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名水、品位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形式主要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唐诗专题(9课时)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宋词专题(6课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元曲专题(2课时)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走进蔡文姬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大致明了蔡文姬在诗歌上所表现的艺术。了解历史上传为佳话的“文姬归汉”的故事。学习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走进陶渊明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大致了解陶渊明在诗词上的表现艺术。了解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
走进李白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记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大致明了李白在诗歌史上诗仙的地位,用一个个小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感受中国历史上最为富饶美丽的唐代生活。主要学习作品有《行路难》,《送孟浩然之广陵》。走进杜甫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记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大致明了杜甫在诗歌中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孔专题(6课时)
长江专题(8课时)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180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谜语专题(4课时)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谜语最早起源于古时的隐喻。它在古人生活中应用的广泛程度,几乎令人难以想象。在外交场合,它是智力测验的尺度,国家治理靠它甄别贤才,个人靠它选择配偶,甚至敌国间还靠它伺探对方的实力。在曹魏时代,才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说的谜语。到了宋代,因元宵节要悬挂彩灯,为了招徕观众,赏灯时将谜语写成纸条,贴挂于灯上供人品猜,于是又有了“灯谜”之称。宋代以后,猜谜语一直是春节晚上的娱乐项目,甚至今天仍然如此。由于猜谜十分不容易,要费尽心机,好像射虎一般,因而,猜谜又被戏称为“射虎”,灯谜则被称为“灯虎”。一条谜语包含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谜面是谜语的喻体,又叫“表”,它是巧妙地隐喻着谜底的单字、多字、成语、古今诗词文句或作者自拟的句子,也可以是图形或其他符号或公式,但多数采用短语、韵语或诗句形式。谜目是指谜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围,如不规定猜射的事物的范围,猜谜者无所是从,难以猜测。谜底是指谜面指出的实际要猜射的事物,即谜语的本体和“里”。猜谜者要通过谜面的暗示,在谜目规定的范围内找出它所指的实际事物,达到猜中的目的。
谜语是智力游戏、知识教育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以最为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来包容大千世界与人类智慧的一种特殊载体。猜谜不但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和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谚语专题(3课时)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了解农谚,学志谚语。从小学习做人,立志。
唐诗专题(4课时) 宋词专题(4课时)
元曲专题(2课时) 走进蔡文姬专题(1课时) 走进陶渊明专题(1课时)走进李白专题(1课时) 走进杜甫专题(1课时)三孔专题(3课时) 长江专题(2课时) 谜语专题(1课时) 谚语专题(1课时)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二十四个课题,三十二课时。个单元均已“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调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是教科书的灵魂。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3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及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探究方法,具备独立做科学的能力;《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与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 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本届四年级共有57名学生,其中成绩较好地约有18人,这部分学生头脑灵活、爱动脑筋、学习方法好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兴趣一般的约有15人左右,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聪明,只是学习上比较懒惰,不太注意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兴趣差的约有5人,这部分学生底子较差,学习态度不踏实,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想办法改善他们存在的消极学习问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主动发展,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旗杆和影子(1——5)课,涉及简单机械,方向和影子;
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6——10)课,内容涉及到动物的观察与探究;
三、明天的天气(11——17)课,内容以风雨为主线;
四、我们在校园运动(18——21)课,内容都是让学生从运动入手探究人的身体的科学奥秘。
1、让学生通过校园动植物的研究,对所采取的探究方法加以总结、丰富、发展,并不断运用到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2、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天气去认真地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身边处处有科学,进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对数据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4、引导学生获取有关天气的科学奥秘,了解风雨的形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5、实施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声音的产生,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6、注意通过实验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能力。
7、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验广泛合作讨论。让学生多联系实际,并且将实验应用到实际中。
引导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单元 课 题 节次 合计节次
1、我们又长大了 2 8
2、升旗台在哪里 1
3、国旗是怎样长起来的 1
4、旗杆的影子 1
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1
自由研究 1
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1 7
7、观察一棵树 1
8、小动物的家 1
9、观察蚂蚁 2
10、更多的小动物 1
自由研究 1
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2 9
12、追寻风的足迹 1
13、 1
15、小小降落伞 2
16、玩“潜水艇 1
17、沉浮的秘密 1
自由研究 1
18、锣鼓声声 1 9
19、声音的旅行 2
20、不同的声音 1
21、舞台灯光 2
22、反射光 1
23、美丽的彩虹 1
自由研究 1
本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名水、品位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形式主要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唐诗专题(9课时)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宋词专题(6课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元曲专题(2课时)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走进蔡文姬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大致明了蔡文姬在诗歌上所表现的艺术。了解历史上传为佳话的“文姬归汉”的故事。学习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走进陶渊明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籍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大致了解陶渊明在诗词上的表现艺术。了解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
走进李白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记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大致明了李白在诗歌史上诗仙的地位,用一个个小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感受中国历史上最为富饶美丽的唐代生活。主要学习作品有《行路难》,《送孟浩然之广陵》。走进杜甫专题(1课时)
通过阅读书记寻找资料,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大致明了杜甫在诗歌中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孔专题(6课时)
长江专题(8课时)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180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谜语专题(4课时)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谜语最早起源于古时的隐喻。它在古人生活中应用的广泛程度,几乎令人难以想象。在外交场合,它是智力测验的尺度,国家治理靠它甄别贤才,个人靠它选择配偶,甚至敌国间还靠它伺探对方的实力。在曹魏时代,才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说的谜语。到了宋代,因元宵节要悬挂彩灯,为了招徕观众,赏灯时将谜语写成纸条,贴挂于灯上供人品猜,于是又有了“灯谜”之称。宋代以后,猜谜语一直是春节晚上的娱乐项目,甚至今天仍然如此。由于猜谜十分不容易,要费尽心机,好像射虎一般,因而,猜谜又被戏称为“射虎”,灯谜则被称为“灯虎”。一条谜语包含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谜面是谜语的喻体,又叫“表”,它是巧妙地隐喻着谜底的单字、多字、成语、古今诗词文句或作者自拟的句子,也可以是图形或其他符号或公式,但多数采用短语、韵语或诗句形式。谜目是指谜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围,如不规定猜射的事物的范围,猜谜者无所是从,难以猜测。谜底是指谜面指出的实际要猜射的事物,即谜语的本体和“里”。猜谜者要通过谜面的暗示,在谜目规定的范围内找出它所指的实际事物,达到猜中的目的。
谜语是智力游戏、知识教育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以最为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来包容大千世界与人类智慧的一种特殊载体。猜谜不但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和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谚语专题(3课时)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了解农谚,学志谚语。从小学习做人,立志。
唐诗专题(4课时) 宋词专题(4课时)
元曲专题(2课时) 走进蔡文姬专题(1课时) 走进陶渊明专题(1课时)走进李白专题(1课时) 走进杜甫专题(1课时)三孔专题(3课时) 长江专题(2课时) 谜语专题(1课时) 谚语专题(1课时)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 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班级概况:
现有人数为63人,其中男同学36人,女同学27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探究方法,具备独立做科学的能力;《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食物”与“太阳能”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 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上述提供的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本班共41人,智力水平一般,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使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热爱祖国,热爱世界,关隘自然。
2能力方面:
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控能力;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社会信息能力。
3知识方面:
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和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会合理消费,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使用基本的通信方式,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个性品质的人。
1、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认真备课、上课,做到“堂堂清”,倡导“310”课。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4、做好低等生辅导赶队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时间、有人员的重点辅导。
5、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努力争取使自己所任的学科取得优异成绩。
小黑板、挂图、课件
四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本学期的短线活动内容是心灵驿站、亲近自然、健康快车、社会频道、制作天地。长线活动是普通话。
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探究活动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学习理论,明确目标
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丛书《综合行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和《新课程标准解读》。继续保持每周的学习讨论活动,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学习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校本课程。
2、创设情境,产生课题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播下问题的“种子”,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制订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对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
3.开发资源,实践体会
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村居进行采访、调查,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积极反馈,实施评价
这学期我们要继续作好材料袋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在“评价”这一块,使综合实践活动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或社会评价、家长评价。这种评价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种“自我反思”的“参照”,让学生和教师根据这种反思性评价“标准”自主描述,来达到评价的目的。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