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录个人的内心情感,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定要重视的,心得要结合工作实际,谈自己的感想,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理危机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对于我们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其涉及的内容非常深奥,对专业的要求极高。而对于专业背景不是心理学或相关学科的辅导员来说,往往采用的是不够专业的做法,比如试图用简单的谈话来化解心理危机,有的采用现身说法,以自身经验说教,但这些做法很难在面对心理危机事件时做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学工处组织了很多次的辅导员培训,这些培训使我们受益良多。但是如果要深入了解这些专业知识,达到专业化标准,我们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对心理干预最有效的措施是将重要信息及时上报,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指导。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具备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刘慧老师的讲座就在危机风险评估这一问题上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消除危机有其最佳时机,我们在面对严重的事态下,应在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形成“事不过夜”的职业素养,及时对症下药,实施危机干预,避免延误干预的最佳时机。确保学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应当是配合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从老师的角度为学生的心理康复做出努力。
从我接手的一个学生突发心理抑郁症的事件中,我发现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身后多半有一个不够理想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原生家庭环境在解决学生心理危机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平常要多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心理危机,我们应及时通知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中来。
三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总的来讲,这三天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课程安排让我的体力上感觉疲劳,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课。快乐是指心灵上的,也是此次培训我的收获,也因此对培训有了依恋之情。本次培训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亲自体验到了心理活动的乐趣、接触了新的事物——沙盘游戏,在培训中得到了专家的启发、坚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标、认识了几个同行朋友。
在这次培训中,高级讲师温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戴着眼镜,肤色白皙,讲话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讲课时,每当讲到激动时语速很快,还会时不时的问问我们,“我讲清楚了吗?”“你们明白吗?”,当讲个案时,他语调会很柔和,叙事能力很强,他的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温老师的心理辅导的个案记录,当然出于保密原则,我们只看到了温老师想让我们看的部分,仅仅是快速的浏览,这就带给我了足够的震撼。个案记录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记,花花绿绿;洋洋洒洒的记录好几页纸,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温老师在活动和讲座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话语阐述。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时,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镇定自若。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工作中,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你碰到孤傲的人时,想想这句话,也许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骄傲的资本了。对待我们的来访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走进他(她)的心里,了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帮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短短的三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得8
“做一个老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老师的心酸。过去的教育由于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加之教育的法制不健全,忽视了教育的人文性。为了显示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教育采取“惟命是从”,有甚者以体罚作为法宝,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现在的教育呼唤文明化,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xx教授在《xx》一书中指出“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育部也出台了很多教育政策与法规,不断地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这些措施却没有彻底地改变教育的“体罚”现象,媒体不断地报道出某些教师的恶劣行径,社会也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师真的不懂法吗?痛定思痛,我们不能不反思。
“体罚”,其概念难以定论,查查有关资料,得出解释:体罚是指从伤害身体的角度出发的惩罚。但又觉得不确切,“体”指身体,身体包括人体的组成器官,那么精神领域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当精神受到损伤必然导致人体的破坏,所以导致身心受到伤害的惩罚都应是体罚。何谓“惩罚”,那就是以强制的措施给人以惩戒和警告。所谓“强制”就不是以学生的意愿为转移,要剥夺人的某种自由与权利。当惩罚做的不适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转化为体罚。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罚的实质是违背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伤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罚走多远。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时也是人操作的,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来化解。老师累点,苦点,甚至是心酸点不要紧,可千万不要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负责的教师,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通过最近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培训的学习,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让我以后在开展学生工作非常有帮助,能够准确的去判断危机级别,并进行正确的危机干预,尽快帮助学生解除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在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时,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其基本原则包括:(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经过老师的归纳讲解,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分别是: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在实际中,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成危机。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疾,那么这些原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们心理危机的产生,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恋爱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1、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求助者选择;5、制定计划;6、得到承诺。
在高校中进行危机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更加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干预技术,经过系统的单元学习,我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操作更加有思路和把握,之前接待过一位同学,因失恋产生了心理问题,时常情绪低落,晚上会不自主的哭,从失恋至今已过去一年,但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提起这个事件不愿意描述,但一直流泪,分手以后开始出现失眠情况,吃了安眠药也不能完全缓解,害怕孤独,不能一个人呆在一个房间内。咨询时像该同学了解到刚失恋的时候曾经想过自杀,并实施了自杀行为,但最终自己终止了,属于自杀未遂,之后有过念想,但并没有实施,而且产生自杀念想的次数很少,判断为中度危机,和该同学聊了社会支持系统,了解了她的朋友对她很重要,并且在默默的支持着她,再加上父母对她也比较好,所以不会进行自杀行为,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失眠的问题。
经过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一般的心理咨询,目标不一样,心理危机干预我们只需要达到解除危机的目标,让同学能够消除自杀的想法,或者在有自杀的想法时,有东西能够支撑她不去实施这个行为,我们就算是解除了危机,如果特别严重的情况,在判断心理危机级别之后,可以进行转介,但我们的目标都是能够保护同学,不做出一些后悔莫急的事情。我还学习到了一些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理论,希望能够完全消化,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心理危机心得体会篇4
昨天下午听了河师大教育学院刘小先教授带来的题目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讲座,在工作中,我拥有的多是实践经验,在假期的培训中,终于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引领下,去思考自己平日做的事情,上升为理论,然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 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非典属于瘟疫,像瘟疫、地震、水灾、空难、恐怖袭击、战争等这些是属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 2.失恋、失业、丧失亲人、破产、人际关系紧张、高考失败、遭遇性侵犯等这些现象的术语是个人内在的冲突。 3.校园危机事件有五大类
●学生意外事件: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伤、实验实习伤害等。这些好理解。
●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失窃等,
●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赌博**、滥用药品与烟毒、破坏校园、性侵害**、飚车。这个概念令我很惊讶,在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中,皓是一个问题学生,他常常上课违纪,带食物进班,与同学们发生冲突,有一次和其他班一个男孩骑别人的电动车在高架上飙车,他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处理他的事情很多次,总是屡教不改,原来,处理学生心理的问题时间常常是两三个月或者几年时间才会有效果。
●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这一概念让我想到了班里的皓、铭、茹、宗这几个学困生的问题,家长只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背后的道理都是青少年心理危机。
●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乱伦、遗弃、长辈凌虐、出入不正当场所等。 面对危机的身心反应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头痛、失眠、恶梦、易惊吓、呼吸 困难或哽塞感、肌肉紧张…
●情绪方面:焦虑、恐惧、怀疑、抑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
●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1.焦虑——学生首先表现出来。
●焦虑是一种无明确对象的游离不定的紧张状态,处于焦虑状态的人警觉程度很高,而且常常抱着对未来的恐惧,总觉得未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焦虑状态下,人们通常会出现认知狭窄的现象。 2.内疚、羞耻和负罪感
●自责、内疚、羞耻和负罪感一种非常消极的思维模式,结果会导致个体不断贬低自我,甚至是无法容忍自己。 听到刘教授的这些理论的分享,我想到我的学生军,在学期初他的家长跟我说,她的儿子晚上睡着觉,背上、屁股上都是汗,孩子晚上一两点了还睡不着,这些都属于生理方面的表现,家长在跟我叙述的时候,我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的心理学知识及医学常识严重匮乏,我现在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我可能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英语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我在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在自己这20年的教学中也已具备并且还说的过去,但我对于教育心理学的了解太过肤浅,在大学时作为公修课来学习,在工作中明显是捉襟见肘。我必须不断的去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
另外,刘教授提到,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对心理问题的疏导至少需要一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的治疗。我认识的心理医生马丽医生,她常常是在至少20次的谈话沟通后一个孩子才发生改变的。
4月18至19日两天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在台州学院临海校区举办的北京大学徐xx博士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收获很大。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按章节进行了详细梳理。
第一讲:九〇后大学生肿么了?
首先,徐博士从原北大校长周其凤、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富士康老总郭台铭、ibm的困惑谈起,揭露90后大学生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接着,他就北大入学大一新生的自杀率逐年增高这一事实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大一新生多为带病入学,是当前变态的高考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结果。然后,徐博士将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和北京大学学生用刀伤人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了比较,让我认识到在报道危机事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官方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持续提供最新消息,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谣言四起。
2.对(自杀)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不宜过于详细,尤其是不能包含细节,避免有人效仿。因为诸多事实表明,媒体报道的(自杀)细节越多,(自杀)模仿行为就会越多。
3.发布的信息要客观真实。
4.发布信息时不要将焦点关注在事件的起因上,而应该将焦点放在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上。
紧接着,徐博士又从为洗刷“死亡之桥”而改造后的韩国麻浦大桥高自杀事件讲起,向我们阐明了自杀的著名效应、模仿效应和呼救效应,同时也告诉我们: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然后,徐博士紧密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所干预的个案,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抑郁症和神经症;自杀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自杀在理论上是可以预防的,从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显著低于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率这一事实发现,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群体,是因为有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据北京大学统计,危机事件的反馈有73%来自院系,自己求助的仅有18%。由此可知,院系辅导员的作用甚为关键,做好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识别心理危机事件,并做好信息上报至关重要。
最后,徐博士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二讲:理解危机中的人
在徐博士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中午利用休息时间观看了电影《少女初体验》,直观地了解到抑郁症病人自残、自杀的原因。在下午的课程中,徐博士紧密结合电影情节和多个案例讲起,让我很形象深刻地认识到:
1.失恋只是自杀的诱因,其核心原因来自家庭。
2.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很重要的是重新获得关心与界限。
3.有儿童期虐待和家庭功能失调、强奸与性侵犯的人属于高危人群。性侵创伤后,当事人一般会有压力减少行为:自毁行为,无节制地狂欢、发泄,过度地和不适应地性行为等。
4.在处理群体性的ptsd时,一定要团队工作,做到彼此相互支持、及时督导,否则很快就会崩溃,出现替代创伤。
第三讲: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
首先,徐博士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树理论。他指出,树理论对于心理危机的评估与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树理论对自杀风险个案评估的有效性高达90.1%,远高于mmpi的有效性(26.2%)。他把一个人看做一棵大树,树根是指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是指社会支持和信仰、价值观,树叶是指成就感、自我实现,阳光雨露是指社会环境。
接着,徐博士利用10道测验题目指出了我们对自杀的认识误区。我认识到了:
1.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曾有过尝试自杀。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曾有自杀尝试的学生信息,并给予高度关注。
2.心理健康与性格外向、内向无关,性格奔放活跃的人也可能出现问题;性格外向的也会有抑郁,是常被我们忽视的微笑抑郁或阴性抑郁。
3.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这是错误的。谈论或关注自杀十之八九是一个呼救的信号,我们应该科学决断,不能自欺欺人。
4.考试、失恋不是心理危机的根本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才是根源。
5.有自杀倾向的人恢复正常时,危险并没有结束,心理危机者往往经历一个“挣扎—呼救—平静”的过程,平静期往往是最危险期。因此,对于刚康复出院的病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6.心理干预是干预者不能回避自杀等敏感问题,需要用坦诚和专业与被干预者建立信任关系。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并不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
7.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则通常无法控制。这种认识错误的,因为没有谁真的想死,自杀成功的人多是因为身边没有人制止,或者没有人可以求助。在我国,人没有自杀权,阻止他人自杀不属于侵权行为。
下午,徐博士从“如何拯救危机干预67小时”个案出发,对咨询师的评估记录和干预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了该咨询师的诸多不当之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危机个案处理办法。具体如下:
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不管危机个案在哪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当事人的生命安全,打探当事人的地点、通知他的紧急联系人,确保他的身边有人,暂时打消自杀念头。
今天学校请南方医科大学赵静波教授为全校教职工讲《青少年心里危机的识别与干预》,赵教授讲了理论,也讲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悲剧案例,这次的培训,是我感到心理最沉重的一次培训,让我觉得悲哀,心理有种压抑感。
时代发展太快,物质丰富,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各种群体都有,冲动型自杀太多。自杀的同学同个宿舍的人会产生悲伤、恐惧、自责,特别是自责。
自杀事件产生的原因一般有四个原因:
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亲的为人处事,和孩子沟通都有关系。家长要多给孩子关爱和温暖,不是溺爱。
现在社会,很多人以分数论学生成功,所以学生感觉学业压力大,导致自杀的案例很多。
老师和学生相处很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怎么与学生沟通,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要多学些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怎么避免学生发生意外。
据调查,在国内,中小学老师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平时多关爱孩子,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遇到孩子要出问题的时候,要以亲情感化孩子,给孩子温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多跟孩子情感上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中国家庭:尊老不足,爱幼过多。
家长包办太多,要小孩自己处理问题,比如:家长检查作业,错了,学生自己修改。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不要溺爱孩子,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让孩子做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此外,家长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要尊重孩子,关心爱护孩子,和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不要盛气凌人,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朋友,保护孩子自尊心。
1、抑郁症称为“心灵感冒”
说明抑郁症的普遍性
2、抑郁症称为杀手
说明抑郁症旳危害性
作为老师,要对抑郁症有些了解,发现学生有抑郁症的表现,要关注,了解出现的原因,有个人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等。
全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抑郁群体,特别是家庭和学校,在抓学生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越优秀和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出事”。优秀和懂事的孩子,一直活在光环之中,其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压力,其本身不愿展示或诉说,但压力聚积到一定程度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出现抑郁和自杀等。
平时在学校,老师要注意那些沉默寡言、时常流泪、唉声叹气,成绩突然下滑后烦躁不安等学生的突变行为,因为这往往就是在暗示心理出现了变化。
此外,对家庭矛盾较多或离异的家庭,老师也要多关注。
每一个群体都有压力,找到合理缓解压力和排解压力的途径。
(生命线)
赵教授让我们把一张纸折成八个格,说人生一般80年,看看自己的年龄还剩几格,我快奔五了,撕下五格,只剩三个了,去掉一格睡觉的时间了。看看,我最后剩下两个了,有效利用的时间很少了,我看着心里感觉很凄凉。
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退休回家种花草、种蔬菜、管理果园、养鸡鸭鹅和猫狗,摄影、写作。
第二件事:和家人一起出去玩。
第三件事:找同学好朋友聊天吃饭。
如果万一发生严重事件,对其他人团体辅导,效果很好。
《我的情绪 我做主》
你这样的一个经历,怎么应对,你后边的这些情绪失控。
说关于手机这个事,我们大人首先第一个看到小孩沉迷玩手机,每天玩到凌晨两三点钟。
第一步:家长要用好的语气给孩子说话, 不能用命令的语气,否则适得其反。制定计划,玩多久停下来。
第二步: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不要那么僵。不能因为一点事,上升到大事。
第三步:怎么希望提醒孩子玩手机,孩子提醒自己。
第四步:一步步沟通,共同把玩手机时间减少。
最后李校长讲话:感谢赵教授为我们讲课!
一、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全校教职工的工作。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二、充分重视问题,但是也不要紧张乱了分寸,发现问题。
希望老师对学生做到五心:留心、关心、爱心、小心、耐心。
但愿学生们不要发生,万一发生,要冷静对待。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又学习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我有些感悟,我会继续做一名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们。
生命很脆弱,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保护,更需要学生们的自我保护。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和家人一起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幸福的人生。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教师的愿望,也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更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我1996年6月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至今已经23年了,我一直在学校当老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不仅课堂上教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有时在课间,我经常主动和学生谈心聊天,我乐意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打开心结,看着有的学生心结打开了,我特别高兴。我注重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和洒脱的气质。
下雨天,体育课一般在课室上,我给学生们讲理论课,有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对同学们说过:我尊重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我和同学们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下就是朋友关系,我很乐意做同学们的朋友,如果同学们信得过我,有什么烦恼告诉我,我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们。
在当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涯中,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我的爱心、耐心和真诚帮助过很多名学生打开心结。
我比学生年龄大,见到的、经历的比学生多,我唠叨学生们,我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注重健康、珍爱生命,引导学生走正路,少走弯路,为学生们以后幸福生活做准备。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