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有助于我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对知识的敏感与热情,有些短小的读后感,恰恰因为简洁而更具力量,篇幅并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育的奇迹》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于是我便上网查找了一此书籍。最后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这本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于一个教育的门外汉,这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著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来自美国的教师--罗恩克拉克‘ronclark’,他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罗恩老师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起挑战乃至破坏已有的教育规则,罗恩所倡导的教育风格更容易在中国被推广和接受。他认真地思考了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来对待。
克拉克成为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他的经历非常的丰富,是个干劲十足、思维活跃。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成为教师后,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教师的角色也不单纯,有时难免要遇到进退不得的尴尬。在这里他绝不能对学生动手的。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他用他的坚韧和耐心,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他用适当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好处。过程当然没有叙述的这样简单,而且在他取得一定的进展的时候,他发现有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在他的面前。现实环境,教育制度,经济利益,虚伪作风,等等。这一度让他下定决心选择退出,但学生们的真诚和他本身的品格,让他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以及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以求在学校以至社会中容易被接受和交际。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他用了种种方法,他编写有关历史的rap歌曲,甚至有时不惜让自己出丑。他还有一本书:《教育的55个细节》,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20xx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
罗恩老师虽然是一位优秀美国教师,但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内在修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不断地了解教师行业,也听听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很多东西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老师,他是在我们市里面的比较糟糕的一个学校,都是别的学校挑剩下的生源。我常常听到我父亲在说他班上的孩子,说有些小孩根本就没办法教,成天调皮捣蛋,在社会上跟一帮混混混在一起,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
而我虽然没有那么糟糕,却也常常在当时市里面最好的学校的老师嘴里得到诸如“废人”、“你完蛋了”之类的高端词汇。只因为我成绩往往排在年级倒数10名以内。
“你给我出去。”这是我印象最深的5个字。
于是我常常在学校里漫无目的的游走,天气很好,那时候的空气污染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因为我们市区并不繁华,所以街上车辆滑过空气的声音非常清晰:就这么“哗”的'一下过去。学校环境干净整洁,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我就在学校操场旁的厕所里躲着,等着下课。
为什么我要躲在厕所里?因为如果你在学校里游走的话,而且是“漫无目的”的,那就等于你脸上写了两个字“差生”或者四个字“赶出教室”,路过的老师或者是教工总要往你脸上多看两眼,一脸厌恶的深色。于是我干脆躲在厕所里,等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时间却总是显得很漫长。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把数学老师给杀掉,时间、地点、方式,我总是尽量想得很周详。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努力全部考虑到,因为我还是不想被抓到,不想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杀了人。但是最后总是因为换了数学老师而不了了之。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梦,我觉得我的未来一片灰暗。
老师在我背后的窃窃私语,课堂上同学们的灼灼目光,总让我如芒刺在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尚对人们有美好希望,只是不知道希望原来承受起来这么艰辛。
在从初中到高中的6年中,我始终认为老师就是我们的敌人。而这不是从一开就客观存在的,老师们从始至终不断在为这个信念添砖加瓦。他们从来不看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从来不管在讲台两侧的孩子,偶尔有看到,也是轻蔑的眼光和嘲讽的口吻。那时的我真是单纯,居然完全没有听出来,只觉得老师的笑话确实好笑,而且我是主角。
孩子我觉得是完全无害的一种动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再少年老成也不会比一个三十多的成年人老谋深算。但是为什么这些老师就不愿意给这些孩子一点点尊重?或许他们认为不需要,一个孩子的尊重?
或许怎么看也不值钱。
所以克拉克老师是个单纯的人,他没有将这些价值量化,他只是觉得有付出就肯定有回报,知识不是空气。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一下吃不完就慢慢吃,总能吃饱。而有知识,考试就不再是问题。他更觉得,只要他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尊重他。
片尾还有克拉克老师的书出版了的消息,其实我并不看好这本书。有方法,没热情,没用。这是个悲哀的想法,我的想法一向很悲哀,我总是认为把事情想得足够糟糕,你就绝对不会失望,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正是我的数学老师教给我的。
当我从《天天向上》看到罗恩。克拉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被他幽默,风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形象给吸引了。于是我想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当我在网上看到有关他的书,就立即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本。
在书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和孩子一起看了由他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热血教师》,让我大致了解了他是怎样把一个全区最烂的一个初中毕业班调教到最后竟然成为全区第一名的过程。我想强力推荐老师们看这部电影,在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有没有像罗恩一样想想该如何对待那些孩子们。正如罗恩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无国界,没有那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
当书邮寄到家的时候,我更是兴奋不已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呵呵,我建议家长和老师更应该读这本书哦)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在教育上取得成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罗恩老师那样的教育激情。你能想象到一个老师在包揽班上33名学生的所有课程,英语,数学,地理历史,美术等等,还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无厘头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得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和热忱才能达到的境界啊!而我们有些老师只负责一门课程还在抱怨压力大,学生们考试不理想,就把问题推在孩子的不努力上,甚至批评家长。罗恩老师想传达给同行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有激情。当你和孩子们在一起工作时,特别是和那些把你逼得发疯的孩子们在一起时,一定要看到这些孩子的`潜能。想办法让你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缘的梦想,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不过,虽然我现在都有当老师的冲动,但是我静心思考,如果我真的是老师,能做到这样吗?很不简单耶!一个月,一年。会坚持多久呢?平心而论做老师也很不容易哦!)
第二:在同样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克拉克竟然能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育,在本着对孩子成绩的负责任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看似有时候和成绩不搭边的无厘头的做法,却激发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学生们自己想学习,那么进步自然就快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与原来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所不同的是,虽然罗恩在对教学上幽默,风趣,甚至不惜搞笑,但是他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要求极高。由他的话来讲就是: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效果。这表现在他制定的《55条班规》上和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让同行和家长大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我想现在好多家长和老师都盲目的学习西方教育,有时候却忽略了教育的重点。我看到现在中国的好多学校组织出国学习,说得最多的就是人家的课外活动多么丰富多彩,家校互动多么多好,可是更多的没有真正的领会和认知该学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课外活动多了,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很有好处,可是不能因为这个,把正事给耽误了是不是。在家校互动的事情上,好像也是不太尽人意哦!不过没有完美的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改进啊!(咿呀,批评的太露骨了吧,实话实说吗,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勇于在错误面前低头不丢人,反而自欺欺人更可怕。)
第四:说了这么多,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即使不能在中国遇到罗恩这样的老师,克拉克的那些教育的故事也让我倍受鼓舞,作为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怀揣梦想,敢于实践。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与其抱怨体制,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家长,不如把这些抱怨的时间用在做如何对孩子们成长更有利的事情上呢!哎!要学的还很多呢!
假期中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迹》。这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它是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中国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通过对当代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经历进行描述,讲述了这些当代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如: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曾经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曾经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曾经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周围有善于对他们肯定的人,有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人,有对他们始终充满爱心永不言放弃的人,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卓越的成绩。全书总共12章,分别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兴趣性和自信力等进行分析,对教育者如何培养孩子的天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如何赏识孩子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述和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同时又为人母的我,通过对本书的认真阅读,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笨小孩”、“差等生”让我想到了现在手中的学生。我们班的吴友波小朋友,说话含糊不清。乖巧、守纪、爱劳动,如果撇开学习不谈,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谈到学习,让人头疼。手把手的教,前面教后面忘。尽管如此,作为他语文老师的我和数学马老师,对他从未令眼看待,课堂上尽量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回答,课后对他不停地鼓励和辅导。我想:他才一年级啊,考试就不及格,以后他的学还怎么念啊!所以能多教他一点是一点,让他尽量多掌握些。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他的父母也能同我们一样,不断地鼓励他,辅导他。可是,第一次把他父亲请到学校。没等我开口,他父亲就说:“老师,以后放学让他自己回家,不用我来接。”我跟他讲了他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他是否知道,他说不知道。我对他提出了要求,也跟他预计了如果不赶紧辅导孩子的后果。他没支声。一晃到了期末,我是焦急万分,又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可是与他妈妈的通话,让我的心彻底凉了。她说孩子就这样前面学,后面忘。我说那你也得辅导啊,她说没用。真正让我无语了。他的亲生父母待他尚且如此,我们老师使多大的劲,也是事倍功半啊!如果他能生在荣博那样的家庭或者他的父母有荣博父母那样的执着,或许他会有很大的进步。荣博是个脑瘫患儿,大脑思维正常,但是运动神经瘫痪,他的父母就根据他的这一特点,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最终把荣博培养成一名十分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能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平时多给予他们肯定,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早早地就否定了某些成绩稍差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该会有多么大的进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就可以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 但我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我们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老师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老师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会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张超喆同学。上学期末他一度情绪低落,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发现后我找他谈话,了解了他父母在家吵架,甚至到了要分东离西的地步,所以孩子很害怕,很伤心,无心学习。我就开导他,教导他回家该怎么做,怎样缓和父母间的矛盾。自己该如何学习,让父母欣慰。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优秀表现,从而恢复以前幸福温馨的家庭。孩子很懂事,照做了。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课堂上多提问他,多多向他送去微笑。这时发现孩子上课听讲了,作业完成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爱学习的孩子又出现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不仅关注他的外部表现,还要注意他的内心变化。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暑假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描写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 “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八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算短,通过阅读,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有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书中有几个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像众所周知的周婷婷、弱智指挥家舟舟等等。为什么出生有问题的孩子最后都能成才?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得出了答案,那就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的父母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弱智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只要给孩子付出所有的爱,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而不是变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了。书中的几位优秀教师也是奉信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
第二,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但是有些老师只是喜欢这类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那么你所带班级的成绩与班风就会有大大的改善。
第三,包容他们的过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为人师表的我们,更不要说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了。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有些老师碰到学生犯了错,不是去正确的引导他,而是斥责甚至打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只会把这个孩子推向更坏的方向,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包容孩子们的过错,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帮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良友,这样孩子进步了,老师也就成功了。
第四,爱所有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成绩不好的学生;爱听话的学生,更要爱不很听话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的、不听话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爱。书中的李圣珍老师能把那么多“动物”变成了活泼向上、热爱生活的人。她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一个字—爱。她爱所有的孩子,爱所有的“问题孩子”,她坚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优点,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爱,只要你是真正对他们付出了爱,不管多“坏”的孩子都会乖乖地听你的话,都会乖乖地变成好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引路人,这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多读书,多反思,做所有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事情,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多有“奇迹”发生。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
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
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
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
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
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实际上,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
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
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着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着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