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心得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知道怎么写了吗,我们都知道心得是记录我们内心活动和感受的重要文件,想要写好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监察法心得体会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古人有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党的事业、群众福祉就如坝内之江河,水润民生,承载着13亿人民群众的美好“中国梦”;党员干部犹如堤坝,防渗护水,推动着民族复兴的美好事业不断向前;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就是寄蚁,钻洞溃坝,置群众的利益而不顾。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就是要用党性加固堤坝、清除寄蚁、修补穴洞,使党的事业、群众的福祉源远流长。
加固“堤坝”。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持续推动发展,抑或是扎实改善社会民生,党员干部都起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注重提高党性,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履行“八项义务”,正确行使“八项权利”,把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融入修身律己、实干履职、用权为民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树标杆、作表率,把党员身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抑制“寄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对那些放松党性修养的锤炼,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精神上魂、变色、变节、变质的寄蚁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振了信心,凝聚了民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薄、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对“问题”党员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帮扶,对“假”党员一律给予清除,对不合格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坚决抑制寄蚁的产生,提升党员队伍纯度。
修补“穴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关键在于做。党员干部必须弄清做什么、如何做。对此,开展学习教育中要突出正面教育,以建党95周年的契机,开展评选、表彰、宣传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鼓励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正面教育中,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在正面教育中实现抑制“蚁穴”的扩大、修补蚁穴空洞的效果。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3月国家两会通过的监察法草案标志着全面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国家监察法精神要义,忠于职责,敢于担当,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做工作的重点,切实筑牢纪检监察防线。
深入学习国家监察法,充分领会深刻意义。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利、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而监察法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也对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做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反腐败国家立法,监察法把国家监察制度这一顶层设计制度化法制化,是继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遵循,为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行监察体制改革,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入学习国家监察法,坚决贯彻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切实贯彻落实监察法,才能释放这把利剑惩治腐败的巨大威力。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监察法为准绳,认真解读自身职责定位、厘清监察范围和监察权限、明确监察程序,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重点任务,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查摆执法不严、执法不纠等突出问题,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入学习国家监察法,严格自我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在履行监督责任的同时,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思想与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持纪检干部自身的廉洁性。将国家监察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思想建设,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严格自律,严防“灯下黑”,使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自觉懂规矩、守纪律,心怀敬畏、手握戒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树立忠诚、廉洁、担当的公职人员形象。
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履职尽责,学法、执法、守法,将国家监察法切实贯彻落实,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反腐败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行稳致远。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既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实践中的行为准则。结合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和自身建设情况,深入持久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体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特征。下面,我就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强化宗旨意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党的宗旨是党的生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宗旨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也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就是要在党的宗旨指导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声音,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强制拆迁补偿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找准症结,即查即办,同时要结合治理教育乱收费,大力纠正理疗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强化农民负担监督工作,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力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等。
强化学习意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目的之一是增强智慧,提升能力,纪检监察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办案水平。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为前瞻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熟练掌握纪检监察业务,使自己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专家。
善于发现违纪违法分子的违纪手段,找准案件突破口;善于抓住监督管理的漏洞,针对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提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效果。同时,还要通晓一点哲学、经济学、现代科学和电脑等现代办公技能等知识,象古人一样发扬“不耻下问”“闻鸡起舞”的精神,不懂就问身边的同志,每天进步一点点,做到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融会贯通。
强化监督意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就是要加大监督力度,无愧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注重抓监督,在防腐拒变中增强预见性。重点抓好干部教育管理,使领导干部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自省自律。特别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永远以两袖清风,洁身自好,用正派廉洁来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进一步拓展源头预防的领域,研究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办法,增强监督制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座谈会、联席会、个别走访、发调查信等形式,及时掌握执法党员干部廉洁情况,正确分析和判断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苗头和动向,做到及时提醒,防范于未然。通过监督,使教育、监督、惩处重要职责发挥并重,全身心投入工作,鞠躬尽瘁。同时,应当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反腐的渠道,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在社会建立特邀监察员、党风监督员、行风监督员制度,在新闻媒体建立专门的廉政节目,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全社会推行“四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是新形势下党中央的总要求,我们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把这要求变成大家共同的行动誓言,进一步转变作风,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优质服务,发挥作用,不断创造的新经验,取得新的成绩,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历史告诉未来的答卷。
《监察法》作为反腐败国家立法的标志,对国家监察工作起到统领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基层干部要深学细究这部反腐大法,转变思维、提升技能,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贡献出自己应有的那份力量。
政治认识上的转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党心民心所向。《监察法》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监察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通过国家立法把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固定下来,这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的法治保障。制定《监察法》弥补了现行监察制度的不足,是探索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创制之举,有利于走出一条基于深厚传统、符合历史逻辑、适应现实国情、保障发展需要的监督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监察法》明确了监委会既不是司法机关,也不是行政机构,它是政治机关,我们要深刻认识它的政治属性。
监察对象上的转变。原来的监察机构只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进行监察,未将其他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察范围,存在监督空白和盲区,比如,作为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非党员村干部既不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法律法规的约束,也不受党内纪律规定的限制,导致不少非党员村干部长此以往形成了只要不犯明显的大错,小错即便一犯再犯也是法外之地的思维。如今,《监察法》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纳入监察对象,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补齐了短板,这对惩治基层“微腐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这对于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而言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技能提升上的转变。打铁还需自身硬,《监察法》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审查调查工作在取证、程序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这也要求我们既要准确把握党的政策和策略,充分运用好法纪武器,准确研判案件问题,注重集体研究,保证办案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又要严把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我们应常怀一颗“知识恐慌”的心,主动思考研究工作方式方法,敢于破除基层纪检工作“瓶颈”,转思想,改作风,明职责,出实招,干实事,重实效,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入群众去发现问题,依据客观事实去分析问题,及时高效解决问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充分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
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其典型特点有三:一是小。指乱用公权的行为很小,如接待群众态度冷漠、在下基层时会接受一点土特产、一盒香烟等,小到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二是多。这种乱用公权行为比较普遍,如接受服务单位私人宴请在为其办事时打擦边球,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不贵重物品,群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三是社会公众对其态度暧昧。大家认为这些行为很小,生活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处理起来未免上纲上线,不近人情,对这种行为放之任之,也会效仿这种行为方便行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微腐败并非微问题。蝇贪之害不啻于虎,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对于腐败来说,巨贪和微腐只是程度的不同,但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苍蝇和老虎虽然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走得远近不同,但都是踩踏红线之人。微腐败者官职不大、贪腐金额不多,但他们却离群众最近,经办各种民生事务最多,他们的小心机和小动作也相应地侵害群众的利益最重,蚕实群众的的改革获得感最直接,消解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共识最显著。
为何微腐败现象会如此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强,认为鼠窃狗偷问题不大,久而久之吃拿卡要成为习惯,不知不觉深陷贪腐的漩涡不能自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针对微腐败,要防微杜渐,惩治微腐败要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常抓不懈,方能正本清源。
首先,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纪律意识底线意识,时刻以纪律之尺来丈量自己,以纪律思维来指导行动,切不可有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是大事这样的思维惯性。把纪律挺在前面,防止把小病拖成绝症。
其次,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管控机制,形成对权利的长效管理制度;要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工作者的监督,严查基层微腐败。另外,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密不透风的监督网,让微腐败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第三,要加强检查、落实责任。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纪委应当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检查制度,直接掌握各市县和乡镇街道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倒逼各基层党委、纪委责任落实。
第四,要严肃问责、严惩不贷。微腐虽微,但依然是腐败,要加大对微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纪检监察检察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对腐败现象严厉打击,使腐败行为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腐败行为产生的收益,这样,在考虑到腐败要付出的代价后才能望而却步。
治理微腐败,要让基层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这样才能有效治理基层微腐败,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