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需要用很强的逻辑语句来连贯写,根据作文的次数不同,同学们在写时一定要注意用词,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苏东坡作文8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苏东坡。
就像林语堂在原序中说的那样,世事无常,想要完全了解一个尚还健在的人是几乎不可能的,但那些已故之人却可以为我们所传颂。苏东坡的一生丰富多姿,我们未尝不可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这些也许也不足以勾画出苏东坡的全貌,像他这样元气淋漓而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不平,但作为一个乐天派,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令苏东坡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坐华堂上,不该糜鹿姿。”他敢于向皇帝直述:“苛政猛如虎”,正如林语堂大师所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为声,目遇之成色”,苏东坡的一生似清风,他追求浩然正气,至情至性,在王安石一行人掌权时,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他总是能做出别人意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心胸广阔,他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这句话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时光荏苒,纵使苏东坡这样的伟人也终会化为尘土。公元1101年,苏东坡因病去世。有人说他带走了一切,而我认为,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园,顾名思义,一定与苏东坡有关。不错,东坡园就是我们常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
一下车,门口的公园简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看完后,我知道了苏东坡对我们常州情有独钟,曾11次来此地游玩,而我们常州人民对苏学士也十分敬仰,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这座公园。
进入大门,我们看到了许多竹子。因为正是春季,翠绿欲滴的竹叶显得格外耀眼,一下子就把我们的目光抢了过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竹子呢?原来这都是为苏东坡而栽的,因为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他对竹子的喜爱有多么深。
穿过一扇拱形门,欣赏着一路的竹子,便看到了东坡塑像。只见苏东坡侧身躺着,撑起头,右手还拿了一枝大毛笔,好像是灵感刚刚飞来,他正要挥毫作诗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御碑亭。御碑亭中全都是乾隆皇帝为苏东坡题的字、词、诗。相传,乾隆皇帝十分敬仰苏东坡,他得知常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也经常来我们常州游玩,从而题下了这些字、词、诗……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御码头。听老师说,当年苏东坡坐船顺着运河水来常州时就是在这里靠船上岸的。看着滔滔的运河水拍打着堤岸,听着一艘艘大轮船发出的那雷鸣般的轰响,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几百年前苏东坡上岸时的情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常州所有的居民都站在码头边盼望着一个人的到来。他是谁呢?只见远处的河面上有一条乌篷船向码头边驶过来。船慢慢靠岸了,从船舱里走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呀!这不是苏学士吗?“苏学士!”“苏学士!……”乡亲们激动地呼喊着。苏学士热泪盈眶,与乡亲们一起向自己的住处走去。真是鱼水情深啊!
紧接着我们又游览了仰苏阁、洗砚池等地方,激动的心情从未停止过,真想从心底里喊一声:“啊!东坡园,你就是苏东坡学士与常州人民那份真情的见证地!”
苏东坡风雨的一生,我们或许永远无法亲身经历,只得停留于书本,然而他的释然心境和人生态度却是我们需要拾起的……
就算道路曲折,他也能够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就算风雨弥漫,他也可以“吟啸且徐行”,哪怕你将他一贬再贬,他甚至可以一笑置之地放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样的豪迈霸气,没有一处不透露着刚正不阿、超凡脱俗的气质,试问,如今,几人能够做到?
苏轼,一袭布衣,坦率纯真。在他的一生中,乌台诗案使他的征途一下子到了最低点,那就好像万丈深渊般。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不附权贵的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却因那样的一身正气和不阿谀奉承使他一生的仕途变得坎坷。然而,即便如此,苏轼却能够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却不觉苦闷,因为有词足矣。他给自己寻找精神寄托,苦中作乐,自己耕种、造房、写作,与农夫相契合。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
当苏轼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这古战场,面对这一片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也反省着,他清醒了,不再悲观了,于是便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泛游赤壁之后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道:“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苏轼,豪迈之下,点点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所作,以及“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痛楚与哀愁。尽管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这般的痛苦之深、感情至深。
在宋朝乃至如今,苏轼的无人可替何尝不证明了他自己?他的心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般轻盈,他的心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他的心更有无畏于世事变迁的坦坦荡荡。
即便离我们如此遥远,但他用他的诗词拉近了后人与他的距离,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不管时代如何在变化,苏东坡依然是苏东坡,豪迈却带着点点柔情。相信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就如《生命中的土地》所写到的,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东坡者,于我可谓相识已久了,如同无数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一样,自小学起,“苏轼”于我而言即是背诵诗篇下“作者”的名字,见到便能认识,但未尝深聊。那时我,喜爱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欣赏屈原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直到书法临帖时忽见苏轼的《赤壁赋》,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而当我捧起这本《苏东坡传》,随着林语堂的脚步,越是走得深入,就越是发觉自己的肤浅,越发被这位“文坛巨星”深深震撼了。
东坡之秋者,乃酿就于风雨之后。《法华经》中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东坡的秋所蕴含的魅力,正是在这种伟大的痛苦中酿就出来的,其在黄州的经历与人生转变乃最令人为之所动。东坡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是他尝过那“深自闭塞,扁舟草覆,放浪山水间,与樵油独处”的孤寂之后,是他尝过那“乌台诗案”的“有恨无人省”之后,终于,他乘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硬是游近了心灵的“桃花源”,而当我踏进他这仙境般的思想,并未为满园春花而感叹,却是一种镇定、智慧、成熟的“新秋精神”,焕发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鸣奏出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我也同那“源”中野草一样,有幸享受这暖锋与冷锋交汇的的暴雨之洗礼了。
东坡之秋者,乃弥漫于儒道之间。他“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纯天然的道家”,他的人生观,兼有“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也正是这种人生观,让东坡的秋得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我踏上他的小舟,看“月出于东山之上”,在月光的照耀下,与秋天一同陷入沉思,正如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所言“只有人类的幸福才是一切知识的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得以在命运的浮沉中的调整自己,欣欣然生活在这个行星之上”。
东坡之秋者,乃长存于凡世之中。我也如无数追随着东坡的“粉丝”们一样,渴望自己在生活与磨难的历练中练就他那超凡的性格,练就余秋雨言中那“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迂回与挫折之间,我尝于绝望的失意之中感叹自己到了“人生之秋”。但一番思考后便方知这一愁赋乃“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稚气。只是不管怎样,但愿当我真正走进人生之秋时,能在那里品到东坡般的成熟,当我有幸再读《苏东坡传》,又不知能有何感悟呢?
若是有人问我,你最想和哪个诗人一起游览大好山河,看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我想我不会和李白,他太不负责了!我想我不会和杜甫,他整日愁眉苦脸,太苦哈哈了!我想我更不会和曹操,他疑心太重。一言不和,我的小命就难保了!但我一定会选择一个人—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在黄州的一段时间,苏东坡右眼发炎肿痛,病情严重。他不得不闭门谢客,在家静心养病。苏东坡是一个好客的人,一天没和朋友在一起,浑身难受。为了解闷,苏东坡编了个笑话逗自己开心:苏轼得了眼病不能吃荤,嘴巴不答应,他对眼睛说:“我是他的嘴巴,你是他的眼睛,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凭什么眼睛患病不许嘴巴吃荤?苏轼公正地判决,于是嘴巴跟眼睛商量说:“这样吧,等有一天我嗓子哑了,你眼睛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绝不阻挡。”苏轼在眼睛发炎时还能编笑话逗自己开心,这非一般人能做到!
苏东坡是一个潇洒、苦中作乐的人。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苏东坡融入了当地生活,过的其乐融融。黄州的肥猪肉特别多,价格便宜。做为犯官的苏东坡,没有很多钱,只能买肥猪肉。潇洒的他,研究出一套“猪肉大法”这也是留传至今的—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还是个仁慈、善良的人,身为杭州知州的苏东坡,除了进行整理西湖这项大工程外,每天主要处理一些琐碎的日常公务。那次,苏东坡审理一桩偷税漏税的案件,不但不怀恨在心,还放走了那个其情可悯的漏税“商人”。
和苏东坡一起游览山河,他的幽默风趣会增添旅程的色彩,他的苦中作乐会缝补旅程中的不如意,他的善良会使旅程充满暖意。与他同行将会是一个潇洒、风趣、有温度的旅程。这就是我眼中的苏东坡。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无耻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态度,即使无处可依,我还有自己,还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撑。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独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我一定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我终会“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终于他老了。本以为他会放弃。可是当他蹒跚在兰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老了又何妨?我还可以率领千骑卷过平岗。
再一次品味苏轼,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气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便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由此我们又仿佛身临诗之境:那苏轼宽阔的胸襟,因为当时的`他正贬在黄州做刺史,但他却坎坷中还是始终不忘振兴国家,发扬国家光大,诗中,苏轼把他自己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肝胆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畅,壮怀难酬。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