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中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我们都应当写好心得,写心得体会是为了能够记录下我们在生活中的感受,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20xx年9月至10月,在医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的信任与支持下,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由四川省肿瘤医院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培训。时光如白驹过隙,时至今天,理论与临床学习均已结束,我也成功取得了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资格。此次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提升了临床实践技能,同时也开阔了眼界,使我对专科护士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培训中收获的点点滴滴总结如下:
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经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定实践范围的模式。专科护士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的护士在某一些特定领域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而静疗专科护士则是指通过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后获得静脉治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
一、系统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
两周的理论学习涉猎面非常的广泛而实际,包括专科护理及静脉输液概述、相关药理学、相关血管解剖、静脉评估及选择、输液工具的选择、各种静脉通路(头皮针、留置针、血液净化通路、动脉导管、脐带导管、中长导管、输液港、cvc、picc)的穿刺及护理、化疗药物的配置及外渗处理、静脉输液质量与风险管理、护理科研及论文撰写等。系统的理论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就国情而言静脉输液仍是目前病人在医院内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患者可以体会到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理论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及医院的管理水平等;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增加或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整个医院的信任度。静脉输液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利益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通过及时准确的静脉输液来抢救患者生命,促进其康复,还必须尽量减少静脉输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二、专业的导管室操作技能学习
理论学习之后医院安排我们观摩了标准的picc穿刺及维护操作演示,并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练习,为之后的临床操作预热。在导管室为期五天的穿刺置管学习中,带教老师娴熟的操作技巧、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时刻遵守的无菌技术、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良好的护患沟通以及患者对护士老师的尊敬让我感触良多。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参与穿刺了6例picc置管,3例股静脉置管,2例b超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基本掌握了这三项操作的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基本可以独立完成picc盲穿及股静脉置管操作。唯一的不足是导管室学习的时间太短,可以独立参与穿刺的置管数太少,穿刺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来加强。
三、印象深刻的临床实习
在导管室学习之后,很有幸被分配到淋巴瘤病区进行为期六周的临床实习。在实习期间,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给我准备了充足的病例来练习picc及cvc维护,并且在我操作过程中不断给予细心指导,这些练习和指导不仅使我熟练掌握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同时也使我顺利通过了操作毕业考核。
在临床实习期间,我感受最多的是医院先进的工作方式,如护士站紧挨医生站,方便了工作中的沟通;医护及护士各个班次职能分工明确,减少了工作中不必要的矛盾;科室有工人负责整理床单位及病房,把时间真正留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病房基本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1+1模式即一名组长加一名组员每日负责10到15名患者的全部日常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每名患者都能知晓自己的责任护士;每月一次的病例讨论均来源于责任护士自身工作中与患者相关的点点滴滴,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疾病,这使护士不再盲目的只是打针输液做治疗,而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发现工作中的缺陷以及特殊的病例,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护士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科室管理工作的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科室有一名组长及三名护士组成操作小组负责科室的操作技术培训,小组成员每人负责熟练掌握两三项临床常见基础护理操作,并各自负责自己所管操作项目每年的科室培训;药物的配置由化配室统一负责,输注时由两名护士戴内垫至少八层纱布的双层口罩、帽子、双层手套、防水隔离衣,同时给药时采用静脉密闭输注系统,最大化的减少化疗药物对护士身体的伤害;每周两次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均采用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以最大化的预防感染的发生;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及烤灯照射治疗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所有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均予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期间予心电监护以监测生命体征;病区走廊设有健康教育资料,方便病人查阅;科室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由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同时收集患者对科室的意见,吸引众多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医护健康宣教到位,患者依从性高等等。
学习是一种形式,感受是一种心得,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目的。此次培训还有几点让我感受深刻。首先是先进的科研理念。在培训以前总觉得护士做科研有点遥远,可通过培训我才了解到肿瘤医院的护士老师们都拥有那么多的护理科研项目,如picc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静脉血栓的防治、输液港、腋静脉置管等,更提出了预防cr—bsi的集束化方案(包括手卫生、最大化屏障保护、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优静脉、每日评价导管留置的必要性)。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华西医院的胡老师为我们讲新生儿脐血管置管的那堂课,脐血管置管是老师们从国外医院网站下载视频,然后自己翻译,再跟着视频学习并且还成功的置入了第一例脐动脉置管。胡老师特别强调的是医护团队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去想是谁的责任,而是应该齐心协力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胡老师还以一个折纸的小游戏让我们认识到在护理工作中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个标准化、规范化才是专科护士产生的必然性。其次是病人的依从性。病人良好的依从性以及对医生护士的尊重,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通过医护人员不断的医患沟通、健康宣教以及过硬的技术,渗透到每一个患者的骨子里,让患者可以信任医护人员。这一点在医疗环境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一股暖流温暖人心。
由于picc置管需要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由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而我只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无法开展picc置管的工作。而cvc置管则需要由医生或者主管部门授权后才能操作,如果可以,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开展这项技术。当然,也许这次学习不会给我的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却有了更多的思考、体会到了更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做的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用我这次学习接受到的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来慢慢影响我身边的同事,慢慢改变我们的理念,改变我们的行为,去做正确的事,坚持正确的事,最大化保护我们的患者,也是保护我们护士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为我院、我科静脉治疗走向专业化略尽绵薄之力。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不断学习,我们的人生才会不断的进步。最后再次感谢医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给予我的这次学习机会!
为了顺应我院重点发展肿瘤学科的形势,为开拓视野,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让肿瘤科护理人员了解目前肿瘤护理工作的新知识,在医院护理部、科主任、科护士长的大力支持下,作为肿瘤内科护士长的我和肿瘤外科的护士长有幸成为了北京护理学会第五期肿瘤专科护士的学员。
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让我们尽情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授课时间安排紧凑,内容涵盖面广,不仅涉及到肿瘤的治疗、护理新进展,还包括交流沟通、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及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等等。同时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闻、丰富了知识。另外,作为肿瘤专科护士,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践中去,我们在北京护理学会丁玥主任及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教案的编写、对实习生或年轻护士的授课以及综述的撰写,使自己在授课与撰写论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301医院实践期间,不断有前沿的理念冲击大脑,并且治疗、护理新进展的人性化、个体化及整体化令我深深的感触。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已结束,我受益匪浅。此次的专科护士培训,将是我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患者从中受益,用我所学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为期近一年的icu专科护士培训即将结束,本次正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收获超过以往任何短期的学术活动,不仅改变了我对icu工作的认识,丰富了我的理论,同时提高了我急救与监测能力,受益匪浅,体会如下:原来我可以做得更好。在没参加培训的时候,我以自己在科室最年长的经历和较高的职称享受着科内同事们对我“老师”的尊称,我坦然的指导着同事,积极的带教着学生,参加完专科护士培训后,方知自己其实与专科老师的要求相差太远,实是惭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对省内高尖端的医学领域有了近距离接触和较多的了解,认识到护理事业职业内涵的深遂与广阔,领略了省内护理界精英宋燕波她们为icu护理事业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同时也使自己对icu这份工作增添了更多的热情。我也要做得更好!
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培训最佳的方式。说实话,在参加专业培训以前,受晋升与考试的需要,我们一直也在学习着,培训中很多的理论知识我们在自学大专和自学本科的书本上都学习过而且考试过,但由于只为考试而学习和缺乏动手的物质环境,所以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成过眼烟云,随着考试的通过而丢弃。这次专科护士培训的学习方式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两方面让我们学员特别满意。一是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所学的即是我们工作中所需要的。icu是个年轻的学科,所有icu护士都是在icu成立后从其它科室抽调而来,大多icu护士的知识面相对局限,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那样棘手情况不知如何处理,所以这次课程周到的培训内容让我们大家都非常满意。二是充足的临床实践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所学内容。看得出,省护理学会为我们的培训化费了很大心血,各实习单位也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十分好的人文环境和操作场所,不仅让我们学到了要学的东西,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南京人的好。在此谢过。
六区:
初次到iu病房,罗护士长和徐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让人眼前一亮,24小时值守医护人员一对一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治疗室内所有物品均有醒目标识,放置规范有序,方便快捷;病房一角抢救药品、器材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个床位配有快速手消毒及各种垃圾桶并分类放置,防止交叉感染;病床上的护理垫、翻身枕体现了iu危重病人护理的专业性。这里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对待病人都不嫌弃、不急躁,用她们最恰当的语言、最美的微笑,最熟练的操作为病人提供了更人性的服务,使每一个在这里接受治疗的病人有家的感觉,也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有效性。
四区:
刚进iu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全封闭的工作环境,感觉有点压抑,喘不过气,陌生的环境,感觉有点不知所措,通过徐老师的耐心讲解,及各位老师的带教,慢慢的接触,逐渐的适应这里的环境,对各种仪器的响声不在恐惧,学会了如何判断如何解决,使我初步掌握了抢救技术如:药品、抢救器械的性能、操作方法及适应证、各种不同病证的护理技术操作。主要熟悉了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为患者深部吸痰,何时吸痰及注意事项等,熟悉了休克的抢救,并参与配合,学会使用震动排痰仪器,以及翻身拍背祛痰,了解使用心电图机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以及对心电图的正确诊断,使用除颤器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方法(心肺脑复苏)等技术。
五区:
iu患者的翻身拍背是很重要的工作,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定时有效的翻身拍背,有效减少了病人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褥疮,坠积性肺炎,徐月梅老师给我们讲解动作要领,亲自给我们示范,两手轮换拍背,一秒钟要拍2-下,一分钟要拍120次到180次,整个过程下是很累的,还要找准位置,如何避开肾区,边操作边提问,让我们加深印象。因为时无陪人病房,生活护理这些都是由护理人员做的,包括给病人清洁,喂饭喂水擦大便等,需要细心、耐心、爱心。
十七区:
只有学习,才是提升自己的唯一途径。进修期间,我同一起进修的其他护士姐妹们交流护理心得、经验,取长补短,以利于返回岗位工作后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iu分区科学,病房分单间、多人间。根据相应病情合理安排病人。病床周围就有空隙。这样抢救病人之时就不会耽误时间。病人的营养餐及营养液放置在专门的冰箱里、标明床号,做到了有效的保鲜及区分。通过进修,我亲身体验到了iu的制度严谨和管理规范,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护理理念,增强了工作的信心。
二十二区: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在iu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把好的作风和经验带到工作中,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更新护理理念,使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整体提升,对以后的岗位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院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就在我还在护考紧张地复习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我内心所有的躁动与不安,电话的那边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我被三院录取了……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作为一名新的应届毕业生,满怀着对工作的憧憬,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促使我更加认真地对待这次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分为两大板块,行政管理部门与护理部门的培训,老师们都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不辞辛苦地为我们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先后进行了解读《护士条例》、《护士守则》、《护士誓言》、《优质护理服务与安全目标管理》、《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与沟通》等培训。让我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领悟。在此,我向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理论课程使我对护理工作的泛泛认识深入至日常工作的系统流程中,不仅让我增加了各项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也让我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做到了课后有反思,学有所得。实践操作课程让我深刻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护理操作必须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应变能力的完美体现。看似一项简单的技能,却需要每位护理人员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谨慎细心。各位老师用她们娴熟与优雅的操作手法,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操作理念,让我更加坚信护士是一个优雅与智慧 、果断与坚毅并存的职业。
我作为新人,很多理论知识还没系统掌握,许多操作流程还没有熟悉,为此,我应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在理论上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需要完善提高。我诚切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多指导,我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早日加入到“三甲”的创建队伍中去。
护理之路,如履薄冰,因为有了医院温暖大家庭的支持,有了各位护理前辈的指导,我有信心做好护理工作,走自己选择的路,为广大病患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护理事业爱得深沉。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