈,真是值得庆贺!――题记乒乓球学习告一段落了,一年的课程划上句号了。今年的学习,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说实话,我这人是体育弱者,平时也不喜欢体育运动。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别人简单的体育考试,于我而言,可是天敌。尽管如此,我平时还是热衷体育赛事的,篮球,排球,体操,跳水,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其中最喜欢的就是乒乓球了,它虽小巧玲珑,却玩转天下。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下地位,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吧,总有难以言表的自豪与欣慰感。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马林,王厉勤还有王楠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乒乓球健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乒乓球的力量美,运动美。
让我感受到运动的无穷乐趣。所以当时选修体育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乒乓球,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的乒乓球知识。虽然很小就接触乒乓球,真正系统学习,却是在今年的体育选修课。
我们今年的学习,理论和实战练习,穿插进行,一年下来,乒乓球的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对于乒乓球的规则打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我们最初是学关于乒乓球的历史,还有基本的规则。接着就是发球练习了,推球和攻球。我这人球感一般,推球正好锻炼我这方面的能力。老师示范,从握球拍,接球,身体姿势,打法。然后我们便在球台上长牙舞爪了,刚开始大家都找不到方向,球满场窜动。一节课下来,往往没打几个回合,倒是因为频繁捡球而累得满头大汗。
课后,我便在寝室,练习接球,握球拍。接下来的课,我仔细模仿老师的动作,请教同学,慢慢地球感增强,不再笨手笨脚。球技也不快不慢地提高,从过去的一味东西接球,到处变不惊,也学会了搓球,拉球,打直线球,发旋球。记得有一次,我和搭档,尝试打拉球,发旋球,两个人刚开始,配合得不是很有默契,打得很糟糕。
旁边的同学和老师,耐心给我们指导,指出我们的错误动作,帮我们纠正,给我们示范。经过练习,我们渐渐熟悉,越来越顺利。期末考试,当然是顺利过关,我觉得第一学期收获很大。寒假回家,我又把乒乓球练习落下。这学期一开始,老师要求我们打轮回比赛,由于多日不练习,再加上我那几天状态都不佳,而且接触的是新手,成绩并不理想。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打法,有的善于攻击,有的喜欢声东击西,有的擅长发球,花样百变。
我经常被搞得摸不着方向,往往是还没找到感觉,就已经被淘汰了。虽然这些比赛,我输得一塌糊涂,但是我却学习了不少的知识。后来,我仔细总结了经验,观摩他人打球,认真练习,期末考试也顺利通过了。
一年下来,虽然我的水平和职业运动员相差甚远,但作为业余爱好者,而且学习了一年,我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觉得乒乓球虽然不像篮球足球那样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但同样需要平和的心态。难怪每次看球赛的时候,解说员还有教练总是会提醒球员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躁,不怕输。我觉得不论是训练过程还是比赛,都要排除私心杂念,既然在打球,就不要考虑作业,电影等其他无关的事,一心一意打球。也不要太注重自己的动作是否潇洒,更不要因为怕失分,而畏首畏尾,不敢尝试学习新的打法,怕丢脸。奥运冠军也有失误的时候,他们平时练习也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动作。
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害怕失败,要有上进心,虽然我们不是这方面的天才,但通过努力,我们一样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像我,体育运动没有任何天赋,但我坚持下来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这门课程的考核。最后,关于对老师的评价和一些建议我觉得估计是人数比较多,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指导,我个人只有被老师“光顾”过一次。班上还有些同学到期末结束时,还只是学会推球,而且很生疏。希望老师在上课时,多给予我们些指导和理论知识的介绍。
不过还是感谢老师,给我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另外,我觉得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乒乓球馆的球台数量有限,30个人只有六张球台,显得有点拥挤。五一所和三教那边的乒乓球台也经常人满为患。乒乓球课结束了,现在觉得很不舍。以后有时间,我还会继续练习。因为通过今年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乒乓球的运动美感。而且也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的方法。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是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习了解的。
说实话,我这人进行不了大运动量的活动。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别人简单的体育考试,于我而言,可是天敌。
尽管如此,我平时还是热衷体育赛事的,篮球,排球,体操,跳水,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其中最喜欢的就是乒乓球了,它虽小巧玲珑,却玩转天下。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吧,总有难以言表的自豪与欣慰感。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马林,王励勤还有王楠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乒乓球健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乒乓球的力量美,运动美。让我感受到运动的无穷乐趣。所以当时选修体育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乒乓球,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的乒乓球知识。
我们今年的学习,理论和实战练习,穿插进行,一年下来,乒乓球的水平可谓有了不小的进步,对于乒乓球的规则打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
我们最初是学关于乒乓球的基本的规则。在接下的课中我们依次学习了发球,推挡球和正手攻球。我这人球感一般,推球正好锻炼我这方面的能力。老师示范,从握球拍,接球,身体姿势,打法。
接下来的课,我仔细模仿老师的动作,请教同学,慢慢地球感增强,不再害怕。球技也不快不慢地提高,从过去的一味东西接球,到处变不惊,也学会了搓球,拉球,打直线球,发旋球。记得有一次,我和赵举刚,尝试打拉球,发旋球,两个人刚开始,配合得不是很有默契,打得很糟糕。旁边的同学和老师,耐心给我们指导,指出我们的错误动作,帮我们纠正,给我们示范。经过练习,我们渐渐熟悉,越来越顺利。
这学期到中段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打轮回比赛,一到比赛的时候状态发挥不出来,而且接触的是高手,成绩并不理想。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打法,有的善于攻击,有的喜欢声东击西,有的擅长发球,花样百变。我经常被搞得摸不着方向,往往是还没找到感觉,就已经被淘汰了。记忆中,我跟赵举刚打过好多次了,但是每次都输了,他打球很有耐心,很少有失误,而我就不行了,不过关键时候顶不住,还有一次和卢静云打,他的发球很难接,一直适应不了,加上自己没耐心,很快就输了,那场团体赛,我作为第二单打就输了两场,最后导致输掉了整场比赛,但是我的队友,李孜信,陈林龙没有责怪我,反而鼓励我,打好后面的比赛。
打好乒乓球,简单吗?肯定不简单,练好乒乓球,简单吗?回答肯定也是否定的。
特别是对于我们业余球友来说,打好乒乓球、练好乒乓球根本就不是一个“难”字所能表述的,打好乒乓球、练好乒乓球简直就是世界上最难的运动!
不是吗?我们业余球友只是出于爱好,出于锻练身体才打乒乓球,与他们专业运动员相比,我们业余球友有工作、有家庭、有应酬,打乒乓球只是闲暇无事,挤时间才能打上一会,练上几回,与专业运动员吃完饭睡好觉,没有其他的事就是打乒乓球、练乒乓球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何况他们专业运动员在习练乒乓球的时候,有教练指导,有陪练作陪,哪怕是出现一丁点问题,都会有人给你指出来,都会给你及时纠正的办法,所以说,我们业余球友打好乒乓球,练好乒乓球,打到练到如同专业运动员一样的水平和能力,真的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你还说练好乒乓球就这么简单,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你上篇贴子还说实实在在的涨球实用方法是多练,这不是矛盾吗?
其实呢,打好乒乓球与练好乒乓球还是有区别的,打好的前提是练好,练好乒乓球还真的没有那么复杂,还真的就这么简单。
当然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不是每一个人所能想到和做到的,要不怎么会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是贡献,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是笨蛋”这样的俗语呢?
对于我们业余球友来说,练球并非要去俱乐部,练球并非要有球台,也并非要有球友陪你练,只要是你想练,只要是你有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练球。
比方我,办公室办公桌里有球拍,家里有球拍,就在我写贴子的电脑旁就有球拍,车上有球拍,俱乐部里有训练拍。在办公室里只要是没有人,我就拿出球拍挥几下,就在我写贴的空隙,累了或者想些东东,我就随手拿起球拍比划几下。
看电视可以边看边挥舞,看乒乓球比赛时,可以边看边比划,坐着可以练手法,空间大了可以练手法和身法,条件许可,手法、身法和步法可以一起练,车子上有球拍,遇到有球台的地方可以随时拿出来打、可以练,没有条件你出发住着宾馆一样可以拿着球拍练。即便是没有球拍,都没有关系,徒手一样可以练。
当然这样练必须要有针对性,如果你正在学台内拧拉下旋球,你这一个阶段徒手或者拿着球拍练的主要内容就应该是台内拧拉,如果你正在习练拉下旋球,你这一个时期就要多练拉下旋球的'手法、身法和步法。
当然这样练要想有好效果,还需要十分注意是你在练的时候,心中要有球,你要想像着在拧拉、你在正反手拉各种类型不同落点的下旋球。如此这般,虽然练球的效果肯定没有专业的那种有场地、有设备、有条件的效果好,但是这样练总比不练要好了很多,积少成多,你一天下来,无论练习哪项技术,训练量都可以过几千,甚至过万。
快乐的寒假过去了,在这个假期里,让我最难忘的事就是学打乒乓球了。
放寒假的第二天,妈妈陪我去体育局报名--学打乒乓球。那儿离我家不远,步行大约需要20分钟吧。我的教练姓崔,长得高大魁梧,戴一副眼镜。他先让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家做准备活动,接着亲自教我们拍球、托球。这两样都不是问题,最难的就是颠球了。开始,我只能颠几个,经过教练指导,现在已经能连续颠400多个球了!
崔教练经常让我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跑楼梯、交叉步、捡球、摸桌角、托球等。很快我就学会了挥拍、正手发球、接球等技术。因为新来了许多学生,我们的队伍一天天壮大起来,我也成了老队员,教练让我指导后来的队员压腿、挥拍呢!因此,我很得意。
无论天气多么地恶劣,我都会按时来到体育局练球。下大雪那几天,只有我和张博文两个顶风冒雪去体育局坚持学球。我和张博文已经学到了反手打球,有时,一发球,我的胳膊就会架起来,教练多次要求我放松,摆好架势,可我却做不到,因此影响了技术的提高。我的下一个努力目标,就是决心克服困难,改掉这个坏毛病,练好反手,尽快提高打乒乓球的技术。
我每天在体育局度过两个小时,每天都要练习挥拍、发球、接球等,虽然重复这些动作要消耗大量体力,但是我感觉很快乐。因为这样我不仅学到了打乒乓球技术,也收获了友谊;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也磨练了我的意志。
在练习打乒乓球的日子里,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将会把乒乓球这项运动一直伴随我快乐成长。
各位乒乓球友好,我是乒谈。
最近这两天,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推迟上映、上映然后又改档,一时间冲上热搜,甚至很多篮球领域的大v都来蹭热度。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我最关注的一个点是:谁来演瓦尔德内尔?作为世界乒乓球的代表性人物,老瓦本人的形象过于经典,没有人能够演绎出那种亦正亦邪的感觉。
关于谁是世界乒乓球的goat,一直很有争议,但我从来都是坚定地认为老瓦当之无愧,无论是球场上的造诣,还是球场外的推广,后人都只能望其项背。
我妈从来没看过乒乓球比赛,也不懂,但是当看到老瓦的打球视频,我问什么感受,老妈回到:“轻松”。
短短的两个字,就是大多数人对于老瓦打球的感觉。那些原本很费劲的动作,经过老瓦的大脑和身体加工,就变得轻松、优雅,吸引着很多人爱上这项运动。
这,就是乒乓球的魅力,也是老瓦对于这项运动的贡献之一。
20年前,大概是2001年左右,孔令辉已经完成大满贯。老瓦来到中国,孔刘二人做东,邀请老瓦到三里屯酒吧小聚,三位大满贯贡献了第二张经典合影。
酒过三巡,老瓦道出了他成就辉煌职业生涯的秘诀:“规则和器材的的改革,对我有影响,但是不至于很大。因为我的乒乓球是一种哲学,哲学这东西最不容易过时。”。
我相信当时刘国梁真是受到了触动,毕竟他是属于特长打法,对于器材和赛制的依赖要远远比其他人大,这就是为什么他27岁退役,因为没有发展空间了(本来刘国梁还想打北京奥运会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还有2个月就满39岁的老瓦,在单打比赛中淘汰了马琳和波尔,后两者都是当打之年的巨星。
在我看来,老瓦真是领悟了乒乓球的真谛,其实生活的真谛就是哲学,这是最为高深的智慧。到了哲学范畴,无论是乒乓球也好,武术也好或者其它什么也好,都只是具象化的形,而这些形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道,也就是哲学。
如今,很多专业运动员或者业余运动员,打不出乒乓球的魅力,其核心原因,就是执着于具体的术,而不培养更加高深的道,包括国乒的很多球员都是如此。
因此,领悟力较强的朋友们也已经懂了,如果你想打好乒乓球,不仅仅要重视日常的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思维拔高到哲学角度,去观察、思考,在反复的实践中找到生活的真谛,这是高深的智慧。
如果有必要,真的建议大家学习一下哲学,包括中国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这是老祖宗们的智慧,精华!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商学院mba
10月9日晚,随着男团决赛的最后一拍落定,2024年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3比0战胜德国队实现十连冠,第22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前一天,国乒女团零封日本女团实现五连冠,第22次捧起考比伦杯。
在赛场的解说席上,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乒乓球世界冠军、长江商学院mba22级上海班同学许昕。整场比赛,许昕金句频出,赛后还被顶上了微博热搜。
在乒乓球赛道上,他是刘国梁眼中擅长沟通的“世界最强双打型选手”,赛场之外,他也正在探索从专业运动员向组织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国球运动。
如今,他已在长江商学院mba开启一场与自己的全新竞技。
分享 | 许昕
来源 | 长江商学院mba
许 昕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
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亚洲乒乓球联盟副主席
长江商学院mba22级上海班
“国乒喜剧人”、“乒乓艺术家”、“大蟒”,这些都是粉丝们对许昕的昵称。
拿过二十多个世界冠军的许昕,在赛场上与对手厮杀拼搏毫不手软,私底下却是个乐呵、“爱唠嗑”的人。这是他的相处之道,更是他的学习窗口。
许昕在幼儿园时代就被选拔进乒乓球训练营,从此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孩童时“我要当世界冠军”的稚嫩发言,如今早已成为现实。
对乒乓球事业的热爱以及世界冠军所承载的荣光,都让他自觉肩负起了推广乒乓球的使命。一直以来,许昕都致力于让乒乓球在国内外的桌子上“打响起来”,但如何才能融合乒乓球的趣味性和专业性以提高国民参与度,以及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是他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探索的过程中许昕逐渐意识到学习与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想要丰富自己,在其他领域有所输出。因此,他选择进入长江商学院mba项目深造学习。
在乒乓球赛道上,许昕凭借超强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跑在绝大多数人之前,如今,他即将在长江商学院mba开启一场与自己的全新竞技。
独特的左手直板打法让许昕成为双打配对的最佳人选,但除了“黄金左手”,善于沟通更是许昕双打中的最大优势。
多年的比赛经验让他深刻体会到,单打和双打最大的区别在于搭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而运动员大都不善言辞,即便是双打搭档也往往缺乏沟通。
作为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一股欢乐清流,许昕从小就是个“话痨”,很喜欢和别人聊天。开朗的性格让他在队里拥有不错的人缘。无论教练、领导还是队员,许昕都能和他们聊到一块去,快速打成一片。
通过交流,许昕能快速发现双打搭档间的优势与问题,并用合理的方式去弥补不足、发挥各自优势,因此许多队员也很乐意与许昕组队双打。
刘国梁教练曾将许昕称为“世界最强双打型选手”,充分肯定了许昕的实力。
球场上的许昕总是表情严肃,他目光如电,身影如箭,无论多么难接的球,他总能死死咬住,然后用那些让网友们高呼“神奇”的动作,将球精准地打到对方台面上。
这些神奇操作的背后,是许昕作为少有的左手直板运动员对乒乓球的热爱与执著。
相比横板,直板打法上手快,但专业技巧更多、难度更高。
在简化乒乓球打法的大背景下,每一次国际乒联的规则变动对直板选手的冲击都比较大。这使得目前使用直板的专业运动员可能还不到十分之一,横板则成为主流打法。
作为使用直板的“另类”选手,许昕需要自己不断研究和适应新规则,摸索出合适的训练方法。
在乒乓球历史上,许昕用自己的坚持刻苦,续写了不一样的直板辉煌,让这个因规则改变而遭弱化的技术没有被冷落和遗忘,反而用“艺术家”的姿态传承下来。
如今,当走在中国大街小巷的乒乓球场上,你总能看到一两个直板爱好者,享受着乒乓球带来的乐趣。
乒乓球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小球运动,运动员的每一次心态波动,都可能影响到挥拍的角度与力道,从而使技术动作变形,无法打出理想的效果。
因此在世界顶尖赛场上,乒乓球运动员之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对抗,更是心态上的较量。
许昕常年面对着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经历过诸多考验和挑战,练就了强大的自信和绝佳的心态。
2019年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为了锻炼抗压能力,许昕经常一天要参加两三场甚至五六场比赛。
如此强的比赛压力没有打垮许昕,他总能交出令人惊讶的成绩。那一年他一共拿下了21个冠军,包括19个单项冠军和两个团体赛冠军。
与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的对决让许昕的印象尤其深刻。当时他在手腕有伤、形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直没有放弃,在现场球迷们的呐喊助威声中顽强应战并最终击败对手,这也成为球迷们心中的一场经典之战。
随后疫情突然来袭,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加上搭档的伤病问题,这些场下的不可控因素让许昕也陷入了挣扎和焦虑,他一度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但许昕经受住了这些挑战。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许昕与刘诗雯的搭档错失首枚混双奥运金牌,成为舆论的关注点,但身处风暴中心的许昕却显得十分冷静。
“我需要去反思和总结这场比赛,把责任都担了,然后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心态去备战后面的比赛,这才是当时的我应该去做的事。”
在接下来的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由马龙、许昕和樊振东组成的中国男团顺利拿下男团冠军。
东京奥运会之后的全运会上,许昕与刘诗雯摘得混双桂冠,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他们的正名之战,但对许昕来说,无论是奥运会混双的遗憾,还是全运会中的重新登顶,都只是漫长生涯中的一场比赛。
赢了就享受欢呼,输了就重新来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管是赢还是输,只要从领奖台上下来,就要从零开始,这是中国乒乓球的一种精神”。
如今,许昕的身份更加多元,除了荣耀的乒乓球国手和世界冠军,他还是亚洲乒乓球联盟副主席和两个孩子的父亲。
多重角色之下,许昕非常在意与家人的相处时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已经缺席了太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去年九月全运会期间,许昕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他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今年由于上海疫情,许昕有了更多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机会。
“当我现在离开家去训练时,孩子总是恋恋不舍”,对他来说,孩子的依赖也是一种新的“荣耀”。
2021年10月当选亚乒联副主席后,许昕开始从更高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乒乓球这项运动。
“新的身份(亚乒联副主席)要求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多元和全面——不仅要关注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更要思考如何为乒乓球的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这项运动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乒乓球普及度不高的国家、地区和群体去更积极地推广乒乓球。
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怎样进一步提高乒乓球在国内的普及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毕竟现在青少年有很多运动项目可选。
“国球必须是全民运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国家队的成绩好。”他已经在和团队做一些尝试。
在他看来,“只做乒乓球的创意是局限的,在多元化的同时,也要从专业的角度提高基础性训练。”
而如何将基础训练与新鲜感有机结合在一起,许昕期待用自己的专业去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越来越多参与到乒乓球推广的过程中,许昕意识到从专业运动员向组织管理者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他发现“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在更大的范围里传授给别人,这是门很大的学问,而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重要的一环。”
同时随着与各行业精英和企业家的接触不断增多,许昕也产生了想要继续学习、充实自己的强烈愿望。
“除了在乒乓球方面,我也想在其他领域上有所输出,我需要让自己更加丰富多元。”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许昕了解到长江商学院mba。他决定迈出自己的“舒适圈”,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中开拓视野、提升思维。
长江mba同学的平均年龄是33岁,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而压力和焦虑是这类人群绕不开的话题。
在运动员生涯中,许昕训练出超强的心理素质,反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许昕希望能够站在一个专业运动员的角度,去分享如何抗压以及调整心态的经验。
“练竞技体育带来的好处是,对目标性的东西会持之以恒地付出和努力。”
在全新的“赛道”上,许昕也将带着这种韧性和冲劲,开启一场全新的“竞技”。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