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写好一篇心得体会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提升思想境界,只要我们对事情进行理性的思考,就能写出好的心得,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制作撒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次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其中微课的制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在电大听老师讲课,在看课件,我受益匪浅。各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课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我选的是《秋思》,确定了主题后就要搜集材料了。
接着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二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回放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成就感。
早已习惯传统课堂的我,突然间听到消息说“金融会计上课的时候每个同学带两张a4纸、大头笔、剪刀和胶水......”第一反应,这是怎么了?玩游戏?!好吧,我是乐意接受的。
我接受这种课堂,一来我们一直都是接受传统课堂,突然间有个游戏与教学相互结合的课堂,这样我们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能更好的调节课堂氛围,每一位同学都能融入其中,学到东西;二来我们已经大三了,对于大部分不考研的同学来说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月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一个月之后我们即将各散东西寻找工作真正的融入社会的大浪潮里了,面对紧张的就业压力,各个学科陆续进入结课复习阶段,我们渐渐的感受到压力越来越大了,有这么一个课堂既能学到东西也很好的让我们在各方面压力中得到一点点舒缓。
在课堂中,我们要完成两个小游戏——“艺术之塔”和“冲上云霄”。“艺术之塔”讲究的是我们的创新思维,在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纸张做出我们心目中的塔。“冲上云霄”要求我们团队合作协调,给每一位队员分配相应任务,以垒出最好的高度。 这两个小游戏,使我们在极高的兴致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刺激我们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好与坏先不说,至少我们专心致志地去竭力完成,过程虽然有点很短暂,但我们很有成就感,用心之作。
经历了这一节课,虽然结果可能跟我想象中的有点出入,但是它最大的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娱乐之余使我们得以放松。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
在暑假期间培训时,学校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鲍贤清对微课制作进行了培训。培训之后,我对微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制作微课的方法技能也有了相应的了解。
回顾我原来制作的一些微课,觉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理念上,没有真正理解微课是基于学为主的。二是微课缺乏完整的设计,不够精巧,没有把它作为一节课去设计。三是技术和方法不足,录制的微课视频不稳定,用手机录制来回翻转,画面晃动,对观看者造成影响。
本学期开始,我就带着培训给我的热情和我的不足上路了,心想能够在学期内做出一节成熟的微课。
在我的美术课堂中,学生课堂展示往往七零八碎,怎么能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条,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想到微课;怎样能在学习中给学生送去思想和感官的慰藉,我想到了微课;怎样把文本的东西转化为有趣的画面,突出美术课的视觉艺术特征,我想到了微课……
在上高中美术选修《设计》第二课《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时,同学们知道了标志的一般分类、优秀标志的特点、标志设计的程序,以及绘制标志的表现方法等。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标志设计案例,我开始制作微课。
在制作前我咨询了王海洲一些技术,他让我先以ppt制作,然后再用录屏软件转换为视频。但当我在做ppt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图片如何切割,图片的清晰度处理等。
为将ppt做好,我先拟出制作脚本,依据脚本,我将ppt做出来。在做ppt过程中,我发现powerpoint软件有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平时所用也不过毛皮。
做出ppt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开始使用“屏录专家”软件,在王海洲与范铁成的手中操作那么容易,可到了我的手上却很费劲,反复做也不得要令,我又下载了“操作方法”的视频,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反复做、反复删。会录画面了,又不会录声音。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学会了。那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当时我一拍桌子,并自言自语,“真好,不错”。一个完整的微课终于在我手上做出来了。我与人说,这个微课是我的“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做微课,我有这样的心得与体会:
一是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学科知识素养,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要有技术知识,会运用技术知识服务于教与学。
二是技术的运用,关键在软件的运用、操作和自己的创新。
三是微课设计要有好的完整的设计脚本。
四是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学,要选好题、突出重难点;设计内容实在,结构合理,有创意。
五是微课的运用,我认为不仅是重点、难点、易错点的解析讲解,是否还可以拓展到导入、过渡与引导、美术作品鉴赏与评价、思路与方法、思维导图等。对于时间上,可以课前、课中、课后。关键是实事求是,要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与质。
学习网页设计实际问题处理方法及常规网页设计内容(网页设计切片、数据库的搭建、新闻管理、留言管理、网页设计在线编辑器等),网页设计后台管理方面的知识应用,及利用所学知识管理和编辑网站,并从实际出发,简单了解关于网站安全性问题的实际解决措施(md5密码加密等网页设计知识)。
[实习内容]
按照老师的安排,我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并记录了相关的实训内容,以备后鉴,且完成实训作业及实习心得。注重在实习阶段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以达到根据理论知识,指导日后工作实践的目的。其主要网页设计实习具体内容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收集网站所需信息。
第二、运用photoshop处理的网页设计所需图片。处理图片要保持图片不失真,并按照网页设计需求设计所需的效果。
第三、对所完成的网页页面进行合理的切片处理,并按照网页设计效果完成网站整体框架的构建,。
第四、搭建网站所需数据库。
第五、网站的虚拟建设和初步完善。
[实习体会]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领域依旧是一片空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网页实训课的实习,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明确了网页设计方面的前进方向。
1.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现在通过实习总感觉自己学的不够,要用到知识时总感觉脑袋总是空白。实习后让我明白,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工作,不得不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去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实训内容是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所以自己在这方面格外侧重,希望能够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2.加强信心,坚持下去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说能珍惜现在的日子就好好珍惜!,等工作了才真正的领悟这句话的涵义。经历第一次实训课的学习后,就希望能把实习所学习的知识,也能运用到课堂上。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多给自己点赞赏,多给自己鼓鼓劲,相信自己总会走出一条宽敞大道。
3、实训学习中的同学相处
感觉学生时代很美好,不仅仅是不需要去努力工作,而是在学生时代你可以有很好的同学,很好的朋友,大家相互嘘寒问暖,不必勾心斗角。我感觉这里才真的有纯洁的友谊。我想当踏上了社会,就会存在着利益关系,有工作繁忙,也多了份人情世故。希望以后自己努力,可以多几个朋友,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团结工作的环境。在整个网页设计实训的过程中,实训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那般融洽!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理论,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运用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奋斗下去。
实习的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对于学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导老师的用心辅导非常感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愉快而又充实的网页实习课程结束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在实训的过程中 ,让我尝试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网页设计理论一点点转化为实践经验,模拟网页实训变成了真正面对社会的基础,尽管生涩但在慢慢趋近成熟。丰富的实训知识,让我的实习生活充满惊喜、快乐和充实,当然也少不了网页设计处理过程中的困难。实习结束了,感觉脑袋里又注入了新的知识,对网页设计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能用自己了解的东西去处理相关的问题,再探究新的问题,使自己和公司不断进步。
最后谈谈我个人对自身的职业之路规划。当然这些还不够成熟,仅仅是这一个学期的实习带给我的一点想法,今后我会结合学习生活进一步修正。首先是个人学习,通过实习我认识到利用课堂外的时间也是关键,下一步打算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培训;其次是社会实践,初步打算是利用假期等时间充分工作,以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毕竟想和做是不一样的,这次实习中我也认识到了这点,平时觉得自己能够胜任的简单事情,当真正动手做时却总不是那么简单了;最后,打算结合个人的兴趣、价值观、能力、职业发展倾向做个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
后天就要开学了。刚才打开我的空间,把上学期学习翻转课堂后制作的几个微课看了看,觉得蛮有意思。我一共做了七个。原定的第八个打算寒假里录出来。为什么留下一个迟迟没有完成呢?除了有点技术问题需要改进外,还想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以便质量更好。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分钟,可大多都在5分钟左右。当然,高三地理是难,解一道题往往牵扯好几个知识点,要把题讲透,3分钟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是理由,微课之所以是微课,就是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才可以短小精悍,才不会吓住学生,才会让学生看下去。如果一个长达10分钟的“微课”面向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就不会花时间去看了,这样,我们录制微课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了。因此,每个微课我都录了不只5遍,没完成的那个10遍不止了。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我尝试的是试题讲评课的翻转课堂。讲一个试题,要讲透,举一反三,牵扯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我的做法是试题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就讲几个知识点,既然讲,就讲明白。所以,微课还是小微课,但数量变多了。不过,这会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哄着他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物影》这个微课,为了不让视频时间超长,我不仅说话快,还在后期剪辑时把中间语气停顿的时间也都剪去了,时间是会短那么一点,但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样对听课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本来想好的话,录制一开始,容易卡壳,还有,录制微课让我感觉到我怎么那么啰嗦呀,看来平时上课时讲话存在问题没有觉得,这一定得改。但录制时由于讲错过多,就会泄气重来,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录制前最好把要讲的话写下来,象刚参加工作写教案一样,一句一句,这样,在录的时候语速、语气才会拿捏的好,录出来效果也会好,学生才会爱看。
教师毕竟都不是电脑老师,即使是电脑老师,新出的软件层出不穷,也不是个个都精通的。尤其现在做微课的还不是太多,想向人请教都找不到人。常常一个小问题,好几天困扰你无法进行下去,但网络上资源很多,还有很热心的爱好者建有qq群,大家互帮互学,收获很大。
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化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的方式,而多媒体课件是目前实施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极大为我们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从教育网心中得到的资料可知教学课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如下几类:文字、流程图、表格、线图、结构图形、实践过程。在这几个方面合理规划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最大效果地吸引学生们,使他们更加喜闻乐见,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录像这种方式是对处理实践过程的有效手段,实践环节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无须多言,以往这一过程只能由教师口头表述,具备条件的则可以在讲台上边动手边讲解,或者带领学生到现场授课。但很多实践过程需要很大的代价甚至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完成,如参观一个现代化工厂的产品制造过程,一个重要的实验过程等等,这时可采用录像设备进行素材录制。本学期内,我们学的了很多有用的办法以及技巧可以更为精彩的实现这种模式------教师还可在电脑上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处理,选择关键的部分用于教学,使学生对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另外,网上的录像或动画资料,以及光盘中的资料如果允许共享、不侵权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播放时用前述的抓图软件原样“抓”下其中要用的一部分来,处理后嵌入到课件中。
虽然录像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还是有很多情况不能用录像的方法实现,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信息的传递过程、宏观宇宙中星系的运动,机器工作时内部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等等,如果能将一个过程用动画表示出来,则无疑将使教学更有说服力,目前以绘制(或其它方法得到)的基本图形为基础进行深加工得到一份动画片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了,常用的软件就是我们已经接触到的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制作关键帧、如何生成中间帧等),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因是人工制作的,所以其播放速度快慢、出场顺序,观察角度、细节显示及图形效果等等都可人为控制,使学生更能体会“过程”和“细节”,在很多方面比录像更具优势,因而将是极有前途和必然发展的方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尽量多地采用,它也可以说是动态的许多图形的组合,是图形应用的高级阶段。
另外,我在网上查找的一些其他的资料,例如,字表的处理字表处理包含文字和表格两方面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对文字和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能做到随心所欲了,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
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样式甚至动态效果等都可随意设置或更改,因此,将平常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复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差错少、正规,显示速度快,课件制作者如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制作效果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拥有许多优势,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一次出现大段的文字,而喜欢逐句地呈现,以顺应人的认知习惯和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是按顺序讲到哪写到哪,但课件制作时这样做却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可以说是一个工程量很大的工作,尤其是教师的时间其实并不充裕。
⑵有些人喜欢在文字出现时对文字配以声音效果或动画效果,以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但若用得太滥,反而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效果适得其反。同样的收集素材等等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与传统的备课模式相比,有时这样的工作会显得事倍功半。⑶文字要尽量精炼,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尽量多用图例。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受条件限制常是用“图”来配文,文为主,图为辅,而目前电脑绘图能力极大地提高,可大量采用以“文”配“图”的形式,即图形为主要内容,而将文字作为注释等进行辅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采用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图形中蕴涵的知识信息比文字更大,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将很繁琐,而用图形表达更为直观和形象生动,儿童认识世界首先是识“图”而后才是认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教学中少不了表格,表格这种呈现方式会使信息变得简练通透,因为它本身一般是很多数据的组合,传统教学法中一般是让学生对照书中的表格查阅数据,有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表格搬上投影屏幕,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教师的查阅过程,也可以直接地观察表格中标明出的知识要点。
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如何让重点数据突出于其它数据醒目地显示,这可以采用单元格填色等多种方法,而填色又可以有多种效果(如渐变色、逐渐填色,渐近渐远、闪烁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数据较多,受屏幕的大小限制,则可能单个数据小得不易让后排的学生识别,这时可以将表格分解处理,或者先整体显示,后局部放大。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始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但是它本身仍旧存在一些缺陷,这使得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需要多加斟酌。
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筛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直观教具的演示或类比等直接或间接方法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课件。例如数学这一课程涉及很多公式的推导,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反而不如以黑板书写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清楚推导的过程,增强印象。滥用多媒体不仅让授课老师加重备课的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些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只是把书上的文字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念,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幻灯片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疲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设计课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尽量以画面、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表现,以体现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频繁地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课件的制作已经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车子突然一阵颠簸,熟睡的我猛地被惊醒。一睁眼,红色的太阳在远方的山头上倚着,一瞬间霞光四射,四周无尽的草原染上了浓郁的色彩,夜晚的风猛扑过来,齐腰深的草摇晃不止。
“什么情况啊?前面的路这么烂,手机又没信号了。”妈妈拿着手机嗷嗷直叫。
“不是说还有四十公里吗?天都要黑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赶快往前走吧。”我揉揉眼睛,风吹玻璃的声音有些疹人。
于是,爸爸艰难地发动车子,车子在极不平坦的土泥路上缓慢爬行着。天黑得很快,草原上没有任何灯光,除了车灯发出的那两束寂寞的光。
此时,我们正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自驾游。白天的旅途还算顺利,但晚上为了赶路踏上了这样一条路,我们越走越没底气。就在我们越来越害怕,觉得今晚必定要在草原里过夜时,忽然瞥见远处有一抹微弱的灯光。我们欣喜若狂,赶快停下车,发现那是当地人的房子。一个白色的灯泡赤裸地用铁丝挂在外面,几个壮小伙儿站在那儿,旁边停着一辆摩托车。他们的脸黝黑而粗糙,带着一抹高原红。藏袍很长,他们抱着手臂,袖子耷拉下来。
“大半夜的……他们会不会是坏人?”我低声在爸爸耳边说。
我坐在车里,透过窗户看爸爸走下车,和他们“手舞足蹈”地交谈着。我暗暗拉着门,随时准备好冲下车去营救老爸。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回到车前,说他们不太懂普通话,但是爸爸说了地名,他们表示能到,这条路没走错。
“不过我们还是赶快走吧,总感觉待着不安心。这么晚打扰人家,我给了他们几颗糖。”
车子继续开动,大家的心还是悬着。这条路实在太烂了,总给人一种很危险的感觉。就在这时,有一辆摩托车从后面赶来,迅速超过了我们。
“居然有车,太诡异了吧!会不会是他们叫人来打劫?”我和妈妈不停地胡乱猜测着。果然,前面摩托车上的两个人在招手,示意我们停下。
我从座位底下掏出扳手递给爸爸,手心早已沁满了汗。爸爸停下了车,发现正是刚才那两个小伙儿,爸爸的脸上也露出了局促不安的神色。我们心惊胆战地摇下车窗,心跳得异常快,只見他们其中一人伸出手,递到车窗前什么东西。
是一盒酸奶!不,只有半盒。
我们愣住了,竟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他们比画了半天,大概意思是前面分岔路口要左拐,怕我们走错了,谢谢我们的糖,这是酸奶。
车外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疼,爸爸不知所措地接过酸奶,向他们道谢,然后离开。没开多久,前面果然有个分岔路口,左拐,很快就到了城镇。
已将近十二点了,我拿起勺子吃了一口酸奶,正宗的牦牛酸奶,即使撒了满满一层白糖,还是很酸。
晚上的寒风、心里的戒备和对方的善意掺在一起,也成了这种酸。有一丝苦涩,也缠绕着一丝甜蜜。
20_年的金秋,迎着铺面而来的“微之风”,我们一行十四人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参加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组织的微课程专题培训。尽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培训的费用却很高,有失望有印证更有启示,总之,短暂的培训为我们揭开了微课程的神秘面纱。
微课其实很简单
微课就像这次的培训,很简单。一天半的培训,其实内容很少,老师讲讲、学员尝试、专家点评,像平常我们上课。本次的主讲是李玉平老师,一位来自美丽大草原的汉子,微课程的创始人,亲切随和,会场上常常会响起他爽朗的笑声。简单的开场白,他就结合着板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做微课程,目前常用的微课程类别以及做微课程的内容,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简洁的话语,清晰的思维导图,最后定格在一句话:微课程是个思想活。是的,微课程其实需要的技术含量真得不高,但创意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讲话就像课堂的导语。接下来的微课开发团队的两个核心成员--来自遥远的深圳的两位教师:舒翠萍和程俊英分别就微课制作的两种常用方式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培训,有ppt的制作,也有录屏方式的操作。而这些,其实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版本和软件,东西原本就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老师来指导,手把手地教,这算是到了上课的新授部分。学习了新知识,总要尝试练习,这次的培训要求自带电脑,现场操作练习,自己尝试制作微课程,专家组的老师给予点评辅导,算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我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外行,但老师所讲的这些至少现场是都达标了,我相信,在今后的反复练习中,肯定能运用更自如。
点评我的微课作品
听了一上午的讲授,我印证了我所理解的微课程其中的一种形式:在3-5分钟的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用相应的图片、简洁的文字加上音乐的渲染,制作成能自动播放的ppt。李老师重点针对教学谈了微课程的设计,说实话,我一直不太赞同这一点,学生在咱的课堂上那都不听当当,还指望他们回家对着视频看,我觉得不靠谱。不过,微课程其实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短小精悍,很能触动人心。我想到了上学期例会汇报制作的《花儿朵朵开》,当时完成了,自己都很感动,老师们反响也不错。我想知道我制作的这个算不算微课程,在李老师的团队里会给予怎样的评价,我更想听听老师如何点评。于是,中午我想办法下载了这个ppt,根据老师的讲解转换成了视频,然后交了上去。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这么高级别的培训。梳理这次微课的培训,给我三点启示:首先,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微课的深度开发。第二天,微课团队的专家又结合着《花儿朵朵开》和大家交流了关于微课深度开发的问题,李老师点评,单独的这样一个作品,顶多是学校的一种宣传方式,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发,那就可以整理出一系列的微课,比如每一项校本课程的介绍;校本课程里某节课学习难点的介绍等等。他又列举了他女儿针对拼音iuy的学习,就开发了十多集的微课,他认为碎片越小,越便于师生的使用。尽管有的观点我保留,但将校本课程做成系列化微课,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其次,李老师团队那种自发的研究精神。用李老师的话说,最早他并不是做这个的,就是用了辅助研究的,他作为教研员发现有的问题给老师讲了,但不够清晰,不便于老师反复研究,于是就慢慢做成了这样的微课。一位年龄已近退休的老师,能以这样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去做研究,令人敬佩!最后,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和谐愉悦的培训之风,没有装腔作势的老学究面孔,台上无论坐的是谁,都是在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做微课的故事。真诚的交流,现场的演练,深夜大厅的交流,都定格成一幅幅照片,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最后,推荐几个网址,和大家分享,更期待有兴趣的老师也尝试用微课的方式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