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在书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记录好心得,就是表达自身情感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技展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款科技产品能解决你极大部分的问题。
这款光子芯片外表很普通,和硬币差不多,但是它的厚度让人预料不到,仅仅只是一微米,让人多惊讶。光子芯片会陪伴你一生。从你一出生,它就会被放置在你的手腕内,这个位置非常方便。想要拿掉它,必须经过监护人的同意。
光子芯片有很多功能。如“定位功能”。你在未成年之前,你的位置由你的监护人实时掌握,假如你走丢了,你有危险,光子芯片都会向你的监护人传递信息,告诉他你的位置,这样,世界上就不会有走失、坠湖和被陌生人拐走的儿童了。如“体检功能”。如果你的身体有异常,芯片就会变成黄色,如果你的身体有大事,芯片就会变成红色,请尽快就医,如果变成灰白色,说明无生命特征。又如“通讯功能”。只要你对它说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它就会自动打电话给爸爸、妈妈,非常方便。再如“拍摄功能”。只要用光子芯片对准要拍摄的物体,然后说拍照、录像,拍完视频后说结束,你就得到了一张美照、一个精美的视频,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棒,操作也很简单顺畅呢?
没有光子芯片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光子芯片里可是藏了百科全书呢!你问问题,光子芯片会回答。你想挣钱,光子芯片会为你推荐职业。你想学习,光子芯片早就把老师教课的视频录下来了,即使你请假了,也可以在光子芯片发出的投影上学习。如果你流血了,光子芯片会告诉你处理方案。如果你没定闹钟,光子芯片会按照平时的生活习惯自动定闹钟。如果你要付钱,把要买的东西的条码对准光子芯片,它会给你自动付款……
光子芯片这样的科技产品,谁不想要呢?我相信,未来即使没有这样的光子芯片,也会出现更多的高科技!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做太阳能实验,”大家一听都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来到大厅,急忙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太阳能的知识,然后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一盒太阳能玩具,里面有好几种拼装图纸,想拼什么就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图纸拼。
我选的是太阳能电动小狗,我兴致勃勃的先把太阳能板和电动机连接,再小心翼翼地装上其它小零件后,终于做好了。我急忙把小狗放在太阳下,小狗的尾巴竟然摆动起来了。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老师开始讲的,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被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线的传播转化成动能后,又推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小狗尾巴摆动起来,大家说是不是很神奇啊?
接下来,老师又教我们做石膏实验,我们第三小队先来做,我们用石膏粉加上水搅拌成粉糊后,每个人选一个模子,我选的是一个qq宠物企鹅,老师帮我们往模具里倒石膏,倒完石膏我小心的端着模具,不一会儿石膏变硬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模子拿下来,哇!我的扣宠物企鹅终于诞生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吃过午饭后,同学们又来到了宽敞明亮的大厅,要给我们的作品涂上颜色,老师把五颜六色的颜料早已准备好放在桌子上了,我先把企鹅旁的心涂上火红火红的颜料,小企鹅涂成黑色和白色,最后老师帮我修改一下就大功告成了,看着我做的石膏像越看越喜欢,让我爱不释手,这可是我忙了大半天杰作啊!今天也真正让我体会到了艺术家的乐趣,太过瘾了!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今天的收获很大,我们玩的也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天有更好玩的等着我们。
放寒假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准备带我去参观湖南长沙科技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以前只参观过其它城市的科技馆,从来没去过长沙的科技馆。长沙科技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跟其它城市的科技馆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二话不说,就喊着爸爸妈妈赶快开车去科技馆。
一进科技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几个大展馆——“制造天地”、“材料空间”、“能源世界”、“信息港湾”、“地球家园”、“生命体验”、“数理启迪”、“太空探索”。这么多馆,我还真不知从何看起,想来想去,我准备从我最感兴趣的“太空探索”馆看起。
走进展馆,“哇!”好大的航天飞船啊!我走进仔细看了看,原来是神舟七号。坐进神舟七号船舱内,仿佛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自由翱翔。天哪,这完全不是在城市,而是到了璀璨的星球。真是太美了!这里有我认识的木星、水星、火星、海王星等等,还有漂亮的银河,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的星星。我正欣赏着美丽景色的时候,突然,一块巨大的陨石飞了过来,我慌忙地操作着操纵杆,往左一闪,顺利地躲过了陨石的袭击。我长舒口气,真是又惊险又好玩的宇宙飞船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生命体验”馆。这回,我看到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它需要你根据人的结构把人体的组织器官、关节、牙齿等一块块地拼装起来。我心想,这下是我大显伸手的时候了,因为我最喜欢玩拼装了。于是我把一块块骨骼往“人”身上拼凑,由于不了解人的结构,我一次又一次地拼装失败了。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终于把“人”给拼好了。此时,我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注视着我拼好的“人”,思索着。你这时候会感到好奇,我在看什么呢?想什么呢?其实,我在看人体的结构,从这个拼图上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人体奥秘,也帮我解答了许多谜团。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制造天地”、“地球家园”、“能源世界”……
今天参观科技馆,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因为它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科学的乐趣。
一年一度的科技月活动即将结束,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认真总结,以便今后更好的提高工作效果。本学年我校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坚持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融合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使科技活动有效开展。活动中我们力求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科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为了搞好学校的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学校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同时,学校在经费上给科技组开展各项活动予以优先的保障。
2、学校克服困难,抽出老师参加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扩大科技辅导员队伍,把一位劳技教师和一位自然教师吸收到科技辅导员队伍中来,充实了科技活动的力量,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配备校科技辅导教师的基础上,我校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老师们在学期初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每课时都有详尽的备课,这样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除此之外,还在四、五、六年级各班通过开展小干部培训建立班级科技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这为全校科技活动的切实有效的组织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3、在计划管理上,学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并把科技工作列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并由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科技教育计划。
4、学校科技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定期开展科技教研活动,并分别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活动:魔方、科幻画比赛、电脑绘画竞赛、金鹏论坛、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尤其魔方比赛,学生兴趣十足,和老师一起比脑力比速度,大家在比学赶帮超的气氛中参与了活动,愉悦了心情。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带动很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使学校的科技教师受到很好的激励,大家鼓足干劲,团结一致,把学校的科技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2、学校领导的重视,使科技经费专项专用,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正常举行。科技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
3、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生自信。凡是参加科技活动竞赛的同学,学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时间为所有参赛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国旗下把自己的参赛经历、参赛体会、参赛作品等进行交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找到兴趣点、成功的愿望,增强自信,同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于提高。
1、学校经常利用校班黑板报、宣传栏、校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使科技意识深入人心,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普及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组织师生去科技馆参观,组织科技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大家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也在活动中提高了科普环保意识。
3、与此同时,我们认真组织训练,积极参加丰台区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意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多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上一直紧紧围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依托课堂,把科技教育融入课堂,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打造科技项目品牌创设了科技教育的良好环境。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学校领导全力的支持,有一支乐于奉献的科技辅导员的努力拼搏,我们的学校的科技工作会不断进步。
在以前,我的表妹总是向我炫耀她去过北京科技馆,里面有许多项目既令人惊叹又叫人称奇,令我非常羡慕。今天,我们学校终于组织全体师生一起来参观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北京科技馆。
来到科技馆,一进馆内,我和同学们就都被这美丽而优雅的环境吸引住了。科技馆一共有四层,主题分别是“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和“挑战与未来”。
我们抬头向大厅的房顶望去,只见上面有许多可以上下移动的白银色的小球,一会儿变成波浪形,一会儿又变成椭圆形,给这原本就美丽的馆内增添了不少新意。
我们参观完一到三层后,来到了第四层,这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月球漫步”和“蛋白质舞”这两个项目。
我坐在设备上,体验“月球漫步”这个项目。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轻轻往上一跃,哇!我竟然轻飘飘地升了起来。降落后,我又使劲地向上跳了一下。这次可和原来不一样了,这一蹦,竟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一伸手就可摸到房顶,就像在月球上玩耍一样,整个人都是非常轻盈的。这次我可真正体会到了“月球漫步”的滋味。
“蛋白质舞”这个游戏其实也挺有创意、挺有意思的。这个游戏的目标是让体验过的人通过跳舞来明白蛋白质是怎样调配出来的。a代表维生素a、b代表维生素b……,我体验时,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忙得不亦乐乎。随着大屏幕上字母的快速变换,我用双脚一会儿踩a,一会儿踩b,一会儿又去踩e……,经过几分钟的“辛勤劳动”,我获得了惊人的高分。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着这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心里不禁冒出了一种想法:自己长大一定要为祖国的科技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芦阳小学五年级四班牛友艺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让大家一饱眼福的科技馆。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整整齐齐地走到科技馆,和我们班一同到来的,还有其它四个班级。一路上,我们班有说有笑,带着欢声笑语来到这里。站在科技馆的大门口,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那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芦山科技馆,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幻想与兴奋。
一进科技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又大又圆的地球仪。它正在不停地旋转着,看着它,我情不自禁地将双手一搓,好想去摸上几下。往里面走,我们来到了防震减灾展厅。我见到了一个模拟小山和城市,小心翼翼地按下按钮,小山与城市竟犹如受到地震般晃动,我又听见响彻云霄的欢呼声,顺着这如雷贯耳的声音寻去,看见大家在搭房子,房子搭好后,就在“地震”下争分夺秒地一一倒塌。我心想:原来,我的科学知识如此薄弱。
接着,我们来到科学体验展厅,琳琅满目的东西摆在眼前,这可真是应有尽有啊!其中,反映测试的小鲨鱼是我记忆尤深。我慢吞吞地将手放在它舌头上,胆怯地看着它。它在三声响后,咬向我的手,吓得我立刻将手缩回,却发现自己在160多毫秒时,便已成功逃脱。心想:科技竟如此神奇!
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儿童乐园展厅,在稍作休息后,便离开了科技馆。想到:我对科技的认识还真微不足道哪!
最后,我坐在外面的地上,咽下一口唾沫,将知识吞进肚子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指导老师王泽敏
■记者 胡珉琦 见习记者 丁宁宁
你想了解学校、学生的教育及学习情况吗?你想与学校老师一同开展科学教研工作吗?你想结识更多优秀的博士成员,碰撞合作火花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系列科学教育课程“博士课堂”2022年度博士老师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
“博士课堂”落地生根的地方比较特殊,是2016年由深圳先进院与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科实验学校)。由于科研机构的加盟,它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建设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希望探索出一条高端科研资源与基础教育融合的道路。
加入“博士课堂”的博士老师们,会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确定课程核心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程度,通过科学小实验、卡通视频、科学小故事等形式把原本专业的科学内容转化为中小学不同阶段课堂的分层次教学。过去六年,中科实验学校每个教学班每两周就会上一节科普课。老师们测算过,如果一个学生从1年级读到8年级,可以听128位博士讲授不同内容的课程。
“博士课堂”是中科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的落地实践,它的出现给了科学资源走入课堂一个独特的示范。
“我有个教师梦”
2017年,谷飞飞刚入职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成为助理研究员,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博士课堂”的邀请信。
谷飞飞很忐忑:怕中心主任不支持,也不清楚具体要给学生讲什么。
“但我有个教师梦。科学研究工作的积累,让我渐渐产生了一种表达欲,这种表达无关论文写作,更多的是一种体会和感悟。这可能是我从事科普的原动力吧。”
谷飞飞和“博士课堂”一拍即合。
她主要从事计算机三维视觉研究。按照“博士课堂”的要求,她要从所在研究领域内找到课题,保证科普内容严谨准确,并紧跟科技前沿,更重要的是用学生们听得懂的语言和形式来讲述。
作为“博士课堂”项目的专家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提出,老师们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对讲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体系。在讲课方式上,从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出发,用问题链串联知识内容。
思考、打磨了近一个月,谷飞飞为1~3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节“神奇的立体视觉”课,通过单眼和双眼全套对比实验,让同学们拥有立体视觉的概念,通过观察立体视觉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从人眼视觉升华到机器视觉。
单是设计教具和互动游戏,谷飞飞就花了两周。事实证明,课堂效果非常好。
之后,谷飞飞又为4~6年级的学生修改了课程内容,主要启发学生对人眼特性的观察,比如视觉暂留、似动现象、立体感。针对7~8年级,则是从3d电影入手,启发思考3d立体成像技术。
2017至2018年,在时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谷飞飞每个月都会给学生们上课,近几年频率降低,但仍是“博士课堂”教师队伍的一员。
作为元老级成员,谷飞飞经常被新来的年轻人问及是否会影响科研工作。
“科普一定会占用你的时间,但前提是要保证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 谷飞飞回答。
2021年,谷飞飞晋升为副研究员,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如果我过去几年只做科研,晋升也许会更快,但我忍不住想去上课,上课让我觉得愉快,这很值得。”
“这种回报超出了我的预期”
郎琦和谷飞飞是同期加入“博士课堂”的博士后,他来自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成所),从事微流控研究。博士后出站前,郎琦已经发表了sci论文10余篇,是一位很有科研潜力的年轻人。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最终选择去了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教书,很快成了深圳市的教坛新秀,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轨迹。
当时摆在郎琦面前的有来自科研单位、企业的多个高薪职位,都被他拒绝了,家人朋友很不解。但当时他的导师刘陈立很尊重他的决定。
“我能做好科研,但我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我在学生身上得到的成就感,很多时候比发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要大得多。”
所以他选择当一名高中教师,承担起了学校研究性学习教研组长的工作,带着一个博士团队,进行项目式学习。
“我在影响一些人,改变一些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郎琦告诉《中国科学报》,是“博士课堂”的锻炼和积累,让他下定决心,尽一切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不是做一个只会刷分的机器。
科研、教育没有价值高低之分。年轻科研人才加入基础教育系统,是对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补充。李亦菲说,在探索让科技资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教育服务的同时,又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一价值是双向的。
事实上,科普从来不是只有受众受益,它对科研人员本身有着实实在在的反哺。
谷飞飞直言,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们没有边界的好奇心,刺激了她在学术领域的新思考。进入科普圈,也帮她得到了一些跨学科合作的机会。更让她欣慰的是,有一天她意识到了科普表达能力的锻炼,让她写的基金本子、项目申请更容易被读懂、接受。她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回报超出了我的预期”。
“它真的撒下了科学的种子”
过去6年,深圳先进院8个研究所、20个研究中心的105位年轻科研人员加入了“博士课堂”,累计授课1438节。他们总共开发了106项课程内容,涵盖了教育部要求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工程与技术”四类,目前,团队还完成了三轮《博士课堂校本科普读本》的编写工作。
除了这些数据,一项科普教育项目效果到底如何,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
中科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丁秀娟告诉《中国科学报》,2021年暑期,学校对初中部7~9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3份,占初中部学生总数的62.76%,还对53名(占毕业生人数36%)9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这些学生至少有近3年的“博士课堂”学习经历。这次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结果,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
对许多家长而言,“博士课堂”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是否有积极影响非常重要。
“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博士课堂’提供了更多接触学科前沿的机会,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多层次的浸润式学习中,学生走进更大场景的学习空间,学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方法论,这给了他们极大的自信,提高了自我效能感,从而拥有更好的科学表现。” 丁秀娟说。
比如,学生们特别提到了在2021年理化考试中最后的几道开放题。“那些看起来特别陌生的模型,其实回想一下有很多博士老师都讲过,题目中的情景也经常和‘博士课堂’重叠。”“做这些题的时候可能会比较慌,因为没见过嘛。但博士老师提过,虽然课上的知识不一定能用得上,但至少不慌了。”
博士课堂的一个核心目标是科学启蒙,能否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98%以上的学生在课后会进行延展学习。一半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深入思考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推进的过程。有大约33%学生愿意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这些主动开发课题的学生又在班级、年级甚至全校范围组建团队,辐射带动更多学生加入课题研究。
“博士课堂”的授课频次为每两周一次,93.3%的学生希望维持两周一次甚至改成一周一次、一周两次,可见学生对“博士课堂”的喜爱程度。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时,答案有些出乎老师们的意料。
丁秀娟表示,和学校常规的科学课项目比,在“博士课堂”上,教师的个人特质和精神状态更被学生们看重。他们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热爱科研”,形象鲜活,极具感染力。超过70%的学生认为博士老师“学养深厚”,他们用真才实学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用“诚挚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博士课堂浙江”给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止于此。
有学生提到,“我和我身边的校外同学分享‘博士课堂’时,他们把我当成了科学怪人,可能他们觉得这个话题距离他们比较遥远”。
经过和学生们的交流,老师们发现这群学生身上的独特气质,这也是在经历丰富的科普学习活动后一种无意识的表达。“大部分的中科实验学校学生对科学有更多的热爱,他们会以学习了更多更广泛的科学知识为荣。”
调研最后,当谈到职业规划和学历规划时,大部分学生有了目标,职业比较多地集中在医生、教师、程序开发员和科学工作者等。在问卷中,老师们也发现学生们选择理工科的热情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我的外婆有些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在一节跟老年痴呆症有关的‘博士课堂’中,博士老师在课上介绍了这个病的治疗方法。所以我十分希望从事生物或者医学研究,想亲自去研究并根治老年痴呆症。”这一回答瞬间感动了访谈组的老师。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回答让老师们印象深刻。“我觉得我当不了科研人员,我想去做投资。赚到第一桶金之后,我想投给芯片制造和生物医药!”
在老师看来,学生们的回答非常质朴,但已经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他们的意识里,前沿科学领域是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主战场。
“学生们学完了知识,有一天发现有很多都已经忘了,而那些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东西,才是教育真正要给予的东西。”丁秀娟告诉《中国科学报》。
“我们不能说‘博士课堂’可以成就每个学生的未来,但学生们的这些反馈,让我们感受到,它真的撒下了科学的种子,帮学生们开启梦想。”对于这一点,丁秀娟无比笃定。
从“很少的交集”到“很深的融合”
做科普易,而要像“博士课堂”这样,把科学资源与基础教育真正融合起来,建立一种高质量、规范化、成体系的科普课堂教学体系,并逐步形成滚动的、积极的工作机制,并不容易。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本质上科研机构和学校是不同的界别,有着两套完全独立的管理系统,这两套管理系统之间的交集很少,即使有也得不到制度化保障。因此,科普和教育才常常成为两张皮。”
李亦菲指出,两个没有交集的机构单位要想建立起一种系统化的、持续性的合作,相当于要打破制度的约束。因此,必须建立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基础上。
深圳先进院原党委书记、博士课堂项目领导者白建原解释,首先深圳先进院有比较好的科普生态环境,同时也得益于中科实验学校提供的平台。从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到各个研究所所长、学术带头人,都很重视科普,愿意支持科普。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合成所所长刘陈立,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亲身示范,经常参与中科院的公众科普活动,还鼓励所里的人积极参与。院长樊建平总会抓住一切面向广大公众的授课机会,告诉大家深圳先进院在做什么。
2017年10月19日,经中科院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深圳先进院印发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普工作规划纲要(2016—2020)》,这是中科院研究院所首个科普工作规划。“把科普工作放到研究所工作规划层面,很不容易。” 白建原表示。
其次,要想让“博士课堂”长久运行下去,就必须建立保障机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
深圳先进院的年度预算中包含了“博士课堂”必要的工作经费,教师们不是免费“劳动力”。
“博士课堂”工作模式的核心是保证科研团队与教育团队的融合,而团队则需要不断建设。
白建原介绍,参与“博士课堂”的博士们均是自愿报名,对此我们适时引导大家由个人热情,逐步转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进而提升为科研机构的使命感。
在团队建设中,通过校长间不定期沟通,新老师上岗培训、岗中教研、年度研讨会、项目组教研、校本读物编研、岗后考核表彰、团建等多种方式方法,让两支团队从生疏到熟悉、从熟悉到配合、从配合到互相指教。
“对这些博士们来说,博士课堂最难的不是选择讲什么内容,而是怎么把非常专业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听懂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李亦菲说道,科研团队与教育团队的深度融合,保证了优质的课程质量。
科普不能只讲情怀,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博士们动力的来源之一。深圳先进院共有20位博士老师获得了深圳南山区科普传播贡献奖,23位连续5年获得深圳先进院年度表彰,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此外,在个人年度考核中,科普工作作为研究人员的对院贡献,也会被认可为社会贡献。
白建原表示,以“博士课堂”样态为科学教育的核心模式带动了深圳先进院整体科学技术对社会大众的普及与传播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受到了中科院、广东省科协、深圳市科协和深圳南山区的表彰。这也使得深圳先进院内部进一步提升了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力度,形成了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和成长机制。
有了好的机制,还需要严格的执行。“深圳先进院和中科实验学校有一支共识度非常高、强有力的执行团队,特别是项目领导者的意志非常坚定。”李亦菲强调,“很多时候我们不差好想法,也不缺好制度,缺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
目前,“博士课堂”已经开设高中版,项目式学习、学伴计划首次在高中尝试。白建原表示,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和系统知识的融合度,将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随着“博士课堂”课程的成熟化,他们出现在深圳南山区教育局主导建设的线上课堂平台和新媒体b站平台,以及与中华儿慈会打造《同一堂课》,与深圳中科院院士活动基地合作承办“科学与中国——香港澳门活动“,将“科学+”教育课程传播至深圳南山区相关学校、粤港澳大湾区成员校和“科学+”联盟学校,形成了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燎原之势。
未来五年,深圳先进院将明确“点、线、面”工作思路,“注重试点、以点带面,连点成线、以线促面”,打造深圳先进院特色科学教育亮点,以链接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素养提升为主线,推进“科学+”教育联盟建设,带动深圳先进院科普工作全面发展。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