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6篇

 2025-01-17 01:33:41

摘要:心得体会是知识的转化,是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实际生活的过程,心得体会是对人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审视,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1在西方发

心得体会是知识的转化,是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实际生活的过程,心得体会是对人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审视,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1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视的,这一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做相关实训并完成单片机实验报告,在实验的形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从单片机实验心得中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大量的经验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教学中选用 inter公司的mcs-51),要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中汇编语言各种基本语句的意义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其他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中断等接口技术。使学生从硬件软件的结合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掌握单片机的应用。

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认识、基础、综合3个阶段。以往的单片机实验是进行软件的编制和调试,与实际应用中的硬件电路相脱节。使学生缺乏硬件设计及调试分析能力,对单片机如何构成一个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缺乏认识。单片机实验板,通过计算机连接仿真器在实验板上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一起调试,

软件的`修改也非常方便,软件和硬件调试都通过后,把程序固化在 eprom当中,插上8051单片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实验板的构成及基本功能

单片机实验板,它由 8031、8155,eprom2764,max232键盘及显示器组成。其中8155 片内有256个ram单元,接6个7段码显示器和8个按键作输入。串行口连接max232串行口转换芯片,p1口留出作为一些控制量的输入输出用以扩展使用。在实验板上可编写键盘扫描程序、显示程序、时间的设定及计时程序、从键盘上输入两个加数或减数显示结果程序、位变量的逻辑运算程序及串行口和上位机通讯程序等,还可和其它课程相结合,进行实验。例如,《电子测量》课程中各种频率的测量,可通过8031单片机 p1口输入被测量,由单片机来进行检测和显示,把几门课程结合在一起学习,使课程有延续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p1口通过插座引出,也可外部扩展a/d d/a 等其他接口芯片,以构成新的应用系统。

单片机实验板的衍生功能

此单片机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板是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有键盘输入和显示输出,在这个基础电路上通过p1口对不同检测或控制对象还可衍生出各种应用来。例如:时间的设置及显示、温度的检测及控制等,在此实验板上,编写相应的软件即可,否则,只在计算机上模拟调试软件,则无法了解单片机接口中各种控制信号的使用。还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单片机实验报告中都要体现出来。

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3

最近一两年冒出了很多名词

——比如“大概念”、“大单元”、“深度学习”……

其实,王珏老师并不太关注这些新概念

因为只要在教学领域,

无论多么新、多么高大上的概念

要想落地、取得成功,都必然要落到“学习科学/学习理论”上。

因此,王珏老师提倡的是:

就“深度学习”这个理念来说,

各种表述多如牛毛,

当然很多表述也很有道理,比如:

美国卓越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进行了如下界定: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是深度学习:

休利特基金会对深度学习做了如下界定:

——说什么的都有,都很有道理,就是感觉很乱,头绪很多……

本文王珏老师就带领大家追根溯源,

梳理一下在理论研究领域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

大家不妨看看是否有助于理解“深度学习”的实质。

深度学习来自于四方面的理论研究,有三种“深度”:

【一、深度学习方式】

这是来自于瑞典的学者f. marton(马飞龙)教授在1976年进行的一次实验(他提出的“变易教学法”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效)。

该实验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在开始阅读前告知学生,在阅读完成后将会针对文章进行提问。

于是,学生中明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把关注焦点放在文章主题上,尝试理解和反思;有的学生则把关注焦点放在有可能作为测试题目出现的碎片化信息上,尝试记忆全文。

marton把前者的学习方式称为“深度学习方式”,把后者的学习方式称为“表层学习方式”。

二者的核心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高阶知能”,可以理解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分析”、“评价”、“创造”)

深度学习方式追求的是知识的“意义”(因此我将其称为“意义学习”,他和奥苏贝尔所提的“意义学习”相当接近,因此我将其称为“意义学习”),表层学习方式追求的是知识的“事实”——也就是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

无论是marton、还是奥苏贝尔,他们所提出的“意义学习”的内容,都是:将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经验建立关联。但只有这一点还不够,王珏老师认为至少还需要加上“知识之间的(全部)关联性”,以及“大观念/大概念”所提倡的:专家思维方式/学科思想方法。

【二、深度理解】

关于深度理解,有两项理论研究。

“深度理解”的第一项理论来源,是美国课程研究者wiggins(威金斯),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书中,所提出的“知识的构造”:

在上图中,位于最表层的是“事实知识与个别技能”,然后是“能够迁移的概念”和“复杂过程”,最深层的是“原理与一般化”。后两层构成了“持久理解”。

“持久理解”是对“学生在忘记了具体知识细节后,还剩下什么”的回答,这种“持久理解”位于“学问的中心,能够迁移到新情境中”(wiggins)。

所以,第一项关于“深度理解”的理论研究,就告诉我们:

而一旦以“迁移”为目的,学习就会相当复杂。因为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无穷无尽,而且有的与学生学习到的形态完全一样,有的比较接近,有的看起来似乎完全不相干——这就是“近迁移”或“远迁移”。

学生要想对知识建立“深度理解”,就必须要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迁移的“距离”越远,学生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就越深刻!

事实上,很多老师所反映的“一学就会、一用就慒”,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问题情境发生变化,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与情境建立起关联性而导致的!——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实质的理解深度不足!从这一点来看,“深度理解”的理论研究是非常有实践指导价值的!

关于“深度理解”的第2项理论来源,是芬兰的学者engestrom(恩格斯托姆)提出的“学习环”(learning cycle)理论。

学习环理论是描述学习活动的过程的,由6个环节构成:

其中,“动机”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与既有知识经验产生的矛盾

“内化”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王珏老师称为“输入式学习”)

“外化”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王珏老师称为“输出式学习”)。

外化既包括与他人的口头交流,也包括解题、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在外化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对知识进行重构(“批判”)。

由于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以及语言对于思维的承载作用,显然,“外化/输出”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要高于“内化/输入”的深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多开展“外化/输出”,显然有助于达成“深度理解”。

——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排除“内化”过程、直接开展“外化”,则是完全不成立的。

“内化/输入”与“外化/输出”是紧密相合在一起的:没有内化,也谈不上外化;没有外化,内化则很可能是浅薄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合理地设计和搭配“内化/输入”与“外化/输出”活动——而非单一强调“外化”,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也昭示着:

【三、深度参与】

关于学生的深度参与,有两种描述角度:

其实,无论是“动机”、还是“主动性”,都不是新鲜事,一直是老师们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各种方法、技巧也有很多。

显然,动机+主动学习也都是“深度参与”的必要因素。而且,只有当二者同时发生、并能开展深度的交互作用时,才会制造出令人痴迷的、身心一体的巅峰体验——“心流”状态。

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心流状态下,人们往往会感到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

心流是由美国学者、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心流之父”)。

事实上,“心流”状态,就是人脑对于自我付出努力、应对挑战、取得成功的“自我奖赏机制”!——这种“自我奖赏机制”就对于大脑来说,就是最为深刻的“内在动机”,这一点在我的《学习科学》课程中有充分地阐释。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一大贡献,是他深入地研究了“心流”的发生机制(如下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心流通道”的发生条件是非常狭窄的,它只能发生在“一定的挑战度”和“较高的技能水平”的动态匹配之中。

——挑战度相较于技能水平太低,学习者会感到“无聊”,而感到心不在焉、没有任何兴致、最终放弃;

——挑战度相较于技能水平太高,学习者会感到“焦虑”,而且会因无法完成挑战、而情感受挫、逃离学习。

因此,想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尤其是激发大脑自我奖赏的“动机”),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可不仅仅只是学生具有“主动性”就能实现的……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孩子的主动性、孩子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孩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方式与期待、老师布置任务的适切程度(针对每个个体)……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有点“可遇而不可求”的意思。

这也是我家孩子在初二时跟我说,他经常在学习时能体会到“心流状态”,我感到狂喜、认为他能成为“学霸”的原因!

不过,心流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过体会。比如,看一本优秀的小说、或者一部优秀电影、听优秀老师“讲课”,往往就会产生“心流”状态——这同样是由于老师能够在“知识的挑战度”和“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水平”之间,能有效地搭建出一条“通途“!

谁说,教学不是一门艺术呢!

谁说,“深度学习”与老师的教学无关、能完全由学生个人实现呢!

(本文中对“深度学习”的理论解读,主要参考了《深度主动学习》一书,特此鸣谢!)

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4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创设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前我国航空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出兼具服务及管理技能的高素质航空人才。

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民航承担着重要的民航运输业务,近年来,国航、南航、东航等国内一线航司,与相关运输企业及小型航空公司实现了协同发展,行业态势日益猛进。民航强国的发展形势下,航空服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管理能力,才能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所提出现实要求。航空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外部形象一定程度上会对航空公司产生影响,相比来讲职业素养及综合能力更适用于评判航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主要包括仪态仪表、服务态度、职业操守、语言表达、临场应变、人际沟通、协调组织以及日常工作中所需的各项能力。

基于我国航空业发展现状,航空服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可概述为以下三点:第一,回归到服务业的本质与内涵,外在形象既要保证高雅端庄的姿态,同时也要兼具风度及亲和力。除此之外,在服务过程中应依据不同乘客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服务技巧,使乘客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第二,注重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当今国际航空密集的大环境下,航空服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相应的跨文化知识。以飞往纽约的航班为例,航空服务人员不但要熟悉美国的风俗人情、国家背景和社会环境,还要了解各类飞机装备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因而,航空服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知识储备量也同样极为重要;第三,强调服务人员的外语表达能力。要求航空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可以无障碍同外国乘客进行沟通交流。

校企深度合作是强化提升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有力手段。具体而言,制定符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关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需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提出针对性优化意见,此外还需明确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标准,依照能力标准进行课程设置,进而提升校企合作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在制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时,院校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理论同实践协同提升,引导学生学习到本专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借助日常学习实践以达成社会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要求标准,大幅缩短学生就业角色转换周期,从而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通过校企合作,各大院校可借由合作企业邀请航空公司专家或管理人员,召开教学研讨会以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着力将人才培养方案同航空服务岗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要求相结合,规范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考核指标,借由校企深度合作以实现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构建。

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讨,务必依据课程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以此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例如在双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语言交流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入学习。强化师生交流互动,便于学生发表自身看法,构建和谐高效的师生关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创设学生自互评或教师点评,借由积极正向的学习指导,推动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创设虚拟环境以此开展教学实践,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例如进行航班预订、商品贩售、突发事件处理等,便于学生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为后续就业打好坚实基础。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既可以使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得到充分彰显,同时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直观性和互动性。

各大院校可借由校企合作,邀请业内专家或航空公司员工同专业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交流,沟通岗位经验,展示专业技能,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明确航空服务岗位所需的职业标准同工作职责,提高自身学习意识与实践意识,以此提升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其次,开展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各大院校可定期为专业教师安排集体培训,或深入航司内部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专业教师可以准确把握航空服务实务技巧,以此提升教师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或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引导作用,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趣味课堂,以此提高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优质课程与必修课程进行网络化,借助校园学习平台分享教学课件及教学方案,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为了丰富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各大院校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并与我国航空业发展趋势和航空公司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制订三方人才培养计划,还需由相关企业及管理单位确立人才培养计划的可行性,便于学生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职业素养,强化职业技能。

为了提高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航空服务水平,相关院校应着力创建实训基地,以便开设各类实践培训,提高专业教学先进性、实效性与针对性。各大院校可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还原建立高标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设真实的日常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增进岗位认知了解的同时,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修养。例如,各大院校可以借由实训基地开设机舱实践,学生在模拟机舱环境下能够深化理论实践,进行礼仪训练或规范机舱服务流程;而在安全训练室内,学生们可以实地操作安全检查仪器,将日常理论所学进行实践运用,沉浸于真实工作氛围中;在化妆训练室学生可依照教师所提出的妆容要求进行实践,掌握不同岗位所需的妆容要求。除此之外,各大院校还可依据资金情况及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建立其他教学训练室,例如值机室、咨询台等,在创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管理者也要按照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引进相应的器材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职业气氛,同时也可借助专业器材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确保理论认知同实践操作的高效联系,从而提高专业学生对航空服务岗位的适应能力。

作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专业课程体系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般而言,在构建某一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教务管理者需要对就业前景、岗位内容进行全方位了解,并对其所涉及的工作要求进行细致分析,结合岗位需求及职位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企业和各大院校教务管理者应对航空服务岗位工作特性进行梳理分析,互相协作,共同制定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务必涵盖专业基础类课程、实践操作类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以及企业实训类课程。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应综合考量这专业课程的总体架构,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尽管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中,基础课程更为重要,但也应适当地控制其教学比重,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设计实践课和理论课时,还应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所具备的实践性属性,应适时把控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

各级院校管理层要构建教育同督导相结合的教学机制,及时组建督导管理小组,将学校同企业的共同教育思想融入到管理队伍中。督导管理小组管理者应由学生干部、企业驻校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校内部辅导员组成的,以分数的形式对专业学生进行评测,包括宿舍卫生、个人内务、礼仪举止、着装规范、仪容仪表、学习成绩等,对专业学生进行规范化、全面化考核,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能提高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同时,各级院校应建立适用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为核心,对其工作性质与工作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估。

在进行专业能力评定考核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将终结性考核和流程性考核相结合,不能仅仅强调某一项,或侧重于考查某一部分内容。在完善教育评估和评价体系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建立起一个由社会、家长和多家航空公司组成的外部教学评估体系,在这一评估体系中,应格外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对其在相关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期间进行阶段性考察,全面了解学生所掌握的业务内容,确保其所学的业务知识更快地适应航空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评估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此确保校企合作高效性。

2018年,教育部增设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适应日益加剧的航空业发展需求。绝大多数院校在增设新专业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与企业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的多方合作,培养出专业素养更强的航空服务人才。因此,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提升人才综合素养,确保教育模式规范合理,以推动人才快速就业。

(作者:付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

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5

实验室工作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抓好实验工作管理,以实验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是我校整个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要一环,真正体现管理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1、努力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由于学校重视实验管理工作,因此每学期学校计划与总结都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每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由科学教师拟定,并交给实验管理员,以便于管理员合理安排实验室工作。让实验室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充分发挥它潜在的功能。

2、实验室工作规范化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如实验室管理制度、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仪器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墙,所有的自然、科学教师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能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教学使用时都有严格的借还登记。

3、仪器管理有序化

为使仪器管理更加有序,建立了仪器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帐、仪器出借领用登记帐。实验仪器和添置的新设备及时分门别类入帐,有序地摆放好。每个橱要有反映内容的.目录卡,帐物相符、物卡相符、帐物卡相符。期末清点仪器设备数目,检查损坏程度报总务处,较贵重仪器设备报校长室审批后,做好报废登记。

4、教学仪器维护、保养经常化

根据仪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生物标本采取防潮、降温、隔热、防鼠、防蛀等措施,所以到今未发现生锈、腐蚀等保养不良的问题。对损坏的仪器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经常处理可用状态。

5、实验教学与研究方面

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期初订好科学教学实验计划,编排好实验课程总表,备好实验器材。凡教学大纲与教材规定做的演示与分组实验,我们都想办法给学生开出。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2)、学生下发的实验耗材;(3)、自制自购分组实验材料及演示教具。(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利废旧物品。本学期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教学做到规范化,每次演示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进行全面的验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

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充分使用,体现管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实验教师活动纳入学校教研活动中,有专门的自然教研计划与总结。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好经验,不断使我校的实验教学综合水平得到提高和完善。从分组实验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实验基础及技能,仪器选取,材料或药物选取,操作程序都较正确合理,操作较规范熟练,实验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效果。

做实验学习心得体会篇6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靠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本事和构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所以,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本事。

可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我必须得提的,便是金卫华教师,还有金教师给我们提出的实验要求。

独到的实验安排,让我听后为之一震,因为从初中开始,甚至是大学的前两年间,没有一位教师有提过,要求我们在学校安排好的实验课时间以外也能来实验室做实验,当然这大概也与我们的生物技术试验的资料安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向以来,我们都循规蹈矩的准确服从着课程表给我们定下的规则,而金教师却轻描淡写,扬手舞舞便打破了笼罩着我们多年的“囚笼”。有时,我甚至会暗想,伴随着这种思维限制的打破,是否也会激发出我们名为想象力的翅膀,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世界中翱翔呢

好好,不能扯太远,还需要拉回我心得的主题——实验!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可是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我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教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但按照金教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一样,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金教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之后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金教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题,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金教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同学。

其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亮点就在于此,自主实验迫使我们会仔细品味步骤中的点滴;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求我们会去思考如何排除,继续实验;实验结果的不梦想,更是强迫我们能认真回顾实验中的`任何细节,找出问题所在,也会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步实验的机理,用药品的理由,实验操作要求等。这些自我经过自我动手动脑而逐步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获得过的,那时,只明白按照教师和书本上写的步骤来,根本不在意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少了对实验的探究,能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减少。

说完对金教师和教师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谈谈,我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获得的收获。

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以前做实验,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动脑筋去思考实验的前因后果,对台上教师的讲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可是,这次实验着实让我很费了一番脑子,有深入的去了解个中原理,实验操作的机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忙我纠正和熟练许多操作,同时让我认识到自我以前的迷糊与不负职责,也让我体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欢乐和满足,还得到了好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获得的知识。下头,具体说说看我的几件不小的收获。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里,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期望在下个学期里,我能将自我从那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我的知识,拓宽自我的视野,增厚自我的底蕴,加强自我的本事,不敢放言称自我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我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20秒, 内存占用1.86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