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心有很多收获后,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不少体会吧,相信大家在经历不少深刻的事情后一定都有不少体会需要记录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育的发展心得体会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创业的路总是艰难。身处逆境,面对心爱的妻子,未知的明天,这些情绪足以让人不知所措。俞敏洪纵然有再好的心态,也不禁感到吃力。全新的明天既是一种恩赐,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时的俞敏洪也只能如此。他不敢妄言世界多美丽,只可低头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漂亮一点。幸好自己的妻子不离不弃,在嫁给俞敏洪的那天,她就彻底相信了这个男人。即便生活要经历艰辛,这也是自己的选择。至少她能看到,俞敏洪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在那个纷杂的时代抓住一个机会,以此去填充他曾许下的承诺。
嫁给这样的男人,又有什么理由在苦难的关口不闻不问呢?有了信任,有了牺牲,俞敏洪和妻子投入了信念既定、结局难料的创业期。
夫唱妇随:两个人的公司
自然辩证法将偶然与必然归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没有纯粹的偶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必然性。而新东方的诞生,像俞敏洪当年考上北大一样,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
说偶然,是因为俞敏洪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走上“落草”经商之路。他本来是北大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语教师,教教书,讲讲课,可以过着轻松的生活。后来刮来一股出国风,周围的朋友们都陆陆续续出国,俞敏洪也想出去看看,顺利的话,也许能在国外谋个工作,物质生活过得比常人优越点。俞敏洪三次参加出国考试,却天不遂人愿,屡战屡败,并且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除此之外,还因赚取出国费用受到处分,教师做不成了,职工宿舍也没有了,顷刻之间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为了生计,俞敏洪只能到民办培训班去代课。这样,在偶然之中,俞敏洪走上了“单干”的道路。
说必然,是因为俞敏洪付出了太多。他吃了太多的苦,费了太多的心思,做了太多的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激情,甚至生命都投入了进去。他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制浆糊、贴广告;他在垃圾桶上做免费演讲;他推出免费课程;点着蜡烛给学生上课;他激励学生,给学生希望……他是全心全意地来办培训班的,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的,这一切都注定了新东方的诞生,也注定了他光明的前景。
谁能想象到今天的新东方,是俞敏洪在中关村第二小学一间破旧的平房中创立起来的,最初只有几把破桌子破椅子,借着民办大学东方大学的名义,挂着“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的牌子,实际上是俞敏洪夫妇二人的“夫妻店”。昔日那寄人篱下、毫不起眼、破破烂烂的“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是今天辉煌灿烂的“新东方”的前身。
迈出北大校门后,俞敏洪找到他以前曾做过兼职的民办学校东方大学,继续教英语挣钱维持生计。“不过后来教了一段时间,发觉老是在人屋檐下,自己的想法施展不开。”他开始想自己单干,于是他和这所民办大学商议,借用东方大学的牌子,在外面办一个英语培训部。东方大学对这件事情很乐意,他们只是提供一个牌子而又能够得到一笔钱,这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俞敏洪上交15%的管理费。
俞敏洪终于单飞了。1991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夫妻俩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俞敏洪用锤子一砸,挂起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的招牌,干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一年,俞敏洪29岁,接近而立之年,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整个培训部只有两个人——俞敏洪和他老婆。每天上午,俞敏洪骑着自行车,拎着浆糊桶,四处寻找电线杆子,在上面贴广告;每天下午,夫妇俩就在办公室虔诚守候,盼望着来报名的学生。
第一天,两个学生试探性地走了进来,抬头看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的大牌子,再看看俞敏洪夫妻两人,环顾四周,只有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再低头看看,登记册上干干净净,连个名字都没有。这两个学生对视一眼,毫不掩饰满脸狐疑的表情,以为遇到了骗子。俞敏洪运用自己多年讲台生涯练就的口才,说得口干舌燥,终于让两个学生留下了钱。
目送着两个学生走出办公室,夫妻俩刚松了口气,还没来得及高兴,只见刚才的两个学生跑回来,说是有些后悔,然后把刚交的报名费又要走了。
转眼间,俞敏洪两口子在办公室守了一个多星期。人来了不少,但是都只是看看四周,看看报名册,然后又走了,任凭俞敏洪好说歹说,只有三个学生报了名。俞敏洪很不解,他在心里琢磨,为什么好多人来,看看报名册就走了呢?
最后,俞敏洪终于明白了,人都有从众的心理,报名册上的人太少,别人就信不过。琢磨来琢磨去,俞敏洪想出了一个招,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第二天,他在托福、gre等所有报名册上各填了30个假名字,这样来报名的人就会以为已经有很多人在这里报名了,自己不赶紧报也许就赶不上了。这一招还挺灵,一些学生将信将疑地报了名。
虽然这样做有失光明磊落,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培训班具有商业性质,以营利为目的,俞敏洪也不例外。俞敏洪办班的目的是挣钱,前来报名的学生就是他的“客户”。在与“客户”的周旋和较量中,俞敏洪能够利用心理战术赢得“客户”的信任,也说明了俞敏洪脑袋并不笨,还颇具商业意识。
培训班慢慢办起来了,渐渐有了生机和活力,俞敏洪又在寻思着从东方大学“独立”出来,办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校。1992年年底,俞敏洪下定决心办自己的培训学校。不过,自己单干是需要执照的。条件是申请人须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而且要原来单位同意。俞敏洪当时只是讲师职称,为了获得执照,俞敏洪每星期都会去海淀区的成人教育办公室,拿包烟坐在那里和他们抽烟聊天,来来往往半年后,俞敏洪和教育局的人混了个脸熟。考虑再三,教育局给了俞敏洪一张有效期为半年的试营业执照。如果有学生告状,执照立马没收。
就这样,在1993年11月,俞敏洪正式办起了他们两口子的“北京新东方学校”。
电线杆式的图腾
商海波澜,只有气魄与才能的碰撞,才能擦出耀眼的火花;只有让激情燃烧在心胸中,才能在回忆时看到过去的岁月流金。
吃常人难以吃的苦,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这才是俞敏洪成大器的途径。许多人只知道羡慕、景仰新东方今日炫目的荣耀,却不知他曾为此付出的代价。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互联网的应用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纸贴广告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广告形式。不过,即便有网络媒体资源可用,除去了夫妻俩吃饭住宿及租教室的费用之外,俞敏洪也没有钱做广告。所以俞敏洪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用浆糊张贴纸片的宣传方法。
刚开始的时候,培训班只有俞敏洪和他妻子两人。疼惜妻子的俞敏洪自己一个人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里张贴小广告,创业的艰辛不言自明。在寒冬的深夜里,俞敏洪在办公室里边备课边熬玉米糊,在玉米糊的缕缕香气中,俞敏洪体会到了温暖,更嗅到了希望。
凭着那缕香气、那点温暖、那份希望,俞敏洪在黑夜里狂奔,奔向一所所大学的“三角地”,奔向一个个广告牌,奔向一根根电线杆子。
冬天的夜是安静的,更是寒冷的,把浆糊刷在柱子上,广告纸还没来得及贴上去,浆糊就冻成冰了。没贴几张,刷子上残留的糨糊就把刷子冻住了,俞敏洪拿着刷子使劲地在柱子上拍打,就“啪啪啪”地掉下一堆玉米渣渣。俞敏洪继续跑,像上了发条一样,拼命地“刷……刷……刷……”,可是,发条终于停止了,桶里的玉米糊也冷了,变硬了。
俞敏洪不得不提着糨糊桶回办公室,再重新熬玉米糊,重新熬他的希望。在他的眼里,电线杆子就是一种图腾,是他的希望所在。
当他又提着一桶热乎乎的玉米糊出来的时候,他刚才张贴上的广告也许已经被别人的广告盖住了。没办法,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培训班多如牛毛,最主要最有效的招生途径就是在大学附近张贴小广告。有限的广告牌位、有限的电线杆子、有限的生源,激烈的竞争之下,那就看谁更快,看谁更狠。
在来来回回熬糨糊的途中,俞敏洪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停地贴,一个劲地贴,多多地贴。倔强而坚毅的俞敏洪铆足了劲,一鼓作气,“刷、刷、刷”,把偌大的广告牌,所见之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部“扫荡”,通通贴满。
辛苦的劳动没有白费,学员人数陆续多了起来,俞敏洪脸上也多了些喜色。
“刷”上瘾的俞敏洪没有料到噩运的来临。这一天偏偏就来了,俞敏洪的一名员工在贴广告时被人给捅了!
这一刀也捅在了俞敏洪的心里,他突然明白自己应该有一个“后台”,他应该给自己和员工找一个“撑腰的”、一把“保护伞”。但是到哪里去寻找保护?毫无背景的俞敏洪只认识处理“捅人事件”案子的那个警察。
俞敏洪凭借这一点点“关系”,软磨硬泡,居然请到了几位警察吃饭。饭桌上俞敏洪拼命地敬酒,最后把自己“敬”到了桌子底下,“敬”到了医院里,一条小命差点赔上。
俞敏洪此举深深感动了警察,也感动了员工。从此俞敏洪的刷子可以更加欢快地“挥舞”了。在刷子的挥舞之下,在玉米糊的馨香之中,在铺天盖地的小广告背后,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浩浩荡荡而来。
回首往昔刷浆糊的经历,俞敏洪觉得像做梦一般,提着糨糊桶在冬夜的大街上满街跑,确实不容易。但是,多年以后俞敏洪说:“刷子刷上去之后,你可以看到是有希望的,寒冬腊月确实很冷,广告后面学生的出现,你的学校就能做起来……”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道:“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了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星火燎原:垃圾桶上的呐喊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领导工农红军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党内仍有不少人对革命前途表示悲观。1929年年底,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以“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为题的征求信。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写信给予答复:“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新东方也是如此,俞敏洪把一间平房的“星星之火”,做成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燎原之势”。
智者创业,格局制胜。格局注定结局,境界决定眼界。
大境界,才生大胸怀;大格局,才有大作为。正如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到达的高度,企业的高度同样来自于企业家心中的格局。
俞敏洪心中有格局,看着自己办起来的培训班,如同看护自己的孩子,他立志要将它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这是他的目标,也是他的梦想。
俞敏洪小的时候,父亲日积月累地捡拾别人丢弃的碎砖乱瓦,最后建成了一间全村人都羡慕的四四方方的猪舍。那时候,父亲告诉了他一个终生受用的哲理: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就算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没用;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把新东方办成全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就是俞敏洪的梦想,就是俞敏洪要建的“大房子”,而每一个来听课的学生都会给俞敏洪带来一块“砖头”。
为了扩大影响力,为了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获得更多的“砖头”,俞敏洪咬咬牙打出了免费的招牌:40多节课的培训班,前8节免费,学生听着满意就交费继续学习,听着感觉不好就可以退学走人。
反正是免费的,听听又何妨。在大幅度免费的号召力之下,学生们蜂拥而至。
那是1992年的冬天,俞敏洪在北京图书馆的礼堂举办他的免费讲座,北京图书馆1500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满满的。
俞敏洪要开讲了,这时礼堂外却传来呼唤俞老师的声音,一声高似一声,原来还有1000多人在礼堂外。俞敏洪怎能拒绝这样的呼唤,怎能漠视这样的热情。他把礼堂里的讲座交给同伴,把其他人召集到礼堂外的操场上。对那次讲座,俞敏洪刻骨铭心,他说:“我站在一个垃圾桶上,开始了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一次免费英语大讲座。”
那么多年轻的眼睛盯着他,他们想知道俞敏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俞敏洪能够给他们什么,能不能带他们走向成功。他们渴望俞敏洪给他们插上成功的翅膀。
看着这些站在冬日寒风里的学生,俞敏洪感到惊讶,能来这么多人,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同时,俞敏洪又感到极其兴奋,因为此时此刻,面对这么多的听众,他知道他的培训班就要兴旺起来了。
寒冷的风从近千人的头上吹过,看着那一双双年轻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俞敏洪感到的却是一股热浪。面对这些稚气未脱的脸庞,俞敏洪知道他最应该给他们的,就是希望与信心。他大声讲着,甚至可以说是大声喊叫着,重复着一个哲人的话:“hewing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我和你,我们选定了目标,可是没有人能给我们铺好捷径,因为成功者告诉我们,‘god only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天助自助者”,没错。俞敏洪喊着这句话,是在告诉学生,也是告诉自己,他更加坚信:绝望不是永远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人永恒的本能。
此时的俞敏洪,只是一个没有正式身份的创业者。甚至于当他走下讲台后,有可能还要为自己和妻子再去寻找一个新的住处,但是他心中有希望。这希望来自于这些在寒风中听讲的学生以及他们渴望成功的激情。在这方面,俞敏洪和这些学生是相通的。俞敏洪要在讲课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斗志,把希望传达给学生,同时用学生的激情来点燃自己的激情,用学生的希望成就自己的梦想。
俞敏洪以他的激情,以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大批想到世界各地闯荡的年轻人,“去听俞老师的讲座!”已经成了他们为了取得成功而相互传递的一个信息。
眼前不是永远。起步虽低,但至少生命已有了亮色,未来有了光彩。虽然讲座是免费的,但是俞敏洪在每一位听众的心中留下了一粒火种。
当每一个听众走出去之后,一粒粒火种都将会造成燎原之势。俞敏洪没花一分钱做媒体宣传,仅靠站在垃圾桶上的一通通呐喊,就打动了学子们的心,并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让新东方在京城声名鹊起。
本周,我认真研读了学校组织学习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及保障措施四方面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无法一一详述。在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想结合自身,简单谈谈关于高等教育这部分内容的感想。
首先,使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页工作方针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个学生在纲要中被给予了很高的地位。
记得心理学教材里有个例子讲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教师期待效应”,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的例子。也就是说受到教师积极期待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给与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个例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之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加时刻地注意给学生期望和鼓励,而且效果很好。这学期伊始,很多学生还没从假期的闲散中恢复过来,甚至有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也变得散漫,上课不带书,不认真听讲,说话或睡觉。课后,我找了一些学生谈话,问其原因并表示出我对他们的期望及关心,他们当即表示认识到了错误,在第二周上课时都变得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在课前都主动举手背课文,使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深深体会到了对学生关心所取得的效果。
其次,使我颇有感受的是第三十二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因材施教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我认为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教师都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今年我带了八个大一的班,很快便感到各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都有几个基础不错的学生,有的班基础不好的学生不占少数。另外我还有幸有一个高级班,是整个年级英语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整体水平较普班而言要好很多。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高级班,备课时就要多准备一些内容,因为高级班的学生基础好,吸收、掌握知识比较快,所以能多出时间来讲更多的内容。并且在讲单词时,会给他们进行扩展引申,使他们能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剩下的七个普班,各个班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有的整体基础好一些,有的则差一些。有的班整体英语水平都不太高,讲多了讲难了都吸收不了。还有一些同学则是对英语不感兴趣或一窍不通,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因人而异。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我就积极引导他们说,多让他们说对话。虽然有的时候他们只能说不两句,但我认为能说出来就相当于往外迈了一步,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英语的信心,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方面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认为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一味的“一视同仁”,恐怕会使好学生水平停留甚至后退,而基础差的同学也不会有太大提高,从而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而采取因材施教后,则是双赢的效果。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第五十三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的感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最关键的就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问题。学习是持续性的,决不能因当上了教师而松懈下来,相反的,教师应更加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我感到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积累、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备课时我找了很多跟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给学生扩展,好让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并且每次课前都会教学生们几个音乐词汇,课下我会认真的在网上搜集音乐方面的资料,包括所教音乐词汇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对于像我这样非音乐专业的人来说音乐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自己在业余时间也经常看英语方面的书籍,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的一些感想与体会。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热爱我的职业,希望国家出台更多适合我国学生发展的教育政策,而我也将会更加努力的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努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本周我们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这份纲要是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尽快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任何一位教育行业的普通从业者,都能从纲要中体味到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进步的彰显。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到教育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教育发展要立足现实,要信息化,要个性化,遵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律,将教育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纲要中反复提及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我们学校坚持“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阳光心态、健康个性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现代人,这些思想正是与纲要中提到的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等主题不谋而合、相得益彰。我所担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正是新课改中的亮点和重点,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诞生的一门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成长特点的活动性、辅导性课程。它所倡导的就是在遵循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在互动中、在自我的探索中、在心与心的沟通中,找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甚至人生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无固定教材、无既定教法,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放松身心、了解自我、捕捉兴趣、增长能力、探索知识的天地,为教师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教授空间,也为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热爱着这门课程,也乐于将孩子们带进这门课程,于是身后有了一串串脚踏实地的脚印,有了孩子们一路路的欢声笑语,更多了一双双充满兴致的眼睛。从最开始的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到认识自己的兴趣、追逐自己的梦想,再到经营自己的人际圈,找到学习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用适当的记忆方法和稳定的注意力投入到每一件小事中,每一节课虽然不如正规课堂那样有着严谨的教学流程,但是却充盈着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和倾听。
最初一年开始我的教育生涯时,每次课后我都忍不住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的心理课堂更加有序、有深度的.开展?怎样才能更有效的让这门课程真实、简单的走进每一位孩子的心里?怎样才能将这门课程和学校的特色发展紧密结合?怎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孩子们在课上的感受和反馈?这些困惑在学校提供的几次专业学习中得到了启发,学科教学是一门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和任何一项技术一样都不能闭门造车,尤其是为人师表的教育者,你有着明确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强势的专业发展知识,才能散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魅力。
有一次,在课上很多孩子分享到自己的兴趣是看动漫、直播或者游戏,甚至是睡觉,乍听之下觉得孩子们太懒散了,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缓了5秒钟后我将学生的回答和本节课的主题来联系起来,告诉孩子们人们的兴趣其实是有着感官兴趣和自觉兴趣之分的,可能他们现在的兴趣更多停留在感官兴趣之上,这与我们这个年龄段本身思维的深度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永远沉迷在自己的感官兴趣中丧失目标,所以面对那些目前兴趣为吃喝玩乐的同学,老师需要的不是言语的批评、质疑、教育,言语不当还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用视频、故事和兴趣分类图启发孩子们注意反思自己日常的兴趣爱好,明白每种兴趣的背后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感官兴趣提升至自觉兴趣、志趣层面,做事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言语上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待,我们的交流要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每周的学习、生活状态,才能让他们打开心扉,还有什么比孩子们自发的适时的释放自己的天性、自由的探索自己、发挥他们自身的主动性更有意义、更贴近教育的本质呢?正如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所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__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国教育的重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纲要的内容有血有肉,时效性很强,各条都针对现实教育里的问题,制定了周到的策略。内容有的放矢,浅显易懂,行文流畅,脉络分明。纲要涉及到教育中的各种各样问题,如教育体制落后,缺乏灵活性,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方法单一,不够丰富,中小学生作业过多,减负是越减作业越多;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的创新性、综合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与社会脱轨;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投入产生了教育不均,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村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内容在时常见诸于报端,是社会的公众话题,我也有所关注,以下是我学习的一点心得。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应该就是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畸形的教育体制下,减负谈何容易。要推行素质教育,首当其冲,应该改革考试制度,不能让分数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不能让无数具有棱角的学生进了学校,都以圆形这样的成品走出学校。教育要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否则,减负只能是空谈。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xx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毋庸置疑,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是经过立法的,地位不可动摇。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国家仍需加大力度监督,建立和健全教育监督机制。邓小平同志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用在教育立法监督方面,也是可以的。好的教育制度可以使坏学生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学生变坏。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投入,只有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才能谈得上巩固。
作为一个教师,自我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平等地对待、赏识他们,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让他们逐渐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把学生引出误区、走出困境、重树自尊,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根本。
当前职业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影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哪些方面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发展设计。当今社会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能为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我收获良多。
在课堂上老师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就业情况。因为每一个老师上课前都很充分的查找资料和备课。有针对性的对我们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专业,不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茫然。
首先培养我们的职业素质。帮我们分析如今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将来出社会进企业才不会不知所措。还要求我们锻炼个性的特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让我了解了职前需要做出哪些准备。要有一个平常的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是为了生存,后择业是为了求发展。
最后还分析了现在的行业现状,热点与未来的趋势。从而,更好的清楚现在的就业形势。清楚公司的用人标准。为将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专长,找到更好、自己感兴趣的企业行业。 学习这门课,是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职业生涯扬帆于选择
首先我学到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从一生来讲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们发现很多在职业发展上并不顺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些人顺风顺水,仿佛很轻易的就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几年就很轻松了,顶多智力上开发的多一些;而失败的人也很努力,因为一旦他不努力就没有饭吃。
职场生涯是很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生涯规划理论对我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要立足于现实积极思考,并且充分利用机会,一步一步的 改善自己的职业状况。职业生涯扬帆与选择。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选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很难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但要学会 选择正确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职业困境的时候,我们的个人选择余地非常的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但是有志者事竟成,无论如何,我们总是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选择权,使我们的职业路径逐渐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在职业发展的长征路上,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你在职场的选在余地也才会越来越大并最终达到真正的职业自由。
第二价值观之于职业规划
选择的最深层次的依据是我们的价值观,选择的表面依据是我们的职业目标,当然对于没有目标的人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个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动选择要考虑的要点主要包括地域、行业、企业和职业。或者说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目标应该描述为多少年后我希望在某地、某个行业、某个企业从事某职业等。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取向并导致了我们做出各种的职业选择,这种职业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状况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又最后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幸福感。
职业发展不能用挣钱的多少来判断,那不应该成为我们职业上的目标。我们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职业人士,即使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没有单纯的考虑金钱而是更多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成功,金钱是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 。当你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而后成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朝你拥来,包括金钱。
第三 确立职业目标
大多数人的职业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职场中很多这样的人,觉得工作很乏味,甚至质疑自己入错了行,如果不是迫于生计的压力,说不定早就不干了,总之他们觉得工作不开心,甚至是一种疼苦,至少他们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我们中太多的人跟着生活的惯性去安排职业,包括不少很优秀的人。大学毕业如果仅仅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工作,茫茫碌碌恰恰忘了问自己一句自己想 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往往什么也得不到,或者得到了最后才发现那并不是你想要的。看看那些高考的学子,哪个不在忙忙碌碌,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那就是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是这个目标毕竟不是自然而然树立的,而是家长或者说社会为他们树立的目标。很多的人考上大学之后,没有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目标,竟然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过。那些说工作没意思的人是因为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而那些有自己职业目标的人正围绕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的添砖加瓦,每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一步就有一种内在的喜悦,怎么会觉得工作没有没劲呢。
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恒的追求;事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应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奋斗 。当心甘情愿为一件事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时,当能够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时,你已经在从事一项真正的事业了。 可以说,不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是很难达到事业这样境界的,在职业的发展上自然也难有大的发展。确立自己的事业目标不是劳动竞赛,不要去和别人比,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状一点点进步,只要今天的你胜过昨天的你,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进步,你就能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标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更优秀,普通人眼中的千万富翁去和李嘉诚比也只会越比越沮丧。目标是自己的,别人的成功并不能否定你的`幸福,和别人比很容易把心态搞坏,所以能胜过昨天的自己就是成功的。
第四 专业与职业生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确实和民生关系不大的专业,没有永远的热门也不会有永远的冷门 ,就如同海尔所言“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 。” 尤其是经历过职业长跑以后,原来所学的专业热门也好冷门也罢,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稀释。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需要一种指引。如今的我们已不在是以前那样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而是市场经济进程的日趋深入,自主地选择职业类型、选择就业地区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趋势我校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正式面向同学开放,内容包括职业测评,职业导航与网络课程等,并开展大学生职前教育讲座。
通过学习职业发展教育我深刻的感受到:大学只是我们对未来的准备,大学毕业生即将面临着一个身份和环境的转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当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问题,也更懂的了我们该怎么做。
第一,我们要好好的总结自己大学来的得失,对自己做一个深刻反思与认识,对自身的优势与弱点都要加以深入细致的剖析。
第二,给自己一个奋斗目标,一个理想。做出一种愿望定位、心理预期和取向审视。 第三,定位好自己,我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呢?对自身的素质、潜能和实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把握。
第四,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和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第五,我们应该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今竞争在不断的激烈,我们不应该退缩,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做好自己的准备,我们应当对自己进行一次就业观念的大改变: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创业!刚进大学时,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想象,如今我们更应该面对的是现实。真正一毕业就找到很好的工作的学生毕竟是很少的,那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我们首先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不断的积累资本,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好的基础。
现在的我们,不是在等毕业,我们是在准备毕业!我们是在工作前不断的武装自己;同时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次毕业前期的思想和就业观念的重大转变。我们不应该过一天算一天,而是:每一天都成长一点,每一步都进步一点!为使得我现在所订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我们就必须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与修订。修订人生目标,变更我的计划与措施,以此来达到最好的人生状态。
我们要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优先发展,这是增强国力,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育人为本,我感到我们要培养一个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还需要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这是我们国家最后走向强大,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必要条件。我国自古就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育的进步,正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
教师也因此而同样如此,必须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而制度的改革创新,则重点放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上,提高质量应该把培养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防在首位。学校既是培养人的地方,又是一个有着极深文化底蕴的地方。虽然现在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才艺培养,如学钢琴、学围棋、学唱歌跳舞等等,层出不穷,只是他们更多的关注孩子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为什么在大家的眼里,中国人的形象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到了今天仍是缺乏素质修养?择校问题,不仅仅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家长们挤破脑袋,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升学率高的学校,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一张考卷上。教师的名利就在这张纸上,学生的前途也在这张纸上。
学习了《纲要》后,更能理解“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含义,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675289112@qq.com