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通用8篇

 2025-01-17 15:50:18

摘要:随意对待的心得体会是没有提升自己的意义的,通过心得体会,小伙伴们能够切实地分析不错的见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1看了3遍《榜样4》之后,不

随意对待的心得体会是没有提升自己的意义的,通过心得体会,小伙伴们能够切实地分析不错的见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1

看了3遍《榜样4》之后,不经意间发现,不仅饮食可以养生,品读榜样语录同样可以养生。从“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到“涂最贵的眼霜,熬最长的夜”的“朋克养生”,养生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人人都需要养生,人人都需要懂得养生,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身体。人的身体需要养生,精神更加需要养生,张富清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初心不改,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当代青年的“养生大讲堂”,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践行。

“积极向上、知足常乐”的生活讲堂。张富清说:“比起死去的烈士,他们现在人不在了,我还在,我现在还享受这么高的待遇,按月发工资,有病医药费照报,我一切都满足了,知足了。”张富清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把自己完全交给党、交给人民,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命令,始终坚持在抗战的第一线,努力战斗,为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突击、突击、再突击。经历了壶梯山战役、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临皋截击敌人、永丰战役等任务和战役,张富清比他的战友幸运,幸运地在枪林炮雨中活了过来,迎来了和平年代的新中国。他很知足,知足能够从战争中挺过来,知足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知足能够看到从战火中重生的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而我们当代青年更要懂得知足,懂得远离硝烟、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有多么的来之不易,那都是像张老这样的英雄用生命去博出来的,生活在和谐社会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知足常乐、努力拼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努力奋斗。

“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的价值观讲堂。张富清说:“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都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每一次我想到这些事情,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显摆啊!”即便战争避免不了会有人牺牲,即便身上满是荣誉和勋章,即便曾经彭德怀元帅和王震上将亲自接见了他,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满身的荣誉和战功搬出来,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60多年的深藏功名,因为在张老的心里,这些荣誉、勋章和战友的生命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再多的荣誉和勋章都没有战友的生命重要,而战友用生命浇筑的荣誉和勋章不应该拿出来显摆,不应该拿出来争名逐利。反观当代部分青年极度偏差的利益至上价值观,认为见利忘义是理所当然,淡泊名利才是与世相悖,金钱可以压倒一切,包括人的信仰、传统道德文化。张老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给当代青年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价值观之课。当代青年只有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不畏艰苦、永葆本色”的红色信仰讲堂。张富清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死我都没有怕,我怕苦吗!苦我更不怕了”。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支撑着张老从最激烈的战场到最偏远的山区,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1955年,张富清戴上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与那段峥嵘岁月进行了最后一次合影,告别了昔日光辉荣耀,从此埋头在来凤这片穷乡僻壤的地方,一辈子坚守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成为一名任劳任怨的人民公仆。当代青年应继承老一辈红色先锋、人民英雄的优良传统、优秀作风,建立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拼搏向前的爱国主义信仰,敢于扎根一线、敢于吃苦耐劳、敢于干事创业,把理想信念时刻建立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上,成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2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

63岁的她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学习张老师先进事迹,读懂她的遗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进取力量。

有一种遗憾,叫经久难忘——若无刻骨铭心的遗憾,又怎会有无所畏惧的勇敢?

13岁女孩哭着说,“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这是20__年以来张桂梅心中抹不去的遗憾,因为这份遗憾,她立下最坚定的志向,选择走一条最为艰难的路——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要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在意被人误会成骗子,一次次利用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因为这份遗憾,她不停地奔走、呼吁,寻求支持,终于梦想亮出了曙光,20__年,作为党的xx大代表的她,赢得了媒体的关注,最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20__年9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一个个不可能终于在奔走、呼吁、奋斗中成为如梦一样的现实。对张老师来说,20年来,这份遗憾长居在心,取得多好的成绩,获得多大的荣誉,也忘不掉这份“疤痕”一样刻骨铭心的遗憾。我想,这份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追求完美的执念,何尝不是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在这美好人间恒久散发着人性中最圣洁的光辉。

有一种害怕,叫我等不及——若无时不我待的担当,又怎会有平地起高楼的决心?

那一年,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还有满院子的杂草。可是,她还是坚持把学校开起来,哪怕学生底子弱、成绩差,哪怕全是“线下生”,她说,“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孩子们耽搁不起,没有条件,那么创造条件也要干下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张老师“傻丫头,快点”的小喇叭督促下,20__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因为这份怕,张老师等不及学校“军马炮”配齐到位;因为这份怕,多年来,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说,“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这份怕让人心生敬意,这份怕让人心头一热:何为爱生如子,何为人间大爱,何为担当奉献,何为无私无畏?张桂梅老师就是!

有一种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不去吃奋斗的苦,又怎会有收获的甜?

“没有女高,就没有现在的我”,爱在爱之间传递,毕业的学生反哺学校,毕业的学生心怀家国,毕业的学生回报社会,“这都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自己强大了,也要记得去帮助别人。”孩子们的成长是对张老师最好的肯定。今天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共有3个年级9个班,在校生464人。至今,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考入大学,一本上线率高达40%,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老师的身体更瘦了,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旧是那个有点倔犟,非常认真,能吃苦,肯奉献,孩子们眼中的“张妈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她依旧是那个微笑着、拼搏着、奋斗着的张老师,依旧是那个不停奔跑着的时代“打工人”;她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楷模,无愧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为张桂梅老师点赞!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3

记忆如昨,时光终将会是不可跨越的银河。我的英雄,你却总是挺拔地站在那里,当身边嘈杂杂的声音潮永般褪去,当往来匆匆的行为全者褪色成无声的黑白默片,可你却依旧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看到那些光芒,我便坚信,世界一直在变,可有些东西,总也不会变。

一片赤诚心,更胜却荣华富贵。留学欧美,却毅然拒绝暂泊日本的轮船,钱伟长丢掉了护照,却拾起了民族气节;弃文从理,只为用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救国,钱伟长放弃了他的强项,却在国际物理界发现了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离富近贫,为新中国开创了近代科学教育体系,钱伟长无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却让中国科技界人才辈出。也许名与利留不住,可他对中国科技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碑柱上;他的一腔报国热血,永远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身体里。也许,真正令人感动的,不是他“科学泰斗”的身份,而是他那一颗赤子之心。

冰雪冻寒天,又怎挡信义步伐?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我们从小就诵读过的警句,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也许,践诺并不算一件难事,但二十年如一日地履行着“言忠信,行笃敬”的信条,这却不见得很容易。孙东林、孙水林兄弟,为了尊严承诺,为了良心奔波,无视严寒,无视数九寒冬,在荆楚大地上完成生命接力。并不是说亲情不珍贵,并不是说亲情不珍贵,只是对信义的坚守,却更彰显了一个人的博爱。然而,在见证了兄弟俩的情义后,寒雪亦掷地有声!我想不出他们能以生命完成这场信义考验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义”才会真正变成永恒,才不会因为死亡而结束。

烈火炼真金,三进三出侠义情。长坂坡赵云三进三出成佳话,烈焰中侠胆翁婿三进三出更令人震撼与感动。王茂华、谭良才在面对那五个小生命遭炽炎肆掠时,毅然投入火海,以生命换生命,以挚爱换真情雪中送炭也许体现了人性,可火中救人却筑就了人间炽爱。无私无畏,有情有义,他们的生命在狂焰涌起之际镀上了爱的光辉,他们的灵魂在金蛇狂舞之时再现了侠义的真情。

你也是累的,对吗?在那样物欲横流的大城市里,在那样光怪陆离的足浴城里,你卑微地面对着一双双脚,你一遍一遍地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揉捏着。你说,你拼命挣钱才能让弟妹们上大学,可他们却一个个让你失望;你说,你辛苦一点爹妈才不会那苦,可他们却把你赶出家门;你说,你也想拿一把刀朝自己砍下去,却发现好多事还没做。于是,你每个月只尤许自己用500元,其它的钱都捐给了家贫的孩子,看着他们认真地念书,你说,你很满足……

你也是辛酸的,对吗?你总是拿着大把的钱送给贫困的家庭,每当有人推辞,你总说你挣得很多。可是,真的吗?你四十年如一日地当着矿山管理员,你一家三口挤不到40平米的单室,你的衣服上打着数不清的补丁。你挣的真不多。只不过,你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你总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所以你的钱总也不够花,所以你一欠欠地重复,别担心我挣得很多……

你也是痛的,是吗?那么大的义,你却那样冲进去,一次、两次,三次,至到爆炸将你轰出来。烧伤面积达98%,2个月内近五下次植皮手术,每一次的撕心裂肺,每一次的皮开肉绽,你却咬着牙一次也不喊痛。你就喊一次。好吗,不要全身颤抖地忍着,不要拼尽全力地把所有产痛都往肚里咽,不要忍着痛一个人默默地离去……

我的英雄,我该拿什么感谢你呢?为了这个大家庭少一些人受苦,为了让多一些孩子上学,为了让那些笑颜不被火海吞没,你就是这样独自承受着一切的累,一切的辛酸,一切的痛;或许,我真的感谢不起,我们真的感谢不起,这个社会真的感谢不起。

现在,我只能呆呆地望着你如松树一般心立在苍崖之上,脚下是铁青色的岩石,被苍苔点染出青铜色的冷峻,挣扎,伸展,然后庇护那些个小树,到最后,所有的赞美都被强风掳去,只剩下一颗滚圆的泪珠,噙远山迷蒙的眼角,近射出对你全部的敬畏和仰望!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4

我与家长一起认真观看了《20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默默笔耕写下不朽名篇获诺贝尔奖;有的人因前往灾区为孩子运送捐资丧失生命;有的人身残志坚,即便没有健全人的身体,依然顽强的伫立在我们眼前,宣誓着他的存在,他的成功!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林俊德;有陈斌强;有何玥,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动人以行不以言——陈家顺。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他心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努力地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农民工利益的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纠纷,是如此的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肩负着身上的责任,从不放弃,从不退缩!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美丽的闪光灯遮不去他们夺目的光芒,他们不是巨星,不是领袖,但他们如宝石般璀璨的心灵会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支持与榜样,成为我们心中又一个伟大的巅峰!他们不是生来美丽的玫瑰,他们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献的五月兰,素雅的外表无法抹去他们的内心闪耀,他们将会永远成为我们精神的桥梁!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5

为了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保山市永昌小学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11月1日下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工在五楼报告厅集中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她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为人师表、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

初心不改、使命不弃。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支部书记、校长辉春梅同志要求,全校教职员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

在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全体教职工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让每个党员清楚知道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党员,应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守初心、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工作点滴中提升自我、服务人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迹。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及时整改落实,真正心系学生,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家访中,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张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对于62岁、身体长期有病的张桂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次的“长征”。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6

8月8日,陈陆的父母和妻子面对面坐在沙发上,一包擦泪的纸巾来回递,不多时就用了半包。

陈陆是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发生决堤,周围四个行政村被淹。转移群众时,陈陆所乘的橡皮艇翻入水中,他落水牺牲,终年36岁。

7月18日至7月22日,陈陆与战友们出警411次,与洪水战斗近100小时,营救和转移群众2665人。

7月30日,各界群众和战友们纷纷赶来参加陈陆追悼会,现场准备的1000支口罩全部发完。

陈陆家里未设灵堂、没挂遗像,4岁的儿子以为爸爸还在工作——聚少离多是这个家庭的常态,陈陆两三周回一次家,忙起来则一两个月都不着家。

7月22日出事前,陈陆和父亲陈立山有过一次短暂的微信对话。中午12时49分,陈陆把水漫金山的险象拍给父亲看:“我们就在决堤大坝的边上。”9分钟后,他落水了。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7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二字是神圣的。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珍贵的,它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的感情在一切感情之上,它是一种纽带,一种号令。没爱有国,国家也就不存在了;不讲爱国,国家将是一盘散沙;没有爱国主义,就不可能抵御外侮,一击就破。

在我眼中,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当我们在巨大的个人利益诱惑面前,当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学有所成之时,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用生命和汗水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如果因为一已私利而损害了国家利益,其人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遭人唾弃。

在许多人看来,屈原对一个昏君忠心耿耿,似乎有些愚忠,但屈原所忠心的并不是楚怀王,而是他所生存的楚国,对自己并不富裕的故土充满热爱并为其发展而努力奔波,这是屈原身上最值得我们推崇的地方,这也是当代许多人应该深思的。愚忠与爱国、赤子不嫌国贫。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篇8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黄旭华;有刘盛兰;有陈俊贵……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盛兰。

这位老人,年且九十,靠着那当门卫的300多元工资度日,但在一次捐助失学儿童的活动中,他毅然决然的捐出了50元钱,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于这位老人来说,不失为一笔巨款,但他的助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从这以后,他不断从报纸等渠道了解失学学生的信息,而且持之以恒的捐款,或30,或20。当公司破产后,他失去了工作,他靠捡废品为生,但他依旧继续捐款。厄运又一次降临,一场大火令他失去了住所,他只好回到老家,可他一如往常的捐款,他连吃菜都是靠捡的,但他却依旧订购报纸,为的只是更多的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是他让我明白学习机会的宝贵。用他那一叠叠汇款铺就了上百学子的求学之路,这对于之前人们怀疑慈善机构的讨论不是最好的回应吗?这就是人间的真情与真爱的具体表现,一位九旬老人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慈善。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495秒, 内存占用1.84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