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从而让学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7月11——13日,我参加了岳麓区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课堂上执教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孔、专家精湛的教法、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特别是谭石光老师的《学校书法教学讲座》、教研室熊社昕主任《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印象尤为深刻。通过这次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从而让学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我自认为是个比较爱学习的人,毕竟不管从年龄上说还是从教龄上算自己都是比较年轻的,需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当校长告诉我有一个出去听课学习的名额打算给我时,我毫不犹豫的欣然接受了。
我参加的是"山东省第五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现场会",五天我的任务就是听课,一天八节课,那可真叫一个过瘾啊!
回来后,本学期刚领的一本听课记录已被我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翻看着这几天沉甸甸的收获,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又浮现在眼前……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节《军神》,文字与录像的结合再加上老师那动情的语言不仅是学生,在座听课的老师也被带入了文中,带到了刘伯承将军的手术台边。
《麻雀》中老师多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麻雀或老麻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机和老麻雀的勇敢伟大。
《从现在开始》一课,这是一节低年级的课文,老师对字词的训练非常扎实,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指导。课堂上老师语言生动亲切,创设情境使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尤其是在问到猫头鹰当上大王后小动物们的感受时,老师直接亲切地问:"小动物们,这一个星期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好吗?梅花鹿呢?美丽的孔雀呢?小斑马呢?"老师直接与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进行对话来体会猫头鹰和袋鼠当大王时他们的叫苦连天,以及小猴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去年的树》是一篇小童话,课文篇幅短小但十分感人,老师多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使童话中的人物在学生眼中生动起来,更让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在这茫茫的追寻路上,小鸟可能遇见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她会想些什么?在灯火没有完全熄灭前,帮大树写写他的心里话向小鸟讲述分别后的经历,写写曾经的往事或表达对小鸟的思念……像这样的几个环节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此外还有《狼和小羊》《地震中的父与子》《白鹅》《狐狸和乌鸦》《猫》等精彩的课。
回过头来想想,我发现成功的课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对教材挖掘比较深,比较透,理解到位。准确把握了训练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各环节有效地落实。
2、对学生的训练比较扎实。尤其是低段的字词训练,朗读指导,高段的阅读写作方法指导等都很到位。另外,课上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都具有较好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朗读、板书还是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评价语都是一个闪光点。老师得体准确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总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走进与文本的对话中。或许是因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缺陷的缘故吧!我总是格外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与之相背的当然就不能称得上好课了,听课过程中还有一点体会非常深,由于上课的是全省各地的老师,所以带着各地方音的普通话听起来特别刺耳。标准的普通话也应该算做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吧,我真庆幸不是听全国的课否则我的耳朵会更惨……记得上师范时,老师就...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语文教师的培训感言。本次培训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简约语文”那丰厚的,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小学语文培训会,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小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汉语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以缤纷的生命,对词句的咀嚼品味则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本该有的“语文味”。文学作品也好,应用文字也好,词句之于文本鉴赏,就如同咀嚼橄榄,越是咀嚼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样的文本,对于不同人来说,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体悟。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着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海西培训”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对话中反思,在对话中不断成长,努力寻找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个性。
语文教育需要*,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自主发展;有学者说过:“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徜徉于语文这条博大的河流中,汲取营养,收获快乐!
前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标培训学习课程,通过这次的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下面就是我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境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语文教师开展学科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锋,强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然后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只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中会产生许多感悟。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
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题。
前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的语文课标培训学习课程,通过这次的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下面就是我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境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语文教师开展学科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锋,强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然后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只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中会产生许多感悟。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
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题。
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位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将来考虑,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它必将在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是阅读教学的未来之路。
8月19日---10月14日,我很幸运参加了由海宁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90学时)培训”,这次集中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通过聆听智者的教诲,同时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给我带来很多心灵的震撼和教育理念的收获。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是我通过这次培训获得的一些具体的心得体会。
一、专家引领,提升解读,让我的知识更丰富了。
本次培训,我们有幸听取了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都是获益良多。 虞哲中老师作的《语文评价改革与教学改革的策略》的讲座,从语文评价改革的本质、教育的功能向我们陈述了专家眼中的教育观;又从高效的教学组织、教育的智慧引导我们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我们从主观上改变自身专业成长中存在的几个阻碍因素;更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技能和教师理应扮演的角色,为我们提供实际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法策略。
刘晶老师的《基于文体特点的语用型课堂构建》的讲座,从新旧课标的变化,向我们解释新课标下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用生动的事例指导我们。何方芳老师的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年段目标向我们阐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教什么,又从不同年段的课堂实例为我们剖析语文阅读教学要怎么教。
这些讲座把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名师名家对语文课程的解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讲座把小学语文从识字写字——文本阅读——交际作文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暴露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得以反省;又把名师名家研究得来得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方法策略介绍给我们,为我们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专业提供帮助。
如果说以上的理论学习是从面上破解我们专业成长的瓶颈,为我们专业成长提供指引,那么王爱民老师的《深入解读教材 有效实施教学》和江惠红老师的《从语言形式谈语用落实》、和徐晓红老师作的《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则是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地为我们剖析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利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解决我们在解读文本、把握文本、设计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我们务实语文教学的方法。几位专家是手把手地教会我们从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层层读懂教材、发掘教材;教会我们挖掘教材中言和意的方法;教会我们实现言意兼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流程。
二、内化理论,付之实践。
为期5天的理论培训一结束,9月份马上进入实践培训。我们的实践培训在紫微小学汪英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实践课指导老师汪英老师全程聆听并指导了我们们小组学员沈新茵的实践课,并和我们每位学员一起备课,作出了精彩的点评,这也是我们本次培训的一个学习亮点。汪老师每次的指导都是先从教学理论入手,然后借机切入教学过程,给每一位学员做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让我收获着语文教学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让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让我收获满满。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在活动中,我对于备课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课堂设计有了很多收获,尤其是观课,自己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和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得失,共同交流自己的感悟,感觉受益匪浅。1.磨课中自己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的设计者。以前听课,总感觉自己是课堂的旁观者,课设计得如何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所以每次收获都是甚微的。而这次研讨活动,自己主动参与其中,参与全过程点评,让自己成了课堂的主角,无论是听课还是评课,我都是积极主动,让自己时刻以一名设计者的角色出现,这样教学的灵感就不断浮现,受益也在不断增加。
2. 听评课让自己学会了调动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的是各位老师对学生的调动和细致入微的引领。从课堂问题设计到整个教学流程的优化,从教学难点的突破到课堂训练的实施,每个环节都让我们细致地探讨,这着实让我感到教学的深入,这一切又都渗透着学生兴趣的培养,让我意识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我的教学技巧也得以不断提升。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通过这次90学时的集中培训,我收获了许多,反思了许多,相信这样的培训对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一定有许多的裨益。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8月19日---10月14日,我很幸运参加了由海宁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90学时)培训”,这次集中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通过聆听智者的教诲,同时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给我带来很多心灵的震撼和教育理念的收获。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是我通过这次培训获得的一些具体的心得体会。
一、专家引领,提升解读,让我的知识更丰富了。
本次培训,我们有幸听取了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都是获益良多。 虞哲中老师作的《语文评价改革与教学改革的策略》的讲座,从语文评价改革的本质、教育的功能向我们陈述了专家眼中的教育观;又从高效的教学组织、教育的智慧引导我们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我们从主观上改变自身专业成长中存在的几个阻碍因素;更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技能和教师理应扮演的角色,为我们提供实际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法策略。
刘晶老师的《基于文体特点的语用型课堂构建》的讲座,从新旧课标的变化,向我们解释新课标下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用生动的事例指导我们。何方芳老师的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年段目标向我们阐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教什么,又从不同年段的课堂实例为我们剖析语文阅读教学要怎么教。
这些讲座把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把名师名家对语文课程的解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讲座把小学语文从识字写字——文本阅读——交际作文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暴露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得以反省;又把名师名家研究得来得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方法策略介绍给我们,为我们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专业提供帮助。
如果说以上的理论学习是从面上破解我们专业成长的瓶颈,为我们专业成长提供指引,那么王爱民老师的《深入解读教材 有效实施教学》和江惠红老师的《从语言形式谈语用落实》、和徐晓红老师作的《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则是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地为我们剖析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利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解决我们在解读文本、把握文本、设计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我们务实语文教学的方法。几位专家是手把手地教会我们从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层层读懂教材、发掘教材;教会我们挖掘教材中言和意的方法;教会我们实现言意兼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流程。
二、内化理论,付之实践。
为期5天的理论培训一结束,9月份马上进入实践培训。我们的实践培训在紫微小学汪英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实践课指导老师汪英老师全程聆听并指导了我们们小组学员沈新茵的实践课,并和我们每位学员一起备课,作出了精彩的点评,这也是我们本次培训的一个学习亮点。汪老师每次的指导都是先从教学理论入手,然后借机切入教学过程,给每一位学员做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让我收获着语文教学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让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让我收获满满。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在活动中,我对于备课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课堂设计有了很多收获,尤其是观课,自己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和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得失,共同交流自己的感悟,感觉受益匪浅。1.磨课中自己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课堂的设计者。以前听课,总感觉自己是课堂的旁观者,课设计得如何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所以每次收获都是甚微的。而这次研讨活动,自己主动参与其中,参与全过程点评,让自己成了课堂的主角,无论是听课还是评课,我都是积极主动,让自己时刻以一名设计者的角色出现,这样教学的灵感就不断浮现,受益也在不断增加。
2. 听评课让自己学会了调动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的是各位老师对学生的调动和细致入微的引领。从课堂问题设计到整个教学流程的优化,从教学难点的突破到课堂训练的实施,每个环节都让我们细致地探讨,这着实让我感到教学的深入,这一切又都渗透着学生兴趣的培养,让我意识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我的教学技巧也得以不断提升。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通过这次90学时的集中培训,我收获了许多,反思了许多,相信这样的培训对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一定有许多的裨益。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通过阅读、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我从中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因此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同时重视教学反思。
二、注重学生的读与背能力的提高。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作为一个教师,把握好了阅读背诵的宽严尺度,就能充分调动小学生读与背的积极性,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要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因此我认为, 一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三是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因此要,赋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自学,同时要进行合作学习与同学愉悦交流,可以采取 小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需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对传统课程的审视与反思中,众多专家、学者提出语文学习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鲜活的语文。
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总的来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我们教师的教学也会越来越成功!
在本学期,我校李伟教师于20xx年5月13日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教研培训。我受益匪浅!李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李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李老师列举了大量的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李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将风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业精于勤,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好高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但是,指导学生学法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指导学生学法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三、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保证。
经过这次培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通过阅读、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我从中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因此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同时重视教学反思。
二、注重学生的读与背能力的提高。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作为一个教师,把握好了阅读背诵的宽严尺度,就能充分调动小学生读与背的积极性,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要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因此我认为, 一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三是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因此要,赋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自学,同时要进行合作学习与同学愉悦交流,可以采取 小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需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对传统课程的审视与反思中,众多专家、学者提出语文学习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鲜活的语文。
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总的来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我们教师的教学也会越来越成功!
在本学期,我校李伟教师于20xx年5月13日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教研培训。我受益匪浅!李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李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李老师列举了大量的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李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将风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业精于勤,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好高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但是,指导学生学法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指导学生学法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三、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保证。
经过这次培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教育厅聘请了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专家朱于国和唐建新教授为全省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做专题培训,并安排了已使用教材的部分地市进行了专项报告。旨在让使用部编教材的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点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教师在部编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天的培训内容充实,参训后收获颇丰。现将对新教材的认识整理如下:
一、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二、关于框架体例
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传统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经典课文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
三、关于选文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初中古诗文选篇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四、关于知识体系
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五、关于课外阅读
部编教材对课外阅读的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初中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我们采取1+_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六、关于写作
部编教材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这次的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从专家们的报告里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将新教材的理念落实好,成为一名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好老师!
教育厅聘请了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专家朱于国和唐建新教授为全省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做专题培训,并安排了已使用教材的部分地市进行了专项报告。旨在让使用部编教材的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点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教师在部编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天的培训内容充实,参训后收获颇丰。现将对新教材的认识整理如下:
一、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二、关于框架体例
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传统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经典课文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
三、关于选文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初中古诗文选篇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四、关于知识体系
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五、关于课外阅读
部编教材对课外阅读的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初中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我们采取1+_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六、关于写作
部编教材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这次的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从专家们的报告里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将新教材的理念落实好,成为一名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好老师!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