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使我们充满自信地前进,面对未来的挑战,心得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体会表达出来,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疫情培训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核心阅读
3年多来,我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从中汲取前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来,我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要求“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启示,从中汲取前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发生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给出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答卷,具有重要意义。
锻造了党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强大能力。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之重、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历程之艰世所罕见。与此同时,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责,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党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锻造了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强大能力。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面对疫情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运用制度力量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有效处置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得到充分验证,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是攻坚克难的信心之源。
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共同抵御疫情重大挑战,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应对危机、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撑。
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坚定不移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这些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充分彰显了继续支持全球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定决心,是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形成宝贵经验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抗疫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形成了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这场重大决定性胜利充分展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3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建立起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区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在疫情突袭、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严峻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医疗资源和物资保障,全力救治新冠患者,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坚持实事求是。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才能让各项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3年多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紧紧抓住各阶段疫情防控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我们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及时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措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防疫效果,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
坚持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面对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医护人员冲在抗疫斗争最前沿,基层党员坚守基层抗疫主阵地,无数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企业全力保障抗疫物资供给,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抗击疫情的严密防线,书写了团结奋斗的生动图景,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和举国同心、上下同欲的责任担当。疫情防控坚持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彰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带来深刻启示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前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方面带来深刻启示。
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党必将更加团结统一,我们的事业必将一往无前。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复杂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抗疫斗争一方面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展现了我国的治理水平,提升了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锻炼了广大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领域。当前,这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正在快速补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在这个过程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未变。我们既要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认真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又要着眼长远,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阻击病毒传播蔓延,还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都需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们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持生命至上、全球一体、平等尊重、合作互助,建立健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长效融资机制、威胁监测预警与联合响应机制、资源储备和资源配置体系等合作机制,建设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筑牢保障全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坚固防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作者 赵 勇 马 娜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3日 09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这个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还在进行的关键时刻,我参加了西安市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线上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在抗击疫情战斗中的自我定位。在这次培训中,我很有感触。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比如学完“阳光生活:维护教师健康心理”和“立德树人:为了学生与用课程育人”,以及“加强心理疏导,携手抗击疫情”。对这一点就更有深刻体会,在抗击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作为教师的我虽然不能冲上一线,但开展线上课堂仍然给了我们继续教书育人的机会。我们仍然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备课上课,及时解决学生们的问题。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新时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学完“思维导图软件的教学应用”和“如何高效优质地备课”以及“en5炫技:让课件飞起来”,我不禁想: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德育教育要及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这次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其实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让学生们学会感恩,懂得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次特殊的疫情之下,学生们更加理解那些平时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比如爱国,比如责任。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如果今天我无力改变,但明天我可以努力影响。
根据“停学不停课”的精神要求,远景学院全体师生自开学以来一直积极应对网络课程授课的开展。为保证教学效果,《环境与生态》课程采用“录播+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的基本策略:即在“学习通”搭建了在线课堂,教师录播课程上传到“学习通”,以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答疑为主;在出现网络卡顿等情况下采用qq屏幕共享的方式进行直播,从而万无一失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经过了两次课程的授课,线上授课变得相对得心应手了许多,具体一整堂的完成过程如下:
一、在正式上课前,教师会提前在“学习通”和qq群通知大家上课时间以及签到时间。考虑到上课会出现网络拥堵的情况,教师会提前十分钟发起课堂签到并在“学习通”和qq群中再次提醒大家。
二、学生签到完成之后,即可进入当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全程陪伴学生的学习,根据录播视频、ppt和知识点网络链接等任务点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利用学习通的“讨论”、“抢答”、“问卷”与“投票”功能卡点发起各类项目,充分实现师生的互动。在班级群聊过程中,由学生通过敲击“1”、“2”的方式予以回应教师,以达到学生全员化参与课堂。在每堂课程知识任务点完成后教师会发起章节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在当天课程结束前的十五分钟,教师会在qq群进行屏幕共享给学生答疑,学生也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接着完成下课的签到。
在结束了两周的课程之后,很惊喜地是学生非常配合教师的每项教学步骤,课中发起的讨论学生积极回答,章节测验全员完成,答疑过程中也非常认真地听讲。当然,在所有人秉持着战“疫”的必胜决心之时,《环境与生态》这门课程也拥有了它特殊的意义:学生懂得了如何从环境与生态的角度看待澳洲大火、冠状肺炎以及这个冬天不那么冷的气候变暖等各种环境事件,每个人都拥有了从未有过的环境警觉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家里线上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静待春暖花开。
今年的寒假假期真的是“非比寻常”,就在满心欢喜,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时,却收到了幼儿园假期延后的通知。随着网络平台每天更新的新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持续增加,我意识到了这次病毒的严重性。
刚开始的那几日,每天的生活都被有关新冠状病毒的新闻或传闻围绕着。担心、焦虑之余盼望着这样的“假期”早日结束,回到每天开心、充实的工作岗位,恢复原来规律有序的生活。
就在我满心慌乱之际,园领导、保育主任组织我们全园老师进行学习有关新冠状病毒的预防防控知识,有规律的安排自己及家人的一日生活,从而使我焦虑的心情受到了安抚。
此外,教研主任组织我们一起针对《疫情期间,如何开展教研工作》,探讨疫情期间如何有效的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家园共育活动。对此,我们制定出方案、计划,在我们每天详细的活动指导下,“居家式”的亲子活动得到了有效开展。
另外,园领导还组织我们学习了有关幼儿园开学前、后的卫生保健管理。通过学习心得如下:
1.首先从自身出发,在开学之前,做好防护,减少出门,做好家里的消毒工作,每天按时上报健康状况。
2.每天按时发布“掌通家园”上的活动指导,有效引导幼儿在家的亲子活动;按时提醒家长按照要求打卡,并要求家长打卡内容具体到每位家庭成员。
3.开学前:
①要严格排查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家属有无到过或经停疫情高发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或者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所有外出的幼儿开学时返回),需居家隔离满14天无症状才可以入园。
②听从领导指示,认真、彻底做好班级和园所的卫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③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幼儿园组织的相关培训、演练。
4.开学后:
①做好室内通风工作,一天不少于3次的通风,即早上幼儿入园前、早操、户外活动时、午餐后、下午户外活动时,每次至少保证半小时,尽量采取持续通风的方式。
②做好卫生清洁、预防性消毒,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墙面、教玩具等这些经常触摸到的地方要用84擦拭消毒;地面可以用84喷洒消毒;并且做集中消毒时要在幼儿全部离园后。
③严格做好晨午检,密切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发现体温异常幼儿,及时联系幼儿家长,记录、汇报。
④做好幼儿个人卫生工作,户外活动后、如厕后、餐前、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嘴后等等都要让幼儿及时用流动水洗手。
⑤继续做好幼儿毛巾、水杯专人专用,水杯每天清洗后高温消毒;饮水机也要做好清洁消毒;毛巾清洗、84消毒、阳光下暴晒;图书、纸质玩具在太阳下暴晒消毒。⑥严格执行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制度,并开展好班级开学第一课。
面对这样空前绝后的“假期”,开学前,我会做好自身工作,安排好自己及家人的一日活动,尽量减少出门,做好防护、消毒措施,认真积极参与园所组织的每项培训学习,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待到春暖花开,保证在幼儿园里与同事、孩子们如约而至!
3年多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一起回顾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编 者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以变应变,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地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3年多来,我们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住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总体平稳度过各阶段疫情冲击。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坚持以快制快,努力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依托公共卫生专业体系优势,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组建流调专家队,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同时进一步挖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疫苗、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此外,基层治理加速同疫情防控更深层次融合,人民战争由人民支持向人民深度参与发展,总体战体系统筹更为成熟,阻击战针对毒株变异更加精准。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以来,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在极短时间内大量扩容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医疗资源,对急危重症患者全力救治,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疫情高峰期间社会依然平稳有序,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
在积极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3年多来,我们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和保障抗疫物资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至2024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4.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正能量。中国是全球主要国家中极少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仍然保持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国家之一。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全力支持全球抗疫。同时,中国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最强音,支持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在协调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提振了国际信心,传递了希望。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3年多来,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大增强,制度自信更加凸显。
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国家队”与“地方队”并肩战斗,自上而下形成央地合力;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基础,统筹多部门职能形成部门间合力;以区域间资源统筹、相互支援为依托,形成地区间合力;引导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抗疫斗争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展现了我国的治理水平。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业以磨难成其伟大。今日之中国,正在释放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强大能量。3年多同心抗疫,中国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这份答卷经得起历史检验,必将载入史册。
(作者付强,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疫情的蔓延,我们不能返校上课,但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停止,从开始的微信语音辅导,到自己制作课件网上上课,感谢线上培训教会我们,更好的网上上课,保证所有学生不掉队。通过几天的培训心得如下:
刚开始我们手忙脚乱,在微信群组织学生下载各种可能用到的手机a pp,结果所有人手机上下了很多软件,但用到的也不多。网上培训后,我们尝试制作了微课来讲解某个知识点,学生可有针对行的学习,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达到孰能生巧的目的。
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在家安心学习。
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自律性就很差,老师一直催才会完成作业。在家期间,有的学生不听家长的话,不管是作业,还是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一律视而不见,给我们的教学和工作都带来了困扰。线上培训之后,我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布置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有所提高。
刚开学时,学生做的作业不按时提交,网上直播参加的寥寥几人,让我很烦恼。随着时间的前进,给家长沟通的多了,家长也能高兴的配合老师的工作,这也让老师们很欣慰,相信网上教学会越来越顺,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春回大地。至3月13日,浙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走过整整百日。
一百天里,面对新政调整的每一步,人们有理解有抱怨,有关切有悲伤,有挺身而出也有抱团互助……
疫情下的人,总能更为敏锐地感知社会脉动。时至今日,新冠的话题退出热搜、淡出大众视线,那些曾与疫情正面交锋的人,都怎么样了?
疾控专家多次强调,新冠病毒目前并没有消失,它仍处于低水平流行中,病毒隐匿的存在,是对这百日或是三年抗疫的提示:人类的认知与科学的进步,都是在磨砺与奋进中得到。
今天,我们选择走近5位曾经处于疫情一线的人,不是为了给过去的百日画上句号,而是为了看向新闻的背面,更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防控的每一步。
省中医院钱塘院区发热门诊,是医院最为繁忙的地方之一。 通讯员 陈岩明 摄
医生黄立权:发热门诊之变
这些天,黄立权与两个多月来一样,都在发热门诊转。
他不在里面坐诊,而是经常绕着诊区外围来回走,采访的时候他领着记者按照就诊流程又走了一遍。“你看,患者按这个路线走,不用走回头路”“这几天甲流患者多,我们刚给等候区加了二十多张座椅,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勉强够用。”他步子很快,脑子转得更快——计算着患者的就诊时间。
这位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医务部副主任,不仅对发热门诊了如指掌,还负责整个医院的人员安排、医疗资源的调配。
两个多月前,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经受严峻考验。“当时真的被骂惨了。”黄立权回忆道,人数最多的一天达到1200人,寒冬的深夜,医院里来就诊的人还在排长队……钱塘院区附近外来人口、学生多,但是这个区块医院不多,当时,钱塘院区攀升的人数远超预期。
这位医院“管家”当时就琢磨:关键是要分流和增援。“于是医院重新设计了三道分流环节,”黄立权说,第一道在医院门口,区分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第二道则是在预检分诊环节,护士问询后根据发热的症状分流;最后一道则是诊室的分流。
为了凑齐人手,医院决定动用全院医疗力量。黄立权在几个科室部门间来回跑,沟通、抽调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建立起四道防线——针对四类不同程度的预警情况,一支42人的队伍机动增援“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比如,当日成人患者数量超过300人次,就会立即出动1到2名医生。
“这些应急方案一直沿用到现在,”黄立权说,发热门诊是医院里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依然重视这个哨点的作用。
“疫情好比一场大考,我们现在需要订正试卷。”黄立权总结了经验,他们想在住院、规培、主治医生培养上加强重症救治能力的培训,“‘软件’的配套同样重要。”他说。
黄立权还告诉记者,3月底发热门诊将原拆原建,就在这里建起1000平方米的诊区。“到时候有得忙活了。”他说,语气里,有医生特有的冷静,听起来让人放心。
张军根(中)常年奔波于各类应急救援的现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 杭州市急救中心供图
急救中心张军根:应急救援的“复盘”
虽已隔了多时,回忆起百日间曾经“阳峰”的场景,张军根仍然需要平复一下情绪。“艰难。”他停顿片刻,终于在脑海里检索到比喻——“你看过电影上甘岭吗?就是那种感觉。”
这位杭州市急救中心总支书记、主任的描述并不夸张。去年12月中旬,负责杭州市急救资源调度的急救中心进入了日夜不休的应急状态:接警电话量、出车量直线上升,工作人员拼尽全力,但电话仍是越来越多;当班救护车从32辆增加到95辆,500多名一线人员在杭州城里“连轴转”;工作人员接二连三病了,只要身体没有透支,都还在出车救援……
重压之下,有30多年一线经验,经历过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的张军根,在面对前来采访的媒体时,落泪了。回忆起那一次的情绪失控,他十分坦诚:“为了挽救生命,大家承担的压力,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杭州市120急救中心曾经面对的艰难,让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应急救援面临的短板。
救护车响应如何更快?120电话怎么才能不排队?百姓的诉求,正是急救中心不断“复盘”的主题。
比如,在疫情到来之前,杭州主城区只有急救中心一个专用的人员车辆洗消中心,而传染病患者转运人员车辆的洗消,又是必须的。所以急救车无论出任务到哪里,都只能回到唯一的洗消中心,降低了转运效率。
再比如,平日很少受到关注的院前急救人员,整体数量不足,疫情来了大家体会到“人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专业人才的短板,并不可能在疫情到来时,立马补齐。”张军根说。
一百天里,张军根多次在内部会议、交流座谈中提及这些短板,他常常说——一座城市需要一张足够灵活的救援网络,城市应急资源、调度机制决定了网络的松与紧,网络韧性越大,就越安全。
显然,现实的难题,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但一些微小的变化正在发生。在杭州市,多个洗消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采访结束前,记者看到,急救中心的调度大厅即将搬到更为宽敞的空间,坐席的增加,能够适度缓解120电话的压力;“阳峰”时期120人手紧缺,杭州市首次联动公交集团、安保集团等力量支援,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了这次试水后,急救中心也在探索多部门、多系统的应急资源联动。
张军根告诉记者,过去的百日,“就像一个参照系,对照它,我们必须更清楚下一步怎么走。”
2019年,张作风在国内参加学术活动。 本人供图
公卫专家张作风:来自大洋彼岸的建议
和张作风教授跨洋连线都是在深夜。
洛杉矶当地时间1月3日晚十一点半,记者第一次拨通张作风的电话。当时,关于新型毒株xbb的各种说法充斥于网络。长达一个小时的通话里,他以“过来人”的视角告诉大家:“目前没有迹象表明,xbb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3月7日晚上,九点刚结束学术报告,张作风按约准时回拨记者,声音有些沙哑。
张作风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身在大洋彼岸的他,依然密切关注国内的疫情变化。
“论规模和速度,新冠病毒的传播,在流行病学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第二次跨洋连线里,张作风依然这样强调,面对病毒,不用过分焦虑。“阳峰”之后,人们能够通过感染构建起对病毒的免疫屏障,万一再次感染,症状也会轻,病死率也会低很多。而通过疫情,人们可以增强对病毒的科学认识,找到一个合适的心理尺度。
“经过三年多的全球大流行,我们对新冠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已经有有效、安全的疫苗来预防重症和死亡,也有了应对轻型和中重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张作风说,“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不断降低病毒的危险性。”
上一轮的疫情高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比起给未来下结论,张作风更想探讨一些眼前能做的事。
在他看来,眼下是一段重要的窗口期。
“最重要的是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硏发。”张作风说,加大力度建设疫苗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科研医疗队伍、平台,让这些新型疫苗和药物更快速进入临床试验、应用于人群。另一方面,加强全民保健网络和家庭医生系统,补足重症资源。他直言,虽然,目前国内各类危重症床位数有所扩展,但重症高峰来临的时候,仍然会出现短缺。
另外,他特别提到监测预警能力的提升。通过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过去的感染率进行科学分析,帮助研判准确的免疫水平。“我们都很期待更精细、公开的数据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位‘对手’。”他说。
采访中,这位致力于公共卫生领域数十年的专家,多次向记者提及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史。“无论是遥远的天花、黑死病、霍乱,还是亲身经历的非典、新冠,我们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他说,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人类第一次遇到的高传染性、高隐蔽性病毒,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张作风告诉记者,或许可以把曾经经历的“阳峰”看作一次“成长的阵痛”,疾病改变历史,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卫生系统的进步,增强人们对病毒的科学认识。历史也在改变疾病,不是吗?
实验室中的wpv01样品。 西湖大学供图
科研者王廷亮:国产口服药研发加速
因为疫情,人们对于新冠药物的期待也达到了顶峰。
在过去的一百天里,总有各种各样的人“追着”王廷亮问:“你们研发的口服药,怎么样了?”采访时,甚至还没等记者开口,这位西湖大学成果转化负责人就首先透露了药物的最新信息——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湖实验室主任于洪涛带领攻关团队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wpv01(艾普司韦)完成了最后一组爬坡测试,这意味着,药物已经顺利通过临床安全性试验。
去年9月,艾普司韦获批临床试验的新闻曾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但在公众眼里,这盒神秘的原创国产药就此“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即便在“阳峰”之时,它也显得过于“低调”。
但身为科研团队主要成员之一的王廷亮并不这么看。“我们一直没有停下,甚至整个团队更紧锣密鼓地推动临床工作。”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几分科学家的自信。当前数据已表明艾普司韦安全性高,可显著抑制病毒从而缓解新冠各类症状。
过去一百天里,疫情曲线突然急剧上升,又似乎无声无息地消失;而王廷亮和同事们更为关注的是另一条曲线:原创药物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
“我们首先开展的是安全性研究,十余组上百人次健康的受试者,药剂量一点一点加大,就像一个爬坡的过程,小心翼翼地监测药物的各项数据。”王廷亮说,这是所有药物获批使用前必须经受的考验,只有过了这道关,才能证明药品在人体内的安全可靠。
“药物研发,安全大过天,是一切的前提。”王廷亮反复强调着这句话,不下五次。也就是说,备受瞩目的艾普司韦,正在度过“安全关”。
如果说药品i期临床试验测试的是安全性,那么正在开展的双盲ii期临床试验,以及紧接着扩大规模的感染病毒受试者iii期临床试验,则是在过“有效关”。
也有人不理解,等临床试验完成了,新冠也许不再大流行,口服药还有价值吗?
“当然有。”王廷亮毫不犹豫。他用通俗而不失逻辑的语言,阐释着科学道理。新冠病毒依然是这个地球上的“新事物”,科学界对它的机理和毒害等问题仍在研究,尚未完全认知。更何况,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通常,对新发病毒传染病而言,有效的疫苗是最好的预防对抗手段。然而,现有的疫苗显然没有“跑赢”快速变异的新冠病毒。
“抵御这类传染病,我们要为对抗病毒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他说,艾普司韦研发的突破口,源于科学家们牢牢“抓住”了新冠病毒的3clpro核心蛋白酶。过去几年,新冠病毒变异万千,但是这个蛋白酶却始终不变,只要抑制了它,就有可能“击败”病毒。
所以,即便病毒暂时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社会生活也在慢慢回归正常,但这支药物研发团队却越来越“起劲”。“我们亲手完成了药物研发的每一步,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真正意义的原创新药。”王廷亮说。
百岁老人李爱华坐在藤椅上,她的笑容和这个春天一样温暖。 见习记者 林晓晖 摄
百岁老人李爱华:又见窗外的早樱
医生、急救人员、公卫专家、科研人员……他们的理性与责任感,让我们在疫情下遭遇重创的老人面前,有了更大的信心。
对于102岁的李爱华来说,过去的这个冬天有些漫长。
她的记忆鲜亮的部分,从1月21日,大年三十的早上开始——百岁老人李爱华“跑赢了”新冠,顺利出院,然后过了一个温暖的年。
“回家后,奶奶心情明显放松了很多,”老人的孙子滕峰说,医生提醒我们,治疗消耗大,要注意多给她补充营养。肉眼可见地,奶奶一天天地好起来。
她看起了以前爱看的抗战剧,前几天甚至爬起了楼梯。
和记者见面时,李奶奶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她时不时看向窗外——小区里几树早樱已开出零星的花,她呼吸顺畅。
“(2024年)12月31日下午,到达急诊时,氧饱和度只有80多,医生检查后发现肺部感染很严重。”滕峰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还有些心惊。
彼时,李奶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icu里住了一个星期,这里住着很多位与她一样跟新冠“过招”的老人。
防护意识薄弱、大多有基础疾病、免疫力相对较低、“沉默型缺氧”隐蔽又凶险……在新冠面前,老年人成了需要重点保护的“脆弱群体”。
入院几天后,李奶奶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毕竟是百岁高龄,到底要不要“插管”?家人对此有顾虑。
“精准的容量管理很关键”,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林金萍医生告诉记者,医生们对呼吸机参数的调整非常谨慎细致,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浙大二院综合icu病区的黄曼主任,结合李奶奶的情况,带着团队为她制定了整体的治疗方案,直到她的氧饱和度指标逐步恢复,身体状况好转,开始清醒。
“对高龄的重症患者,年龄并不是绝对禁忌。”林金萍对新冠有了更多认识,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平时身体还不错,没有严重复杂的基础疾病,插管后有很大机会康复。
事实上,李奶奶也如愿康复回家,成就了他们一家人幸福的时刻。
在2024年的春风里,回顾过去的三个月,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下社会机体那么紧密的关联。他们以前看起来并没有交集,但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因为那些责任、那些努力、那些不弃,又是如此之近。
今天我认真倾听了孙爱娟老师关于疫情期间《用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的专题讲座,孙爱娟老师从疫情的特点和影响、复学返校后教师理状况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减轻幼儿教师的压力,既有依据又有案例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科学“宅”,战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府谷县第七幼儿园也惦念着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了防控疫情蔓延、避免接触感染,孩子们,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不得不“宅”在家中。但是,宅在家里不意味着与外界切断联系,不代表着没有时间观念,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科学安排时间,锻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引导家长朋友们和孩子彼此陪伴、建立爱的链接,从而促进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
2、理智看待疫情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在疫发初期,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大家容易产生焦躁恐慌,但是通过举下的齐心奋战,当前疫情总体可控、稳中向好,而且是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理智看待疫情。
3、选择正向信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不小心,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席卷、淹没。经常接收负向信息,就会把自己的心情弄槽,被负能量所累。而有选择地接收正向信息,则会让自己心情愉悦,心中充满正能量。4、学会自我调节在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时,我们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培养阳光心态,维护心理健康,不论是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拥有阳光心态。
疫情当前,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面对。春天不远,希望我们惜时勤勉,日日精进。攥指成拳,合力致远,那么,这一仗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