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心得体会6篇

 2025-01-20 17:47:27

摘要:优秀的心得体会需要不断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心得的写作是为了记录个人对某件事情深刻感受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战剧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抗战剧心得体会篇1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想到了战争时期牺牲了的英

优秀的心得体会需要不断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心得的写作是为了记录个人对某件事情深刻感受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战剧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1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想到了战争时期牺牲了的英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

每一次唱起这庄严的国歌,在那激荡人心的乐曲声响起时,哪一个中国人,哪一个炎黄子孙,不是肃然起敬、激动万分呢?因为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那烽火不断的乱世中,伟大的作曲家—聂耳用慷慨的歌词和雄浑的乐曲,用为国献身的勇气谱写了它,从此,战斗之歌时刻回荡在神州大地。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每次都发自内心去唱这国歌,心中的自豪感伴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为我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我国南极考察人员凭着自己的科技力量,乘着自己的万吨巨轮登上南极大陆,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长城站、中山站的时候;当我国运动员登上了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谁不为这高兴,谁不为这自豪。如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颁奖台上,以前被称为“东亞病夫”的中国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有多少人为这惊讶,有多少人为这赞叹……

我为祖国的日溢强盛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发区星罗棋布,高楼大厦到处都有;高科技捷报频传,卫星、火箭连连发射;重点工程节节胜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使“东方明珠”—香港重返祖国。人们安居乐业,我们的祖国正向前飞奔!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的祖国必将在这国歌的旋律当中勇敢站起来!飞越腾空……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2

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曾被世人称为“屹立在东方的巨龙”,可是在这之下,还有一段不能忘记的大耻辱。

时间回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陷了北京,分区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世界名园圆明园被烧毁,里面的财产被洗劫一空,其详数永远不能查清。

其实,侵略中国的哪里止一个?日本只是一个代表。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但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经过长期的准备,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了我国东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日本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虽然中国经历了这些风风雨雨,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外国侵略者们,有一部分正在忏悔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给予中国人民安慰。但还是有些侵略者却丝毫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给中国人民又带来了一阵心痛。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着宣泄仇恨,更不是为了反攻倒算,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国民,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居安思危来催已奋进!

同学们,作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好迎接千锤百炼,经历万千磨难的准备吧!因为只有百炼才能成钢,只有磨砺才能成长!同学们,作为新生力量的我们,要做到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扬和平!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3

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街道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我有幸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这次活动。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但这一次,在喜迎党的九十二华诞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以入党积极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我能够再次参观这座镌书着中华民族苦难与辉煌的纪念馆,再次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中难免泛起涟漪——这其中既有回忆历史的感慨,也有思索现实的收获,更有憧憬未来的畅想。

我辗转于一个个展馆之间,驻足在一件件文物陈列之前,自己的思绪也开始不断穿梭于那段痛与泪、血与火相交织的历史岁月。卢沟桥畔、宛平城内响起的抗击日寇的第一声枪响,吹响了中华民族奋勇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百年欺辱的号角。从东北广袤的林海雪原到滇缅茂密的热带丛林,从江河密布的东海之滨到山峦叠翠的川渝之地,四万万中华儿女协同一心,共抗外侮。虽然我们付出了南京城内民众惨遭屠戮的血泪代价,也见证了陪都重庆遭遇空袭后的满城瓦砾,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争取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最初的曙光。

抗战胜利后,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投身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美好新中国的光荣革命事业。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华夏巨龙开始在世界的东方不断升起,同时也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崇高梦想。抗美援朝、三化一改,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开始坚实起步;十年建设、两弹一星,让世界感受到了新中国不断崛起的力量。虽然有过挫折、走过弯路,我们的党还是带领着广大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前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的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让人民群众日益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富裕成果——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崛起之梦重新起航!

日益美好而富足的生活环境将我的思绪从回顾历史中拉回到了现实。在中国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大地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前人从未享受过的光荣与自豪——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让世界看到更为开放和繁荣的中国大地;神舟遨游、探月工程,让我们的综合国力再上新的台阶!

作为一名85后青年,现在我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服务基层群众的公务人员。我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也要用自己真诚的奉献,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我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成长在这个美好的环境。我相信,只有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付出辛勤的劳动、做出的积极贡献,我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同时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愧于千百年来华夏梦想的重托!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4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纪念日。__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

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特别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大好山河支离破碎,无数同胞惨遭杀戮,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四万万中华儿女以空前的民族觉醒共赴国难,千千万爱国将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__年抗战,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

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党,战争也从不眷顾哪一支军队,谁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创建华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短短几个月,部队人数就由2000人扩大到4万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 洋 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入党志愿书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这是历史的经验,更是历史的昭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民群众永远是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伟大复兴最深厚的伟力。始终植根人民、依靠人民,坚持同人民站在一起,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华民族就能无往而不胜,就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源源动力。

越是饱尝苦难的民族,越理解兴衰的荣辱;越是历经坎坷的国家,越懂得自强的重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每一次成长,无不伴随着艰难与曲折;每一次进步,无不面临着风险与挑战。但我们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当前,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复杂。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使命。我们回顾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讴歌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从抗战胜利中获得有益启示。面向未来,限度凝聚起人民的力量,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动能,我们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思想汇报范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筹建新政权的过程中,积累了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答好新时代答卷的重要精神支撑。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党在国家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表明了党在胜利前夕的清醒和自觉。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实际上,毛泽东早就高度重视吸取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败的教训,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就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学习,要求全党引以为戒。

在香山期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抵达双清别墅后,毛泽东发现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张弹簧床,很不高兴,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好的床?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把它给我换掉。他宁可不睡觉也绝不睡这张弹簧床。在会见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前,毛泽东嘱咐警卫员: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警卫员在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便“诉苦”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毛泽东就是这样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会见张澜,会见了许多民主人士。

在香山这个进京的第一个考场,共产党人交出了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指挥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而且有效防止了进入城市后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筑牢了全党拒腐防变、经受执政考验的思想基础。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稳定执政的根本原因。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否则,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霸王别姬”的穷途末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了自我检视、自我革命的精神,保持了勇于承认错误并整改落实的锐气,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来解决自身问题,答好“自我革命”的必答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史。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6

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砂村新四军纪念馆,学生们聆听抗战故事。王正摄/光明图片

今年抗疫期间,徐普查(左二)到农村去采摘新鲜蔬菜。郭峰摄/光明图片

于爱梅在青岛北海舰队训练基地讲述沂蒙精神。光明图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紫金草合唱团在演唱和平歌曲。新华社发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看发展、强信心(之十三)】

编者按

75年前,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入侵,以血肉之躯为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铺就壮阔征途。75年后,面对新征程、肩负新使命,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砥砺前行,在接续奋斗中凝聚起不惧风雨、勇闯险关的底气与力量。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光明智库邀请四位深受抗战精神熏陶的普通人,讲述自己珍藏的“抗战记忆”,并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相关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思考,以此缅怀先烈、纪念逝者,在不忘历史中筑牢信仰高地、守护和平之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金句摘登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回望·讲述】

一根“接力棒” 四代从军梦

讲述人:湖北省黄冈市消防救援支队文员 徐普查

这是一段我爷爷徐本慎、我父亲徐国顺接续抗日的历史。

1938年,日军入侵湖北,打猎出身的爷爷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我老家徐家湾和邻近村庄杀光、烧光、抢光的残暴行径,毅然投入抗日斗争。1939年9月的一天,爷爷带着我父亲在村后山打猎,突然看到邻村火光冲天,猜到日军又进村“扫荡”了。血气方刚的他提起猎枪猎刀,带着父亲朝邻村奔去,刚入村不久,就发现一位妇女被日本兵纠缠、撕扯。爷爷举起猎刀狠狠刺死了日本兵,带着父亲和那位妇女往村南头逃去。没走多远又遇到了一个日本兵。爷爷迅速举枪击毙了他,但其他日本兵听到枪声,蜂拥而来。三人逃进一个山洞,洞中恰巧藏着村里的不少老乡。不远处,日军已经集结起来,准备进山搜人了。情形危急,爷爷毅然钻出山洞,以自己为诱饵引开敌人。临别时,他给父亲留下最后的叮嘱:是好男儿就要当兵保家卫国,舍小家保大家。

爷爷牺牲了。他用生命解救了整个山洞里的人,也激发了我父亲的抗日斗志,唤醒了乡亲们抵御外敌的爱国热情。不久,几个邻村组织起一支由200多名青年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我父亲成为其中一员,以为日军理发为名搜集情报。父亲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探察敌情,帮助游击队打赢了不少硬仗。正是在广泛而持久的敌后武装斗争中,当地日军兵力被极大削弱,抗日力量不断积蓄,写下了一部鄂东农民抗日救国的史诗。

一根“接力棒”,四代从军梦。爷爷的遗言、父亲的行动,鞭策着我和儿子继承家风、入伍从军。自1985年入伍以来,我先后参加过追捕杀人犯、抗洪抢险、扑火救灾、抗击疫情等108次各种“战斗”。今年春节前,我的儿子徐世超从武警湖北总队某支队回乡探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父子俩主动参与到黄冈三所医院紧急改造病区的志愿活动中,不分昼夜一趟趟搬运医疗器材,即使弄伤了手脚,仍咬牙坚持。随后,我和儿子又联系全国爱心人士,为黄冈灾区捐赠价值130多万元的紧缺救援物资,并为抗战老兵、烈士家属、医院等免费送去蔬菜2.6万多斤。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将传承好这种精神,把这根宝贵的“接力棒”一直传下去。

沂蒙精神薪火续 红色家风三代传

讲述人:“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 于爱梅

我的奶奶王换于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3年沂蒙根据地最艰难的时候,她带领全家办起战时托儿所,抚养42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奶奶对母亲和婶子说:如果八路军、烈士的孩子死了,他们可能就断了血脉。咱就是豁上命,也得给他们保住根。她还冒着生命危险,数十年保存党的重要机密文件《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不惜代价救护伤员、卖地筹款安葬革命烈士,被根据地党政军民亲切地称为“沂蒙母亲”。

我的母亲张淑贞是奶奶的得力助手,她一生听党话、跟党走。临终前,她把省吃俭用一辈子的积蓄共18939.8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2018年12月20日,拥有80年党龄的她走完了105岁的人生历程,是沂蒙山区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

在奶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下,2004年起,我走上拥军优属道路,投入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中。

十多年来,我从工资里一点一滴挤出20多万元,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手工缝制鞋垫2万多双、购买地方特产7万公斤、筹集战士急需用品200多件,先后到60多支部队哨所走访慰问,累计行程10万多公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走到哪里,我就把沂蒙精神和红嫂故事带到哪里。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展览馆、教育基地等组织的宣讲报告会,只要有可能,我都自费前去。有时宣讲安排得很紧,一场接一场,我就日夜加班进行准备。2017年冬天、2018年下半年,我多次带着伤痛奔走宣讲。

2016年6月,我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现在已有会员136人,宣讲员20多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发动会员筹措60000多元资金和价值5000多元的物资支援武汉,我自己家庭捐款6000多元。

2013年、2016年,我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他曾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的奶奶、母亲,还有更多红嫂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构建起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坐标,我和家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为指引,义无反顾地奔走在传承沂蒙精神、推进新时代爱党拥军的大道上。

跨越时空的和平呼声

讲述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建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承载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也寄托了一份千钧之重的家国情怀。我来此工作的五年里,常被一些人与事打动。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与读者分享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一对耄耋夫妇与两万多张照片的故事。2018年12月7日,91岁的祁恩芝与83岁的刘健芝来到纪念馆,捐赠了他们从1994年到2002年拍摄的1008张胶片底片,以及2002年至2018年拍摄的22286张数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纪念馆在24年里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各类活动。

刘健芝1943年加入八路军,在胶东半岛积极抗日,对抗战有着特殊的记忆。20多年前,两位老人第一次来到纪念馆拍摄纪念活动,当天,有位女士用白布擦拭浮雕、低头默哀,这一幕深深打动了他们,并坚定了他们为哀悼者、悼念活动拍照的念头。拍摄24年从未中止,直到今天,两位老人还在坚持这项“事业”。

第二个是一位旅日华侨用毕生力量捍卫历史真相的故事。1939年1月,林伯耀出生在日本,儿时备受日本人歧视的他,上大学后组织了中国研究会,明确了一生的事业方向:揭露日本侵华历史,为中国同胞伸张正义。

1978年,作为旅日华侨青年运动负责人,他第一次到南京,提出了在南京建设纪念馆的建议。1997年,他和松冈环、由木荣司等日本友人一起筹建了“日本南京大屠杀60周年全国联络会”,收集侵略者的实证资料。2003年,林先生与旅日华侨林同春等14名侨胞向纪念馆捐赠了和平大钟,他还从国外购买到一挺当年日军十八师团使用过的三联式重机枪,拆卸后分三次运回国。去年见到林先生时,他对我说:“我年纪大了,今后的事你们要多努力啊!”林先生的爱国心、民族情激励着后人捍卫和平、矢志复兴。

第三个是一位外国青年与一首歌曲的故事。1937年12月,鼓楼医院加拿大籍外科医生理查德·布莱迪送妻女到香港,返回时被日本侵略者阻拦,1938年2月才回到南京。

80多年后,理查德的后人梅根·布莱迪在纪念馆参观时,被美国人明妮·魏特琳救助妇女儿童的故事打动,遂写下歌曲《感同身受》发给我,希望以歌曲唤起世界青年对这段历史的感同身受。2018年12月14日,梅根特意赶到纪念馆为参观者清唱了这首歌。后来,纪念馆利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的平台持续开展国际和平教育,3年来培训了3000多名境外青少年,向世界播撒了更多和平种子。

一对耄耋老人、一位旅日华侨、一名外籍青年,他们以不同视角和方式跨越时空,凝聚起向上、向善、呼唤和平的力量,时时启迪人们: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八十二烈士英勇精神伴我前行

讲述人: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战士 王耕宇

我是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17级本科生,自小就有一个从军梦。军旅生活是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是一次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而我真正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应追溯到一次扫墓活动。

那年清明节,我随部队徒步行走20公里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扫墓。缅怀仪式上,一位老者动容地讲述了八十二烈士的故事:在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的大规模“扫荡”中,为保障主力部队安全转移,82位战士打退日伪军5次冲锋,子弹用完就开始白刃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战场上,只留下一面布满弹孔的旗帜……英雄的故事滚烫如火,深烙在我心里。

自此之后,我更加努力,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冲锋在前;每当连队增设新型装备,我就抢先钻研、积极学习……我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当上了新兵连班长,也在实践中更加理解八十二烈士的崇高精神。

前不久,安徽汛情严重。部队组织人员参加抗洪抢险,经过再三争取,我获得了赶赴前线的机会。抵达灾区次日,我一大早就和战友们登上防洪大堤,装石填土、转运沙袋、固定滑坡……险情刻不容缓,我手里的铁锹数小时没停过。突然,一位老人拉住我,眼中闪着泪光念叨:“小伙子,你们辛苦了。”那一刻,我才发现,手指关节处已多处磨烂,全身酸痛不已。

我深知,在未来军旅生涯中还有更多险滩要涉,还有更多畏途要闯,而我要做的就是穿上战靴、端稳步枪,传承八十二烈士可贵精神,在强军路上奋勇前行。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刘小兵、章文、赵秋丽、冯帆、王斯敏 通讯员 周伟)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24 聚查文案 文章均为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整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675289112@qq.com

页面耗时0.0573秒, 内存占用1.8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皖ICP备202300607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