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过程展现出来。针对每一道题,我分派任务给各小组并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一组上网下载资料,最后引导学生汇总并通过展示植物标本,网页博客,视频,学生授课等形式解决整合的四个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自学,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解决。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真正做得“三自”(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的作用。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是:
1、发下导学案后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问题。
2、每一个题目由学生讲授完,老师都要有一个标准的点评解析。
3、在归纳总结环节中,除了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教师还要用幻灯片展示并简单总结。
4、在教学中加强与高考的结合。特别是归纳总结后要有相应的高考题给学生训练。
5、小组讨论时间要长一点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6、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真正披露出学生的灵性,确保公开课是“原生态的课堂”。
第一,对生物学科而言复习时间不够,需要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内容,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生物教材一共三本书,两本必修,一本选修,高二完成了两本必修的学习,选修一本书共五章,暑假补课完成了两章的内容,上学期到11月中旬把选修内容学完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而其它学科在上学期开学时就直接进入第一轮复习了,我们的一轮复习到本学期4月底结束,整个一轮复习战线长,内容多,学生容易遗忘,5月一个月进行专题卷和综合卷的练习,因此时间仓促,效果一般。如果能在3月中旬将一轮复习结束,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二轮复习,再用20天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
1、含盖的知识点全。
2、考纲知识列的细、全、明了。
3、将选修内容安排到相关联的必修章节中去,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该书的缺点是:
1、个别练习题和例题超纲。
2、每一节后的练习量过大。
3、每一章前的知识网络图不够细,不够全。
所以今后再选择生物一轮复习资料时应注意:首先,书不能过厚,最好不要超过300页,否则一轮复习时间过长;其次,每一节后的题量要适中,难题不宜多,综合性过强的题不应该出现,因为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上原本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本该做适当调整,但我在本学年的一轮复习过程中没有对复习资料做大胆的大量删减,基本上是除超纲内容外全书挨个过,所以致使复习时间紧张,在以后的高三复习中我会精挑细选适量的练习题,在每一章复习完之后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和一次考试,这样就不会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松紧适度,相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进。我除了上习题课以外,其余时间都是从头讲到尾。有些典型例题我在黑板上讲过一遍,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一道题,一部分学生觉得从来没见过,此时我是最受打击的,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是都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的很认真吗?我们的师生问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去听同一备课组老师的课时,我才有了答案,学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听九节课,并且堂堂课老师都会强调“同学们,注意了,这是重点”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学生的兴奋点,他们怎么能够做到九节课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听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从头讲到尾,对简单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限时解决,对于重、难点知识在讲之前先告诉他们:“此重点知识将不再重复讲解”,并且设问,在讲完之后对之前的设问进行提问,相信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果。
教学效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学生成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在问我们老师要成绩,所以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果也就是我们这些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所应该努力寻求的目标,通过对本学年教学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相信以后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
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 最初的阐述。
与此相适应,我国生物课程标准结合学科自身特色,将中学生物课程目标表述为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具体目标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这“三维”三分别进行设定的。
上述两种“三维”都是在课程目标层次做出的阐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层次的“三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2],这表明生物教学目标也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定。通过“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最终达到课程目标地“三维”。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三维教学目标”为一堂课的硬性指标。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在拟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3]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同时包含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比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细胞中的无机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增殖”等内容只有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没有情感性学习目标。所以,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需针对前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不必为了涉猎所有目标而牵强地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致使教学效果不显著。例如,在讲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中“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节内容时,除了要达到知识性学习目标和技能型学习目标外,本节内容还应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大多数教师在本节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时,都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材料,最后让学生思考转基因的安全性。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有限的资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转基因的安全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所要渗透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体等资源开发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最后让学生以辩论或小组汇报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达到对转基因安全的全面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等能力。这种教学设计会比生搬硬套的教学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物的课程目标也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与此相对应,最后将课程目标细化到教学目标进行落实和完成。但是,当这些目标都达到后,学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备了素质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结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质在于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后,达到了知识性目标要求的“说出叶绿素种类和作用;说出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简述化能合成作用”[4],也达到了技能性目标要求的“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4],也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使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5]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是三个方面分散的能力与素质,基于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此,而是应该进一步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来应用课堂所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缺少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巩固所学,最终通过实践来整合三种分散能力的环节。
学生只有将学到的分散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运用和实践,最终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或素质,在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外化为强大的生存能力,独自生活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三大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与能力,同时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应用课堂所学,才能达到素质教学目标的实质要求。
第一,部分教师未充分考虑学情,所选教学内容偏难。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与所探究内容相关的知识而进行的教学模式。而部分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未充分考虑学情,所选探究内容偏难,导致学生不能自主进行探究,既影响教师的教,也影响学生的学,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应精准把握每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在全面分析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
第二,部分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探究过程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内容时,教师多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结合图片展示让学生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将创设的情境变为真实的情境,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真实的了解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将该问题的探究过程内化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第三,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是简单的提问题,也不是提简单的问题。《论语》和《学记》给启发式教学原则做出了最恰当的解释。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教师要在学生这些理解的关键知识给予启发即可,不必对一些琐碎浅显的陈述性知识进行提问。
除了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启发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记》里提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学,但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学,但不压抑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拓展思维,但不替学生做出结论。
谈及教育,必定涉及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学生、环境(其中环境可以分为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目前提出的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6]、“课堂教学要设法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7]等措施为主,在创新学习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导自学,二要指导观察分析、三要指导实验、四要指导抽象概括”[7]几个角度为主。但无论是改革教学方法还是创新学习方法,大多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忽视了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实施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自然科学,课本里的有些内容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的体验减少,与之相对应,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掌握或许就不会特别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学生学到的一些知识无法得到实践和验证,这些知识也就不能很好地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或素养,这也给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局限。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已开展素质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和改进,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的,以向您表示我对逃课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逃课的决心。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我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相信老师看到我的这个态度也可以知道我对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我这样如此的重视这次的事件,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可以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不会逃课。
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的,破坏了学校的形象。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的。
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我们应该去维护而不是去破坏它!对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望老师能念在我认识深刻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份上,从轻处理,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逃学,并且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添光彩!请老师相信我!
___
年月日
一、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
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
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人们的思维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过的内容全都当作重点;教师的复习导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太深刻了。提高做题的质量,要养成良好的做题的习惯。往往作题,做了成百上千道题,如果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自然科学的概念,再做类似的题仍然是错的。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地审题,读题,特别是信息题。有一些题目提供了信息,我们首先要看懂这道题,从中获得一些解题的信息,从这切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适应哪些原理,这样提高做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四、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
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但是考的知识点,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复习必须全面。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处理、观察记录结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都要认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