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深度和逻辑严谨性,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悲悯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雅安地震了。我知道。
近来俗事颇多,待我知道这条消息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天了。
网页上、空间里、微博上,处处都是“雅安”二字。学校里各社团开始大肆宣扬,同学间聊天也开始从雅安罹难多少人开始,到处都是“雅安”。我的心底无比悲凉,不仅仅是为了那些罹难的人们,更为了我们自己。
群里流传着一条信息,大意是:找寻雅安亲人,若有消息请打xxx电话。下面有人说这是一条诈骗短信。我大惊。这让我想起在去年5月份群里也流传着一条“保卫中国、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如此啼笑皆非的事情竟然还有很多人转发,荒唐至极!
空间里不断地有人在转发“雅安”,有人在下面评论“发这么多有什么用?”一同学身在法国,她羞愧地说:“原谅我吧。当我知道雅安地震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年高考的孩子又要倒霉了。”想想刚刚结束高考不久的我们,的确如此。当日对玉树地震如临大敌,所有相关的题目全部做了无数遍,临考前还在祈求上苍千万不要碰到这类问题。
学校里的签名活动也好、宣传活动也好,都是在为雅安献爱心。说是献爱心,然而允许我以“小人之度君子之腹”一下,这样的活动委实没有多大的效用的。我想今日我们的签名肯定不会比一瓶矿泉水、一包方便面的价值更大一些。我不能否认我们在表达我们的哀悼——然而真的是哀悼吗——我们更多的是在“表达爱心”。爱心这东西,放在心里,我知道;表达出来,大家知道。也许大家都明白表达出来的东西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已经变味了。
爱心可以表现,悲悯呢?那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最原始、最最珍贵、最最让人感动的悲悯呢?
悲悯如水,平静中见激流;如柳,脆弱中见柔韧;如云,流散中见方向。悲悯,是从生命伊始之处而来的么?悲悯,是上苍的馈赠罢——最完美的馈赠!
沈从文先生说:“生命如泡沤,如露亦如电,惟其如此,转令人于生命一闪光处,发生庄严感应。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当我们听到雅安地震这一消息时,我们那一瞬间的难过是为死者,为生者,亦为我们。这是秉承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然而难过之后呢?我们在做什么?当我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当我看到更多的纪念活动,当我看到更多的宣传活动,当年我看到一些所谓的明星借着雅安地震作秀,我不禁心下悲凉。雅安地震,我们关注,我们纪念,然而这些本就是为了活着的人。生命如流星消逝于瞬间,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在这个时候,做好自己就够了罢。与生俱来的悲悯让我们悲伤,让我们难过,但它不会让我们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更不会一直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也不必每天顶着一张愁云密布的苦脸——看,我为雅安难过呢!笑话!人心极小,小到我们只能关注身边之人的悲欢离合;然而人心又是极大的,悲悯在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已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悲悯是一种美好的甚至是高尚的品德,但是消费这种品德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灾难,遑论从原本的自然灾难中衍生的其他经济、道德的灾难。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我们就成为了消费悲悯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然而我们却无法阻止这种悲哀。身处十丈软红,我们不得不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甚至压迫,我们眼看着它发生却无能为力。我们无法与那些打着道德旗号却行不堪之事的人作斗争,我们说不出它一个“不”字,我们无法批判、无法反对。因为在“道德”这顶巨大的帽子面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貌似强大的洪流都是无比渺小的'。全国十三亿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你淹死呢。
所以我们学会沉默,学会在沉默中活的更为长久,然而这种长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死亡,更深层次的死亡——精神的死亡。鲁迅先生在其文中不断阐释“看客”,即使冷漠如我,也曾做文批判看客。我清楚的记得,当日我在文中以“看客,看客,中国最多的就是看客。然而,他们,就是我们。”结尾。今日雅安地震,我们仍旧是看客。我们庆幸地震没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庆幸我们还活着,我们庆幸我们在意的人没有事,我们庆幸……然而我们庆幸的,正是他们所悲哀的。财产损失、亲人逝去,家园被毁,一瞬间天崩地裂的痛苦皆加诸我身。我们都在说,我们都在表现:我是这个世上最可怜的人哪!然而,谁会在意,谁会关心,这种痛谁能理解,这种苦谁能以身替?没有人的呀!
雅安,不要流泪呀!流泪是没有用的,谁也不能替你坚强,除了你自己。雅安,惟愿死者安息,生者幸福!
会有希望的么?会看到变化的么?当我们以或戏谑的眼光、或同情的语气、或激烈的言辞说着雅安,悼念雅安,我们可曾反思过自己,可曾避免消费这种灾难衍生出来的娱乐呢?
莫让悲悯成为灾难啊!我这样说。
我这样说。然而这样说的我,也不可避免地借雅安“表现”了一把。
我这样说。然而这样说的我,也未必不会遭人攻击——无情凉薄。
悲悯作文篇2
悲悯是我们来到这世上学会的第一种感情,当你第一声啼哭开始,它已融入了血肉,与你不可分割,这是造物者赐给我们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只是,在成长后,这感情渐被俗事纷扰掩埋,偶而,当困惑之际,它才又执着破冢重回,修正你早已面目全非的初衷,这时,游离的魂才又溯回,仿佛涅盤重生,同时深悟而达隽永。
悲悯是种因缘,在布施过程中,圆满了别人,同时也种下了福种,若有一日,自己陷入世俗苦海,无法摆脱时,许是宿命安排,只需抬头仰望,纯净苍穹,必会有若干不同天梯,只需纵身一跃,就能一切释然,大概这就是福报吧。
悲悯是种力量,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传达给需要的人,会使人温暖,随之强大,这力量无穷不竭,源源汩汩,可化腐朽为神奇,撼动天地,似乎,这力量原就是天地所赐,只是借你我躯壳,来拯救苍生,天意悲悯,原来如是。
悲悯是种境界,先人后己,方显本色,携感怀之悟,包容万物,八荒苍莽,皆如我辈,修一颗真挚之心,渡身边可渡之事,青萝拂行,超然而至,如此,世间当无杂念,悠悠天地,清澈分明,也许这才是造物者的良苦用心。
悲悯是种信仰,在你人生黑暗之际,它就像半空中突然飞入的萤火虫,用这星点光明,焚了你无边的混沌,最后,给你照亮通途,指引你到达理想之彼岸。或者,只有经历了,才会莫失莫忘,信仰原来是黑暗中的际遇,悲悯才是选择。
圣人云人性本善,又云人性本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善恶不过一念,只不过是悲悯表现与否的产物。
我们来时,悲悯自己母亲十月怀胎之苦,用自己刚领悟的方式,替这世上第一挚爱之人宣泄,又或者,也是悲悯我们自己,只因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煎熬,总之,这就是我们来时的状态。
而我们走时,身后子女,悲悯我们一生辛苦操劳,用他们早已经领悟的方式,替安详的我们宣泄情绪,又或者也是悲悯他们自己,因为今日的我们,即是明日的他们,总之这就是我们走时的状态。
于是悲悯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过程,造物者悲悯的赐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又悲悯的全部还给了他。
是的,这才是答案,勿庸置疑,人性本悲悯,就是这样。
我们悲悯的走,正如我们悲悯的来......
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在阴雨蒙蒙的季节里,屋顶上升起一层淡淡的烟雾,连绵不绝;如同心中的悲悯,因为光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阴霾,那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流下一行行热泪,也留下那双被悲悯浸得通红的双眼……人们心中的光,为你们祈祷;一个个都汇聚在这里,指引你们通往光明的路。那些燃烧过后的灰烬,那些不停跳跃地火焰,只有悲悯,不住地化为通往天堂路口的引路天使在那片黑暗之中,有光,不断地被点亮,成为白昼的光……那些匆匆而过的背影,化为光,照亮前程,那段未知的旅途;那些匆匆而过的生命,化为光,照亮大地,升华地上淤积的水滴;当那些匆匆的背影,不再,匆匆,我们含泪叫他们一声“英雄!”当那些生命不再匆匆而逝,我们,噙着微笑的泪水,说“坚强”当那些脆弱的支点,快要坍塌是,天师会来到你身旁,擦干你的泪水,抹去你的泪痕,说“不哭……”未来,真的,还有很多路!
镜头,被雨水拍打,还有那些嘈杂,看见红色的'血,如同明艳的笑。心,一遍遍地被抽打,留下深深浅浅的伤……那些纸巾,占满了悲悯的汁液,无尽……那些帐篷撑起的蓝色天空下,笑脸如花,清晰地刻画在视网膜上,那些希望,不住地绽放出明朗的花。
不仅仅是哭泣,还有微笑,如光一般璀璨……是什么?挤满了胸膛。就象雨天中出现了太阳,空气潮湿却依旧温暖。
悲悯之光,照耀着苦痛的大地,温暖着,一束束苦涩的雨注,射向心房……
一些人为了活着而吃饭,另一些人为了吃饭而活着。一些人为了今天下午要游泳决定多吃一点,另一些人为了今天下午能吃饭决定上街乞讨。一些人为了肉不可口弃之不顾,另一些人为了残羹剩饭而暗自窃喜。
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将食物视为依靠,一个能让自己维持生命,享受生活的依靠。而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将食物视为一切,一个值得自己付出全部生命,不倦追求的事物。对于一个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胃或值得他们讨厌,对于一个为了吃饭而活着的人,胃或值得他们恐惧。
因为啊,同样是胃部传来的饥饿感,对于前者来说,不过是身体令自己感到不舒服来提醒自己吃饭,而对于后者饥饿感带不来食物,只带来的是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面对深重的苦难,会有一种迷茫的感觉,因为这些苦难离他们太遥远,等到看见,就如同看见一头老虎的化石,全然生不起恐惧来。
当人一个早上不吃饭,人为胃酸只能消化自己的胃壁而感到不适,而当一个人一个周不吃饭,他会为他的胃酸正在消化他自己而感到恐惧。我们或会为听闻“食人”二字而一阵惊悚。但当饥饿真的来临,我们的人性会被一点点腐蚀,我们会逐渐沦为为生存本能驱使下的行尸走肉。我们用来看花的眼睛会被用于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我们写作的双手也会被用于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我们品茶的舌头也会被用于卷去盘上的油渍。在饥饿的`支配下,吃着观音土的人们正为了吃饭而活着。
无论在哪个时代,在高高竖起的大旗背后,总有一点阳光照不到,驱不散的阴影。生活在光明之处的人们,总是如同厌恶着老虎的尸体般避开着它,但我们避不开它的,饥饿,战乱,这一切扼杀者生命的东西,最后都需要我去承受。对于身处不幸的人们的悲悯,最后将成为悲悯我们的不幸的悲悯,照至人间阴暗处的光。最终也就将成为照亮我们的光。
不要因为身处光明就忘记黑暗,不要因为正在吃饭就忘记饥饿。不是因为活着而悲悯,而是因为悲悯而活着。
尘世杂糅,却有一种感情,依然洁白无暇。人心叵测,却有一种情怀不能使干戈化帛。在杂糅尘世,叵测人心中沙里淘金般挑剔地找寻的这样的东西,那是悲悯。
悲悯绝不是“生物学”中孱弱无能的寄生虫,而是普照大地,驱逐黑暗的温柔暖光,悲悯是一双细腻修长的手,抚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悲悯永远是一副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包容邪恶、丑陋、善良、美丽,就像包含一颗糖一样,越品越甜,融化到灵魂,清净、透彻地看到本质。悲悯者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缘由底下有被悲悯者托举着,得道者亦为悲悯者,悲悯者必多助。
失去悲悯的人最可怜,他们冷酷、无情、孤单、寂寞,貌比灰暗角落的一株树苗,找不到生长的方向,内心只能空虚,一切茫然,一只迷途的羔羊,也许能活得很坚强,但一定活得不快乐。内心没有悲悯的人,绝不敢“对镜贴黄花”,他们在丑陋上强加美丽,将会变得不伦不类。
有一个杀手,无情。有一个法官,正直。当杀手扣动扳机,看到的并不是以注无助的眼神,而是莞尔一笑和一句话:“不是你杀的我,是你手中的枪杀的.我。”悲悯者望穿了灵魂,人性本善,是无奈才误入歧途。杀手幡然悔悟,他想起曾杀过的人,无穷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他杀了雇他的那人,数了数,救了三人。原告和原告父母。又一声枪响,救了无数会找他报仇的仇家,是法官杀了死了杀手?不!是悲悯的心唤醒了另一颗悲悯的心。死了?醒了!幡然悔悟了!
这是一则故事,不真实却感人,不够长却直击内心。悲悯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它将良知、希望、救助、和谐和公平从罪恶、肮脏、不公中萃取出来,壮大它们,再放回去,炮制罪恶、肮脏而不公。大道之行时,天下为公,必先使天下人有悲悯情怀,悲天悯人,将天地看作父母,将他人看作手足兄弟,当真是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悲悯,是一首安然优美的歌,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饱含感动;悲悯,是一碗美味油稠的鸡汤,每一次倾情而入,都暖淌到心房。悲悯情怀已然成为了现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