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心得体会写好了,才能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体会是抒发我们内心真实情感的重要文件,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环境创设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尤其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性、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
近阶段,我们围绕“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个内容进行了2次培训与观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参观与学习,我对环境创设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合理利用和布局现有场地,创设宽松、适宜的环境
根据幼儿园的结构与空间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便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来说话
以前,老师常常忙于装扮教室的每一块墙面,尽可能地让它美观,很少考虑墙饰和幼儿的互动作用。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要尽可能的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面,给他们更多展现、挑战自己的机会。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并做到主题和区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2、充分利用空间,在美观中体现实用
我们在教室的中间吊挂了一根根彩带,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手工作品如:小灯笼、小花环、折的宝塔、小鸟等挂了上去,不仅增加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同时也装扮了我们的教室;在语言区域,我们布置了师生共同编织的彩网,挂上了与主题相关的写有各类地名和特产名的卡片,使枯燥的识字游戏顿时有趣起来,孩子们在找找、认认的过程中兴趣倍增。这种空间吊饰的布置不仅改变了以前区域环境布置的单一性,同时也起到了环境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作用。
3、充分利用橱柜、桌面及窗架、窗户,使环境与幼儿更好地互动
在橱柜上根据相关区域贴了与游戏主题内容有关的大小图片如:语言区的橱柜上故事图片、识字挂图随处可见,探索区的橱柜上按上了挂钩便于幼儿取放记录本等;在桌面上我们根据区域游戏的需要放了中国地图的测量、少数民族等图片;在窗户上贴了拼图的样板便于幼儿对照;在窗架上布置了编织网的彩绳、挂了识字的小卡片等等。通过这些地方的合理利用,环境能更好的与孩子们互动了。
4、充分利用走廊和平台,拓展活动场地
为了做到个区域之间的互不干扰原则,我们把走廊划分为孩子们的探索区域,把平台作为小舞台。在探索区内孩子们通过玩水、测量、比较等活动,记录的方法在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在小舞台的布置中,我们通过屏风和栏杆的作用,布置了大区小角的格局,正如《课程指南》中所说的,同一空间可让让幼儿自由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随意变化,故事表演、节奏敲打、唱唱跳跳小区各玩各的互不干扰。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们的孩子更加活泼自信了。
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加离不开活动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中,我们紧紧围绕活动中所指出的要点进行,使我们的材料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孩子,真正促进孩子们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要多提供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老师提供的材料应具有挑战性。例如:在建构区我们提供了各类大小、形状不一的盒子,便于幼儿在建构的时候按需使用;在编织区,我们投放的编织材料有的是半成品的草编织、有的是只开了头的绒线编织、有的就是钩针和毛线;美工区内投放了各种彩纸、绘画纸、幼儿收集的包装纸、糖纸等原材料;小舞台投放了空白节奏卡、稠带、丝巾、头饰、报纸等辅助材料……同时我们还为幼儿准备了一个百宝柜,剪刀、糨糊、抹布等自由取用,不仅养成了幼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同时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乐意尝试新草料、愿意挑战自我了。
2、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主题开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我们根据班中幼儿能力的差异,在语言区内投放了简单的字物对应卡片、根据特产找地名、根据地名找报纸上的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各个层面的幼儿;美工区内投放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对称剪纸图案、折纸步骤图等,以供能力不一的幼儿自由选择;同样在其他区域我们也根据幼儿发展不同,在材料的操作、游戏的方法等方面体现了层次性和递进性。
3、材料要有利用率
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质量要好,要能反复利用。例如:我们的中国地图既可以在语言区帮助识字,又可以在探索区内进行测量,开可以帮助拼地图的幼儿对照;我们的皱纸在编织区内编织后可以放到美工去内装饰图片,放到小舞台里装扮小演员等等。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区域活动所需的各种盒子、到各地旅游的照片、京剧的碟片等材料都是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的。
在我们的环境创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在实践中改正,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进步,相信我们师生共同创设的游戏环境会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本周末我非常有幸参加了上海特级教师来连的培训,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上午为四节优秀的课堂展示,下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金牌教研员崔岚关于《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培训。
本次培训我真是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下面我将从集中教育活动展示和培训两个环节所收获的几点进行一下简单的阐述。
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分别是,上海市科技幼儿园的教研员金晓燕,一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贝贝星幼儿园的高爱华老师。他们分别展示了中班和大班两节活动。
金晓燕老师上的大班语言活动《我发现的变化》非常吸引我,她以科学知识为导线以语言交流为教学方式进行的一节新型的综合科学语言活动。这节活动的选择来源与生活,教具的选择也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她的课堂氛围活跃,且整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幼儿充分思辨的时间,通过思辨、脑力激荡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提问准确,有层次,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自我认知自我更正从而掌握知识要点,真得很让我敬佩。金晓燕老师上的第二节活动是中班的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教师以游戏的方式渐进增加难度和深度,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很是值得我来学习。
高爱华老师上了一节中班美术活动《谁躲起来了》和一节大班数学活动《避开猫的方法》。高老师上课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她的两节活动都是在情境中进行教学,且有始有终。我以前的教学也采用过这种形式,但是小故事都在课前出现,当活动进行到中间结尾的时候情景都不存在了,高老师一直是在情景中进行的,让孩子学习的特别有成就感,而且高老师对孩子的指导也很认真到位,充分的欣赏每个孩子,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环节是崔岚老师进行的培训,崔老师讲解的很全面有案例有分析,还有现场提问,解答。让我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和材料投放有了新的认识,所有的活动都要先有内容,后才能生成目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区域活动其实也是“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提供要充分彰显幼儿意识、课程意识和审美意识,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并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变换、顺应幼儿发展的“活环境”。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所需及时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环境,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帮助幼儿达成更高的需求,让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真正顺应孩子们发展。
听了李辉霞老师的讲座之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了新的认识。《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环境创设,在色彩上,应以艳丽的纯色为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以让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造型上,应以稚拙、简洁为主。内容上,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有利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幼儿能力有限,作品效果不一定很美,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巧妙的构图、精巧的设计。
在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创设时,使用材料和装饰手段的多样化十分重要。这样不仅能使各种材料得到综合利用,还可以使环境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新意层出。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也必将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发展的目的。环境装饰应让幼儿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参与、共同进行再创作。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出发,让幼儿多动手动脑,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活动与环境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相存的,互相关联的,活动依靠环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环境的创设需要活动来表现。为了能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兴趣,环境创设必须是幼儿喜欢的,必须要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计划和条件”。环境的创设应随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变化,还可以与季节变化、节日活动等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相结合。比如,在四季主题活动中,为使幼儿能够很好的理解四季特征,我们可以在墙壁上画几棵树干、人物,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春夏秋冬,植物与人们的穿着变化。春季时,树枝发出嫩芽、百花齐放,人们脱掉厚厚的棉衣,穿上毛衣······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深深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他们会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发自觉的保护环境;同时他们的良好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环境建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断潜移默化地受得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在活动室内外,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春天来了,我和孩子们张开双臂把她迎接到我们教室里,教室里立刻流淌着五彩斑斓的春光。
1、 五彩斑斓的墙饰
我班的墙饰设计的是“春天来了”,一走进我们教室就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春意:
a、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粉红粉红的桃花开了。
b、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中绽放,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体现了儿歌“春天里,春天来,花儿朵朵开。红花开,百花开,蝴蝶蜜蜂都飞来。”的诗情画意。c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了青蛙的由来。
2、 手工区
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我把蔬菜、小花、树叶等有次序的摆放在手工区里,让孩子们去看、去摸、去想象,有时孩子们的想象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让你不得不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们,其实孩子们比我们有创意多了。然后,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用树叶、小花、种子等制作。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制作不出成品,但在动手的过程中已让他们动了脑,享受了制作的乐趣,从而喜欢上了凡是自己动手试一试的感受。
3、 自然区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种子准备好,利用废旧的塑料瓶种了各种豆;有黄豆、黑豆、白豆、红豆等。让孩子们隔一段时间去观察种子有什么变化······“长出小芽了,长出小芽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快乐着。而且还饲养了小蝌蚪、螃蟹,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变化和感受饲养的乐趣。
当然,在布置教室过程中,我尽力做到:
1、我所提供的材料全是安全的,绝不会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因为对孩子们而言,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
2、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每种材料只要善于运用,它就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如“美丽的小花”,在科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讲述花的颜色、形状、大小;在数学活动中,我请孩子们将花按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点数花有几朵;在手工区里,我让孩子们自己粘贴“美丽的小花”。所以,在更换墙饰《春天来了》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自主发挥、自由想象、自己动手,当整幅作品出来后,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好像缺少了什么,当有孩子说出没有草时,我及时支持了他们的想法,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制作材料,在添上草后,整个画面鲜艳明快了许多,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其实,在我看来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尤其是四季变化的教育资源更是充满魅力的,它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成长之根;是老师们的智慧之泉、教育之本。我们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坚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能够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构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教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必须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教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教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理解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必须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期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经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确定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构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靠性,这种损害是任何此刻知识都无法弥补的。
此刻,多种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观盛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而师幼间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和幼儿者说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把与幼儿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
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应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一样,从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一样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从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晚上的最终一抹夕阳,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师幼供给了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目光,有对话的意识。
(一)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常规时,我并没有专门的去说教洗手的好处,应怎样洗手等。而是该洗手时候我和孩子们一齐洗,开始孩子们会看着教师洗,之后我们会像家里人一样一边洗一边聊天。一天,小杜说:徐教师,你一会又不吃饭,为什么也洗手呀我说:因为我要帮你们盛饭,如果小手脏了碰到你们的碗你们会生病的。噢!他的样貌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朵儿说:教师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缝、小手腕都洗呀我妈妈就不像你这么洗那一会儿你看看我这样洗的干净还是你妈洗的干净好吗好。徐教师,我们俩比赛吧,看谁洗的又干净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对话形式使幼儿更易于理解,也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与尝试,更能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
(二)教育活动中的对话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幼之间的对话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则更加体现了对话的重要意义,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我们应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导能够切实引起孩子产生必须的感受。例如在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即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张雨恬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教师,我不敢,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陈澳说:别怕,我来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边向张雨恬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陈澳哥哥可勇敢了,你来当小教师吧!过了一会当他们的作品完成的时候,我又用鼓励的话说: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叶。陈澳的小手印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俩抬头看着我笑了。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