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经常性地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为了老师们更好的教书育人,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一分二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概念的基础知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分一分(一)》则是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进而引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概念——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突出一下几个方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通过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同时,师还要求学生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彩纸用于涂色、折叠等动手操作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了数学、体验了数学。
教学目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课本第-页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用开火车读,做送信的游戏,猜字谜等多种方法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共同做组字,组词游戏。
如:口—合—哈(哈欠);门—市—闹(热闹)
(一)整体观察,找出规律。
(二)按照规律,有代表性地指导哈、闹、迟三个生字。
(三)师范写,学生跟写。
(一)读课文,小结。
(二)拓展练习。
1、课文开头老师讲的《一分钟》的'故事中,那个年青人通过本杰明的教育,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把握住生命
的每一分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一生”的道理;课文中《一分钟》的故事,也使我们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模仿这两个《一分钟》的故事,也来编一编第三个,第四个《??
分钟》的故事呢?
2、元元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元元明天会怎么做呢?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
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3、学生自主选择《一分钟》或《元元的明天》,编写故事。
4、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
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
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
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
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
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时间就是金钱。 ——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英)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单元的教学,我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的主题图,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实 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在本单元应用题方面,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其一,条件和问题分不清,算式中的除数和商会颠倒位置。其二,数量关系分析得不透彻,当乘法和除法题目都出现的时候,分不清什么时候用乘法解决,什么时候用除法解决。针对这两点,我在练习课上,重点让学生多对应用题分析条件和问题,并理清每道题的数量关系,使他们熟练掌握及应用本单元知识。
入学才一个星期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让学生把一些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采取教、扶、放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感知分类的好处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再给定分类标准让孩子分一类、分两类乃至分三类;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如夺红星、闯关等,激励孩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容易出现漏分和重复分的现象。
2、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固定,同一题一会按颜色分,一分按形状分。
3、学生说分类标准时,能感知标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标准。
针对问题我思考如下对策:
1、教会学生每次按一类逐个去找,只记一个目标。
2、提醒学生按颜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状,讲清怎么固定分类标准。
3、可以找不同,确定分类标准,再学说,同桌互说,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说标准的过程,教师同时多提问,多指名进行强化。
之后的练习教学时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学生出错现象大量减少,效果较好。
四月十五日在下孔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我认为这一节课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离一节成功的课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节课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构建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猜谜语引出苹果,通过分苹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2、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写半个字,画半个图形等等一些方法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最后我有又以分苹果游戏让学生回归生活。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差,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由于怕任务完不成,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有幸参与到课程改革的行列之中,幸运地与新世纪小学数学结缘。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也曾迷茫过、失败过、气馁过,从陌生到熟悉,从彷徨到坚定,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磨砺中坚定。渐渐地,我们自身发生了改变,孩子们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通往培养研究型、思想型、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下面我就结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和收获。
起初我们要讲哪节课,上来就直接看那节课的内容,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教材中好象就那么点东西。就课论课,我们的视角是有局限性的,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具备“大数学观”的思想。
如《分一分(一)》这节课,综观北师大版整个教材来看,平均分是除法和分数的基础,除法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分数则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数学习是除法的延伸,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对“被除数÷除数=商”理解不深,而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理解除法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另外,分数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是被安排在两个学段中进行的,三年级是初步认识分数,五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可见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在每节课中重视分数的含义理解,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这样分析后,整个分数的脉络就很清晰地印在脑子里。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不管是讲分数的意义,还是今后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等等,每节课我们都离不开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要逐步加深学生对三个基本内容的理解,即“一个整体,平均分,取几份”。
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觉到“就课论课”和“大数学观”的本质区别。树立了全面的“大数学观”思想,我们的视角开阔了,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上也会应对自如。
图多了,书上的公式、例题哪去了?什么是分数,什么是面积?一节课就这几幅图,什么意思啊?起初刚上岗的我拿到教材后满脑子的问号,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突,甚至有些抵触的心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加深了对教材内涵的理解。
再来看《分一分(一)》这节课中“引入分数”这部分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但教材中并没有呈现分数的概念,而是通过分苹果引入分数,并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半该怎么表示?刚开始看到这些,我觉得直接介绍分数1/2多简单啊,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现在的我慢慢地明白了编者的意图。教材是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并能实际操作的分物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了解在平均分一个物体时,如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该怎么办?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体会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分数。并且试图让学生经历从运用自己的符号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分数的过程。
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钻”。教材中每一幅图、每一句话的编排,放的位置都是有目的的,备课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更好的教学生。
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我们要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逐步渗透给孩子。目前一部分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数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应做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还是来看《分一分(一)》这节课中“引入分数”这部分内容。开始备课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充分创造分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只是走了个过场,接着就解释1/2的意义。试讲后觉得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分数的意义。几次对比后发现,教师在“创造分数”这部分花费充足的时间,对后面分数意义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来表示一半,如画苹果,涂出它的一半;画一个圆,涂出它的一半(由画苹果到画圆,已经由实物抽象成符号)等等,并解释图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创造数来表示一半,引入数学符号1/2。先让学生猜想1/2的含义,学生经过冥思苦想后得到的答案,再跟老师的讲解做对比,找出不对的地方,印象会更加深刻。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1/2的例子,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将数与形更好的结合,从直观到抽象过渡。通过他们充分地想象、发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位教师拿到的教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教师的课人云亦云,有的教师的课就能那么深入人心呢?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脑筋。那该怎样挖掘教材?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